许多药物开发者目前都在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进行重点研究,以开发具有更好的疗效和较少副作用的新药物。目前,该领域中的主要竞争产品包括多款JAK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以及一种更具潜力的钾通道阻滞剂。
抗TNF药物:尚存局限性
美国Kineta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库克•麦格尼斯表示:“类风湿关节炎领域大部分研发中的新药和已上市的产品的作用机制都是基于对免疫的抑制。”
抗TNF制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常用的生物制剂,并且通常是作为对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患者的一线药物使用。虽然抗TNF药物被认为是治疗中度至重度类风湿关节炎安全和有效的选择,但据美国医疗产业市场调查公司Decision Resources预测,该类药物的市场份额将从2012年的73%下降到2022年的53%。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往往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抗TNF药物试验中,其主要疗效标准是ACR20(疾病症状缓解20%),整体而言,但只有60%~70%的患者表现出症状缓解20%。
然而,许多抗TNF药物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时更有效。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甲氨蝶呤不能耐受,需要采取单药治疗。此外,一些患者对抗TNF药物治疗无反应,他们也无法使用抗TNF药物。因此,寻找抗TNF药物的替代产品,对需要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JAK抑制剂:市场前景光明
分析人士称, JAK抑制剂将成为2022年前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主要是针对需要单一疗法的患者而言的,该类患者约占全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30%。
辉瑞公司的Xeljanz(tofacitinib)是在2012年底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JAK抑制剂。该药为期12个月的中期试验分析数据表明,对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Xeljanz可以抑制结构性损害进展和改善患者疾病活动。然而,基于对Xeljanz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该药至今还没有在欧洲获得批准。
礼来公司和Incyte公司合作开发的baricitinib,属于口服JAK1和JAK2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从2013年公布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受试者在用该药治疗24周和52周时,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
Vertex制药公司的JAK3抑制剂VX-509 ,在其Ⅱb期临床试验中同样达到了改善患者20%症状和体征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剂量,部分患者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高达68%。
另外,Galapagos公司和雅培生命公司合作开发的JAK1抑制剂GLPG0634 ,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安斯泰来的JAK1和JAK3抑制剂ASTP15K也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竞争异常激烈
基因泰克公司的人源化IL-6受体拮抗剂Actemra (tocilizumab,托珠单抗)的新皮下注射剂型,在去年10月获得FDA批准(以前获得批准的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托珠单抗用于既往经一种或多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反应不足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患者的治疗。
Regeneron公司和赛诺菲公司在去年年底公布了其合作开发的IL-6受体抑制剂Sarilumab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52周的试验显示,该药可提高患者身体机能,并且可抑制关节破坏的进展,从而改善了甲氨蝶呤单独用药的效果。
百时美施贵宝在去年10月份公布了其靶向作用于IL-6细胞因子的人源化抗IL-6单克隆抗体Clazakizumab的Ⅱb期临床试验数据。研究数据显示,该药物作为单药治疗或者联合甲氨蝶呤都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杨森和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的IL-6抑制剂Sirukumab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计划在2016年完成临床试验。
Ablynx公司拥有的抗IL-6受体的纳米抗体ALX-0061,也处于Ⅱa期临床试验阶段,其早期试验表明可缓解疾病症状。
诺华的IL-17抑制剂secukinumab (AIN457),在研究中被发现具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疾病的作用。
除此之外,Kineta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阻断Kv1.3钾通道自然免疫药物SHK-186,去年秋季已进入Ⅰb期多剂量安全性试验。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开始另一项针对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药物研究。Kineta公司正在寻找SHK-186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多种疾病,包括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和1型糖尿病等。
上述新开发的药物,都是对现有治疗方法的挑战,并有望实现超越。类风湿关节炎在20世纪50年代是以甲氨蝶呤治疗为主,随后是抗TNF药物。尽管这两类药物都有缺点,但其作用已被公认,而且耐受性也是可接受的。寻找这两类药物的替代者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不过,据Decision Resources公司报告称,七个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将会从2012年的12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58亿美元。而正如专业医学市场研究机构GBI在其报告中表示,该领域“高度创新”的新药未来上市后将会进行“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