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1 m$ V- y& B$ D, z! r
% z7 k( w/ A% n7 {( q7 I. @6 v( t5 B
3 e7 t: |) U* C( M7 e8 S 药品的含量是评定药品的主要指标之一,设计其测定方法时,应根据药品特性、剂型、处方、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综合考虑,当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保证了专属性和纯度的情况下,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要着眼于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一、含量测定药味的选择& x8 R; q5 C0 m, m; A9 O! d
二、含量测定方法介绍
+ i1 L) ~& Z7 q6 [# t& x7 s三、方法学考察
% d; u4 y# n" r; \: }( x m四、总结 * `- \: }1 Y5 L ]; t
( j. v/ g% ]. S' @5 O/ `) P
/ Q2 Z: a) w3 M6 x8 x1.一种新药的含量侧在HPLC检测中,供试品浓度的选取应该遵循什么的原则?浓度多少合适?以定量限做浓度检测的依据吗?10倍的信噪比?遵循最大还是最小浓度原则?) `9 X( a7 z% H5 r
2 f. F6 [& e9 |; \. n/ u& x2.做回收率的时候,是取了9分不同含量的样品。我看到有的回收率是取3分不同含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其80%,100%,120%.也有的取6分不同含量的样品,加入其80%,100%,120%的对照品。请问:回收率有统一的取样标准吗?
7 T/ w3 V9 w) U$ C( B
1 V W2 X, T( P$ K3.关于含量低于万分之一时需要配合别的指标这条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或者说出发点是什么?怎么说它至少也是一个半定量指标,总比纯粹的鉴别指标好吧?" Y' g- K+ B! S7 L: o+ t: f
3 ]5 }9 E$ e9 L" r! M) U4.“如含有苷类成分的新药,如采用水解后苷元的含量为含测指标则难以反映在贮存期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的情况。”如果是以皂苷为指标成分,为了防止找储藏过程中皂苷水解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对于成品只做稳定性试验,能说明问题吗?6 a$ T- T5 d* h3 {& K
& f$ R, g; N& I
5.许多中药有效成分测定含量要用外标法测定,这有一个问题。许多有效成分很难有法定机构来源的对照品,买一些试剂公司的试剂可以吗?对方有本公司的报告。+ _; q5 D9 W6 ^2 e
6 W7 `* P9 `) Q8 w6 u6.请问提取溶剂考察的时候只用作一份样品就够了吗?就我所知,好像要做2份才对啊,因为你不好排除是不是偶然误差啊!
; N4 E/ P# l4 m: r! [
! N( a* j3 v2 y2 v, H. f+ w7.2010版药典增加了不少HPLC检测,以前用UV或滴定检测方面的产品现在都改液相了,请问,这种检测方法的转变是应该以产品特性区分对待,还是以HPLC检测作为常量分析的主流?
j @! ~$ X1 e: C# s! k' q0 u/ l8 u' f4 U) X& G
8.请问在做专属性时 ,一定要做酸碱氧化破坏吗.
4 \4 G" _1 E" Y1 k! T/ y
1 a0 B# \3 h- d! a9 k0 Z7 @# w9.如果一个西药(是从一位中药里面提取的单体,由于同分异构体太多,现在想改为西药注射液),现在想要重新申报成中药的话,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8 Y& L8 `" l4 \( g" a
+ d) v! l `% c; h10.中药成分比较复杂,提取标准品或对照品给新药审评的时候,目前要求纯度达到99%吗?现在都使用液相色谱法或毛细管柱分析,特别是挥发性成分,使用毛细管柱色谱法,能达到95%的含量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A" S2 ^; B$ t( K1 x' R+ Z$ X3 Q6 O
6 y$ z, V) k7 W5 i, Z
11.打一个不太实际的比方:如果皂苷是指标成分,但是降解后的苷元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做长期试验中,0个月为2.0%,两年后为1.6%;标准为1.5%合格。在这种情况下,就指标成分来说是合格的,但是降解后的产物算是杂质吗?
2 `+ J* a. M* g! L3 N如果降解后的产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新药申报时,国家对这个有没有一定的要求?
5 A1 w: F. g, r1 z5 O/ ?+ b: z5 o5 W/ |8 J
12.还有几个问题要请教:2 c Q" \: o7 \
(1). 在申报复方中药时,在方法验证过程中,对药材是不是也要进行验证?药材的检测方法都是按照药典要求的。如果要验证,都要做哪些?9 s5 i! L- Y; x6 m! m9 U
(2).在耐用性检查时,流动相比例变化、检测波长、色谱柱厂家等,有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变,最少变动几个因素就可以了?
$ X$ K. f1 u( y5 [) `0 A& g如果波动,流动相变动和检测波长变动的比例在多大的范围能说明问题;色谱柱最少要换几个?" E- v$ ]2 y% W% u
(3).我用ELSD检测,像蒸发温度、气体流速是不是也要变动?范围是多少? }* y& d, n. g- R4 F# I. X
(4).在变动每个因素之后,是不是都要进行重复性验证?& T% I7 {3 H$ |5 R6 t4 |7 u: V9 Z
0 r2 x! f# F$ Z* F/ a13.我们已经通过GMP验收了,明年想加一个新药进行投产,临床试验也通过了。正好明年又要进行GMP的一次验收,请问我们对新药的验收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呢?稳定试验等都需要有申报材料吗?具体希望给我们一个思路来。
7 I8 Z7 k r& e7 r' c* H* }1 O T9 t9 Z# v) B( [
14.你好!我有两个问题。感谢,期待你回复!1.看了你的这个回答,我感觉每份进两针的意义不大,因为色谱仪器的稳定性保证了你一份样品进2针的结果是一样的。2.我想问一个关于含量测定中有关对照品样品数量的问题:) \0 m; b, Z& S- u- j6 a
在进行含量测定时,我们应该选择几份对照品呢?* q- p& A+ H8 A% {+ S2 }7 i( z
a.如果1份,应该进几针?结果RSD要求为多少?: r6 S; f2 {$ ], }0 L. |; j, s
b.如果2份,应该怎么进针?结果RSD要求为多少?/ j2 ]! R" {7 N& J- @. h1 t
c.其它情况的话是怎么样的?
8 e) c5 n3 |, J
; S0 i) M! a c: Y15.首先感谢xy4585618的答复,先还有个问题:就是在开始含量测定前,需要对仪器校正一下吗?如进样看看重复性、看看线性等?. X/ D% O. p. M5 q% T& R
/ u+ Q8 V1 R; D% d16.你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十几味复方中药的质量标准。
0 ?( y; {3 u: i5 X(1).日间精密度不需要做吗?
3 h# n% i3 X5 p! i4 k, F4 ](2).现在中药含量限度的制定都要求做十批样品,至少二十个数据来确定。因为中药的批间差异太大了。
' |5 K' ?+ ?2 V6 y% s(3).标准品的纯度必须做吗?我的标准品里有杂质,但是没有做纯度检查,含量就按买来的时候表示的97%的量计算。
* w4 @: L" U! W: h. x* k# \(4).中药的回收率和化药有什么差别吗?化药做加样回收率时,样品也是减半吗?
! L/ `) N( s1 U/ r& z8 }* v
0 L8 L. u) V0 {1 T: c1 B; S0 x. j17.感谢版主的回答,我看了一下“《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规定含量限度,要求测定十批,并没有临床和生产之分啊。不知道在哪可以查得到,对于报批临床和生产要求不一样吗?我以前倒是没有注意过这一点。我的标准品是在中检所买的,包装上写着:供含量测定用,以97%计。中检所卖给我们的标准品,本身就达不到98%的纯度。另外,本想问,不需要做中间精密度吗?即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仪器对结果的影响
7 Z2 Q; v. Y0 o" ]( r, E
. S. @ Q' r% _# s18.疑问:“加样回收试验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纯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原样品中含测成分之差,除以加入纯品量计算回收率。此法不用制备空白对照,模拟真实性好”3 N7 O: y$ w. I' s
请问:“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你是如何已知的?你是否先用你所要验证的方法先测样品的含量?若是这样,这中间会不会存在逻辑套用的错误?+ [3 p3 F# U2 P3 f7 c
3 K/ r0 E$ l, d; t5 L
19.刚接触,新药含量测定研究的大概流程是怎么样的,一般都是参考那类的资料啊' W! `/ X! T. E% t
) l1 X2 j9 D- g20.请问一种新药的含量测定是否可以采用新的分析方法如芯片电泳等技术?如果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获得的结果在某一家生产厂家获得了结果是否就可以申请相关的国家标准?- R6 H! {. ~" Q, O: e( C+ P
7 u: e7 o) Z" m9 v/ J# Z& w( n8 K
21.2010板药典中,很多都需采用液相测定含量了,请问版主,滴定法测定含量与液相那个比较精确! K- [2 q" v! u2 D
: W( @, y- C; N* H1 ], ]
22.若新药含量未知,在HPLC检测中,标准品浓度的选取应该遵循什么的原则?一般选择什么浓度范围何时呢?若标准品液相时出现杂峰,那么定量时要不要考率杂峰的影响?谢谢!5 a3 v8 c1 ]1 c+ ?) N( |0 J+ a [- s. M
4 g9 n9 I4 l, v1 g23.做新药申报的话,含测还应做中间精密度试验(变换操作人员、试剂、仪器等条件不同日期测定同一样品),耐用性试验(考察流动相比例、柱温变化、pH等微小变化对分析方法的影响)2 E h# j: K9 K: G0 [: h t
7 ~+ p( ]1 [4 l F1 h+ R2 [
24.请问版主 如果精密性试验很好 稳定性是否可以省略呢0 |3 \# Z8 _& m3 J' s: v/ P5 h
6 @8 R3 ~4 K/ |0 N25.现在对照品都是要求配两个,每个对照的峰面积除以对应的浓度f=A/C,f1/f2 应该在0.98-1.02之间,保证配置的准确性。要是配置的对照品超过了0.98-1.02的范围,应该重新配置还是两个都用?如果在范围之内,用一个对照品能说明问题不?
0 @( o1 X3 q- O) j: B# m' j1 e- Y% v) o3 v3 u/ d( f
26.这个问题我也想问一下,5 Q: q5 B' m! F9 @/ A
(1).就是在配置2个浓度时,到底相差多少为好?
- @7 q8 H5 v8 u1 Z# R(2).如果规定是30mg,那么实际称量中这个范围定在多少为好呢?这个范围是否写在文件里呢?
* H$ x' O2 g) R3 D* Q2 v9 f5 i(3).如果在方法中第一次设定称样量,这个称样量设定多少合适呢?30mg、60mg?还是怎么样呢? s9 K. j/ b- @
, ], d0 s, {7 N& @
27.请问:转移率是什么意思,能详细解释一下吗?9 H6 O4 c1 _, b: `$ E8 p J
. ^, q1 o( g3 j* Z0 @- V$ m28.xy4585618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7 |* ^+ A3 a, J* |+ `$ y9 M! J* c
1.请问西药的有关物质检查中破坏性实验的条件一般是怎么确定的,中药的成分已经很复杂了,还用不用做破坏性实验?. c5 ^1 X/ A9 H1 m: U& N, |2 Z) o
2.有关物质检查中,杂质是不是只用定量就行了,什么情况下需要确定杂质结构呢,杂质的定量一般用什么方法?
, q. M6 s& ~4 T1 M4 H, ~( t
% o- b" o# a$ z# X$ b1 Y- O& I( w8 A29.还想请教一下,在HPLC测定某成分时,要先用对照品进行紫外扫描,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如果该波长与药典上规定的有出入的话,是以紫外扫描的为准,还是药典规定的为准呢?
' @1 T6 m" J4 O8 p) E* D0 i1 T, |& k* z+ U% K: o7 ~! W
30.如果主成分与多个已知杂质在最大波长紫外吸收灵敏度相差较大,在适当改变波长(对主成分含量测定影响不大情况下),能大大提高杂质的检测限和定量限,是否可以不用最大波长 ?
/ M. d; B1 H5 |) f5 d+ d' @7 F& ~/ N4 L& U
31.在研究注射药品的稳定性时,考虑到从配置到注射会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静脉滴注时。那么,我们在方法考察时,是否要对注射剂溶解后样品进行检测稳定性呢?
9 }: j: m5 E. W& c
9 p; Y- G+ e2 a' H+ j32.就是在做方法验证的时候,信噪比的范围该如何啊?有没有一个比较法定的依据?具体该选多大的范围,在什么地方选取?
+ w( H0 M' o X) b8 D; A8 d( ~1 x8 L* Y' H! D
33.做残留抗溶剂(如产品M中的乙醇含量)方法验证时,是否做所配制溶液的稳定性,若要做,是做产品M的稳定性或是乙醇的稳定性?谢谢!( x. p' x: X" t; q& k' ^& i
3 h/ a# m9 N4 A4 S, X* c7 _
34.请问:水溶性2-氨基苯酚-4-磺酸氨基值及盐份检测方法 4 o8 |7 Z/ E# V5 y- d1 z% f8 R
2 `7 P( D Z2 A+ W8 Y' x- ?4 ~9 f. N7 B. F; A1 r3 `7 x- E
$ A7 z$ [+ c- M9 o m4 o一、含量测定药味的选择:4 J7 w: q: ~% a! y; _
一、含量测定药味的选择:8 S7 x* t$ z$ C2 G8 O
药味的指标成分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指标成分的性质,又要考虑到能否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进行评价及中医的君臣佐使的关系,还有考虑到目前现有分析技术等!选择合理的药味,合理的指标性成分,对于制定含量测定标准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含量测定药味、指标性成分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 M% m+ j4 ?, u) I
(1)需考虑含测指标与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关系。首选新药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为含测指标。如含有罂粟壳的止咳药中药,应测定吗啡的含量,并确定合理的含量限度范围。 ; j* w5 X* h. _4 p* y4 _- b2 U
(2)需考虑含测指标成分的理化性质。当新药中所含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因缺乏标准品、或因其他成分的干扰而确实难以建立含测方法时,可考虑选择与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相似、理化性质相近的指标成分,或大类成份为含测指标,以间接反映新药的有效性或安全性。
& D2 R8 x8 {- {! }% `2 s# @(3)需考虑新药稳定性研究的需要。稳定性研究需要反映新药稳定性的灵敏指标。如含有苷类成分的新药,如采用水解后苷元的含量为含测指标则难以反映在贮存期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的情况。新药中有几个有效成分都可测定含量时,需选择稳定性较差的成分,以反映药物的稳定性。
1 T4 b& R6 m# ^ d% R3 \" D(4)传统中药需考虑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工艺制成、以传统功能主治表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含测指标应考虑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首选君药的成分为含测指标。
$ z4 H# j" e" W
(5)需考虑含测指标成分与工艺的关系。如含何首乌的复方,以其水提工艺制成的制剂中大黄素的含量很低,而用四羟基二苯乙烯苷为含测指标较好。 " x9 D& J) k+ L, r7 T' c8 ?+ {
(6)需考虑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处方中含有多个明确有效成分的,或者处方中药味分别按不同路线提取的,建议研究建立多个含测指标;鼓励将有效成分、大类成分、浸出物等指标结合起来,以更全面控制产品质量。
% ?6 S$ t, H0 o1 p' w$ s# J9 G(7)中药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需要考虑与基础研究的关联,体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新药的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应结合新药应用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料是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应加以充分利用,体现研究的继承性。如板蓝根一直缺少合适的含测指标,现发现其所含喹唑酮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且溶于水及乙醇,含量稳定,有代表性,适用于作为板蓝根的质控指标。
8 i5 A1 g' p( j, o5 J(8)其他。含量限度过低者(如低于万分之一),应增加含量测定指标或浸出物测定。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中西药合用的复方制剂,需建立中药及每个化学药的含测方法。
5 |! H; Y. H; Z, q+ q- j+ v/ M
! S+ l1 d. w w' M7 J+ L; b% l# [' e8 ~
: i" d$ t1 y, |/ }# ]
[Last edit by carollee]! f- {: A2 L. }: B z
% ?: W2 d: q" Y& i
二、含量测定方法介绍:- S; {/ Q# u, `; p
, _) `, ]) i1 W1 t: y" f3 M二、含量测定方法介绍:1. 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目前主要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下面将做详细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2.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 v( q) D# L: k v
2.1 色谱柱:最常用的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最为常用,即C18,其他还有C8柱,氰基柱,氨基柱等,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 ?9 C4 k5 h: p
2.2 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 2.3 流动相:可采用固定比例(等度洗脱)或按规定程序改变比例(梯度洗脱)的溶剂组成作为流动相系统。 + ?* p# o W; D$ L6 P" z
三、方法学考察:% B8 q& x6 m$ u" t+ f6 A
$ B# q; h, l! T# X; C4 I# W* I
现已***片为例,进行方法学研究。在***片中选择其君药中所含的A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S' P6 V- x* R+ m3 j
: S J1 [, N6 _( b8 }+ J: |" e" y* K& L" L' m& a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取A对照品溶液,在200~700nm波长进行光谱扫描,发现光谱图在53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测定波长选定为530nm。
* z5 h2 } ~& Z( ^' I, I% P
% ~3 ?; ?! i* J# d. a# H5 m
0 w1 q j: L+ @2 Q- V6 R 说明:一般选择待测样品化合物吸收度最大,即吸收曲线最高点为测定波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或该化合物经显色后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后确定或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来确定,并与该化合物文献值相比较应一致。在最大吸收峰处测定时灵敏度高,误差小。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
; r+ n: x% e* ^' T5 E" W; H. m, A, d- m6 i. R
. m5 R" C7 W; B/ v6 v0 d. B1 n- i, M* s5 S
3.2 样品提取方法、溶剂考察:
: X( C9 w9 q$ M4 S: X( s2 c
" n1 k* x% y) P6 J# T, E" Q2 s2 `& u( {* x& T" k
! x$ g# m+ Y/ d- m' i4 y3 Y
取***片0.5克,精密加入不同溶剂25ml进行超声提取30分钟,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目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见下表:
) l4 H9 _% X9 V. X; Z' J
, X. s& W4 y; q- z1 I3 u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 L( |& ~8 I9 j8 S# u 以上结果表明,70%醇提取和乙醇提取含量最高,而二者含量又无明显差异,故确定提取溶剂为70%乙醇。' a3 S1 e4 ]' L2 N- _2 X* ^
- u$ `! E$ j% e# |1 r8 | 考察方法:根据指标性成分的性质选用易提取的几种溶剂进行提取对比试验,选择提取率高的一种溶剂作为提取溶剂。8 o/ H1 K9 z% ]7 i& @
( G s2 }; J% H1 Y8 S
- L- G% Q1 s) b
( m% G) X$ O/ i) o5 i# {. b. C 3.3 提取时间考察:取***片0.5克,精密加入70%乙醇进行超声提取5、10、15、20、30分钟,进行含量测定,计算目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见下表:/ U# S- _$ F$ R+ }+ g4 R6 I
: p) f! J$ @0 g( j0 }7 [; z+ A5 d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I' i7 Y# f3 Q3 O: P* x1 A
( b3 V! ~0 e% }& u A% n+ {
7 c: f" P. f" U
以上结果表明,超声处理15分钟,含量不再增加,为了保证提取完全,故确定超声处理时间为20分钟。0 v' c5 C) E. O1 b
% u7 r1 S4 `' q4 l3 Y/ f% F! p( j5 F: i6 D/ R2 v9 t
- u ~) y! p# Z1 x5 z 考察目的:主要是选择把目标成分完全提取出来,所需的最短的时间,以便制定合理的分析方法。
5 O2 p0 G# a! d7 M% h0 N p+ W1 X" i G7 B' L9 |9 E9 {4 o: U
% O( u# l4 [4 X& O: Q# U" M# J" X4 x' f" `4 w* a5 u2 V5 c' I6 d
3.4 标准品纯度考察:对照品纯度要求达到98%以上。对照品纯度一般都能够达到要求。4 u5 _# ~2 Y( U* W( V8 P
4 S' P7 K8 G2 S- n2 S( ?
, f7 U8 I# j/ U# S
- l6 o5 H. U) }8 Y% h1 X 3.5 标准曲线制作:配制不同浓度的A对照品溶液,考察线进样量与峰面积的性关系、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等。
( y8 Y- L( U, X2 b6 Y5 u! H, n5 M1 ^/ m1 u; o
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 y r5 t) V# W/ A! |" _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1 L6 u, @; q; m Q3 E5 v! N
/ A: {5 J. L) T$ A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4 H# j# y) y0 S4 U* o. f
以上结果表明,在0.0114~0.0569μg范围内,本品峰面积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s% c$ x1 e9 S3 A
! @. t9 E* b6 ~" A+ R; [ 说明:做标准曲线的目主要是(1)确定样品进样量与峰面积是否呈线性关系;(2)、确定线性范围,即适用的样品进样量的确定;(3)、标准曲线是否通过原点,通过原点时,选用一种浓度的标准品称一点法,进行含量测定;不通过原点时,选用两种浓度的标准品(称两点法)进行含量测定。7 F2 \7 f# ~( `) O' F( t: f
6 f, P' x# {" W6 q# i4 v# i# s: [
3.6 阴性试验:要求样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液相同位置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而阴性则无,主要是考察方法的专属性。常用阴阳对照法,即含以被测成分的药材样品与除去该成分的药材的样品作对照,可考察被测成分的位置是否与干扰组分重迭,以确证测定指标是否仅为被测成分的响应,防止假阳性的误判。
2 T! G# W& r% o
; r6 r" Z0 r4 Q/ N! R 3.7 稳定性试验:考察不同时间点是否对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有影响,用同一被测样品的供试液在不同间隔时间用同一测定方法所得到的测定结果。一般考察36小时,计算RSD%不得大于3%。对照和样品均要做.
3 {. N/ A' ~9 f( p+ z8 c$ w+ r; x
6 a. l7 d2 g k5 y" p+ f5 b' _5 @ J- Q, ?5 G
* h, B' B, W; p& N* `3 f4 ^( D& J/ d
; O* U5 v: t# w# [稳定性试验; F. ~8 y5 p9 G, b D4 n5 S& M, F& Q
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5 Z5 X( L u0 F* N L7 O
( w( j- Q+ B; S8 ~6 B- U2 X* V5 e- D
! U$ T% v# h6 V [
试验结果表明,样品供试液和对照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5 F1 `, ^* |: _: z( d+ U9 V
# `+ `6 E; ]2 J4 |6 ~& J* j) h* d4 _& c3 y1 t9 L+ n
) X2 d/ e" n& h* Q+ ~' b" R 3.8 精密度试验:是指用相同方法对同一样品溶液进行多次测定,考察各测定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具体如下:取同一样品,连续测定五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得大于3%。对照和样品均要做 ,具体如下:
% `& T7 k( }$ @8 p9 v/ @, u7 K, R7 ^& C5 O
) l* ?5 v% I) l# s# {# F) B5 a, Q
精密度试验
' n$ _. |* J4 O' d6 p" b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O+ I! s4 m0 l, Y8 A
; z+ u+ m) Y9 g
试验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A' a: z9 M4 C
7 M. H. ~3 |- r( J+ V/ V4 W! V# V4 x8 L+ t2 ]
* N! Q! h% [- n1 b# a. |
3.9 重复性试验: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批样品,从样品供试品液制备始,制备多份供试品溶液。每份供试品液再分别进行测定,测定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其含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具体如下:同一批号样品,分别取低、中、高三个样品量,每个样品量3份,按样品测定方法操作,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得大于3%。( o" R5 M8 s6 d$ F/ M
$ Y+ Q7 q3 y3 G' N
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7 r* R N8 _% q
6 t+ l6 w1 h7 |. {) X5 j; |* i7 V
3 w9 I! ]) K4 F5 L) D ~; G- L
3.10 加样回收试验:一般回收率要求在95~105%。3 m+ h0 D, {$ v! Z
) X& Z, g& i; b1 B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k. A4 q: q/ I6 |
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 s# U8 J2 z) z0 K 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5%~100%之间,加样回收良好1 ~2 M5 f6 y) i- C$ Z4 ?
! l& E6 p" ^, r3 E
* `/ ]: Z6 @9 M5 N. l0 h' f2 }0 b4 q" F
详解:加样回收试验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纯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原样品中含测成分之差,除以加入纯品量计算回收率。此法不用制备空白对照,模拟真实性好。. r- l' c# c1 d+ J& ^7 ]0 o3 o
% u3 s, u" `* n' ~8 A; b/ X' v. P0 d2 P% b
* |9 k% r% N# G! o 注意事项:1、纯品的加人量与取样量中被测成分之和必须在标淮曲线线性关系范围之内;2、外加纯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3、一般加入量与所取样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4、做加样试验时,有人将对照品加至制备好的供试品溶液中,这是不对的,这样不能考察提取、纯化过程中被测成分是否损失,不能代表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因此要在称样开始时就加入对照品!
& y# D) X7 M5 `8 D
* G0 l6 P. w4 E$ V 3.11 含量限度的制定:申报临床,必须根据原料来源不同的三批以上样品测定结果,确定含量范围
5 |# X; a) F3 C4 k( L! _& i% ?8 {) H# W+ A7 y
三批样品含量
: _2 g" p1 w( p9 _& Y3 r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 W' [% K/ t2 R4 @+ h1 `. g0 h: ], J0 J) `: U# U( O/ f( `7 L5 w! g4 b: e. R
每克样品中含某药材量0.5克
8 t: u7 G: b0 z; t0 h; _! c1 U+ D/ b- P0 b% W
3 q7 u. `% ^! M- T3 i8 R* d+ d; b5 W* \
计算转移率
5 E# {) s3 N& G9 |, T8 A9 X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岛津液相色谱质谱shimadzu -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700)this.width=700" border=0>
9 T2 P2 q/ t3 |. c; a 制定含量限度:由上表可知A成分的平均转移率为67.3% ,而每克样品中含某药材量0.5克,中国药典2005版某药材项下规定的A成分不低于1.0 %,因此确定,每克样品中A成分的含量限度为:0.5×1.0%×67.3%=0.3365mg/g。常用的含量表示方法有:%、mg/片、"g/丸、mg/m1(液体制剂)等。
$ e! D6 H5 S0 \" m3 }3 B; X
6 C4 s+ Y* ~& l% W4 [四、总结:( s2 A1 K8 V2 J% S
* C: @% P0 s6 L7 d四、总结:
7 L$ m* V, q# c$ |' `5 d6 ]+ [xy4585618您好:做回收率的时候,是取了9分不同含量的样品。我看到有的回收率是取3分不同含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其80%,100%,120%.也有的取6分不同含量的样品,加入其80%,100%,120%的对照品。请问:回收率有统一的取样标准吗?
) q0 e2 z! F2 D+ P: Y* \/ Y8 z, u% G& d1 k* W: U1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