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地发布中医药防治方案 助力冬日抗击新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23-1-12 14: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连日来,为解决市民购药难问题,政府积极拓展购药送药渠道。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企业纷纷解囊相助,免费派送防疫礼包;医院通过开通线上问诊、增设发热门诊等方式解市民燃眉之急。同时面对当下新冠防疫形势,多地相继出台中医药新冠防治方案,希望为冬日中的“小阳们”提供温暖,缓解百姓因药品紧缺买不到药的焦虑心理。
海南方案
一、无症状感染者


适应症:临床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
治则治法:益气扶正,疏散疫毒
方名:无症状感染协定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9g、荆芥9g、黄芪12g、防风9g、炒白术9g、广藿香10g、板蓝根9g、桔梗6g、芦根15g、生甘草6g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煎取400mL,每次200mL,每日2次,餐后30分钟温服,3~7天为1周期
注意:无症状感染者,可不服用中药治疗。服药者,6-14周岁用量减半,3-6周岁建议服用成人1/3剂量,小于3岁者,由医生根据儿童个体情况决定是否服药及服用方法及剂量

二、成人轻型患者


适应症:临床症状轻微。
临床表现: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治法:清热透邪,化湿解毒
方名:成人轻型协定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连翘9g、蜜麻黄6g、苦杏仁9g、生石膏15g、柴胡9g、黄芩9g、薄荷6g(后下)、芦根15g、广藿香9g、生薏苡仁15g、牛蒡子9g、桔梗9g、生甘草6g。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煎取400ml,每次200ml,每日2次,餐后30分钟温服。体温超过37.5℃者,每日两剂,每次200ml,每日4次服用。(使用颗粒剂则折算为相应剂量,温水冲服)。

三、儿童轻型患者


适应症:用于3-14周岁儿童
治则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方名:儿童轻型协定方
药物组成:炙麻黄6g、苦杏仁9g(后下)、莱菔子9g、黄芩6g、金银花 9g、前胡9g、 芦根9g、淡豆豉6g、白术6g、山楂9g、生石膏12g、生甘草6g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煎取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餐后30分钟温服。体温超过37.5℃者,每日两剂,每次100mL,每日4次服用(使用颗粒剂则折算为相应剂量,温水冲服)。
注意:6-14周岁用上方原剂量,3-6周岁剂量减半。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发布最新版预防新冠肺炎中医药处方》)

广东方案
一.成人协定方(加减银翘散)


适应症:适合于15岁及以上的无症状、轻型患者
治法:疏风清热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淡竹叶6g、杏仁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甘草6g、葛根30g、北沙参10g、 桑叶10g、 陈皮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 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餐后30分钟温服。若发热、咽痛等症状明显,可增加至每日2剂,水煎服,分4次服用。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分为2-3次餐后30分钟温服。连续用7-14天。体温超过37.5℃者,每日两剂,分为4次服用。

二.儿童协定方(健儿解毒方)


适应症:用于14岁及以下儿童无症状、轻型患者。
治法:清热透邪、化湿解毒
药物组成:麻黄4g、生石膏12 g、杏仁5g、生甘草5g、广藿香9g、生薏苡仁15g、芦根10g、桔梗6g、连翘9g、生山楂10g
用量用法:每剂煎煮成100毫升,≤1岁儿童服50毫升,1~5岁服50~100ml,5~12岁服100~150ml,12~14岁服用150~2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量。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ml不等。
(来源: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山东方案
一、发热为主症,伴有头痛等


一、发热为主症,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明显者。
方药:一号方(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竹叶10g、生石膏30g、荆芥10g、羌活10g、白芷10g、川芎10g、防风10g、芦根30g、黄芩10g、葛根15g、柴胡10g、藿香10g、佩兰10g、生甘草6g。

二、发热为主症,伴有咽痛等


二、发热为主症,伴有咽痛、咽干、咳嗽等症状明显者。
方药:二号方(葳蕤汤加减)
组成:淡玉竹12g、杏仁10g、生石膏30g、白薇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广木香9g、葛根15g、牛蒡子12g、蝉蜕6g、生甘草6g。

三、发热为主症,伴有腹泻等


三、发热为主症,伴有腹泻、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等胃肠不适症状明显者。
方药:三号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成:藿香10g、半夏曲9g、白术12g、陈皮10g、茯苓15g、紫苏10g、白芷10g、羌活10g、厚朴10g、大腹皮10g、桔梗10g、生姜3片、大枣1枚、生甘草6g。

五、中药煎服方法


1.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2.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3.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水煎400ml,分2-4次温服,服用前可熏蒸鼻腔。老人、儿童以及体弱者酌减。
4.服药期间清淡饮食,保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来源:山东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
陕西方案
一、无症状感染者


治法:益气固表,解毒生津。
处方:益肺解毒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金银花10g、连翘15g、藿香15g(后下)、贯众15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二、轻型(风热夹湿)


主症: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咽痒咽痛,身困乏力。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健脾利咽。
处方:清瘟护肺汤加减。
方药: 金银花15g、连翘15g、佩兰10g、杏仁10g、浙贝母15g、桔梗10g、防风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5g、竹叶10g、麦冬15g、玄参15g、苏叶10g、茵陈15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三、普通型


1.外寒内热,湿毒蕴结
主症:发热或高热,伴见恶寒,全身痠痛,无汗或微汗,咽喉灼热甚或疼痛,烦躁不安,脉浮紧。
舌脉:舌质淡红(嫩红、红绛),苔薄黄腻(浊腻)。
治法: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处方:大青龙汤加减。
方药:麻黄8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牛蒡子10 g、桔梗10g、藿香15g(后下)、贯众15g、蒲公英15g、芦根30g、白茅根30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2.风寒袭表,气虚湿滞
主症:憎寒壮热,无汗,头项不舒,肢体酸痛,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身困乏力,纳呆便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处方:人参败毒散加减。
方药: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6g、前胡10g、川芎10g、枳壳10g、茯苓15g、桔梗10g、党参15g、薄荷12g(后下)、生姜10g、粳米30g、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3.寒湿袭表,疫毒伤肺
主症:发热,乏力,身体困重,嗅觉、味觉减退,微咳,纳呆脘痞,大便粘腻不爽。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处方:藿香正气加减。
方药:藿香15g(后下)、紫苏叶6g、麸炒白术15g 、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厚朴10g、芦根30g、荷叶10g、桔梗10g、滑石18g(布包煎)、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4.湿热蕴肺
主症: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痛,口渴,汗出不畅,小便短赤。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方药:藿香15g(后下)、黄芩10g、射干10g、九节菖蒲15g(后下)、浙贝母15g、白豆蔻10g(后下)、桔梗15g、薄荷12g(后下)、连翘15g、鱼腥草30g、芦根30g、滑石18g(布包煎)、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四、恢复期


1.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方药:竹叶10g、生石膏30g(先煎)、姜半夏10g、麦冬15g、粳米30g、太子参10g、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2.肺脾气虚
主症: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腻。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胃。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后下)、砂仁6g(后下)、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3.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太子参15g、麦冬30g、五味子6g、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陈皮6g、当归10g、北沙参15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百合30g、炙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来源:陕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湖南方案
一、无症状感染者(疫邪外犯)


【症状】适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
【治法】辛凉透邪
【主方】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参考方药】金银花 10g 连 翘 15g 桑叶10g 菊花10g板蓝根 15g 芦 根 15g 苦杏仁10g 薄荷(后下)6g甘 草 6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双黄连颗粒(口服液)、银黄清肺胶囊等。
儿童方
【治法】辛凉透邪
【主方】加减银翘散
【参考方药】金银花 5g 连 翘 5g 薄荷(后下)3g 芦根10g薏苡仁 15g 板蓝根 6g 甘草3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100~200ml,每次服用50~100ml,每日 2 次。

二、轻型


1.疫邪犯肺
【症状】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咽干咽痛,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宣肺透邪
【主方】银翘散加味
【参考方药】金银花 15g 连 翘 10g 桔梗6g 芦根15g牛蒡子 10g 荆 芥 10g 薄荷(后下)6g 淡竹叶6g黄 芩 10g 滑 石(包煎)15g 板蓝根15g 甘草6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双黄连颗粒(口服液)、银黄清肺胶囊、蒲地蓝消炎片、清肺排毒颗粒等。
2.疫邪犯胃
【症状】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或腹胀,疲乏,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浊,理气运脾
【主方】加减藿朴夏苓汤
【参考方药】黄 连 6g 厚 朴 10g 法半夏10g 藿香10g茯 苓 15g 猪 苓 10g 滑石(包煎)20g 豆蔻10g苦杏仁 10g 薏苡仁 20g 通草6g 泽泻6g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藿香正气颗粒(丸)、双黄连颗粒(口服液)、化湿败毒颗粒。
儿童方
【治法】辛凉透邪
【主方】加减银翘散
【参考方药】金银花 5g 连 翘 5g 桔梗3g 牛蒡子6g荆 芥 5g 芦 根 10g 淡竹叶5g 桑叶5g菊 花 5g 神 曲(包煎)6g 苦杏仁6g 薄荷(后下)3g 甘 草 5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100~200ml,每次服用50~100ml,每日 2 次。
【参考中成药】莲花清瘟颗粒、喉咽清口服液(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荆杏止咳颗粒、金叶败毒颗粒、麻杏宣肺颗粒等。

三、普通型(疫毒壅肺)


【症状】初起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乏力,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重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溏,舌红,苔白或黄或腻,脉滑数。本证见于轻型和部分普通型病例。
【治法】宣肺化浊,解毒透邪
【主方】麻杏苡甘汤加味
【参考方药】炙麻黄 6g 苦杏仁 10g 薏苡仁20g 黄芩15g知 母 10g 金银花 15g 连翘15g 藿香10g浙贝母 15g 甘 草 6g
【加减】发热重加生石膏 30g(先煎)、地骨皮15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双黄连颗粒(口服液)、银黄清肺胶囊、宣肺败毒颗粒等。
儿童方
【治法】宣肺化浊,解毒透邪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参考方药】炙麻黄 2g 苦杏仁 5g 生石膏(先煎)10g 贯众5g知 母 5g 黄 芩 3g 芦根10g 葶苈子3g大 枣 6g 甘 草 3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100~200ml,每次服用50~100ml,每日 2 次。
【参考中成药】小儿麻甘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麻杏宣肺颗粒。

四、恢复期


1.气阴两虚
【症状】口干,食少,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加味沙参麦冬汤
【参考方药】南沙参 15g 西洋参 10g 麦冬15g 扁豆10g桑 叶 10g 玉 竹 10g 天花粉10g 甘草10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贞芪扶正颗粒、强力枇杷膏。
2.肺脾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不欲饮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
【主方】黄芪六君子汤
【参考方药】黄 芪 30g 党 参 15g 茯苓15g 白术15g法半夏 10g 陈 皮 10g 甘草6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每日2 次。
【参考中成药】可选用参苓口服液、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
【备注】以上各型临床医生根据三因制宜原则参考使用。
(来源:湖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2 年第二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4-2 09:37 PM , Processed in 0.095063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