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计算机验证专题十】GMP之外的计算机系统生命周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3 21: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抛开GMP不说,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项目,当然有他自己的生命周期,像GAMP5那么高大上的指南,我还是先放一放,说一些比较简单的步骤吧:
    不论一个计算机系统多么的简单(一个智能仪表),还是这个系统多么的复杂(一个庞大如“全国电网”这样的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他们的开发大概都可分为6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功能需求的提出,功能规范的制定。
  ②设计阶段:系统总体方案,硬件总体设计,软件总体设计,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技术途径的选择与实现。
  ③模拟与调试阶段:软件仿真模拟和硬件调试,单独分别进行。
  ④现场安装调试阶段:硬件、软件安装后的系统联合调试。
  ⑤投入运行和日常硬件、软件维护。
  ⑥硬件更新与软件升级直至最后的报废。
  一般来说,参与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项目生命周期的有:
    1、终端用户(比如制药厂)
  2、设备制造商(没有计算机系统开发能力,可以请专业的计算机公司来开发)
  3、计算机系统开发商
  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工作重点肯定都不一样,有些终端用户和设备制造商有能力自己开发计算机系统,而有些终端用户甚至日常的维护都需要外包,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用户都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能力,这样也不符合社会化分工要求,也不利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
  以下大概描述一下这六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1.准备阶段
  作为终端用户,我需要计算机帮我干什么?计算机所控制的对象是什么?这就是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这就需要功能规范,目标系统的性能规范,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与外部生产过程、环境、人……的接口关系。
  2.设计阶段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总体设计,软件总体设计,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技术途径的选择与实现。
  (1)硬件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方法是"黑箱"设计法。所谓"黑箱"设计,就是画方块图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系统结构设计,只见方块之间的信号输入输出关系和功能要求,而不需知道"黑箱"内的具体结构。
  (2)软件总体设计。
  软件设计的方法和硬件一样,也是采用结构化的"黑箱"设计方法,先画出较高一级的方框图,然后再将大的方框分解成小的方格,直到能表达清楚为止。
  (3)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将硬件总体方案和软件总体方案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总体方案。
  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是互相有机联系的,相互往往有影响,要经过多次的协调和反复,最后才能形成合理、统一的总体方案设计。
  (4)技术途径的选择。
  技术途径是指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水平。
  可以分为两 种:①全部自主设计。②硬件由OEM产品组成,系统软件由厂家提供或从市场上购买,而应用软件由自己开发。
  (5)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
    (此处省略1万字,我想,作为终端用户的我们,根本不想知道这个过程!)
  3.模拟与调试阶段
  采用仿真软件和硬件调试程序。程序调试是程序设计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实际编程中,即使有经验的程序设计者,也需要花费总研制时间的50%用于程序调试和软件修改。
  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在硬件和软件分别调试通过以后,就要进行系统联调。
    系统联调通常分两步进行:
   (1)在实验室里,对已知的标准量进行采集相比较,以验证系统设计是否正确和合理。
   (2)到现场进行实际数据采集试验。在现场试验中,测试各项性能指标,修改并完善程序,直至系统能正常投入运行为止。

9 P7 k* g( s9 d0 y0 p
   5.投入运行和日常硬件、软件维护。
   6.硬件更新与软件升级直至最后的报废。
   5、6很简单,我想我不需要再详细描述了。

0 b, d$ p! N( n( V. d8 p
    当然,开发一个计算机系统,中间的过程肯定是复杂的甚至枯燥的,比如要把纷繁复杂的被控制对象的所有动作都计算机化,要编写上万、几十万条的机器语言,要几天几夜甚至几个月夜以继日的调试,反复的修改程序……
    这其中的艰辛,当然不是我们这些外行所能体会的。
    “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很多程序员都曾这样感慨和抱怨过自己的生活状态。
    作为药厂,你们公司有这样的程序员吗?我想,大概99%的药厂不会有。
  实际上,有很多前期准备阶段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功能,其实也并不都是终端用户提出来的,而是设备制造商先开发出来、技术成熟以后才向终端用户推广的,所以,很多时候,终端用户只是做了一个选型,URS中提出的,也都是已经形成的功能,即使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也是增加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修改而已,终端用户根本没有参与到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比如,压片机的PLC控制系统,比如洁净环境在线监测的FMS系统,比如DCS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中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你以为供应商都会完全彻底的按照你提出的URS来一条一条编辑程序和开发功能模块吗?NO,他们都有成熟的东西,至少他们会有一个一个的控制模块程序,当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满足不同的个性化要求,他们需要把现成的程序模块串联起来,让他们顺利的安全的工作。
  然后,我们再来说一下GAMP5。
  GAMP5叫做《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就像GMP《良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用于指导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一样,顾名思义,GAMP5是用于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的,而不是简单用于指导自动化设备的终端用户的应用和验证的。
  如果计算机系统的开发非要和GMP拉上关系,那么可能我们作为终端用户,更关注的是“我需要计算机帮我干什么?计算机所控制的对象是什么?目标系统的性能规范,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与外部生产过程、环境、人……的接口关系。”
  至于如何去开发这个计算机系统,硬件如何配置、软件如何编程、如何进行仿真模拟调试、如何进行系统联合调试,都不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当然,如果你希望了解、有能力监控开发过程(包括编程、仿真……)、有能力审核每一条机器语言、审核每一个芯片级的配置,你完全可以做的更深,或者干脆自己来做计算机系统开发也未尝不可。
  我想,计算机系统作为一种电子设备,首先它是设备,和机械设备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计算机系统是为用户服务的,我们只关注它的服务质量,就够了。
  而我们所讲的,计算机系统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应该是计算机系统所控制的“对象”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是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
  那么,我们终端用户所需要验证的,就是计算机系统所控制的“对象”以及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功能”是否能够满足我们的URS要求。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计算机语言、数据流程图、运算法则、总线结构……”
6 Z2 `% {& a9 X&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2-20 10:01 PM , Processed in 0.081589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