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中国SMO的前世今生》在圈里引起很大反响,不断地有朋友来问我国外SMO长啥样子,于是这里我就我了解的全球SMO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
6 t( ^8 v3 \3 A' [
欧美的SMO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没有自己的研究中心,但是他像经纪人一样可以组织起一大批研究中心,帮他们培训、进行项目管理、质控、也包括CRC派遣、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做BD去拿项目,他们跟CRO或药厂签合同,研究中心再给他们签合同。比如我合作过的每个SCRI,就是一个肿瘤领域的SMO,号称能覆盖美国的700个研究中心(诊所)/研究者。在欧美SMO并不是很火,因为大医院是不缺项目,不缺钱的,自己的管理很好,什么资源都有,不需要SMO的组织。SMO组织起来的主要是比较小和偏远的诊所,拿不到项目所以需要SMO帮忙做BD,所以CRO和药厂其实不喜欢用SMO,他们也更多地把自己称作“Investigative Site Network”,不叫自己SMO,SMO的概念在亚太更流行。不过不管叫什么名,反正说的就是这个东西。曾经在加拿大做做一线监查工作和SMO有过合作的行业资深人士李宾对此也深有体会。
; c) L6 @' y# i l$ h. p
另一个是像CCBR(西斯比亚)那样,自己在全球就有几十个自己的研究中心,相当于家乐福那样的研究中心连锁店,一次性的把自己的几十个中心跟CRO或药厂签个合同,内部有统一的SOP,管理系统,QA QC、病人招募策略等。这种模式近年发展较快,对某些治疗领域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这种形式的SMO叫“Investigative Sites Network”更精确。根据Centerwatch 2014年5月刊的报道,全球这个领域排名前六的机构包括“Clinical Research Advantage“- 1.1亿美元营业额;“CCBR-Synarc/西斯比亚 ”1 亿美元;“Celerion” 7000万美元;“Synexus” 6千万美元;“Cliantha” 2200万美元;“PMG Research” 1800万美元。
2 b! e; b4 ^: f
中国的SMO更多的只是做CRC人员派遣的工作,在亚洲这个也不少见,因为亚洲多在大医院做,不像欧美很多是在诊所。大医院不缺项目,就是缺人和管理,引入外来CRC解决最需要的人手问题。2008年我在最初成规模的做CRC派遣业务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客户理解我们跟CRO 和CRA的不同,所以告诉行业这就是SMO这些助理叫CRC。其实我们的CRC和国外SMO里的CRC的功能有差别,比如国外的CRC是可以做知情同意,可以帮研究者做报价管理财务,有资质的可以做体检和抽血。结果几年后大家都认可这叫SMO而真正的SMO形态反而没人知道了。
& C5 U0 u# U$ e& b+ v
但是沈阳亿霖旗下的赛盟目前跟10几个新机构合作帮助他们提升,为他们做BD,替他们签合同,算是一个国内的真正的SMO。
: @' `9 v% m/ [9 m
亚洲还有另外一种亚形式就是“内化植入式”,在台湾、韩国、日本都很流行。比如台湾成功大学医院的卓越临床研究中心,医院里有专门一层楼的临床研究专门场地和设施,门诊,住院病人临床研究都能做,人员软硬件都是专门的。中国还在起步阶段,也就是CCBR跟京上广的5家医院(友谊、积水潭、南方、华侨、同济正在建场地)搞了这个,而且规模仅有100平米左右,只能做门诊病人,但是软硬件功能分区人员配套齐全,基本把CCBR国外的研究中心的核心移植到了中国的医院,是一种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与中国大医院的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形式,不过目前声势还不够大。
8 Z( R2 {. {2 X" K
另一种亚形式相当于ARO,有的自己有研究中心,也能像CRO/SMO那样组织别的中心一起做研究,美国NIH就是一个最大的综合体,自己有大医院,也研究新药,也设计方案,也有钱可以当申办方,也组织很多其他医院一起做项目。亚洲的百汇鹰阁就是这种情况。没有自己医院的有乔治中心,国内的北医仁智、精诚等。
* u6 R, C5 O/ Z) K# ~
所以本来现代社会就是分工融合,GCP的本质不要破坏,怎么样去组织怎么签合同这个O那个O那是可以很灵活界限也可以是很模糊的,所以西方在运作上更是灵活,人家那才叫市场经济。习大大上台后中国去行政化的趋势明显,政府只是引导,该让企业自己管的,让行业自己管的就大胆放出来。所以接下来各种模式将进一步发展演变,当然,希望是向好的方面演变。
; e2 t' e/ p1 k# I/ |6 U
E, }4 R } _# L
作者:任科,CCBR中国副总裁
微博: Reako医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