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过剩的时代,如何能让自己的品种胜出,确是一件头疼的事。市场不相信眼泪,方法胜于体力,在这里讨论一下推广策略。
一、档案分析
不打无准备之仗,销售推广之前先关注两类人,一类是医生,另一类是竞争对手。
1、医生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成了患者用药的代理人,医生的心理诉求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开处方的医生基本都具备硕士学历,浸淫学术多年,虽迫于生计对收入有所期待,但在提笔开药的那一刻,专业素养仍在内心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琢磨着:药效若一般,至少其它方面得有特色吧?在严谨和客户关系之间,是要一个台阶才能下来的。故不管有无基础,一定要搜肠刮肚地找到自己产品的特点,随后请专家酿个名,归个宗派。雅一点叫学术推广,俗一点叫卖点推销。
2、对手分析
竞争对手五花八门,功力比较差的好处理,如遇到内功深厚的怎么办?这些人凭借厂家的临床观察或是强悍理论早准备好了开战的打法,强力渲染自己的优势,来势汹汹。如果手中没有抵抗武器怎么办?圣经讲道:上帝给你关了一道门,必然会给你留下一扇窗。药品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当我们在主要方面有先天缺陷时,就要从侧面挖掘特点。
二、攻防策略
经过上面的分析,针对竞争环境,我想可以提出三套战术,敌弱攻上路,使用降龙十八掌;敌平攻中路,使用黯然销魂掌;敌强攻下路,使用鹰爪铁布衫。
1、降龙十八掌
此功威力巨大,使用的前提是要建立理论,在疗效、安全性、使用方便性上要有理论依据,走高大上路线,如石药的丁苯酞,抗卒中的药理机制讲得很清晰,配合疗效,声震江湖,即将跨入十亿俱乐部;再如思科的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降低毒性的体内过程分析得很透彻,普通注射剂几乎被它玩死。理论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一掌打去,竞品难有招架之力,只得让出市场。
中药有很多独家品种,并不是每个都能卖好,机理不清,讲不明白,是卖不动的原因之一,这些品种逐渐被边缘化。若确实有干货,且能潜心修炼一阵子,创出宗派,重出江湖还是大有希望的。
2、黯然销魂掌
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时,开始不要企图灭了他,你的能量还不够,只能分道行驶。若市场还在群雄逐鹿阶段,先联合御强,扫平弱者,做大整体市场,再各揽一摊。从长远计,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平日要把自己的拳法练扎实,深耕稳打,暗增功力,等待对手犯错,再一举歼灭。这方面的例子比较敏感,暂不列举。
3、鹰爪铁布衫
这是弱者的杀手锏。药品的多面属性决定了对手再强劲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些薄弱环节,这些环节是我们打游击、混温饱的地方。当对手步步紧逼时,也无需太绅士,操起撩裆爪,直击要害。
举一例,降压药中复方制剂是后起之秀,以其服药方便性猛攻先前的单方制剂,压缩其生存空间。单方厂家走投无路,直指复方下路,以单药自由组方配比更灵活和高血压需个体化用药为依据,提出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预定统一剂量和统一配比的复方制剂,且请专家出面造势,复方阵地被压缩到仅适用于部分人群的部分阶段,反攻胜利。
再如糖尿病DPP-4类的长效制剂,一周一次,非常便利,厂家还没上市就以各种学术会议吹风,把一天多次的短效制剂批为落后产品。短效厂家强力反击,指出糖尿病人往往在餐后血糖高,每餐后给短效制剂,降糖更及时,而长效制剂不能择时起效,缺乏针对性,也获得了医生的认可,短效厂家衣食无忧。
如果实在找不出优势,只能采取防守策略从价格入手了,但低价是有技巧的,可在慢性病中开发出同规格大包装,一个包装管1-3个月的药量,价钱虽低,但单次开药的销量上来了。对患者来说,折算成单盒的费用不高,也省得总跑医院了。这样也算保住了弱势产品的饭碗。
以上拳法需根据竞争对手和自身产品特点选用,对手多样时,可多招合用,攻防结合。需要练就更高深的六脉神剑,回复数字25,可查阅《锻造市场运营商的六脉神剑》
作者:关东傻汉 出品人:云团队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