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线是全球各大药企巨头们维持其地位的核心元素。未来全球医药格局如何?从各家研发投入、研发管线上或能略窥一二。
罗氏
研发投入方面,罗氏位列各大药企前排,去年其研发上花费了115.32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20.4%,研发占收入比为22.8%。
高投入下,罗氏2016年收获颇丰。2016年FDA批准了罗氏的肿瘤免疫疗法药物Tecentriq (atezolizumab)用于治疗膀胱癌,Tecentriq成为全球第三个被批准的PD-L1/PD-1药物,也是首个PD-L1节点抑制剂,此药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额高达1.13亿美元。此药适应症范围未来还将有较大扩展,如肺癌领域;同时,罗氏方面也在积极进行试验,观察此药与其他新药联合使用是否会更好地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不过罗氏在研发阿瓦斯汀的替代品vanucizumab时,一项II期临床研究没有达到预期终点,使其不得不放弃此药单药用药的开发,但另外几个联合用药的试验还在继续中。
强生
与其他制药巨头相比,强生体系更为庞大,其产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以及健康护理产品等。强生研发投入总数很大,但由于预算基数很大,因此所占比例相对较低。2016年强生研发投入90.95亿美元,其中70亿美元用于药物研发,研发占收入比为12.7%。
最近几年,强生由于其JLABS项目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极为亮眼的表现,此项目为投资界所看好,所以给早期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并且目前已经不局限于美国本土。
2017年强生更是将其触角深入到更多领域:包括与GSK合作疫苗的开发,与Synthetic Genomics合作进行RNA治疗的开发。去年10月,强生透露公司有15个肿瘤免疫治疗的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8个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另外强生将在疫苗、T细胞节点抑制剂、T细胞重新定位及骨髓瘤等四方面进行重金投入。
诺华
诺华最近几年在研发方面投入不小,但增长速度较缓慢,2016年研发投入为90.39亿美元,同比增长0.7%,研发占收入比为18.5%。
去年诺华收购所带来的新药收获不错:公司以6.65亿美元收购血液和炎症性疾病疗法研发商Selexys,还收购了英国生物制药公司Ziarco以及其潜在治疗湿疹的重磅药物ZPL-389,这些药物大大扩充了诺华的管线储备。
辉瑞
去年辉瑞在医药研发支出方面,依然是最大的“玩家”之一。2016年辉瑞研发为78.72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的变化上涨3%,研发占收入比14.9%。
辉瑞在购买其他公司的管线药物方面也收获颇丰,去年它花费了140亿美元购买生物制药公司Medivation以及它的重磅前列腺癌药物Xtandi,此外,辉瑞还花费了约6亿美元购买了基因治疗公司Bamboom;在此基础上辉瑞还靠收购扩充了PRRP抑制剂talazoparib、抗血癌药物pidilizumab等管线储备。
2016年辉瑞在PD-L1抗体avelumab(Bavencio)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此药2017年3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默克细胞癌,另外此药潜在适应症还包括肺癌、肾癌、卵巢癌等,未来年销售额可望达到10亿美元。
默沙东
2016年默沙东研发投入为71.94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的变化上涨7.3%,研发占收入比为18.1%。
默沙东去年秋天在PD1/PDL1药物方面打了场漂亮的胜仗,其Keytruda获得FDA用于治疗一线肺癌病人的批准,与此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BMS的Opdivo却在此适应症方面遭遇失败。而2017年一开始FDA就又批准了Keytruda联合化疗药物一线治疗肺癌的申请,这无疑将又会大大扩展其销售市场。默沙东在开发Keytruda上花费的数十亿美元终于将获得回报。默沙东去年把Keytruda联合化疗药物进行了几乎所有类型的癌症用药试验,可谓是将Keytruda的潜力挖到了极致,可以想象未来几年Keytruda将会有更多的适应症并批准。另外,默沙东的FDA快速通道抗病毒 药物letermovir在一项临床III期研究中达到了初级主要终点,估计此药离上市也不远了。
阿斯利康
2016年,阿斯利康研发投入为58.90亿美元,占据了年度经费的25.6%,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7%,研发占收入比25.6%。
去年阿斯利康在新药方面收获不太多,最近新收购了一个“可能会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面貌”的新药MEDI1814,目前该药正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此外,阿斯利康的Durvalumab作为第五个PD-1/PD-L1抗体获得了FDA的批准 。
赛诺菲
赛诺菲2016年研发投入为51.72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上涨1.8%,研发占收入比15.3%。
去年,赛诺菲试图杀回抗肿瘤药物市场,2016年1月它与法国Innate Pharma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涉足免疫肿瘤治疗领域。除此之外,还引入了曾在阿斯利康任职的免疫学专家刘勇军(Yong-Jun Liu)博士,希望进一步加强在早期研发线中的创新能力。
礼来
礼来2016年研发投入为52.44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上涨9.0%,研发占收入比24.7%。
去年3月份FDA批准了它的银屑病重磅药物Taltz(通用名ixekizumab),此药是一种抗IL-17A单克隆抗体,也是继诺华的secukinumab之后第二个上市的IL-17A药物,通过统计药物销售的历史数据可发现,在一类新药中,往往销售最好的不是第一个上市的药物,而是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新药似乎起到了试水者、铺路工的角色。以此规律来看,Taltz应该有不错的销售前景。另外去年10月,礼来治疗软组织肉瘤的药物Lartuvo也获得了FDA的批准。
不过,去年礼来研发部门的高层有较大变动,这势必会对公司以后的研发战略产生不小影响。礼来近来在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发力度有所加大,在PD1/PDL1抑制剂、激酶抑制剂、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方面都有大动作,不过在这些领域已有Opdivo、Ibrance等超级重磅药物存在,礼来想要有所突破难度较大。
BMS
在Big pharma中BMS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更像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因为它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非常高,2015年BMS研发投入高达59亿美元,占其支出预算的42%。但从2016年开始其研发投入开始收缩,2016年“仅”为49.4亿美元,所占支出比例也降低到25.4%。
2016年BMS的重磅药物Opdivo虽然在PD1/PDL1领域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但峰值销售额并未达到预期的150亿美元。不过,2017年其努力开始初现回报,5月BMS宣布,美国FDA接受了nivolumab用于既往索拉非尼治疗后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在肝癌治疗中扩大nivolumab的应用。FDA授予该申请优先审批资格,在此之前,nivolumab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上已获FDA授予的孤儿药认定。
GSK
GSK最近两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太给力,逐渐被其他制药巨头甩在身后,2016年研发投入为44.9亿美元,研发占收入比为13.0%。
现在的GSK专注于疫苗和呼吸疾病治疗药物开发。抗肿瘤药物方面,几年前的管线药物全部拿去和诺华做了交换,现在只有一些临床I期的药物。GSK近年来也开始向罕见病方面有较大投入,现在已经有数个处于临床研究后期的药物,去年其“bubble boy syndrome”(全球仅350人患这种疾病)基因治疗药物Strimvelis被欧盟批准,此药是一种体外基因治疗方法。在呼吸疾病药物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FDA已经拒绝批准了几种Advair的仿制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