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2015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暨十三五趋势前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毛毛 发表于 2015-12-21 15:4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5-12-21 陶剑虹
摘要: “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换挡,进入“十三五”,中国医药经济在创新驱动与互联网+的推动下,依然可以保持中等偏高的增长速度。医药投资、出口、消费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
关键词:医药,经济,发展,“十三五”

   1. “十二五”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1.1 医药工业产值保持中高速增长
    截止到2015年5月底,中国共有原料药生产企业1897家,制剂生产企业4046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7701个。“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3%。进入“十二五”,中国医药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增速换挡。“十二五”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16.6%,比“十一五”期间高出6.7个百分点。
2015年1-10月,中国医药工业(七子行业[1])总产值22931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2015年将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28842亿元,同比增长11.8%。
图1 “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
    1.2  医药工业利润增速放缓
    “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利润的复合年增长为37.6%。进入“十二五”,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价格、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医药工业利润增速放缓到12.8%。2015年1-10月,中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实现2130亿元,同比增长13.9%,比2014年末的12.3%略有提升。1-10月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0.00%,比上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
    图2 “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利润及增幅

   1.3 医药流通购销平稳
    “十一五”期间,中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5%。进入“十二五”,中国医药商业购销继续活跃,医药商业总销售额年均增长16.8%。
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图3 “十二五”期间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及增幅

医药流通企业中,药品批发类前百位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595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3%,其中8家超过100亿元。而药品零售业的集中度提升进程较慢,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百强的集中度为42.1%,这与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连锁百强集中度达到6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6%,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4%,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6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与上年同期持平。
   1.4 三大药品终端分化明显
   “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终端市场规模增速逐渐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4.4%,比“十一五”的平均增速下降8.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3978亿元,同比增长12.2%。
图4 “十二五”期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及增幅
    医院终端仍是中国药品销售的第一大终端。“十二五”期间,医院市场药品销售额增速放缓,复合增长率为14.6%,占中国药品市场的68.7%,其中城市医院占中国药品市场的52.6%,预计2015年将达到7350亿元。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的规模增长较快,目前县级医院占中国药品市场的16.2%。预计2015年末,医院终端市场药品销售规模将增长11.8%。

图5 “十二五”期间医院终端市场规模及增幅
    第二大终端为药品零售市场,“十二五”期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增速逐渐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1.7%。预计2015年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3119亿元,占中国药品市场的22.3%,增长10.3%。     
图6 “十二五”期间药品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及增幅
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构成中国药品销售的第三大终端。“十二五”期间,第三终端的药品销售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2015年末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将增长20.9%,占中国药品市场的8.9%。
图7 “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及增幅

   1.5 医药出口增速低位徘徊
    2012年起,中国医药出口增速滑落至10%以下,近几年,出口增速依然处于低位徘徊。2015年1-9月,医药出口额达到42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4.3%,预计2015年全年将增长8%。
图8 “十二五”期间医药出口情况及增幅
    “十二五”以来,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有所变化。2011年,医药产品出口以西药原料以及医疗器械为主,金额占比分别为达到49.4%和35.3%,2015年1-9月料比例下降到46.9%,医疗器械则略有提升,比例为35.9%。医药制剂的出口占总体出口金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5.7%。
    2全球医药创新发展新特征
    未来5年,世界药品市场将保持4.8%的年均增长,而中国药品市场有望保持11%的年均增长,占世界药品市场的比重从2015年的20%提升到2020年的25.5%。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未来五年,是中国医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的关键五年,需要充分把握全球当前医药创新发展的新特征。
   2.1 医药行业高投入的特征依然不变
    全球研发强度最高的礼来公司,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7%。国内医药研发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分析中国药企创新力10强中,海正药业的研发强度为12.3%,已接近全球前10强的投入水平。从FDA历年的新药审批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药物的审批时间不超过10个月,这是全球新药研发提速的引信。最显著的就是鼓励突破性新药创制。2015年1~9月,FDA批准的27个新药中,突破性药物有13个,占了近一半,这13个突破性新药中31%是抗肿瘤药,且主要用于罕见病治疗。
   2.2 寻找未满足需求的领域
    2014年FDA批准的药物治疗领域中,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各占9个。目前全球肿瘤新药主要集中在罕见病用药的研发上,临床对确切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需求迫切。与此同时,2015年成为抗菌药研发的大年,超级细菌肆虐之后,美国将抗生素激励(GAIN)条款作为FDA安全与创新法案的一部分写入法律,那些获得QIDP资格认证的药品,在专利期外还享有额外5年的市场独占权。而中国是抗菌药使用的大国,长期的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耐药性比较严重,需要企业重视抗耐药菌的抗生素新药的研发。令医药研发人士感到鼓舞的就是,曾经沉寂一段时间的心血管系统重磅新药在2015年强势回归。2015年有望成为潜在重磅的药品有11个,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占了4个,包括全新机理的PCSK9抑制剂的新药。
   2.3 第二波“专利悬崖”到来
    跨入2015年,医药领域迎来第二波最严峻的“专利悬崖”,将有市值总额高达440亿美元的重磅品牌药专利到期。对2015年10大专利到期药品进行盘点可以发现,这10种品牌药总的全球销售额超过320亿美元。
   2.4 生物仿制药迎来发展热潮
    全球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市场在2015年将达200亿美元,到2020年超过550亿美元。尤其是抗肿瘤生物仿制药市场,约占全球生物制品市场份额的2%~4%。美国FDA于2015年3月6日批准了首款生物仿制药之后,陆续有生物类似物在等待FDA的审批。
   2.5 药物研发的全球跨界合作
    当前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模式已从以往耗巨资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转而趋向精简研发部门,裁减研发经费,建立小而灵的药物研发执行单元,加大研发外包,引进候选药物。跨国药企开始关注小病种、孤儿病种,并转移研发中心到人才、创新能力及医疗资源富裕但成本相对低的城市,如中国上海、北京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趋势是“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的药物创新模式,这种立体的集成创新模式已经在国内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型研发孵化器。
   2.6 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的创新实践
    中国式药物创新创业孵化器是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新实践,比较引人关注的有先声药业重点投入打造的创新药物“百家汇”模式,从全球近400个项目中海选新药,吸引了40多个本土医药创新创业公司入驻。另一种比较活跃的形式则是设立新药基金。国内还有几家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新药转让给外企,例如百济神州先后转让两个抗癌新药给默沙东公司,为国内新兴的小微医药创新研发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研发链条的现实路径。
    中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三五”重点任务布局中,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临床急需药物制剂、国际注册药物研发、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和前瞻性新技术研究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五年研发目标,并提出重点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十大品类,强化源头创新和转化研究,创制重大新药。

3.“十三五”中国医药发展主线
    即将出台的中国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引来高度瞩目。在“十三五”规划的十大重点目标中,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等,都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健康中国2020,不仅是医药产业的梦想,更是新兴的国家战略。

3.1 消费方式重构,优化用户体验
    首先是医药消费可支付水平的提升。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在2014年达到7575美元。大众消费的重点从传统的消费品向满足更高层次身心健康需求的消费品逐渐转移到高层次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等,仅中国的私人医疗市场规模就在2008~2013年间增长了4倍,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10%提高到2014年的13%。
    其次医药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也在改变。在网络资讯时代,医药产品的用户将出现新潮的数字病人。这一类患者人群,一旦出现不适,会通过网络信息进行自我诊断;选择医院也会先搜索网络评论,会借助互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最新科技和新模式,这一人群在快速增长。满足数字病人的用户体验可以作为商家今后的主攻方向。
    患者对于医药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更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药物安全性更为关注。以药物剂型为例,美国市场上,口服制剂占了绝大部分,而注射剂仅占不到3%的份额。而中国样本医院市场中,化学用药的注射剂和粉针剂合计占据整体剂型的64.6%。中成药中,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中药注射剂和粉针剂合计占了整体剂型的34.6%。
    今后的医药消费,医保将成为强势的支付方,尤其是药品福利管理组织PBM对药品采购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严控药费占比不超过医院收入30%,新药上市后医保谈判采购的模式将会逐步铺开,只有临床疗效更优、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定价的新药,才有望在谈判中掌握主动。
    伴随买方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从医药消费的卖方而言,营销模式也需要发生变革。未来,随着药品线上销售的逐步放开,直接面向消费者的DTC/DTP模式将受到青睐,药店需要直接跟药企营销部门对接,具备较强的药事服务能力。目前DTP较适合慢性病用药和自费高值新特药,尤其是抗肿瘤药。
    未来分级诊疗将带来终端消费人群分布结构的大调整,实现90%的患者留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诊。对于零售药店而言,随着医保定点药店资格的放开,专业服务能力较强的连锁药店,更有机会承接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药房的职能,这对药品零售行业是一大利好。
今后药品流通行业销售额将继续保持中低速增长,流通微利化的状态还将持续。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药品流通行业利用内外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推动行业跨界向医药供应链上下游服务转型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现代医药物流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同时构建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和完善跨行业、跨区域的智能医药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也成为必然。不难预计,中国医药流通业将会呈现这样的趋势:大型全国型商业的垄断化,地方区域型商业的扁平化,特色型商业的专业化,连锁型商业的托管化,电子商务的常态化。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医药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渠道。2014年中国医药B2C市场规模达76.3亿元,预计2015年会突破150亿元,2017年接近450亿元。面对电商狂潮,企业需要明白,中国的电商竞争已进入寡头垄断时代。未来,平台型电商将更具竞争核心,其庞大的流量与更适合各个卖家的环境,未来格局的主导力量是BAT巨头+少数医药细分平台。
3.2出口结构调整,直奔国际竞争
    中国医药的出口结构也正在改变。化学原料药向多元化、精深化发展,例如头孢类抗生素无菌粉切入发达国家市场;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尽管出口增速徘徊不前,但化学制剂出口比重在增长,2014年化学制剂出口29.38亿美元,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5.3%。“十三五”期间,一致性评价将带来国产仿制药洗牌格局,产品质量也将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这为中国制剂的出口增强了信心保证。仿制药生产标准提高,出口高质量仿制药已经成为国内仿制药产业转型的一种选择,已经有不少药企通过OEM贴牌或者自主品牌的方式把国产高质量仿制药打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上,仿制药和原研药将真正地进行公平的竞争。
    中国一些仿制药的质量已显著提升,敲开FDA的大门就是有力佐证,目前国内药企生产的能在美国上市的制剂品种共计38个。其中石药集团3个,海正药业2个,华海药业13个,恒瑞、豪森、华润双鹤、亚宝各2个,齐鲁、海普瑞、东阳光、辽宁成大、复星医药各1个,南通联亚药业7个。疗效确切的中成药通过FDA走出国门,无论结果如何都对中医药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国内正在进行FDA认证的中成药有6个,包括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绿叶集团的血脂康胶囊等。
3.3 投资热度攀升,筑梦智慧制造
    《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近期将编制完成,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热点。当前,医药行业一直受资本青眯,带来的并购此起彼伏。2015年上半年以来,药企加码生物科技的并购案例共24起,而2014年同期案例仅8例。随着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三巨头的上市,并购潮催生了零售行业拐点,打造全新现代社区药房、打造升级中医馆、DTP专业药房、家庭药师专业服务等,都是药店转型的现实路径。
    在医疗信息化投资方面,“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建立起全国远程医疗体系,依托三级医院,然后延伸、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应该关注远程医疗的建设进展。2014年国内“互联网+医药”领域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投资额是过去3年的2.5倍。移动医疗应用是投资金额最多的4个领域之一。
    高性能医疗器械也是医药投资热点。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0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16.8%。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只有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领域的产品来自国产,而CT、MI、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十三五”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成为突破点,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等领域将迎来发展良机。
    精准医疗有望被列入“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到2030年前,中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目前A股市场已有26家上市公司涉及相关概念,许多上市企业也通过跨界并购的形式涉及医疗行业新技术,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精准医学领域,未来将成为医疗行业长期的热点。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精准医疗有望使各类疾病用药都能经过筛查,从而实现个性化用药。
   4. 2016年暨“十三五” 预测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药经济主要特点是:医药经济增长速率将进一步变缓;从严查税改变了医药流通格局,商业模式将会发生改变;医保控费、药品招标、抗生素限用,这都导致医院终端形势严峻;资本及市场竞争压力将提高零售终端的集中度;出口可能延续低迷的状况;成本下降与调价可望稳住利润下滑。
展望来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开始进入增长的慢周期。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增速放缓将抑制医药经济增长。近几年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处于下滑趋势,但财政对医疗卫生支出还保持增长,并且明显向医疗民生领域倾斜。今后医药企业面临税务合规性要求的压力加大,这在短期内对行业影响较大;医药出口不理想也将妨碍行业的增速提高,政策上扶优扶强的导向不变,有品牌的大型企业或享受更多的政策倾斜。
“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经济增幅趋缓的判断不变,医药经济从原先的超高速增长,转变为中等偏高速的增长仍然可期;“十三五”的头两年医药增长形势会相对严峻,而后三年有望复苏;相信医药行业朝阳产业的特质不会改变,毕竟公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并日益走向旺盛。总的来说,我国要坚持推进医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最终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据南方所“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系统”监测数据预测,在中国GDP增幅不低于6%;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使医药出口负增长;没有突发重大疫情的预测前提下,2016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预计约32100亿元,同比增长11.3%;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2904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7%。
    预计到“十三五”末,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8400亿元,同比增长11%-13%,销售收入将增长到43866亿元,同比增长10.4%。
(作者为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医药经济报》总编)


[1]七子行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1-9 06:05 AM , Processed in 0.101031 second(s), 22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