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纯净水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探讨
目前,纯净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何提高纯净水的卫生质量,是企业和卫生监督部门的一大课题。我们尝试将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程序应用于纯净水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产品质量有显著提高。经过1999年市售纯净水卫生质量检测,产品合格率达80%,较1998年(合格率28%)明显提高。现就纯净水生产的HACCP作初步探讨。
1 纯净水生产的危害分析
1.1 纯净水中的危害物 1996~1998年河南省检测79份市售纯净水,检测的指标有感官性状、pH、电导率、铅、砷、铜、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菌落总数超标34份,占43.04%;电导率超标33份,占41.77%;亚硝酸盐超标16份,占20.25%; 其他指标均合格。以上结果表明,纯净水容易产生的危害物有杂质(包括亚硝酸盐)和微生物。由于检测的产品包括了1996~1998年我省市场销售的省内外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1.2 危害分析(HA) 纯净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水→预处理(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及精密过滤)→脱盐(电渗析、反渗透及蒸馏)→离子交换(阳床、阴床及混合体)→消毒杀菌(臭氧或紫外线)→超滤→灌装→封盖→检验→成品。其中,预处理系统、脱盐系统中3种工艺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使用。预处理系统可以除去源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硬度等,使其满足反渗透或电渗析的进水要求。反渗透或电渗析(较少用蒸馏)去除水中的各种盐类,反渗透用的最多,能除去99.8%以上的盐,电渗析能除去90%的盐。离子交换进一步除盐。消毒杀菌和超滤主要是消除细菌和颗粒的污染。灌装用的瓶(桶)、瓶盖要经过消毒和纯净水冲洗。
1.2.1 杂质 杂质主要指在纯净水中呈离子状态的可溶性无机物、有机物及带电的胶体离子等电解质与有机物、溶解气体等,主要来自水源污染特别是亚硝酸盐污染,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脱盐、离子交换、超滤等)过滤不精密,包装物(瓶、桶和盖)未清洗干净。
1.2.2 微生物 纯净水在生产中最难解决的是微生物污染问题。1999年检测纯净水55份,霉菌检出率8%。霉菌的存在会缩短产品的保质期和货架寿命。水源水被微生物污染,水处理系统、包装物、生产车间空气、生产人员均可造成对纯净水水质的微生物污染。
2 纯净水生产关键点控制
2.1 水源 纯净水的水源有自来水和井水。自来水的水处理系统达不到要求或管线污染等均可造成水质污染,井水由于季节变化引起水质改变或水井周围管理不善也可造成水质污染。为防止杂质和微生物污染水源,采取以下措施:①水井周围隔离或封闭,采取一定防护和管理措施,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②水管及储水箱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③定期检测水源水,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2.2 水处理各环节 对水处理各环节的控制目的是使水处理系统达到过滤要求,防止水处理系统、包装物、生产车间空气和生产人员对水质的污染。
2.2.1 水处理系统 生产一段时间后,设备、管道、容器等极易被杂质和微生物污染,从而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所以应对设备的滤材、滤膜等按使用说明书定期更换、定期消毒冲洗,并做好设备、管道的养护工作;定期对各环节的水质进行检测,找到污染环节,及时采取校正措施。
2.2.2 包装物 瓶(桶)和盖清洗消毒不彻底可造成水质被杂质和微生物污染;瓶(桶)和盖有裂口,或两者密封不好,或者灌装出现偏差使封盖不严密,均可造成对水质的微生物污染。为此,瓶(桶)和盖在灌装前应彻底浸泡杀菌,并用纯净水冲洗;要检查灌装后的产品,将不合格产品剔除。
2.2.3 生产车间空气 主要指理瓶间和灌装间的空气,要求灌装间的空气是无菌的。为此,生产车间内安装换气设施及足量的紫外线杀菌灯(班后处于工作状态),灌装间内还要设空气净化设施,定期消毒。
2.2.4 生产人员 理瓶间、灌装间的操作人员,成品质检人员,进入车间的维修人员应身体健康,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讲究个人卫生,消毒后的工作衣、帽、手套穿戴整齐,经风淋、洗手、过鞋靴消毒池,并由规定通道进入各生产车间;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生产、质检和维修工作。
2.3 杀菌 一般采用臭氧杀菌和紫外线杀菌。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且在水中可以保持一定时间,因而多采取臭氧杀菌,要注意控制臭氧在水中的浓度。采用紫外线杀菌要根据产量和水的流速进行足量配置。由于纯净水本身不含任何添加物,所以杀菌工艺是纯净水生产质量的一道保护“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