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中国新药投资:机遇与风险角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onydymt 发表于 2016-2-27 16: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靶向及免疫抗肿瘤药物的新药研发公司百济神州于2月3日以24美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为2016年第一家赴美IPO的中国公司;而就在1月底,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天演药业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继续专注于开发新一代治疗性和诊断用抗体技术。

  一边是通过不断注入的资本以支持新药研发的各项工作,另一边则通过IPO机制获得更多资金,同时使得风险投资可以合理退出。对于新药研发型企业而言,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土新药研发获资本认可
亿元以上大笔融资屡见不鲜,投资方关注哪些因素?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以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为代表的近十家本土创新型新药研发公司先后宣布了大笔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到C轮之间,金额均达到了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再鼎医药在2016年初获得的B轮融资超过了1亿美元。

  事实上,风投机构的介入在欧美创新型药企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股重要力量,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医药领域早期投资的一种趋势。

  “未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创业团队会合作成立新的企业,风险投资价值的核心体现于此。”斯道资本(原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合伙人林蕊认为,尽管创业团队拥有优秀的技术,但转换为产品还需经过研发、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流程,但创业团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平台型投资机构的介入则能够提供系统化的帮助。

  据介绍,目前系统化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把海外市场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引入中国企业,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中国企业逐渐融入全球市场竞争的趋势下,不少投资人更看好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企业。

  康桥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春林分享其投资新药看重的3个因素:一是药物靶点明确且已成药,具有估值优势;二是公司与国外药企有合作;三是公司创始人具有国外药企的从业经验,并且熟悉国内医药产业环境。在他看来,目前大批海归前仆后继地投入新药研发事业或代表着中国医药领域发展的全新势态。

  作为投身于新药研发的海归之一,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投资人往往对类似“新药何时上市”、“公司盈利如何”的问题较为关注,“药物并不是做到上市阶段才具有价值,新药研发型公司的价值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无论企业是选择自己完成从研发到上市的整个流程,还是选择转让,或者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在企业发展的每个节点上,药物就已经体现出它的价值。”她表示,目前国外的新药项目转让市场非常成熟,每一个转让项目动辄上亿美元,这也是另一种形式上投资人对药物价值的认可。

三大问题掣肘
新药研发高失败率、扎堆跟进热门靶点、企业估值泡沫

  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耗时10年,耗资26亿美元,只有不超过12%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最终能够获批上市,而绝大部分药物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就已经被验证失败。新药的“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无疑使得大多数投资人望而却步,而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也进一步加剧了新药投资在中国的困境。

  更有投资人对记者坦言,连辉瑞诺华这样实力雄厚的药企每年都有大批的药物被“毙”,将赌注押在产品线单一的创新型药企上无异于险上加险。

  为了降低研发风险,中国药企主要以“快速跟进热门靶点”为研发策略。这些靶点作用机理已经通过欧美大药企的临床研究证明,还有后续上市后的评价研究提供支持,开发的成功率相对更高。

  然而,这也恰恰导致另外一种容易被忽略的风险――产品严重同质化造成的市场竞争风险。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传统蛋白激酶抑制剂药物替尼类已成为重复申报的“重灾区”,总计17个品种96个厂家对替尼类进行了申报,重复申报较多的多个品种甚至超过了10个厂家申报。

  “即使这些新药能够顺利上市,最终又有几个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呢?”本草资本合伙人刘千叶特别强调,目前中国药企研发存在着“为新而新”的现象,这种风险后置的现象值得企业和投资人警惕。“只要结构不一样就叫1.1类,但获得1.1类的称号却并不意味着获得了市场份额的敲门砖。”有业内人士指出,差异化的治疗产品才能真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新药研发也更有可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企业估值太高是制约新药领域投资的另一大因素。据一位投资人介绍,有公司在仅有个例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融资从5000万元人民币直接涨至8亿元人民币。他认为,高估值实际上反映出新药投资正处于泡沫期,“这些企业的估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状态。如果过两三年出现临床数据不好的情况,就融不到钱了。此时投资趋于理性,投资小周期恢复正常,则更适合进行新药投资的布局。”

摘自:医药经济报
作者:张艺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11-1 01:32 PM , Processed in 0.085071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