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2014-12-8国内、国际新药信息大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产恩替卡韦申报扎堆 市场厮杀惨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医药经济报  

恩替卡韦属于热门重磅产品,申报企业出现扎堆现象,同质化的产品较多,市场厮杀特别惨烈,或造成药品价格大幅下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样本医院药品销售排名来看,恩替卡韦2012年排名第27位,2013年排名第15位,上升了12个名次,已经成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核心产品。

  我国是肝病多发国,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巨大的肝病药物市场。上世纪90年代末期,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跨国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国市场,进口肝病药物随即进入,并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近几年,国内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国内外市场增长迅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超过3.5亿人患有慢性 (长期)乙型肝炎。其中,中国乙肝患者约占1/3,中国目前每年用于乙肝治疗的总费用超过1000亿元。

  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大幅提高的大背景下,乙肝治疗药物市场全面增长。

  目前,全球市场上的乙肝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主要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醇化干扰素,即长效干扰素。另一种是核苷或核苷类似物,目前已有多个核苷酸类似物产品在世界主要药品市场上市,分别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

  据全球畅销药数据,2012年,恩替卡韦全球销售额为15.26亿美元,同比增长27.6%,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2012年,其复合增长率为62.5%,近6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销售额由2006年的0.8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5.26亿美元,增长近18倍。恩替卡韦是近年来重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其它几个产品,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增势较为平稳。

  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2013年,抗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4大主力品种用药金额已近18.6亿元,同比增长16.2%。2013年,恩替卡韦销售额为9.20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长速度备受瞩目。

  博路定占七成

  在国内市场上,使用规模最大的抗病毒药主要是用于乙肝治疗的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由施贵宝公司于2005年首先在美国上市的核苷类乙肝病毒治疗药物,商品名为博路定,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恩替卡韦在国内市场上表现不负众望,其销售额很快超过了最经典的两个老品种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2013年,进口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的博路定销售额为6.46亿元,占据了70.1%份额,较同期增长23.0%。从2006~2013年销售趋势来看,其复合增长率为51.0%,销售额由2006年的3615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6.46亿元,增长近18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的润众销售额为2.14亿元,占据23.2%的市场份额,较同期增长率为47.0%。从2010~2013年销售趋势来看,其复合增长率为177.9%,销售额由2010年的997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2.14亿元,增长近21倍。

  江苏苏州东瑞、江西青峰制药、福建广生堂药业等3家企业的产品销售额为6125万元,仅占据6.7%份额,较同期增长率为96.0%。以上三家企业的产品上市较晚,份额相对较小。

  申报扎堆

  国家药物审评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已批生产恩替卡韦的企业有9家,涉及剂型包括普通片、分散片、胶囊剂。2010年2月,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上市,商品名为“润众”,成为国内第一家获批生产该制剂的企业。

  目前国内申报恩替卡韦的企业有70多家,除以上涉及的普通片、胶囊剂、分散片以外,申报的新剂型有:口腔崩解片、颗粒、口服溶液、口服溶膜剂等。

  恩替卡韦属于热门重磅产品,申报企业出现扎堆现象,同质化的产品较多,市场厮杀特别惨烈,或造成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视野和格局决定着产品的今生和未来,只有定位好产品,积极寻找产品在市场上的差异性,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13:1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血液年会ASH2014前瞻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新药汇

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于12月6日-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当谈到美国血液年会(ASH),我们的视角都会投射到 Celgene   公司身上,这是它的世界。血液学药物就像是Celgene   公司的面包和黄油,该公司的 Revlimid   在最近一季度占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是其支柱产品。该生物技术巨头已经把这个重磅炸弹推广到其它更多的适应症,试验数据表明其产品拥有更长的疗效持续时间和更高的治愈率。今年也不会例外,Celgene   公司公布了 Revlimid   加地塞米松的详细 3   期数据,试验用于治疗新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并且不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数据结果在 9   月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发表。该公司向 FDA   申请 Revlimid   增加用于 NMDD   适应症,2   月 22   日将是讨论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案(PDUFA)的日期,另外预计 2015   年上半年人用药物委员会(CHMP)会给出其审查决定。Celgene   公司预计,Revlimid   今年带来的收入将达到 50   亿美元。Celgene   认为“Revlimid   卓越的发展”主要源于在美国和欧洲将批准的新适应症,该公司全球血液学和肿瘤学负责人 Fouse   在 11   月 11   日的瑞士信贷医疗会议上如此表示。她期望这次新适应症的获批将在美国和欧洲增加“多达 10  个市场的占有率”,她还表示,Celgene   公司从零市场份额起步,具有“很大的潜力上升到市场占有率的一线位置。”这家大型生物科技公司还将展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口服制剂 Pomalyst   的二线数据,该药物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 102%,达到 1.81   亿美元,目前已被批准作为三线备选药物。 Celgene   公司拥有超过 160 篇 ASH 摘要,39   篇讲稿。但是在 ASH,可能更吸引人的早期试验数据来自 Celgene   的技术合作伙伴,包括 Agios,Epizyme,Acceleron 和 MorphoSys   公司。近年来,Celgene   公司在处理合作伙伴关系上一直非常积极,富有想象力,它与许多创新型的初创企业进行合作。 ASH   在 11   月 6   日公布摘要之前,Agios   股价上涨了 18%,整个华尔街都在期待着它在会议上的表现。虽然最近几天初始股价略有下滑,但这主要是因为有投资者的大量涌入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压力。“Agios   更新了其 IDH2   抑制剂 AG-221   的进度,在治疗 IDH2   阳性的晚期恶性血液病(AML)方面表现出非常引人注目的效应率,完全缓解率长达 4.5   个月,”医疗战略媒体的 Linimeier   告诉记者,“EHA   上已经报道了因严重肺炎死亡的一个病例,但因为肺炎是 AML   中很常见的症状,似乎并没有引起担忧。”他也看到了该公司的股价从摘要的发出而上升。Celgene   公司正在商谈交易 AG-221   的部分权力,它将为此支付全部的研发成本。根据交易协议,Agios   可享有高达 1.2   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和阶段性付款。同时,Agios   也有 AG-221   在美国销售的权利Agios   有 6   篇 ASH   摘要,其中一篇是 IDH2   突变抑制剂 AG-221   的 1   期试验数据。该公司最近还发布了 AG-120   用于实体瘤的 1   期试验数据。基于这两个数据,Leerink   分析师 Liang   把预测股价目标从 90   提高到 124 美元。11   月 24   日,Agios   的股价约 97   美元。相比之下,另一个 2013   年初创的 IPO   公司,Celgene   公司的合作伙伴 Epizyme,却因 ASH   摘要遭受重创。股价下跌 21%,其 DOT1L   抑制剂 EPZ-5676   治疗 MLL   基因易位的白血病患者的试验在 1   月份结束,但没有任何新的响应。Linimeier 评论称,“这相当令人失望,可能会增加对化合物药性的质疑。”Celgene   公司拥有 Epizyme  的DOT1L   计划,包括 EPZ-5676,并且根据 1   月的数据给该公司支付了 2500   万美元的阶段性付款。ASH   会议上,跻身 Celgene   公司的其他几家初期合作伙伴是蓝鸟生物,Acceleron   和 MorphoSys,在会议披露后,股价分别增长了 10%,9%   和 3%。蓝鸟生物将有讲稿和幻灯片展示其正在进行的 LentiGlobin   的 1   期和 2   期试验,这个基因治疗药物没有Celgene   公司的参与,但肿瘤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 T   细胞产品项目有双方的合作。与 Celgene   公司合作的 Acceleron   有 4   篇 ASH   的文摘,揭示了 sotatercept   和 luspatercept   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β-   地中海贫血的 2   期试验数据。单独用于 MDS   和β-   地中海贫血的数据也在其中,并且都是首次公布。MorphoSys   公司有 3   篇 ASH   摘要,展示的是其 MOR208   和 MOR202   项目;后者是与 Celgene   公司合作。MOR202   是一类靶向 CD38   的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 Celgene   公司口服免疫调节剂 Pomalyst   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此次也有 MOR202   的临床前数据公布。在 ASH   上还会有一些关于靶向 CD38   抗体的早期数据公布,分别来自 Genmab   公司 /   强生公司,赛诺菲 /Immunogen   和百时美施贵宝 /   艾伯维。Celgene   公司将在 12   月 7   日 ASH   会议上举行投资者活动,无疑它会提供自己产品的详细信息及其合作伙伴的进展。安进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有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近日,安进在会上公布了BiTE免疫疗法Blinatumomab(商品名:Blincyto)一项II期BLAST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微小残留病(MRD)阳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开展。数据表明,经过一个周期Blincyto治疗后,有78%的患者经历了完全MRD缓解(95% CI:69-85%),几乎所有的完全缓解(98%)发生在首个治疗周期内。

Blincyto是安进最先进的BiTE免疫疗法,这是一种创新的疗法,能够帮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实现分子水平的完全缓解,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目标。BLAST研究数据表明,Blincyto能够在伴有痕量微小残留病的患者中产生深度缓解。

除了大多数患者(78%)在一个治疗周期内实现完全MRD缓解之外,80%患者在横跨所有治疗周期实现完全MRD缓解。缓解发生在所有亚组群体,包括老年患者群体和搞MRD水平群体。

Blincyto(blinatumomab)是基于安进最先进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系统(BiTE)开发的免疫疗法,这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够通过将肿瘤细胞上的CD19蛋白呈递给T细胞特异表达的CD3蛋白,进而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BiTE抗体技术代表了一种创新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在很低浓度下起作用,安进于2012年耗资12亿美元收购Micromet公司后获得了BiTE技术。

本周,FDA加速批准Blincyto用于费城染色体阴性(Ph-)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该药也成为了FDA批准的全球首个抗CD19药物。

目前,安进正在广泛的难治性肿瘤类型中,探索BiTE创新疗法的潜力。此前,FDA和EMA均已授予blinatumomab孤儿药地位,同时,FDA已授予blinatumomab突破性疗法。具体而言,FDA已授予blinatumoma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和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地位。而在欧盟,EMA已授予blinatumomab治疗ALL、CLL、惰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白血病(MCL)的孤儿药地位。

此外,安进也正在调查blinatumomab治疗儿科复发性/难治性ALL、复发性/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Ph+)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阳性(MRB+)前体B淋巴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潜力。

PD-1免疫疗法在血癌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根据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公布的数据,以默沙东Keytruda和百时美施贵宝Opdvio为代表的新一类抗癌免疫疗法PD-1/PD-L1抑制剂在缩小实体肿瘤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这类药物在血液癌症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PD-1/PD-L1抑制剂展现血癌治疗潜力

根据会上公布的2项研究数据,对当前任何已获批药物均无治疗反应的晚期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接受默沙东Keytruda和百时美Opdvio治疗后,能够达到完全缓解。2项研究均未报道生存数据,不良反应与实体瘤研究中相似。这些研究证明,所谓的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血癌细胞,正如该类药物在实体瘤如黑色素瘤和肺癌中所表现的出的强大疗效。基于这些早期研究的数据,默沙东和百时美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用于支持各自PD-1抑制剂治疗血液相关癌症的监管申请。

默沙东:Keytruda总缓解率66%

默沙东公布的Ib期临床研究,纳入了29例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意味着这些患者经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药物Adcetris治疗后病情复发。其中,20例患者此前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失败,其余9例患者无资格或拒绝干细胞移植。数据显示,经Keytruda治疗24周后,总缓解率为66%(n=19/29),6例实现完全缓解(n=6/29,21%),其余13例实现部分缓解。在数据分析时,这19例患者中有17例仍然对Keytruda治疗有响应,平均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获得。所有29例患者中,27例对Keytruda治疗表现出一定水平的响应或肿瘤缩小。该研究中患者将继续接受治疗,直至癌症进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有6例患者病情稳定,4例病情进展。

百时美:Opdivo总缓解率87%

百时美公布的Ib期临床研究,纳入了23例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其中由87%的患者既往经超过3种疗法治疗失败,包括干细胞移植和Adcetris。数据显示,经Opdivo治疗后平均随访40周,总缓解率为87%(n=20/23),完全缓解率为17%(n=4/23)。

血癌领域:百时美略微领先默沙东

默沙东已计划2015年上半年启动一项更大型的霍奇金淋巴瘤(HL)II期临床研究,而百时美已经在开展一项霍奇金淋巴瘤(HL)II期临床研究。这2个II期研究,如果都获得阳性结果,很可能足够支持各自的监管批准,因为纳入研究的这类患者已没有可用的治疗选择。

另外,根据在晚期霍奇金淋巴瘤(HL)临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利好数据,默沙东和百时美也可能探索将各自的药物用于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这一开发策略,将对西雅图遗传学(Seattle Genetics)的药物Adcetris形成严峻的竞争威胁。不过,也存在PD-1/PD-L1抑制剂与Adcetris具有互补作用的可能性,联合疗法值得开展研究。

除了霍奇金淋巴瘤(HL)之外,默沙东也正在其他血液癌症中调查Keytruda,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非霍奇金淋巴瘤。

PD-1/PD-L1免疫疗法是当前备受瞩目的新一类抗癌免疫疗法,旨在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癌症,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使癌细胞死亡,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有望实质性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而各大制药巨头也正在火速推进各自的项目,调查单药疗法和组合疗法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以彻底发掘该类药物的最大临床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47:13 | 只看该作者
FiercePharma:2014年医药新闻TOP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FiercePharma  

最近FiercePharma通过统计一年以来的新闻点击率,总结出了2014年最吸引人眼球的十大医药新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一天生物医药产业都会发生无数的大事,而这些新闻都会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今年以来,专利悬崖的到来、癌症免疫疗法的兴起、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等等都吸引了从生物医药产业到金融业所有专业人士的眼球。最近FiercePharma通过统计一年以来的新闻点击率,总结出了2014年最吸引人眼球的十大新闻。辉瑞公司、阿斯利康公司、诺华公司、赛诺菲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吉利德公司等纷纷上榜。而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涵盖了公司裁员、仿制药市场、药物价格和公司丑闻等方面。


一、FDA批准辉瑞开发阿斯利康畅销药埃索美拉唑非处方版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兼并领域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一个新闻就是辉瑞公司试图收购阿斯利康公司。不过,今天,辉瑞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并不是因为这一收购案而登上这一榜单。今年三月份,FDA最终做出决定批准辉瑞公司开始研发阿斯利康畅销药物埃索美拉唑的非处方版本。埃索美拉唑是阿斯利康公司2000年9月份正式开始销售这种药物,埃索美拉唑主要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疾病,这一药物自从上市以来,为阿斯利康公司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收入。而由于专利悬崖的到来,阿斯利康公司一直试图避免来自仿制药的挑战。此次,辉瑞公司与阿斯利康公司合作,来开发这种药物的非处方药版本,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二、诺华公司宣布全球裁员4000余个岗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4年是生物医药公司兼并重组最为激烈的一年,然而伴随着不同公司的兼并重组,裁员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诺华公司在今年二月份就宣布对公司的全球部门进行业务重组。整个计划中预计裁员将达到4000余人。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今年年初公司在瑞士的500余人裁员计划,公司还计划关闭在纽约的一个药物生产厂家,该工厂的535名工作人员也不幸进入这一裁员名单中。这也是诺华公司继2012年、2011年十月份两次大规模裁员后的又一大动作。不过正所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诺华公司在调整精简了这些地方的机构后,决定将增加来自印度、中国等市场的工作岗位。经过调整后,诺华公司在全球的员工数量仍将保持稳定。

三、诺华公司在日药物研发工作丑闻风波

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研究人员对待数据的绝对中立。偏离了这一准则,所有的药物研发过程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这也必然直接危害到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年初,诺华公司白血病药物Tasigna研发工作中出现丑闻而在日本、乃至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事情的起因在于在进行Tasigna临床研究的日本医院中,有人违规将具体病人信息透露给诺华公司的研究人员。这使得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双盲原则被严重破坏。而诺华公司被认为将这些数据提交给日本相关医药部门,以完成一些相关手续的批准。

四、吉利德公司树大招风,Sovaldi价高遭人诟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说谁是近两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的最大赢家,吉利德公司一定是热门人选之一。公司开发的治疗丙肝鸡尾酒疗法Sovaldi在经过FDA的快速审查批准后迅速在丙肝市场上引发了一场海啸,并被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认定为这一市场未来的绝对霸主。然而,Sovaldi也为吉利德公司招致了不少的非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Sovaldi整个治疗过程中高达8万美元的售价。而今年四月份Express scripts公司公布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更将这一质疑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Express scripts公司通过调查了2013年丙肝市场药物的价格情况后,宣称2014年-2016年丙肝病人治疗的成本将激增1800%,而这一矛头直指吉利德公司的Sovaldi。另一方面,吉利德公司为了在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计划与这些国家的仿制药生产厂家合作推出廉价版的Sovaldi,相比于美国市场28天一疗程高达28000美元的天价,这一版本的药物仅为300美元。美国人民因此"暴走"也就在意料之中。

五、葛兰素史克中国贿赂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海外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了各大生物医药巨头的必争之地。然而,2013年夏天,葛兰素史克公司中国分公司则因为一些不光彩的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媒体也纷纷开始拷问这些跨国生物医药巨头,如何能够保证所属分公司能够遵守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这场事件中,葛兰素史克分公司的众多高管都纷纷落马,素有葛兰素史克中国分公司"四架马车"之称的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私人纷纷卷入其中。这一事件甚至引起了美国司法部的关注。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数年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市场中,生物医药产业中都将兴起一场反贿赂的风暴。

六、Pradaxa、Xarelto围剿Eliquis扞卫其在抗凝血剂药物市场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凝血剂在当今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关节炎、心血管疾病都会广泛应用此类药物。而这一市场则成为生物医药巨头们都想分润的一个大蛋糕。然而这些药物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而医生在开具此类药物时都十分慎重。当FDA表示辉瑞公司和施贵宝公司联合开发的Eliquis更有效、更安全时,在抗凝血剂市场分庭抗礼的两大药物Pradaxa、Xarelto背后的强生、拜耳以及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不约而同的将枪口一致对外。他们都纷纷表示,首先在过去几年中Pradaxa、Xarelto在欧洲和美国市场虽然都出现了副作用案例,但是案例数目相较于使用这两种药物的庞大基数,仍然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同时,他们还认为将一种新上市抗凝血剂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数与两种老牌抗凝血剂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数进行比较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由此看来,辉瑞公司和施贵宝公司如果想在抗凝血剂药物市场中分上一杯羹,或许还要面临更激烈的挑战。

七、美国国会要求吉利德澄清Sovaldi定价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有句戏语--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这句带着很大戏谑成分的话用在吉利德公司治疗丙肝的超级新药Sovaldi上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吉利德公司开发的这种丙肝鸡尾酒疗法能够在十几周的时间内彻底治愈丙肝,从而促使FDA在审批道路上一路绿灯,以创纪录的速度登陆美国市场。然而其令人嗔舌的价格也广为生物医药产业人士所诟病。终于在今年六月份,这一问题也吸引了美国国会的关注。美国国会议员Henry Waxman等人致信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要求吉利德公司在国会上澄清这一定价问题的合理性。Henry Waxman表示吉利德公司高达8万4千美元的定价将使美国国家老年人医疗保险体系成本增加数十亿美元。他估计仅2015年这一数字就将达到65亿美元,增长了约8%。而吉利德公司此前一直坚称公司对Sovaldi的定价并无不妥。相比于丙肝这种慢性疾病带来的长期花费,Sovaldi的定价已经十分良心了。不过,不知道美国从国会到政府是否会接受这一解释。不论情况如何,吉利德公司在未来数年凭借Sovaldi也会赚个盆满钵满。

八、诺华畅销药物Diovan仿制药或于2014年4月到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诺华公司的降血压重磅药物代文(Diovan)在过去几年中为这家瑞士的生物医药巨头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收益。但是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这一药物将或收到多个仿制药的挑战。公司在今年年初预计这一药物的仿制药或将于2014年四月份到来。此前诺华公司曾预计2013年是代文面临挑战的一年。但是由于持有这种药物仿制权的Ranbaxy公司始终未能推出这一药物,使得诺华公司在2013年得以平稳度过。公司由于仿制药竞争的收入损失降低了约23亿美元。

九、赛诺菲公司CEO深陷与董事会纷争被迫离开

一家公司的CEO掌握着这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当这个CEO与公司的董事会发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今年下半年赛诺菲公司的CEO Chris Viehbacher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作为赛诺菲公司首个非法国CEO,自从他于2008年接掌赛诺菲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这家生物医药巨头进行重组,其中就包括裁剪公司在法国的员工数目,这也引发了他与赛诺菲董事会的冲突。这一冲突在今年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Chris Viehbacher离职。而在2014年剩下不多的时间中,赛诺菲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自家的CEO去哪啦?

十、强生、Pharmacyclics治疗罕见白血病药物Imbruvica每片90美元!要钱还是要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十一月,FDA宣布强生公司和Pharmacyclics公司开发的治疗罕见白血病药物Imbruvica被批准上市。然而随后强生公司对Imbruvica的定价让人大跌眼镜。强生公司将其每片定价为90美元。按照这种药物每日四片的剂量,患者每年将为其支付高达13万美元!而这也成为今年来上市的抗癌药物中最为昂贵的一种。此前,Dendreon 公司的前列腺癌疗法 Provenge和施贵宝的黑色素瘤疗法 Yervoy分别定价9万美元和12万美元,都已经引起了一片哗然。不过不同于最近的土豪药物Sovaldi,Imbruvica的主要治疗适应症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每年仅有2900名患者被却怎为这种疾病。因此,相应的保险体系有足够能力负担这一药物。(生物谷Bioon.com)

详细英文报道:

We publish, you pick: FiercePharma's 10 best-read stories of 2014

Every day, we sort through hundreds of email pitches, press releases, SEC filings, analyst notes, trial data announcements, journal articles, research reports, news digests and alerts. We listen on Twitter and scour the web. We choose which stories to present to you, our readers.

once a year, we let you do the honors. We check our web traffic for the best-readFiercePharma articles of the year. It's pharma news chosen by pharma readers, a crowdsourced list of the most compelling, important, sensational or controversial stories since New Year's.

In 2014, we had all of the above, starring Pfizer ($PFE), AstraZeneca ($AZN), Novartis ($NVS), Sanofi ($SNY), GlaxoSmithKline ($GSK) and Gilead Sciences ($GILD). Pfizer and Novartis each show up in three headlines. AstraZeneca and Gilead account for two apiece. GSK and Sanofi boast just one each--and we bet you can guess their subjects.

Topics? Job cuts, generic competition, ethics lapses, pricing controversy--and one big battle between a Big Pharma's board and its CEO.

Pfizer and AstraZeneca share top billing in the best-read story of the year, but it's not the news you might expect. It's Pfizer's green light for an over-the-counter version of Nexium, AstraZeneca's gastrointestinal blockbuster, which went off patent in May. AstraZeneca struck an OTC deal with Pfizer in 2012, in a bit of a hedge against the inevitable generics. But even now, the OTC drug is the only rival to good old branded Nexium. Thanks to longstanding manufacturing problems,Ranbaxy Laboratories couldn't launch its copy, and it's first in line with exclusive 180-day rights. In mid-November, the FDA pulled Ranbaxy's tentative OK for the drug, delaying its version even further. So far, the agency hasn't allowed any other would-be copycat to step into the breach--and AstraZeneca CEO Pascal Soriotsays he doesn't expect another Nexium rival till next year.

Novartis enjoyed a similar reprieve on generic Diovan, a story that stands in 9th place on our list. After months of delays--and billions in unexpected brand sales for Novartis--Ranbaxy was able to launch its Diovan copy in June. But in the meantime, as the drugmaker prepared for that competition, it rolled out the restructuring plan that's our runner-up for best-read-story of the year. Novartis plotted thousands of job cuts and a business services consolidation in India, part of a push to streamline its operations worldwide.

Novartis also captured third place, with an ethics scandal in Japan. A Tokyo hospital chief admitted that Novartis employees--including sales reps--carried water for researchers in a trial assessing the side effects of several leukemia drugs, including the Swiss drugmaker's old-but-breakthrough-drug Gleevec and its follow-up, Tasigna. It wasn't the only trial-data lapse, either. Novartis pharma chiefDavid Epstein had already apologized for a former employee's involvement in a Diovan trial--the same trial that landed Novartis in hot water with government prosecutors, which charged the company for false advertising.

Surprisingly enough, that single story outranked a bigger ethics scandal: Glaxo's Chinese bribery snafu. Though thousands more readers have followed that particular investigation story-by-story, the single piece of news that managed to crack our top 10 was perhaps the most sensational: GSK's former China chief Mark Reilly, since sentenced and deported for his role in the $493 million bribery scheme, was secretly videotaped in bed with his girlfriend. By itself, not newsworthy. But the video prompted Glaxo to hire private investigator Peter Humphrey, who ended up front-and-center in China's corruption probe. Humphrey was later sentenced to two years in prison for collecting private information on Chinese citizens.

A less salacious controversy takes both fourth and seventh place: Gilead's $84,000 price on its hepatitis C treatment Sovaldi. Notorious with cost-conscious payers, famous as the fastest blockbuster launch in history, and lauded as a game-changing cure for a devastating liver disease, Sovaldi made more headlines in 2014 than any other single drug. Express scripts ($ESRX) CMO Steven Miller, perhaps the most vocal critic of Gilead's pricing decisions, had predicted that treating U.S. hep C patients would cost $300 billion at that rate--an endeavor that could "break the country." Our fourth-place story focused on the pharmacy benefits manager's annual spending report, which predicted an 1,800% increase in spending on hep C from 2014 to 2016, as more pricey-but-effective drugs hit the market.

And then Congress got into the act. Reps. Henry Waxman and Diana DeGette wrote the House Committee on Energy and Commerce, lamenting Sovaldi's potential burden on Medicare drug spending. Some $6.5 billion in 2015 alone, they said, demanding a hearing about that $84,000 list price. That story wasFiercePharma's 7th best-read of the year.

A headline-making price grabbed 10th place, too. Johnson & Johnson's new blood cancer drug Imbruvica won approval late last year, too late to qualify for the 2013 best-read list. J&J tagged it with a $130,000-per-year-price. Just as they are with the Sovaldi saga, readers are hooked on the story of pricey cancer drugs, and the patients and payers who have to foot the bill for them.

Want more controversy? Check out 6th place, wher side-effects data provider AdverseEvents stirred up a debate over the safety of a new group of anticoagulants. After sifting and analyzing the FDA's database of adverse event reports, the company concluded that Pfizer and Bristol-Myers Squibb's ($BMY) entrant, Eliquis, was the safest of the bunch. Some clinical trial data had already suggested as much. But the makers of Pradaxa (Boehringer Ingelheim) andXarelto (Johnson & Johnson and Bayer) argued that the FDA's data isn't reliable enough for such a conclusion. With the agency's adverse events data attracting closer attention from AdverseEvents and others, more arguments are sure to come.

Which brings us to a private argument that went very public--and ended in unemployment for Sanofi's now-former CEO, Chris Viehbacher. News thatViehbacher was on the outs with Chairman Serge Weinberg and Sanofi's board broke on Oct. 27. Like a slow-motion train wreck, the battle played out in headlines, with a leaked letter on Monday, terse comments from Viehbacher during the company's third-quarter earnings call Tuesday, and a critical post mortem Wednesday, when Weinberg announced that Viehbacher had been fired. By Halloween, enough people had read Viehbacher's tale of woe to vault that 5-day-old story into 7th place for the entire year.

We'd be remiss not to point out a couple of the year's biggest stories that didn't make the cut: First, there's Pfizer's failed attempt to buy AstraZeneca in May. Under U.K. takeover rules, Pfizer can make another run at a deal this month. But will it? Perhaps only CEO Ian Read knows for sure. And then there's the Novartis-GlaxoSmithKline-Eli Lilly sale-and-swap, announced in April. In one of the biggest deals of the year--and certainly the most complicated--Novartis bought Glaxo's cancer business and sold Glaxo its vaccines unit, and the two agreed to team up in a consumer health joint venture. As for Lilly, it picked up the Novartis animal health business as part of the bargai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48:0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突然撤销对恒瑞医药研发窃密案指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程长春  

12月7日从江苏恒瑞医药获悉,美国时间12月5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联邦检察官撤销了对礼来公司两名前科学家盗窃价值5500万美元商业秘密的全部指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月7日从江苏恒瑞医药获悉,美国时间12月5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联邦检察官撤销了对礼来公司两名前科学家盗窃价值5500万美元商业秘密的全部指控。

去年10月,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两名前雇员曹国庆、李树玉被指控向中国的恒瑞医药泄露价值3.37亿元人民币的商业机密,曾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根据恒瑞医药转自美国方面的法庭文件,在礼来向美国司法部提交了“进一步资料”后不到一个月,针对曹国庆和李树玉的案件全面瓦解,这些资料改变了“政府最早调查所依赖的事实”。目前尚不清楚后续提交资料的内容是什么。

去年10月,美国政府执法机构逮捕两名礼来前员工,两人被指控窃取礼来的商业机密以及合谋窃取商业机密。泄密信息被指耗费礼来10年研究成果,涉案的两名科学家分别为曹国庆和李树玉,美籍华人,被控向礼来制药的直接对手方恒瑞医药出售商业机密,目前被羁押在印第安纳州马里恩市监狱。

据法院公布文件显示,两人在礼来工作期间,将涉及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药物研发的专有信息拷贝到外部硬盘以便秘密窃取出来。此外,他们还相互交换机密邮件,并把邮件内容卖给恒瑞医药的代表及另一位未受调查的礼来前员工。因担心一人逃回中国,法院已要求他们不得被保释。

礼来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William Heath提交的证词称,所泄信息是礼来公司耗费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价值5500万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49:04 | 只看该作者
FDA帮助仿制药公司获取原研药作为研发参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firstwordpharma  

在某些情况下,原研药物公司拒绝将品牌药出售给预期的仿制药申请者作为已上市参比制剂,而FDA此次的指南就是为了帮助预期量仿制药申请者获得这些药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某些情况下,原研药物公司拒绝将品牌药出售给预期的仿制药申请者作为已上市参比制剂,而FDA此次的指南就是为了帮助预期量仿制药申请者获得这些药物。预期的仿制药申请者为了它们的仿制药需要参比药物进行生物等效(BE)及其它试验。

仿制药公司不能获得已上市参比药物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这种药物不能通过常规的分销渠道获得,因为它受到分销的限制(要么通过风险评估及减灾战略(REMS)获得,要么通过零售商拥有者自愿提供)。

由于一些品牌药物公司争论称,向预期仿制药申请者提供充足的已上市参比药物将违反它们的REMS,FDA已制定了一个程序,以向品牌药物公司提供保证,FDA已审查了仿制药公司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案,并确定它们包含与那些在REMS中的药物有一致的安全性。

该指南描述仿制药申请者如何能获得一封含有FDA确定陈述的信:预期仿制药申请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案包含有与那些在REMS用于已上市参比药物一样的安全性保护。FDA认为通过REMS向预期仿制药申请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已上市参比药物或允许仿制药公司为支持其仿制药而对参比药物进行必要的检测不是一种违法行为。

FDA欢迎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在60天内对这一指南进行评论,征求意见将于2015年12月5日开始。

http://www.firstwordpharma.com/node/1250119?tsid=28®ion_id=4#axzz3Ksd206j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49:40 | 只看该作者
拜耳2014创新年会召开 将医药研发定位为增长核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pmlive  

12月2日拜耳宣布将以研究为核心的承诺,总裁Dekkers博士预测研发销售比将在未来几年增长,投入资金用于扶持57个医药项目,其中包括18个处于3期临床的产品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月2日拜耳宣布将以研究为核心的承诺,总裁Dekkers博士预测研发销售比将在未来几年增长。

2014创新年会在拜耳的主场勒沃库森召开,Dekkers在会议上就拜耳的前景进行了发言,他表示,拜耳在2013年投入了32亿欧元的研发预算,分为两块,用于生命科学的拜耳医药保健(70%)和作物科学部门(30%)。

这笔资金用于扶持57个医药项目,其中包括18个处于3期临床的产品线。

到2015年,又有5个新的化合物加入3期临床的队伍,据拜耳公司称,包括心脏病和血液学领域的3个药物:治疗贫血的molidustat;治疗心脏衰竭的finerenone和vericiguat。

另外两种公司宣称将进入3期临床的药物是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opanlisib;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和正在形成中的子宫肿瘤的vilaprisan。

Dekkers指出,“所有这些有活性成分的候选药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全新开发的分子,并且有特定的活性基团。”

近年来拜耳公司已经有五款新产品获得成功,包括口服抗凝血剂拜瑞妥(利伐沙班)和眼部药物Eylea(阿柏西普),预计最高总销售额至少达到75亿欧元。

Dekkers表示,“我们最近推出的产品大获成功,这为我们营造了巨大的增长势头。”

公司拥有多个即将推出的3期临床试验产品,其中最前列的是血友病的候选药物BAY81-8973,拜耳计划本月提交该药物审批。为了应付对该产品的预期需求,该公司计划投资超过5亿欧元扩建其在伍珀塔尔和勒沃库森的工厂,提高生产能力。

其他蓄势待发的新产品还包括肿瘤候选药物ODM-201,拜耳在收购Orion公司时获得了该药物的商业权利。

扩大消费者健康业务的野心

除了制药业务的计划,拜耳有意成为消费者健康领域的领导者,该公司声称其在目前全球非处方(OTC)产品名列第二。

去年,拜耳收购默克公司的消费者保健部门,同时还接管了来自中国的Dihon制药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已经迅速提高。

拜耳在九月份宣布,计划在2016年完成拆分材料业务部为独立的公司,从而优先发展医疗保健和作物科学部门。


http://www.pmlive.com/pharma_news/bayer_puts_research_at_heart_of_business_growth_62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50:12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吴中募5亿押医药 一类抗癌药多年只听楼梯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理财周报  

11月28日,江苏吴中公告拟定增募资5.14亿元加码医药产业链,几乎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吴中医药集团的身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短短的两周时间,沪深股市又迎来了一轮大浮沉。在券商 、银行、地产股热烈狂欢之时,医药类上市公司似乎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上个月还在领涨的排行榜里得意洋洋的不少医药股瞬间销声匿迹。

当然,他们不会真的坐等年末的钟声,而是安静的布置战棋。通过定增募得5.14亿元的江苏吴中(600200.SH),则几乎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吴中医药集团的身上。

这只A股市场跨界经营的妖股在今年6月之后就表现强势,但背后看好它的机构寥寥。

一类原研药项目尚未成形

预案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向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530万股股票 ,发行价格不低于11.34元/股。募集资金将投资5个项目和补充医药业务营运资金。其中国家一类生物抗癌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研发项目计划投入1.56亿元,河东(原料药)、河西(制剂)调整改建项目计划投入4600万元,药品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计划投入3679万元,医药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计划投入6900万元,医药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入1.06亿元,1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而记者研究发现,江苏吴中的股东名单中竟然无一家基金公司的身影。“这可能与公司经营业务涉猎太不集中有关,基金经理很难把握公司的业务性质和动向,这次定增应该也不太可能会有基金公司参与。”一位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占有98%股权的吴中医药集团一直是江苏吴中最具价值的子公司,根据201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医药行业占主营收入的24.92%,仅次于贵金属业务,但毛利率却高达33.45%。当然,这些并不能成为股价上涨的直接推手,抗癌新药的研发消息才是投资者更关注的话题。

作为国内稀有的一类研发新药,重组人血管内抑制素有望征服世界其他医药先进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科研成果。自从2011年,江苏吴中申请该药品进入III期临床开始,外界对它的猜测众说纷纭。像所有被期待的研发药品一样,失败的传言更显得栩栩如生。当然,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苏粒佳自开展三期临床以来,公司每逢财报披露,都会将其进展公示。江苏吴中2011年年报称,计划于2012年完成210例以上病例的入组。但实际上,2012年只完成了150多例入组病例,去年一季度仅新增10多例。

2013年,公司就曾宣称III期临床试验将会在2014年年底到期,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记者了解到,该试验比较确切的到期时间应该2015年的2月。那么,此次定增将再投1.56亿元作为该药研发的费用,恐怕也正预示着距离试验成功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而如今的股价表现,就当做是提前的狂欢了。

有人质疑,苏粒佳究竟具备怎样的市场影响力?目前还无法得出具体的数字,但不妨通过类似药物的现状做一个大胆合理的推断。对比同样的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中,先声药业的恩度上市首年,市场规模达到2亿,吉非替尼、厄洛替尼2009年在中国的销售规模也有1.87亿、1.39亿。如果排除进口替代,苏粒佳的年销售规模至少将达到1.5亿-2亿元。

那么,III期临床试验完成之后,就会真的那么美吗?大多数药品在通过了该轮测试后就坐等上市销售。但部分国家高度重视的药品还将受到IV期临床的试验,也就是上市药的再研究。国药局的内部人士透露,苏粒佳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应对药势必会接受四期试验,其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据其透露,四期临床的时间暂定为2016年1月,预计为期3年,也就是到2019年才算真正完成。他同时提醒,该项目为研发项目,项目完成后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定增为扩大医药产业链

不过,江苏吴中依旧被外界质疑为,仅靠苏粒佳一枝独秀。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子公司吴中医药集团目前在生产药品12个,其中免疫调节剂芙露饮是它的独家品种。

而频繁跨界的江苏吴中也令投资者有些摸不着头脑。公司产业涉及地产、外贸、有色金属等多个互不相关的领域,这究竟是多元经营还是不务正业?2013年上半年,公司更是将旗下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59.48%股份转让,并不并入公司合并报表中,这也使得当时医药行业营业毛利同比下降2074.85万元。作为三大业务之首的贵金属加工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也仅为1.25%,随着金价的持续下跌,未来公司在这个领域势必将遇到更大的危机。

至于地产业务,当年江苏吴中变卖服装业的所有资产,在2010年挺进地产圈。当年该项业务仅在主营收入的1.62%,但毛利率却高达37.95%。

而如今,不管是地产还是贵金属加工,从毛利率来看,都不是医药业务的竞争对手。

面对这样的局面,董事长赵唯一将医药产业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一方面,完成所有生产线及产品的新版GMP认证,以全力支撑核心医药产业对外兼并、收购进行外延式扩张的长期目标;另一方面,完成医药产业内部资源整合,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目前,公司拥有大、小容量注射剂、冻干分装粉针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滴丸剂、乳剂等剂型及多种原料药的生产线,其所有制剂均已较早通过了国家新版GMP认证,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今年也将通过新版GSP认证并投入使用。

而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可以看出,扩大医药产业链的规划正在公司内部悄然酝酿。企图从产品发展、营销和商业三个重点子战略入手,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据公告称,除了用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研发的1.56亿元之外,另有1.06亿元将用于药品研发项目。可见,产品研发将是公司未来最看重的环节。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截至2013年底,公司共拥有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消化类及抗感染类等各类在研项目36项,其中有6项申报生产,3项处于临床阶段,4项正在申报临床批件,其余正处于临床前药学研究阶段。

此外,原料药(河东)、制剂(河西)调整改建项目,是将现有河西厂区的原料药生产搬至河东原料药厂区,将核心制剂的原料药进行扩产,并对搬离后的河西厂区制剂部分进行扩产和药品质量控制系统提升技术改造,预计2016年底建设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50:52 | 只看该作者
FDA将批准阿特维斯新型抗生素ceftazidime-avibacta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7  来源:bidnessetc  

阿特维斯近日宣布,FDA专家组建议批准该公司的新型抗生素,可以治疗由耐药菌引起的两种感染性疾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特维斯近日宣布,FDA专家组建议批准该公司的新型抗生素,可以治疗由耐药菌引起的两种感染性疾病。

该抗生素名为ceftazidime-avibactam,抗感染药物咨询委员会于周五宣称,在无其他替代疗法的情况下,该药物治疗腹腔感染和尿路感染非常安全有效。然而,委员会同时也表示,有肾损伤的患者不宜使用。

抗感染药物咨询委员会还认为,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该抗生素治疗院内细菌性肺炎和菌血症。

阿特维斯表示,公司会继续对该抗生素进行测试,希望能产生更多的数据来支持申请获批。虽然FDA没有义务一定接受专家小组的建议,但是通常而言他们会这么做。

阿特维斯希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能够正式获得FDA对ceftazidime-avibactam的批准。

若该药物能如期获批,阿特维斯预测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1.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ceftazidime-avibactam是阿特维斯与阿斯利康联合研发的,阿特维斯拥有该药在北美的市场销售权,而阿斯利康则分管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

Actavis’ (ACT) Antibiotic Receives FDA’s Advisory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
Yesterday, Actavis plc (NYSE:ACT) announced that its experimental antibiotic, ceftazidime-avibactam, has been recommended by the US Food & Drug’s (FDA) Anti-Infective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for use in treating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cIAI) and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TI) caused by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ctavis is co-developing the drug with AstraZeneca plc (ADR) (NYSE:AZN). As per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ctavis owns the rights of the drug in North America, wheras AstraZeneca holds the rights for it in other countries.
The committee’s decision was based on the drug’s promising Phase II clinical trials, which have established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treating hospital patients with cIAI or cUTI, when limited or no alternate treatment is available.
However, the antibiotic was unable to get the committee’s approval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bacterial pneumonia (HABP), ventilator-associated bacterial pneumonia (VABP), and bacteremia. The committee was not convinced of ceftazidime-avibactam’s efficacy based on the clinical trials data provided for these indications. The committee was also skeptical about administering the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The Advisory Committee’s recommendation is not binding on the FDA, which has the ultimate authority in making the final decision for the drug’s approval. However, the FDA does consider the Advisory Committee’s recommendation and usually gives similar decisions; it is expected to make its decision regarding Actavis’ ceftazidime-avibactam 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next year.
In March last year, the drug received qualified infectious disease product (QIDP) status from the FDA, which makes it eligible for FDA’s fast track program and five years marketing exclusivity. The program expedit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process of drugs developed to treat life-threatening diseases, for which none or only a few approved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
In August, Actavis announced positive results from the drug’s Phase III trials, Reclaim-1 and Reclaim-2. The trials compared ceftazidime-avibactam’s efficacy and safety with the drug meropenem, in patients with cIAI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rug met the objective of non-inferior treatment in comparison with meropenem.
The recommendation for the drug by the Advisory Committee is good news for Actavis, as it can increase its revenues by marketing its drugs for the recommended indications, if FDA approves the drug. There are about 300,000 cases of cIAI reported every yea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51:54 | 只看该作者
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7日,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公布评选结果,18位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获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

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获得者: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董梦秋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陈兴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及特聘教授朱依谆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杨财广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林天伟

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侯廷军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钟鸿英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教授刘国庆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新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及内科教授陈红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周虎臣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孙天胜




      在第八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上,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到2020年,约有价值2590亿美元的药品将面临专利悬崖,而研发费用持续上涨、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将是全球新药研发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将有可能真正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突破”。

  如何在创新研发层面完成突破,已成为以原料药与仿制药经营为主的中国制药行业最重要的课题。而通过外包前期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研发的中国企业,既积累技术能力和智力资本,又熟谙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业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摆脱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局面的重要引擎。

  2000年归国创立药明康德、并将其打造为亚洲最大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公司的李革董事长认为:“中国正迎来医药市场发展的最佳机遇。在政策、人才、投资均为历史最佳的状况下,通过一个开放式平台对技术、能力和资源进行灵活配置,让个人和企业、科学家和创业者、传统企业和新兴生物公司,都能获得覆盖医药研发全过程的服务,将能从整体上有力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变革创新之路。”

  克服两个“10”:平台筑起研发接力跑道

  医药研发成本不断提升,行业内一直有两个“10”的说法,一个是多数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一个是新药研发的成本至少要10亿美元。国际绝大多数药企选择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医药研发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也让越来越多的医药巨头和生物医药公司切身感受到其中的巨大价值。如何不仅仅是通过降低人员成本角度来改善研发效率,全新的研发理念和研发模式,已经在悄悄改变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的格局。

  李革博士认为,现在医药研发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以前孤立的、封闭式研发体系,变成一种开放式、网络状的研发体系,大量运用外在能力和技术。而药明康德也逐渐由过去的“研发外包”,变成了“平台服务”,整个药物研发过程好像一场“新药研发接力跑”,每一位创业创新者都是不同站点的接力选手,而研发服务平台就是最具活力的跑道,每位选手跑好自己最擅长的一棒,从研究,到开发,到市场,有力有效地跑完“新药研发的马拉松”。不难想象接力跑跑完马拉松的成功机会,要远比一个选手独自跑完大得多。

  两个“创富故事”:平台实现药物研发梦想

  从美国硅谷到上海浦东,曾在全球多家知名医药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药明康德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讲述了两个药明康德的客户案例,呈现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富能力。其中一个是美国宾夕法尼亚一家只有两个全职员工、一个半职员工的创业团队,他们在18个月之内通过药明康德平台把创新药物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实验结果,以1.4亿美元被美国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收购。

  另一家很小的美国公司请药明康德完成了一个抗丙肝的化合物的合成,最后这家公司以110亿美元被收购。这个抗丙肝的新药之后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批准上市6个月时间里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可以说是全球医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重磅炸弹级新药之一。

  从这两个案例看出,医药研发已经不再是大公司的专利,也印证了开放式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对于药物研发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对传统的医药研发模式的颠覆。不过十年前就开始思考平台问题的药明康德,当时的“开放式平台”理念并不被业界看好,因为“没有人这么干过”。董事长李革很欣慰敢于创新并坚持平台理念所获得的成果。目前,药明康德已成为全球公认最具医药研发实力的开放平台公司,同时承载国内外几千个项目,涵括从研究探索到商品化生产的全过程,小客户小到只有1个员工的公司,大客户囊括全球排名前十的跨国制药巨头,而在这其中与中国药企的研发合作正在全面走向深入。

  李革博士表示,“中国的病人理应享受和西方病人同样高水平的药物治疗手段”,希望药明康德的开放式研发平台成为承载中国医药研发接力跑的坚实跑道,帮助任何人和任何公司实现药物研发梦想和事业上的成功,最终让中国广大老百姓能真正“用得上、也用得起世界最先进、最有效的新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颁奖者和全体获奖者合影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由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公司药明康德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而设立。奖项自2007年创办以来,共计有128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8位获奖者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明年起奖金总规模将从2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并增加“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两个评奖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4-12-8 21:52:28 | 只看该作者
跨国新药滞于“三报三批” 国产创新药仍需加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12-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马晓慧  

业内专家认为,在保障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妨简化流程,让患者及时用上与国际接轨的新药,享受科技创新成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在医药圈里,“三报三批”这个字眼被传得沸沸扬扬。据业内人士反映,从今年六月份起,陆续有药企发现,原本企业已按照获批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完成相关临床试验后,在企业提交满足中国注册要求的中国患者数据用于新药上市注册申请时,仍被要求再走一遍临床注册的申报流程,获批后方可再次提交上市注册。由于这一新增流程影响,新药上市时间将被推迟两到三年。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在保障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妨简化流程,让患者及时用上与国际接轨的新药,享受科技创新成果。


新药上市是药厂与患者双赢

  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高润霖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药上市对药厂来讲是赚钱,对患者来讲是治疗获益,也有很大好处。“比如说像新型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减少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减少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而不增加大出血危险;现在只比氯吡格雷一天贵几块钱,但是用药物经济学计算,替格瑞洛因为减少了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总体上更节省医疗经费。替格瑞洛在我国几乎与许多国家同步上市。像这种类型的新药及早上市,对国家和患者都是有利的。”

  高润霖强调,享受新药上市带来的好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药品的安全性第一,在安全基础上再考察有效性。而真正的安全性数据往往在上市后大规模应用时才能获得。

  高润霖认为,在新药的开发,临床试验阶段,国际多中心如已经包含了足够的中国人,能证明国人的安全性及疗效与总人群一致。为了在国内上市,额外再花几年的时间做一个新的试验,走审批流程,延长三到五年时间才让中国人用药没有必要。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长玉教授表示认同。她认为最好在新药研发阶段,中国就能积极参与到国际多中心试验中,但目前的瓶颈在于国内批试验的时间太长。“人家很快就可以批了,我们总不批,这样使我们中国参与的机率和项目数目就少了。再者,中国医生参与国际试验历年表现都很优秀,受到表扬。我们期望SFDA能理解并尽早批准参与国际多中心试验,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入选足够的受试者去完成试验并得以满足SFDA的样本量要求便可审批上市,从而省略再做三期临床。而我国的患者也就可与国际同步享用新药治疗,同时也可在不同种族患者中进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了。”

  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审批流程

  引入跨国药企的新药费时费力,国内药企自主创新能力也很有限。这种创新在潘长玉眼里感觉“很难界定”。“做一个新药的需要在上千个化学品里不断的寻找,找到有效的再修饰,然后做临床前的毒理、药理等很多试验,小动物、大动物,然后才慢慢的用多人身上再做,很不容易。国内药企的药物经过1.1类审批的就算创新药,实际上这种创新不是完全创新。创新药叫做1类新药,需要我们鼓励和支持。”

  高润霖认为可以考虑通过适当缩短审批时间加快新药上市。


  “一般情况下,新药临床试验首先要经过药厂向药监部门申请,这个大概需要一年左右。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药排队等审批的现象,药监部门确实人力很紧张,需要审查的内容又很多,这是需要克服和解决的一个难点。然而,对于新药而言,审批是否可以比审评快一点?因为审评涉及到药品上市,而审批只是中国是否加入临床试验。审评如果需要一年的话,审批可能就不应该一年了,这样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高润霖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11-25 10:32 PM , Processed in 0.096722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