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7年7月15日-7月31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实在抱歉哈,忙碌的工作,每天的资讯信息,小编只能把资讯汇总
[国际新药动态]
1、全球首个 IL-17A 单抗 5 年随访研究取得阳性结果
7 月 14 日,诺华宣布 Cosentyx(secukinumab)一项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 5 年期扩展研究取得阳性结果,详细数据将在下半年的一个重大医学会议上公布。一个为期 5 年的 III 期临床数据对于评估一个创新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里程碑意义。
Cosentyx 在 2015 年 1 月 21 日被 FDA 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 IL-17A 单抗,并且取得了爆发式的市场增长,上市第一年销售收入 2.61 亿美元,上市第二年即超过 10 亿美元成为重磅炸弹。
2016 年欧洲皮肤病性病学会年会(EADV2016)上公布的 III 期研究 4 年随访数据显示,大多数患者接受 Cosentyx 治疗 4 年后可以实现皮肤大部分清洁或彻底清洁,PASI 90 的患者比例为 66%,PASI100 的患者比例为 44%。
近日,欧盟委员会基于 CLEAR 研究的 52 周结果宣布批准 Cosentyx 更新药品标签,显示 Cosentyx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优于 Stelara(强生),并且扩大批准 Cosentyx 用于治疗头皮银屑病。
诺华首席医学官和全球药物研发负责人 Vas Narasimhan 指出:“Cosentyx 之前已被证明可以作为银屑病患者的长期标准用药,最新的 5 年随访数据再次显示 Cosentyx 可以满足银屑病患者长期保持皮肤清洁的医疗需求。“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大约有 1.25 亿人。斑块状银屑病是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头皮银屑病也见于 50% 的银屑病患者,大约 30% 的银屑病患者患有或者会进展成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疾病。
全球目前共有 3 个 IL-17/IL-17R 相关药物上市,分别是诺华 Cosentyx(2015/1/21),礼来 Taltz(2016/3/22),Valeant 制药 Siliq(2017/2/15)。
2、阿斯利康扩大澳大利亚工厂应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哮喘药需求
随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人口的高吸烟率,中国呼吸疾病的发病人数正逐渐增长,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家英国药企已经决定投入 1 亿澳元(7700 万美元)扩大公司澳大利亚工厂的呼吸疾病药物的产能,以应对中国的疾病增长需求。
阿斯利康公司将利用这笔钱在现有的八条生产线基础上,新增加三条生产线,其中每条生产线,每年能够生产 7000 万单位的 Pulmicort Respules(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 。阿斯利康曾表示,公司将在未来 4 年内把澳大利亚地区的出口产值提高到 24 亿澳元(18 亿美元),同时到 2025 年,实现布地奈德制剂的翻番生产,至 10 亿单位。
阿斯利康公司首席执行官 Pascal Soriot 在最近的参访中表示,公司的这一计划与澳大利亚总理 Malcolm Turnbull 的执政方针相一致。工厂的扩建已经开始并将在 2019 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行。
阿斯利康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上海周边有两个工厂,一个是位于中国无锡的片剂及注射剂生产工厂,另一个是位于泰州的 100000 平方米的工厂,该工厂负责生产静脉注射用药和口服固体制剂。但是中国患者使用的呼吸疾病药物仍大量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工厂,澳大利亚工厂生产的 90% 的呼吸疾病治疗药物都会运到中国。
阿斯利康(澳大利亚)生产主任 Mark Morgan 表示:“虽然中国的人力成本更低,但是涉及的一些生产技术则是难以重现的。”
中国已经是阿斯利康销售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地区,中国的呼吸疾病用药也尤其销售的好。Pulmicort(普米克)在中国地区的销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销量的一半。根据公司年报,该药物销售额也从 2015 年的 4.85 亿美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5.7 亿美元(18% 的增长率),而 2014 年的销售额为 3.48 亿美元。公司另一款哮喘药物 Symbicort 在中国也收获了 26% 的增长,从 1.24 亿美元增长到 1.56 亿美元。
阿斯利康公司将这些呼吸疾病药物的销量增长的原因归为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增高。根据中国哮喘联盟 2013 年的一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北京和上海的哮喘发病数在过去十年间分别升高了 1.5 倍及 1.9 倍。
中国在支撑着阿斯利康销售收入的增长,2016 年公司在中国的总收入为 26 亿美元,以固定汇率计的话,这增长了 10%。阿斯利康制药公司最近也在充分利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评改革政策,以加速公司在研药物在中国的上市。公司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 Tagrisso(泰瑞沙)仅在 7 个月的时间里就获得了中国的上市批准。
3、诺华布局关节炎领域拟针对三款重磅药物开发生物类似药
ZURICH(Reuters)7 月 14 日报道,瑞士诺华正对全球最畅销的三款关节炎药物进行仿制,希望广泛的产品组合与产品较单一的竞争对手相比能获得优势。诺华开发的一款依那西普(安进)的生物类似药于上个月获欧盟批准,该公司今年底还要向监管机构提交英利昔单抗(强生)与修美乐(艾伯维)的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
这些品牌药物在 2016 年的销售额达到 320 亿美元,但由于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冲击,其销售已失去动力。诺华仿制药单元山德士认为,对于捉襟见肘的医疗保健体系来说,成功仿制用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大病种的三款「抗 -TNF」药物将提升其产品组合的吸引力。
诺华近日发布了其上半年的财报,该公司正指望生物类似药帮助其在 2018 年重回增长。「商业化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产品资源,基于完善的产品组合来提供疾病管理方案,而非只提供特定的产品,」山德士生物类似药发展总监 Lynch 在电子邮件中称。
韩国三星 Bioepis 有类似的广泛目标,该公司拥有英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及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虽然这些药物似乎针对相同的患者,但专家表示疾病变化、医生偏好及不同市场的支付实践可以支持所谓的多种药物「产品组合」。
在北欧国家,生物类似药已被迅速采纳,ZF定价一年可以支持一款药物,来年可支持另一款药物。在瑞士,风湿病的需求主要在没有输液设施的小型私人诊所完成。因此相比输液使用的英利昔单抗,可自行注射的依那西普与修美乐更受欢迎,日内瓦大学医院的 Finckh 博士称。「到美国你发现有不同的趋势,在这里英利昔单抗及其它输液治疗药物可得到风湿病专家的支持,他们在自己的办公室使用这些药物而获得收入,」他如是称。
为给个体患者找到合适药物而进行反复试验的过程也可能是多种药物策略的基础。Finckh 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一半的患者将切换药物。」风湿病专家正指望生物类似药能够增加患者的选择。 比如在德国,高成本已影响了修美乐、依那西普与英利昔单抗的市场扩大,德国风湿病协会成员 Schewe 博士如是称。他说,迄今为止价格的下降不令人满意,更多生物类似药的上市对此应该有帮助,特别是修美乐生物类似药。
Schewe 表示,「治疗决定越来越受到经济的影响,降价将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更有效的药物。」当山德士的 Lynch 谈论其不断扩大的产品组合时,诺华正在推销其潜在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 Cosentyx,称该药物在某些关节炎适应证中优于依那西普。
Lynch 淡化了山德士药物与 Cosentyx 之间内部竞争的威胁。Lynch 说,「抗 -TNFs 药物依然是免疫疾病治疗的基石。拥有产品组合中的全部主要产品支持公司在免疫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4、Symic Bio完成3千万美元融资 用于开发新型基质调节剂
近日,来自加州Emeryville的生物技术公司Symic Bio宣布完成了3000万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公司的所有主要现有投资者和新的投资机构HEDA Ventures参投。
Symic Bio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开发新型基质调节剂,用于治疗纤维化、肿瘤、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可以为细胞提供海绵状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细胞可以进行增殖、迁移和分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与其基质环境之间的互动具有很高的生物重要性。Symic Bio的基质调节技术正是基于此展开的研究。
目前,Symic Bio的研发管线包括五个项目,分别是针对严重肢体缺血和其他血管适应症的SB-030、针对骨关节炎和关节炎疼痛的SB-061、针对纤维化疾病的SB-300、针对肿瘤疾病的SB-200以及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SB-400。其中,SB-030和SB-061已进入了2a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他项目处于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发阶段。
Symic Bio的主要候选新药SB-030可以改善静脉移植手术的临床结果,这些手术通常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AD)中的危急性肢体缺血。手术中,SB-030化合物可被直接输送至静脉移植物,通过靶向暴露于静脉内的细胞外基质,SB-030可以减少导致静脉移植物衰竭的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除此之外,SB-030还在其他类型的血管手术中具有应用潜力,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手术干预等。
(Symic Bio首席执行官Ken Horne先生,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此轮融资的成功反映了投资者们对我们的基质生物学研发平台的信心,” Symic Bio的首席执行官Ken Horne先生说,“我们将用此轮融得的资金推进两个临床项目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并支持我们在更多疾病治疗领域寻求基质调节剂的应用。”
“我们对投资者的深入参与感到鼓舞,同时也为最近收到的FDA关于SB-030的反馈感到振奋。SB-030将有望在2018年启动3期临床试验。” Ken Horne先生补充道。
5、对抗罗氏?Shire与Novimmune签订血友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协议
作为血友病市场上的重量级玩家,制药巨头Shire公司最近宣布与欧洲生物技术公司Novimmune达成了一项合作研发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的协议。而这被外界解读为Shire用以对抗另一制药巨头罗氏和其血友病药物emicizumab的最新措施。
罗氏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emicizumab目前处于临床III期研究,该药物能够同时靶向凝血因子IXa和X蛋白,这两种蛋白都是生理条件下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时患者仅需每周注射一次emicizumab即可。一些分析人士对于该药物的前景十分看好,有人预计emicizumab的未来销量有望达到50亿美元之多。
而在此次协议中,Novimmune公司将把公司开发的血友病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授权给Shire并由后者进行主导研发。据了解,该药物同样靶向凝血因子IXa和X蛋白。Shire认为这一产品比现有的凝血因子药物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更占优势。
目前Shire公司已经具有强大的抗体研发能力。目前公司拥有的抗体药物项目涵盖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自身免疫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Novimmune公司是一家拥有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同时还拥有一些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系统检验点CD47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项目。Shire公司与Novimmune公司合作可以追溯到2015年。(新浪医药编译/羊药师)
6、FDA批准泛基因型丙肝新药组合Vosevi
今天,美国FDA刚刚批准了Gilead Sciences公司产品新药Vosevi(sofosbuvir 400 mg/velpatasvir 100 mg/voxilaprevir 100 mg)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成年患者,他们无肝硬化(cirrhosis)症状或仅患有轻度肝硬化。适用患者群体为先前用含有NS5A抑制剂方案治疗失败的基因型1、2、3、4、5或6成年病人,以及先前使用含有sofsbuvir但无NS5A抑制剂方案失败的基因型1a或3**。Vosevi是一种含三种固定剂量成分的组合药片,其中两种为先前获批药物sofosbuvir和velpatasvir,以及一个新药物化学分子voxilaprevir(泛基因型NS3蛋白酶抑制剂)。针对先前已经接受过直接抗病毒药物sofosbuvir或NS5A抑制剂治疗的患者,Vosevi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治疗方案。
丙型肝炎是一类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性疾病,可导致肝功能下降或肝功能衰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统计,美国范围估计有270至390万人口感染慢性HCV。一些患有多年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眼睛或皮肤)症状,并涉及机体出血、腹部积液、感染、肝癌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目前,至少发现了六种不同基因型的HCV菌株,它们是遗传定义上不同的病毒类群。约有75%的HCV美国患者为基因型1;20-25%为基因型2或3;少数患者感染基因型4、5或6。
研究人员在两个3期临床试验(POLARIS-1和POLARIS-4)中评估了Vose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涉及约750名没有肝硬化症状或轻度肝硬化的成年病人。与安慰剂比较,第一项试验评估12周疗程的Vosevi治疗HCV基因型1感染成年患者,他们先前接受NS5A抑制剂药物治疗失败。HCV基因型2、3、4、5或6的患者也都接受了Vosevi。在第二项临床试验中,与先前获批药物sofosbuvir+velpatasvir治疗方案相比较,评估了12周疗程的Vosevi治疗基因型1、2或3的成年患者,他们曾使用sofosbuvir(但非NS5A抑制剂)治疗失败。两项试验结果表明,96-97%接受Vosevi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12周没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表明患者的病毒感染已经被治愈。FDA曾经向Vosevi这一方案颁发了优先审评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
目前,针对特定HCV患者人群的挽救治疗(salvage therapy),Vosevi是首个获批的每日一次单片治疗方案,也完善了Gilead Sciences公司基于sofsbuvir的HCV直接作用的抗病毒(DAA)治疗组合。
FDA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下属的抗菌药物办公室主任Edward Cox博士说道:“直接作用的抗病毒(DAA)药物往往可以防止病毒繁殖并常常治愈HCV。但有些患者不能从中获益,Vosevi为这些未能成功获得治疗的HCV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7、FDA Hatch-Waxman 公开会议和药品竞争行动计划进展 - I
2017 年 7 月 18 日,美国 FDA 举行了一场备受期待的公开会议,讨论药品竞争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会议名称为“施行 Hatch-Waxman 修正案:确保创新与可及之间的平衡”,会议得到了来自工业界以及数十个非 FDA 或 FTC 演讲人的巨大反响。学者、医疗保健支付方和提供方、药品研发商和相关代表以及消费者和患者观点的代表均向 FDA 和 Hatch-Waxman 专家组提供了意见。
FDA 局长 Scott Gottlieb 在会议开始时讨论了 FDA 立场,并宣布作为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药品竞争行动计划的一部分预计 2017 年会发布两份新文件以改善仿制药品批准流程。第一份文件,“良好 ANDA 评估政策程序手册(MaPP)”将是简化 FDA 内 ANDA 审评流程而不会降低批准标准的内部 CDER 政策。作为该 MaPP 的一部分,完全回应函将会明确需要改善申请的哪些方面才能获得批准。第二份文件,“ANDA 提交质量管理指南”将指出 ANDA 中常见的重复缺陷,并提供避免这些缺陷的建议,以确保更好更高质量的提交资料。
Gottlieb 医师解释指出,他的药品竞争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确保国会在通过 Hatch-Waxman 修正案时所预期的竞争能够真正实现。虽然 FDA 在药品定价方面没有直接作用,Gottlieb 解释表示,加速药品研发应能够导致药品价格下降。为此,Gottlieb 表示,FDA 需要解决钻系统的空子而使仿制药无法上市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破坏可负担性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因此,FDA 希望确定有助于确保竞争、减轻仿制药进入市场的科学或监管障碍、提高仿制药审评效率规则变化。
CDER 主任 Janet Woodcock 还讨论了 FDA 在维护国会在 Hatch-Waxman 修正案中规定的平衡方面的作用。Woodcock 医师强调了 CDER 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出现的新挑战:建立非传统复杂药品、药械组合产品的“一致性”,以及创立生物类似药路径。FDA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Woodcock 强调,确立缺乏竞争的“根本原因”以避免药品短缺或药价上涨的重要性。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竞争局的 Markus Meier 也发表讲话,强调了 FDA 与 FTC 之间的交叉。
大部分演讲都针对了 FDA 在联邦公报通告会议时提出的问题。患者倡导组织和仿制药行业代表的讲话重点在:
通过持久的共享 REMS 谈判阻止仿制药竞争的 REMS 的潜在用途;
创新者拒绝向仿制药制造商提供样品;
引入略有改进的新的专利产品,随后撤销专利即将过期的旧有产品的做法(称为“产品跳转,product hopping”,渐进式创新,或似乎被重新利用的术语“专利长青”)
滥用公民请愿程序以延迟仿制药批准的可能性;
有偿延迟约定(即,专利药企业向仿制药企业支付费用,后者承诺在协议期限内不制造、不销售廉价仿制药)
相反,创新者认为“渐进式创新”是未来研发的核心,并提到害怕承担责任而拒绝提供样品。同时他们感叹专利和市场专营权的恶化,并引用文章表明需要修订激励措施。
除了来自会议参与者的评议,一些书面评议已经提交到卷宗。事实上,前众议员 Henry Waxman 也提交了评议。他的评议向 FDA 提供了一份题为“高处方药价格的根源”的近期英联邦基金报告。除了联邦公报通告中强调的领域外,Waxman 众议员建议 FDA 允许单一来源供应商药品的再进口,监测药品市场以确定可能导致短缺的条件或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的其它原因,加快审评,并允许对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制造商的专利早期披露。在会上发言的消费者群体以及其它一些个体也提前提交了评议。FDA 将在 2017 年 9 月 18 日之前接收评议。
不出所料,相当多的演讲偏离了 Hatch-Waxman 的轨道去讨论生物类似药。而另外一些人更多地谈论普遍市场竞争,并集中在 FDA 真的无法做任何事情的领域,如整合采购商。但 FDA 专家组努力将对话重新定向到正在考虑的并且 FDA 可以实际解决的问题上。
FDA 专家组成员积极参加了讨论,讨论了许多发言人的问题。FDA 似乎侧重于对 FDA 提出的问题的切实答案,而不是理论竞争政策或行业中的问题清单。从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FDA 正在寻找具体的工具来解决这些竞争问题,而不牺牲创新激励。
FDA 专家组成员的问题加上 Gottlieb 局长的开场白,显示了 FDA 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FDA 专家组成员推动一些发言人确定他们的建议是否切实可行,例如要求公民请愿可能被准许的初步结果,或者重新配方产品应在之前已获批申请的补充申请中证明获益。
我们将继续整理报道对于这次会议的各方观点。
8、多家制药巨头纷纷展开战略合作 布局临床前及临床资产
除了自主研发和收购之外,选择与有潜力的制药公司展开广泛合作是跨国制药巨头扩充管线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近日,有多家制药巨头宣布战略合作,对新技术以及处于临床前开发的潜力资产进行布局,其中就包括礼来、安进、默沙东、武田。
(1)礼来与 Adimab 达成技术转让及授权协议,获得抗体技术平台
礼来(Eli Lilly)近日与抗体药物公司 Adimab 达成一项技术转让协议,获得了 Adimab 公司的抗体平台用于所有治疗领域。此次技术转让扩大了双方在 2010 年达成的合作,该合作已为礼来提供了数个未公开的治疗性抗体药物。
根据协议,Adimab 将转让并授权其专有的抗体发现和优化平台给礼来位于圣地亚哥和纽约的研发中心。礼来将获得一个独特定制的人抗体库,该抗体库将由礼来独家所有,同时礼来将授权获得 Adimab 抗体平台用于所有治疗领域的权利。此外,礼来也有选择权获得 Adimab 抗体平台的持续改进,包括获得新的抗体库。Adimab 将获得一笔未公开的前期费用,同时将有资格获得临床前、临床开发、监管的里程碑款项,以及双方合作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任何治疗产品在未来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
在过去的 8 年中,Adimab 已与全球 50 家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除了礼来之外,Adimab 的抗体技术也已转让给多家制药巨头,包括默沙东、诺和诺德、百健、葛兰素史克。此外,Adimab 还与多家制药公司达成药物发现合作伙伴,包括诺和诺德、百健、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华、礼来、基因泰克、新基、吉利德、协和发酵麒麟、赛诺菲等。
Adimab 的整合抗体发现和优化平台提供了从抗原开始到获得纯化的全长人 IgGs 抗体的前所未有的开发速度。Adimab 的抗体平台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治疗相关的抗体类别,能够满足对亲和性、表位覆盖、物种交叉反应和可开发性方面最苛刻的标准要求。
(2)安进与 Array 达成战略合作,开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
安进(Amgen)近日与 Array BioPharma 达成战略合作,发现和开发新型药物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此次合作的治疗靶标和靶向性激酶抑制剂均通过 Array 专有的技术平台发现和开发。
安进炎症和肿瘤研发副总裁 Flavius Martin 表示,非常高兴与 Array 达成合作,此次合作建立在安进持续专注于炎症领域的基础之上,这是安进的关键战略领域之一。我们期待着与 Array 合作将数个靶向性激酶抑制剂推进临床开发,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根据协议,安进和 Array 将合作开展临床前研究,其中 Array 将主导药物化学方面的工作。安进将负责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安进将获得 Array 的临床前项目,作为交换,安进将向 Array 支付一笔预付款,以及潜在的里程碑款项以及合作所诞生的药物在未来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
Array 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靶向性小分子抗癌药。目前,有 8 个注册研究正在调查 6 个 Array 拥有的或合作开发的药物,包括:binimetinib(MEK162)、encorafenib(LGX818)、selumetinib(与阿斯利康合作)、danoprevir(与罗氏合作)、ipatasertib(与基因泰克合作)、larotrectinib(与 Loxo Oncology 合作)、tucatinib(与 Cascadian 合作)。
(3)武田与 Prana 达成战略合作,继续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
武田近日宣布与 Prana 生物技术公司达成研究合作,调查 Prana 公司的实验性运动障碍化合物 PBT434,用于减缓或防止胃肠道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
近日发表于神经病理学期刊 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 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这种新型化合物 PBT434 显示出防止铁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和α- 突触核蛋白毒性的潜力。该文章认为,PBT434 可能通过减少毒性α突触核蛋白纤维的形成和**,挽救神经元受这种有毒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的毒害作用,以恢复模型动物的运动功能。
帕金森病一个重要的非运动特征是早期出现严重和致残性的胃肠道功能损害。帕金森病特征是大脑和肠道中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丢失。目前,帕金森病中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尚不清楚,但α突触核蛋白被认为参与了这一过程。
PBT434 是一种新一代喹唑啉类小分子药物,旨在阻断α突触核蛋白的**和积累,该药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期启动人体 I 期临床研究。此次合作,双方将调查 PBT434 减轻帕金森病胃肠道功能障碍(便秘)、降低模型小鼠(包括α突出核蛋白转基因小鼠)结肠运动性和炎症的能力。
(4)默沙东与 Invenra 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全人源化治疗性抗体
默沙东近日与 Invenra 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全人源化治疗性抗体用于默沙东未公开的疾病靶标。此次合作财务细节也未披露。
Invenra 公司的专有性抗体平台基于超高通量技术,可利用该公司开发的 mAbSeq 技术对全长抗体进行功能定向筛选,在这一过程中,抗体能直接和快速地利用一套多样化的免疫表型和生物学相关检测方法进行多路复用模式的筛选。此外,Invenra 公司还开发出了专有的 B -Body 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双特异性抗体模式,也能够利用 mAbSeq 对具有理想表型特征的双特异性抗体进行通量筛选;据悉,利用该技术每天可筛选数百个 B -Body 双特异性抗体。
Invenra 的专有平台能够对具有广表位覆盖的高亲和抗体进行快速识别,而且能同时进行表型筛选并分离具有最相关生物活性的高亲和抗体。
9、FDA将优先接受超过100种突破性仿制药的申请
为了降低药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在采取一项务实的方式,将接受超过100种仿制药的申请(ANDA),即使不进行任何事先的沟通。 这些仿制药为称为“突破性仿制药(Breakthrough Generics)。 与”突破性疗法(Breakthrough Therapy)一样,这些仿制药的审评审批将获得FDA的优先对待,目的是加快治疗罕见病和其他未满足的临床需要。 被指定为“突破性仿制药”的品种的厂家将获得FDA的加速审评和双向沟通, 此外,高级审评人员还将参与跨学科的审评,来加速审评批准这些突破性仿制药。 由于这些品种通常竞争不足,有不到三种竞品,因此,药价居高不下。采取鼓励仿制药的措施是为了增加竞争,借此降低药价。 FDA最近公布了含有146个品种(ANDA)的目录。最受关注的是以下的销售量最多的品种。
其中,治疗戈谢病的畅销大药,赛诺菲的Cerezyme虽然有强生的竞品Zavesca,但是,预计仍将保持销量第一的地位。Cerezyme的年平均治疗费用为300,000万美元。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强生的Tracleer位居销量第二位,足以显示这个市场的潜力。目前,口服Tracleer的治疗成本为2,970美元一月。 市场力量:降价同时有利创新 除了加速审评审批突破性仿制药以外,FDA还在召开公开会议,更好地管理仿制药批准程序,以确保进口较便宜的药物,同时这样做仍然有利于创新。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FDA对待药价的思路。这个想法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加速竞争,从而达到降低药价的目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罕见疾病。这是因为,专利持有人对仿制药厂商严格控制,让其不能获得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数据。 与以量换价,直接降低药价的做法相比,这个措施是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大批治疗罕见病的畅销药过了专利期却没有竞争对手,这一大药企不愿告人的秘密能改变吗?
10、制药巨头10大药物获欧盟CHMP批准 罗氏包揽3个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近日对来自8大制药巨头的10个药物给予了推荐批准的积极意见,包括抗凝血剂Xarelto、四合一HIV药物Symtuza、3个抗炎药、3个PD-1/PD-L1免疫疗法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3个药物来自罗氏。 (1)拜耳抗凝血剂拜瑞妥(Xarelto) CHMP推荐批准Xarelto的标签更新,使用每日15mg剂量Xarelto联合单一抗血小板疗法(一种P2Y12抑制剂)用于需要口服抗凝药以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 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IIIb期临床研究PIONEER AF-PCI研究的数据。该研究是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该患者群体中开展的关于一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的随机临床研究。 数据显示,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Xarelto使临床重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41%(该数据为相对风险降低,等同于绝对风险降低9.9%)。 (2)强生HIV药物Symtuza CHMP推荐批准四合一HIV新药Symtuza(D/C/F/TAF),该药结合了蛋白酶抑制剂darunavir(地瑞那韦,D)、药代动力学增效剂cobicistat(可比司他,C)、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emtricitabine(恩曲他滨,F)及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TAF)。 Symtuza将darunavir已被证明的疗效及持久性与F/TAF具有的改善肾功能和骨矿物密度的特性集中于同一片药物内。如果获批,Symtuza将成为首个基于蛋白酶抑制剂darunavir的四合一单一片剂方案(STR),该药适用于作为一种完整治疗方案,用于年龄在12周岁以上且体重至少40公斤的青少年和**HIV-1感染者的治疗。 (3)赛诺菲/再生元抗炎药Dupixent CHMP推荐批准Dupixent用于适合系统疗法的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如果获批,Dupixent将成为欧洲治疗AD的首个靶向生物制剂。在美国,Dupixent于今年3月获批。 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全球性LIBERTY AD临床项目的数据,该项目包括3个关键性随机III期研究(SOLO-1,SOLO-2,CHRONOS),评估了Dupixent作为单药(SOLO-1和SOLO-2)或联合外用皮质类固醇(CHRONOS)治疗中度至重度AD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所有研究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 Dupixent(dupilumab)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抑制2种关键蛋白IL-4和IL-13的过度激活信号。IL-4/IL-13是2种炎症因子,据认为是AD持续内在炎症的关键驱动因素。 (4)辉瑞/默克PD-L1免疫疗法Bavencio CHMP推荐批准Bavencio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转移性默克尔细胞癌(mMCC)**患者的治疗。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单组II期临床研究JAVELIN Merkel 200的数据。该研究在既往接受化疗控制晚期病情的mMCC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Bavencio治疗的总缓解率为33%,并且肿瘤缓解具有持久性,86%的缓解持续至少6个月,45%的缓解持续至少12个月;缓解持续时间范围为:2.8个月—23.3个月。 在美国,Bavencio于今年3月获FDA批准治疗mMCC,成为全球首个治疗mMCC的PD-1/PD-L1免疫疗法。 (5)罗氏抗炎药Actemra/RoActemra CHMP推荐批准Actemra(tocilizumab,托珠单抗)用于巨细胞动脉炎(GCA)的治疗。如果获批,Actemra将成欧洲治疗GCA的首个药物。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III期GiACTA研究的数据。数据显示,用于新诊GCA和复发性GCA治疗时,与6个月或12个月类固醇方案相比,Actemra在最初的6个月联合类固醇治疗,能够更有效地维持缓解持续一年:Actemra每周一次治疗组1年缓解率为56%,Actemra每两周一次治疗组1年缓解率为53.1%;安慰剂+6个月类固醇方案组1年缓解率为14%,安慰剂+12个月类固醇方案组1年缓解率为17.6%。 Actemra是首个人源化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单克隆抗体,在美国,该药于今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治疗GCA,成为近50年来首个治疗GCA的药物。 (6)罗氏PD-L1免疫疗法Tecentriq CHMP推荐批准Tecentriq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既往已接受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若肿瘤中存在EGFR激活突变或ALK阳性突变,则患者在接受Tecentriq之前应先接受相应的靶向疗法治疗。该意见是基于III期OAK研究和II期POPLAR研究的数据。数据显示,与多西他赛化疗相比,Tecentriq使总生存期显著延长4.2个月(中位OS:13.8个月 vs 9.6个月,HR=0.74,95%CI:0.63-0.87;p=0.0004)。来自POPLAR研究的数据显示,与多西他赛化疗组相比,Tecentriq使总生存期显著延长2.9个月(中位OS:12.6个月 vs 9.7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中位DOR:18.6个月 vs 7.2个月)。 此外,CHMP还推荐批准Tecentriq用于:(1)既往已接受一种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2)不适合含顺铂(cisplatin)化疗方案治疗的mUC患者。该意见是基于III期IMvigor211研究和单组II期研究IMvigor210的总缓解率数据。 Tecentriq是一种PD-L1免疫疗法,这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旨在靶向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PD-L1蛋白,阻止其与T细胞表面的PD-1和B7.1受体结合。通过抑制PD-L1,Tecentriq能够使T细胞激活。 (7)罗氏抗癌药Gazyvaro CHMP推荐批准Gazyvaro联合化疗用于既往未接受治疗的晚期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一线治疗。 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GALLIUM的数据。该研究调查了Gazyvaro联合化疗治疗后紧接着Gazyvaro单药维持治疗2年作为一种新的用药方案,与罗氏美罗华(MabThera)联合化疗治疗后紧接着MabThera单药维持治疗2年的用药方案进行了直接对比。该研究中的化疗包括CHOP、CVP和苯达莫司汀。 数据显示,与MabThera方案相比,Gazyvaro方案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4%(HR=0.66,95%CI:0.51-0.85,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但研究人员评估的数据显示,在第3年,Gazyvaro方案组无进展生存率为80.0%,MabThera方案组为73.3%。 (8)诺华靶向抗癌药Rydapt CHMP推荐批准Rydapt联合化疗用于FLT3突变阳性的新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同时推荐批准Rydapt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3种类型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治疗。如果获批,Rydapt将成为欧盟治疗新诊FLT3突变阳性AML和晚期SM的首个靶向治疗药物。在美国,Rydapt已于今年5月获批上述适应症。 CHMP推荐批准Rydapt用于FLT3突变阳性新诊AML,是基于III期临床研究RATIFY的数据。数据显示,与标准化疗相比,Rydapt联合标准化疗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并且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3%(中位OS:74.7个月 vs 25.6个月,HR=0.77,95%CI:0.63-0.95,p=0.0078),同时无病生存期(EFS)显著延长(中位EFS:8.2个月 vs 3.0个月,HR=0.78,95%CI:0.66-0.93,p=0.0024)。 CHMP推荐批准Rydapt用于SM,是基于2个单组、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研究。这2个研究中,Rydapt治疗的总缓解率分别为59.6%和28.3%。 (9)默沙东PD-1免疫疗法Keytruda CHMP推荐批准Keytruda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具体为:(1)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后病情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2)用于不适合含顺铂(cisplatin)化疗方案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 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III期临床研究KEYNOTE-045的总生存受益和II期临床研究KEYNOTE-052研究的持续缓解数据。KEYNOTE-045是一项随机研究,在接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Keytruda相对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中的任意一种(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氟宁)。(详见新浪医药文章:PD-1/PD-L1领域重磅消息:FDA批准默沙东Keytruda用于尿路上皮癌(UC)一线和二线治疗) (10)艾伯维抗炎药Humira(阿达木单抗) CHMP推荐批准Humira用于2岁及以上不适合常规疗法或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缓解不足或不耐受的慢性非感染性前葡萄膜炎儿科患者的治疗。如果获批,Humira将成为欧洲首个用于对常规疗法缓解不足的慢性非感染性前葡萄膜炎儿科患者的生物类治疗选择。 CHMP的积极意见是基于SYCAMORE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患有活动性JIA相关葡萄膜炎的2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开展。研究中,服用稳定剂量甲氨蝶呤(MTX)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2周一次皮下注射Humira或安慰剂,直至治疗失败或治疗至18个月,所有患者在随机化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主要终点是治疗失败时间。 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将Humira添加至MTX显著推迟了治疗失败时间:Humira+MTX治疗组治疗失败率为27%,安慰剂+MTX治疗组为60%,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HR=0.25,95%CI:0.12-0.49,p<0.0001)。(新浪医药编译/newborn) 11、葛兰素史克皮下注射剂型狼疮药Benlysta获美国FDA批准 2017年7月24日讯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皮下注射剂型(SC)Benlysta(belimumab,贝利木单抗),用于正在接受标准治疗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LE是最常见的狼疮类型,约占全部狼疮病例的70%,这是一种慢性、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攻击机体任何一个组织。此次批准,也标志着治疗SLE的首个皮下注射药物获批。 Benlytsa(贝利木单抗)是近50多年来获批治疗SLE的首个新药。在美国和欧盟,静脉注射剂型(IV)Benlysta于2011年获批上市,用于自身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目前,Benlysta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每4周输注一次,剂量根据体重调整(10mg/kg),耗时约1个小时。 皮下注射剂型Benlysta则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产品有2种形式:单剂量预灌封注射器和单剂量自动注射器,患者通过培训后可自行皮下注射给药,该剂型将为SLE患者群体提供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皮下注射剂型Benlysta的获批,基于BLISS-SC III期关键性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SLE患者中开展,评估了每周一次皮下注射200mg belimumab联合标准疗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Benlysta是首个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特异性抑制剂,能阻断可溶性BLyS(一种B细胞生存因子)与B细胞上的BLyS受体的结合。Benlysta与B细胞不直接结合,但通过与BLyS结合,Benlysta可抑制B细胞(包括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生存、减少B细胞向制造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的分化。Benlysta能够减少导致狼疮患者病情加重的异常B淋巴细胞的数量,这些异常的B淋巴细胞会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细胞错误攻击血管和自身其他健康组织,从而引起狼疮和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将会导致严重的症状,包括长期的器官损伤,甚至过早死亡,该病同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12、默沙东来得时生物仿制药Lusduna Nexvue获美国FDA暂时批准 2017年7月24日讯 --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胰岛素产品Lusduna Nexvue(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00单位/毫升)暂时批准。该药是赛诺菲年销近70亿美元的重磅胰岛素产品来得时(Lantus,通用名:insulin glargine,甘精胰岛素)的生物仿制药,由默沙东与合作伙伴三星Bioepis联合开发,用于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的治疗。 获得暂时批准,意味着Lusduna Nexvue已满足了FDA关于生物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和非临床安全性、疗效、质量方面的全部监管要求。但由于赛诺菲在2016年9月对默沙东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而根据Hatch-Waxman法案,FDA不能在30个月内授予Lusduna Nexvue完全批准,除非法院在该事件中发现有利于默沙东的证据。因此,Lusduna Nexvue目前还不能在美国市场销售。 Lusduna Nexvue具有与来得时(Lantus)相同的氨基酸序列。默沙东与三星Bioepis于2013年2月达成合作协议,开发并商业化横跨多个治疗领域的生物仿制药。根据2014年达成的协议条款,默沙东负责Lusduna Nexvue的临床开发、生产、获批后商业化。 FDA授予Lusduna Nexvue暂时批准,是基于包括评估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I期研究以及调查该药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2个III期研究的数据。来自这2个III期研究的数据显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接受治疗24周后,与来得时相比,Lusduna Nexvue使糖化血红蛋白(A1C)从基线的变化具有非劣效性,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此外,在2个研究中,Lusduna Nexvue与Lantus具有统计学A1C等效性(用于证明一种实验性药物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与当前药物具有相似性),达到了研究的预定义次要疗效终点。 296-OR研究:Lusduna Nexvue治疗1型糖尿病疗效媲美来得时(Latus) 296-OR研究是一项随机、主动控制、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评估了Lusduna Nexvue(n=245)相对于Lantus(来得时,n=263)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第24周糖化血红蛋白(A1C)从基线的变化。该研究中,患者基线A1C水平≤11.0%,并且正在接受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治疗。 数据显示,Lusduna Nexvue在研究的主要终点方面达到了与Lantus的非劣效性。A1C最小二乘法均值差异(MK-1293减Lantus)为0.04%(95% CI: -0.11, 0.19),达到了A1C非劣效性(置信区间上限<0.4%)和等效性(置信区间:-0.4%至0.4%)标准。基础胰岛素剂量在2个治疗组相似(Lusduna Nexvue减Lantus,差异-0.7U/天;95%CI -2.5,1.0U/天)。 926-P:Lusduna Nexvue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媲美来得时(Latus) 923-P是一项随机、主动控制、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在饮食结合运动未能充分控制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评估了Lusduna Nexvue(n=265)相对于Lantus(n=266)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第24周糖化血红蛋白(A1C)从基线的变化。该研究中,患者基线A1C水平≤11.0%,并且符合资格或正在接受基础胰岛素≥10U/天治疗。 数据显示,Lusduna Nexvue在研究的主要终点方面达到了与Lantus的非劣效性,A1C最小二乘法均值差异(Lusduna Nexvue减Lantus)为0.03%(95% CI: -0.12, 0.18),达到了A1C非劣效性(置信区间上限<0.4%)和等效性(置信区间:-0.4%至0.4%)标准。基础胰岛素剂量在2个治疗组相似(Lusduna Nexvue减Lantus,差异1.4U/天;95%CI -2.2,4.9U/天)。 13、礼来 4 亿美元收购 IL- 2 衍生物 【新闻事件】:今天礼来宣布将以 1.5 亿美元首付、2.5 亿里程金收购 Nektar 的 IL- 2 衍生物 NKTR358。NKTR358 四个月前进入多发性硬皮症一期临床,礼来将承担 75% 的二期临床开发费用,而 Nektar 将在不同适应症有参与三期临床开发权力。Nektar 最近与武田、施贵宝等多家大药厂有战略合作,而礼来以前不怎么参与这样的早期合作。 【药源解析】:Nektar 号称 NKTR358 是首创药物,可能有广谱免疫抑制活性,在多种常见免疫疾病可能有效。根据其网站公布信息,NKTR358 是一个 IL- 2 与高聚物偶联的药物,序列和药理作用与已经上市 25 年的 IL2 一样。IL- 2 半衰期只有 1 - 2 个小时,而 NKTR358 每月只需注射 1 - 2 次,所以半衰期显著延长。从这个意义上看 NKTR358 应该算个 me-better 药物。 但上市的 IL- 2 剂量很高,用于肾癌治疗。而 NKTR358 剂量只有 IL- 2 的 5% 不到,准备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机理也略有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 NKTR358 确实可以算是首创(first-in-class)。 与其它免疫疾病药物不同,NKTR358 不是抑制所有免疫应答细胞,而是选择性抑制 Treg(免疫异质性 T 细胞)。自身免疫应答 T - 细胞在释放到系统前基本都被筛除,但也会有一些漏网分子。Treg 负责控制这些漏网 T 细胞的活性,避免自身免疫疾病。Treg 在动物基因敲除、人体试验显示对控制自身免疫非常重要,所以选择性激活 Treg 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一个不错的思路。 IL- 2 是最早上市的免疫疗法,在肾癌和恶黑产生 15% 应答,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各一半。但是这个适应症 IL- 2 剂量很高,副作用很大。IL- 2 是 T 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 T 细胞繁殖,所以 1993 年 IL- 2 敲出动物显示严重自身免疫疾病令很多人颇为意外。原来 Treg 表达 IL- 2 受体多于其它 T 细胞,所以失去 Il- 2 后虽然其它 T 细胞增殖下降但抑制性 Treg 损失更大。现在已有不少临床前和少数临床试验显示低剂量 IL- 2 确实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今年 4 月礼来和 Incyte 的 JAK1/JAK2 双抑制剂 baricitinib 的上市申请被 FDA 拒绝,因为剂量和安全性数据不够完整,令礼来产品线受到一定冲击。但 Baricitinib 在三期临床疗效不错,并已经在欧盟上市,所以最后在美国上市应该没有问题。礼来最近重磅药物产出有限,被指责微量创新。所以现在需要一些全新思路药物补充产品线,如 10 亿收购 5HT1F 受体激动剂 Lasmiditan、18 亿参与辉瑞 tanezumab 开发等。自身免疫疾病竞争激烈,除了疗效 / 安全性要有特色,使用方便性也可能会是重要性质。NKTR358 可以患者自己注射,剂量和给药频率均低于 IL-2, 安全性也好于 IL-2。所以虽然 IL- 2 已经上市 25 年,但估计与 NKTR358 在自身免疫疾病竞争阻力比较大。 14、田边三菱$11亿收购NeuroDerm 获帕金森潜力药 日本药企田边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近日宣布,与以色列制药商NeuroDerm签署了一项总额达11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以每股39美元的价格收购NeuroDerm的全部流通股。收购完成后,NeuroDerm将作为田边三菱的全资子公司运营。 NeuroDerm是一家中枢神经系统疗法开发商,目前正专注于开发一系列的药物-设备组合,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该公司的先导产品ND0612已在美国和欧盟启动III期临床研究。鉴于控制血液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水平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重要性,ND0612预计将用于晚期阶段的帕金森病患者,以及用于口服左旋多巴控制运动并发症不再有效的帕金森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NeuroDerm是全球首家开发液体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carbidopa)的制药公司。此次收购获得的帕金森病候选产品,将进一步扩充田边三菱在美国市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产品组合,该公司已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将新药Radicava(edaravone,依达拉奉)推向美国市场,该药于今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症”)的治疗。Radicava是一种神经保护剂,能强效清理自由基,使神经免于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该药也是美国FDA在过去22年来批准的首款ALS疗法。 田边三菱表示,ND0612的加入,将帮助该公司达成在2020财年实现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800亿日元(约合7.25亿美元)的目标。 今年6月底,NeuroDerm在第三届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NA)大会公布了令人激动的ND0612 II期临床数据。数据显示,在高达42%的帕金森病患者中,ND0612完全预防了所谓的“关闭症状(off episodes)”——即在服药间隔期发生的肌肉僵硬、动作缓慢、难以开始运动等“冻结”症状。(备注:帕金森病患者每天会发生间歇性的全身麻痹,失去对肌肉的控制和语言交流能力,这在医学上称为off episodes) 在临床治疗上,“关闭症状”仍然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群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据估计,在治疗5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中,高达50%的患者会发生“关闭症状”。 ND0612可通过一个方便小巧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持续24小时的皮下注射给药。通过维持稳定的血液左旋多巴水平,ND0612有望减少关闭症状和运动障碍,这是目前市面上抗帕金森药物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症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多达700-1000万患者,该病是由于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性死亡和丢失所致。 目前,ND0612正以2种类型开发,一种是绑带式泵,一种是贴片式泵,用于中度和重度帕金森病的治疗。如果III期临床成功完成并获得监管批准,该产品预计将在2019年上市销售。 除了ND0612之外,NeuroDerm公司也已开发出了另一款产品ND0701,这是一款阿扑吗啡-泵组合,用于重度帕金森病患者;另有一种产品ND0801处于II期临床,通过透皮贴片释放尼古丁和奥匹哌,治疗认知障碍。 15、Keytruda二线头颈癌三期临床失败 【新闻事件】:昨天晚上默沙东宣布其PD-1抗体在一个二线头颈癌的三期临床试验KN040中未能达到试验终点,虽然Keytruda比化疗或Erbitux降低18%死亡率但未能达到统计显著。Keytrdua已经因为KN012的16%应答率被加速批准用于头颈癌,但根据FDA规定这样加速审批的药物需要在三期临床证明生存优势。默沙东昨天说暂时头颈癌标签还会保留,另外Keytrdua在一线头颈癌的三期临床也即将结束。 【药源解析】:头颈癌只占Keytruda销售的15%,所以这个失败即使令Keytruda失去这个标签也不会造成太严重影响,但是这个事情的潜在影响还是有多方面的。首先是PD-1机理本身。PD-1抗体可以说已经经过了概念验证,现在的大量临床是在定义适用范围和机理局限。PD-1药物在多个肿瘤显示20%左右的单方有效率一般,但是这是根据应答率计算的。现在至少已有三个PD-1药物、在三种肿瘤加速审批上市后未能在三期临床击败标准疗法(另外两个是Opdivo的肺癌CM026、Tecentriq的膀胱癌IMvigor211)。CM026失败PD-L1水平曾被认为是个重要因素,交叉用药则被认为是IMvigor211失败的重要原因。但KN040没有PD-L1问题(不知是否允许交叉用药)还是失败了,而Opdivo在同样人群延长2个月OS。如果没有与标准疗法比的OS优势,那么PD-1药物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早些时候因为Keytruda在Opdivo、Tecentriq失败的适应症都成功了,所以业界认为Keytruda本身或默沙东的临床运作略胜一筹,甚至有人说IO is Merck’s world, everyone else just live in it。但是最近Keytruda先是MM因为死人被叫停,昨天又在Opdivo成功的适应症失败,所以现在的局势变得复杂起来。这些药物可能非常接近,而造成失败的原因可能现在还是个未知。这好比一个身份不明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击中你,对于有上千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很多三期临床的PD-1药物投资者来说这个未知是一个巨大威胁。 另一个问题是FDA如何应对靠AA上市但后来未能显示生存优势的药物。随着FDA对新药审批越来越宽松,靠ORR和PFS上市的抗癌药物越来越多,但是在很多人群ORR、PFS与OS的关系未知或相关很差。即使在一类药物相关程度较高在另一类药物也可能没有关联(如免疫疗法的假性进展),所以很多上市药物是否能显示生存优势是个未知数。虽然FDA理论上可以取消没有OS优势的适应症,但执行上并不常见。最有影响的一次是取消Avastin三阴性乳腺癌标签,但Tecentriq的膀胱癌标签还在、Keytruda也暂时不会失去头颈癌标签。这种做法受到很多业界人士质疑。 谁都想让没有时间可以浪费的患者尽早用上这些药物,但是药物发现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适当的质控是必须的。低效率的投资最终会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同样支付体系面临巨大压力,有限的资源花在无效药物上会间接伤害其它疾病患者。PD-1是抗癌史上少有的颠覆性药物,令某些晚期肿瘤患者重获新生。但是这些早期观察带来的巨大诱惑也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智慧以及药价部门的执法尺度。
16、百时美肿瘤免疫疗法Yervoy获美国FDA批准治疗黑色素瘤儿科患者 2017年7月26日讯 --肿瘤免疫治疗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扩大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静脉注射液的适应症,用于12岁及以上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儿科患者的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FDA批准Yervoy用于12岁及以上转移性黑色素瘤,也标志着百时美免疫肿瘤学药物的首个儿科适应症。 Yervoy在2个研究中评估了治疗儿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一个剂量发现研究在33例年龄在2-21岁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实体瘤患者中开展,另一项单组研究在12例既往已接受治疗或未治疗、不可切除性III或IV阶段恶性黑色素瘤青少年(年龄范围:12-16岁)患者中开展。 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Yervoy的总体安全性与**中的安全性一致,该药在**和12岁及以上儿科患者中的相似性允许对数据进行外推。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Yervoy在12岁及以上青少年中的暴露量与**已获批的3mg/kg具有可比性,该药每3周静脉输注一次,每次90分钟,共治疗4剂。 Yervoy是一种重组人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TLA-4是一种T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因子,Yervoy与CTLA-4结合后,能阻断CTLA-4与其配体CD80/CD86的相互作用。阻断CTLA-4已被证明能够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Yervoy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作用机制,是间接通过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美国,FDA于2011年3月批准Yervoy单药疗法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自上市以来,全球超过3.8万例**患者接受了Yervoy治疗。此外,Yervoy也适用于作为辅助疗法用于局部淋巴结病理学受累超过1毫米且已接受完整切除(包括全淋巴结切除术)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 17、欧盟批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个三合一疗法Trimbow 意大利凯西制药集团(Chiesi Group)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呼吸药物Trimbow用于接受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合方案无法充分控制病情的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维持治疗。 Trimbow是首个超细(extrafine)三合一复方吸入剂,由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一种长效毒蕈碱拮抗剂(LAMA)组成,该药含有丙酸倍氯米松(BDP,87mcg)、富马酸福莫特罗(FF,5mcg)和葡萄糖吡喀(GB,9mcg),通过一个加压计量吸入器(pMDI)给药,每日2次。 凯西集团欧洲区负责人Alessandro表示,此次Trimbow在欧盟获批,对欧洲的COPD患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进步,同时将加强该公司在呼吸治疗领域的领导者地位。Trimbow是首个获批的超细固定剂量三合一疗法,通过一个吸入器给药治疗COPD,这将大大简化药物的摄入,从而提高依从性。该公司的目标是尽快在欧洲市场推出Trimbow,使患者更早地接受这种产品治疗。 Trimbow的获批是基于12个涉及超过7000例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其中2个研究的数据已于近日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来自TRILOGY研究的一年期数据首次证实,超细三合一ICS/LABA/LAMA组合药物Trimbow在多个临床参数方面疗效显著优于一种固定剂量ICS/LABA组合疗法(COPD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包括病情加重(p=0.005),同时具有可比的安全性。来自TRINITY研究的数据首次证实,与另一种COPD标准治疗药物LAMA(噻托嗅按)相比,Trimbow在多个疗效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优势,包括病情加重(p=0.0025)。 在英国,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目前推荐三联疗法(一种ICS/LABA和一种LAMA组合,通过2个单独的吸入器给药)用于接受ICS/LABA治疗后任然气喘吁吁或病情加重的COPD患者。此外,2017 COPD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球策略(2017GOLD报告)指出,与ICS/LABA相比,三联吸入性疗法能改善肺功能、症状和健康状况、减少急性发作。 18、英NICE支持罗氏Gazyvaro治疗滤泡性淋巴瘤 近日,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研究所(NICE)发布了最终草案指导意见,建议使用罗氏Gazyvaro(obinutuzumab)治疗滤泡性淋巴瘤,通过癌症药物基金途径,用于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 成本监督机构支持,对于利妥昔单抗(MabThera®)或含有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后疾病无反应或进展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以接受苯达莫司汀(化疗药物)联合Gazyvaro治疗。 委员会的结论是,基于Gazyvaro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效,但其整体生存获益还不确定,因此建议在使用中收集进一步的证据。 英国罗氏公司总经理Richard Erwin表示,“鉴于新NICE和癌症药物基金系统的灵活性,NICE的这一决定非常令人鼓舞。接下来的四年,罗氏将收集真实世界的数据,证明Gazyvaro的长期治疗价值。”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白细胞癌症类型,且是常见的一种无痛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 这种疾病在每次复发时都会使治疗更加困难,如果患者在使用含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或6个月内没有反应或发生复发时,可能就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实际上治疗的选择少之又少。 Gazyvaro是一种“II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研发用于治疗比“I型”治疗药物如MabThera更具侵袭性的血液癌,临床试验显示可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 该药在2016年6月获得欧洲批准用于卵泡淋巴瘤患者。数据显示,在基于利妥昔单抗治疗的6个月内或以上疾病进展的患者中,给予联合Gazyvaro治疗方案与单独使用苯达莫司汀相比,患者的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2%。 而联合Gazyvaro治疗方案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单独使用苯达莫司汀患者的两倍以上(29.2个月和13.7个月),接受Gazyvaro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8%。 据估计,英国每年有600名出现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指征的患者将有资格接受Gazyvaro治疗,并将受益于这种新型免疫治疗。 19、重磅!阿斯利康第三代靶向抗癌药Tagrisso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击败特罗凯&易瑞沙 2017年7月27日讯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评估靶向药物Tagrisso(osimertinib)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EGFRm)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FLAURA达到了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 FLAURA是一项双盲、随机III期研究,在556例既往未接受治疗(初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m NSCL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每日一次80mg剂量Tagrisso治疗相对于临床标准EGFR-TKI药物(罗氏靶向药物Tarveca[品牌名:特罗凯,通用名:erlotinib,厄洛替尼;每日口服一次150mg剂量],阿斯利康靶向药物Iressa[品牌名:易瑞沙,通用名:gefitinib,吉非替尼;每日口服一次250mg剂量])用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 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一线护理治疗药物特罗凯(Tarveca)或易瑞沙(Iressa)相比,Tagrisso使无进展生存期(PFS)实现了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的改善。该研究中,Tagrisso、特罗凯、易瑞沙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与各药物已知的属性一致。目前,阿斯利康正在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完整评估,进一步的结果将在未来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阿斯利康全球药物开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Sean Bohen表示,来自FLAURA研究的强大结果,对EGFRm NSCLC患者群体而言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好消息。Tagrisso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一线治疗选择,改善这种疾病的预后。该公司将与全球的监管机构讨论FLAURA研究的数据以及Tagrisso一线治疗EGFRm NSCLC的监管申请提交。 Tagrisso是第三代EGFR-TKI :旨在克服一二代产品的耐药性,已获中国CFDA批准 Tagrisso是第三代EGFR-TKI,旨在克服对该类药物中第一、二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性,包括罗氏/安斯泰来年销20亿美元的特罗凯(Tarveca)、阿斯利康的易瑞沙(Iressa)、勃林格殷格翰的Gilotrif(afatinib,阿法替尼)。 在美国和欧盟,Tagrisso分别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获批,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用于经EGFR-TKI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病情进展的EGFR T790M突变阳性NSCLC的药物。T790M突变与TKI获得性耐药有关。 在中国,Tagrisso于今年3月获得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该药是阿斯利康管线中首个通过CFDA的优先审查通道批准的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肺癌患者在接受Tagrisso治疗之前,需要采用一种经过验证的检测方法对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样本的肿瘤DNA或来源于患者血浆样品的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检测,确认其肿瘤EGFR T790M的突变状态。 在中国,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估计,约30-40%的亚洲NSCLC患者在确诊时携带EGFR突变,高达2/3的患者在接受当前已上市EGFR-TKI治疗后病情进展产生T790M耐药突变,治疗选择十分有限。Tagrisso将为这类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该药可同时靶向参与肿瘤发生的EGFR激活敏感突变及T790M耐药突变,后者使肿瘤对当前的EGFR-TKI药物产生抵抗。 [国内医动态]
1、国内首个自然全长、全人源抗PD-L1单克隆抗体获CFDA临床试验批件
基石药业于7月17日宣布,公司重组抗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CS1001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我国首个自然全长、全人源抗PD-L1单克隆抗体成功进入临床研究开发阶段。
CS1001在经过8个多月的评审后,获得CFD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CS1001是由基石药业独立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第一个由国际领先的OMT转基因动物平台筛选、一步得到全人序列的PD-L1单抗药物,为全新分子结构的一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全长人源抗体最接近人体自身的G型免疫球蛋白(IgG),能降低其在病人体内产生免疫原性及相关毒性的风险,从而确保药物暴露量与临床疗效。基石药业目前已启动CS1001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一期临床试验。拟定的临床适应症包括中国常见及高发的多个癌种。
“我很高兴基石药业的首个IND申请顺利通过CFDA评审,获准开展临床研究。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表示,这一进展为基石药业后续进行具有开创性的,以PD-L1为骨架的多种联合治疗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石药业将凭借其在临床研发的独特优势,以及丰富的肿瘤药物产品线,尽早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以 PD-1/PD-L1 等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代表了全球肿瘤治疗的方向,已在多种肿瘤获得了确切且突破性的治疗效果,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目前,全球已有五个PD-1/PD-L1新药获得批准上市,涉及10余种适应症,中国尚无同类产品成功开发上市。基石药业独立开发的CS1001未来有望满足中国患者对此类药物的迫切需求。
关于基石药业
基石药业是一家总部设于中国苏州,以创新药研发为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公司于2016年7月完成A轮融资,共募集到1.5亿美元(约9.75亿人民币)资金,由三家颇具声望的投资公司参与,分别是元禾原点、博裕资本及毓承资本。公司的领导团队均来自国际知名药企管理层,已成功构建起以临床研发和转化医学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并且将以国际标准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开发,以加速产品的注册上市,早日为中国患者造福。基石药业在临床研发,资金及产品线的独特优势,也将使其成为跨国药企与国际生物制药公司在中国以及亚太地区进行产品共同开发的最佳合作伙伴。
关于CS1001
CS1001(曾用代号WBP3155)是由基石药业独立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自然全长、全人源抗PD-L1创新单抗药物。CS1001也是全球第一个从OMT转基因动物平台筛选,并一步得到全人序列的单抗药物。OMT技术是从美国Ligand公司授权引进的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全人单克隆抗体生成和筛选平台。
关于PD-L1
PD-L1全称为程序性死亡配体1,英文名称为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是大小为40kDa的一型跨膜蛋白。在正常生理情形下,免疫系统会对**在淋巴结或脾脏的抗原产生反应,促进具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增生。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与PD-L1结合,可以传导抑制性的信号,减低T细胞的增生来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使人体在清除病原后恢复自然免疫平衡。而在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会直接将PD-L1表达水平上调,强烈抑制人体自然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使得肿瘤“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目前针对PD-1和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国际上均有开发和批准,而国内针对PD-1的单克隆药物开发相对较多,CS1001作为首个自然全长全人源抗PD-L1单克隆抗体,在学术研究及临床治疗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
2、亚盛医药1类抗肿瘤新药APG-115获批临床
亚盛医药7月18日宣布,其自主设计开发且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1类抗肿瘤新药APG-115近日获得CFD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这是APG-115继2016年6月获得美国FDA临床批准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APG-115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MDM2-p53抑制剂,将填补国内在该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内的空白。
APG-115 为口服有效、高度选择性靶向MDM2-p53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p53基因是最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而MDM2是p53的一个最重要的抑制因子,当两者结合的时候,会使p53蛋白降解, 活性降低,抑癌作用减弱。以MDM2-p53为靶点设计开发全新机制的抗肿瘤药物,是当下全球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热点与重点之一。然而由于MDM2-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特殊性给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导致全球该领域的在研药物屈指可数。全球针对该靶点尚未有上市药物,而国内在该领域的在研药物除APG-115外尚未见有其它报道。
从作用机制来看,APG-115是第二代MDM2-p53抑制剂,能有效激活p53调控的细胞凋亡。“APG-115 是作用于新靶点MDM2-p53的全新机制、全新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其研发成功,将会填补国内在MDM2-p53靶点领域内的药物空白。而与国际在研同类药物相比,APG-115具有更好的成药性前景,具备同类最优潜力。”亚盛医药首席科学官王少萌教授表示。
据王少萌教授介绍,目前靶向作用于MDM2靶点的药物均处于研发阶段,进度较快的有罗氏公司的idasanutlin(RG-7388)、安进公司的AMG-232及诺华的HDM201等。与以上药物相比,APG-115具有显著的活性和给药优势;且APG-115可克服前期临床化合物MI-773存在慢异构化反应及中性环境溶解性差的药学缺陷,同时活性为MI-773的10倍以上。
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APG-115对肉瘤、原发肝癌、原发胃癌等肿瘤可形成高效抑制,动物实验给药可让肿瘤组织完全消失。此外,MDM2-p53抑制剂与Bcl-2选择性抑制剂的联用可增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已有研究1表明,联合使用MDM2-p53抑制剂及Bcl-2抑制剂相比单用两者任一药物,可在AML体外及体内模型中产生强效协同抗肿瘤效果。由于MDM2-p53抑制剂为细胞周期依赖型,只有当细胞经历至少两个周期后其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才渐显著,而Bcl-2抑制剂可去除这种依赖性,使得细胞死亡程序的动力加快。目前,罗氏公司正在开展其MDM2-p53抑制剂(idasanutlin/RG-7388)与Bcl-2抑制剂(venetoclax/ABT-199)联合用于复发或难治性AML的临床I期研究。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期待APG-115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启动,公司将加快APG-115在中美两国的同步临床开发进度,争取早日将项目投入市场,为肉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腺样囊性肿瘤(ACC)等“无药可治”的临床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新型治疗药物”。他特别指出,p53蛋白在人体肿瘤当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为APG-115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比如美国今年初有报道显示,部分病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超级进展性(hyperprogressive)”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肿瘤异常快速生长。通过分析这些病人的肿瘤基因发现,一个重要变化是MDM2的基因扩增(拷贝数增加)。因此,APG-115不仅仅是填补国内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临床联合治疗方面有望实现突破。
亚盛医药历经数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和开发领域形成了独有的领先核心技术,目前已在细胞凋亡领域建立起包括MDM2-p53、Bcl-2及IAP等靶点在内的丰富的临床阶段产品管线,完善的布局使得亚盛医药在未来临床联用的治疗方案设计中具有更灵活多样的选择。
关于APG-115
APG-115为全新化学结构、口服有效的新一代MDM2-p53小分子抑制剂,与全球其它在研的MDM2-p53抑制剂相比,APG-115具有显著的治疗活性与给药优势,具备同类最优潜力。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APG-115对肉瘤、原发肝癌、原发胃癌等肿瘤可形成高效抑制。APG-115于2016年6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目前在美国处于临床I期试验;APG-115于2017年7月获得CFDA批准进入临床,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的MDM2-p53抑制剂新药。APG-115由亚盛医药自主设计开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原创新药研发企业,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治疗领域已成功布局,尤其在细胞凋亡和自噬双通道调控抗肿瘤药物领域的研发领先全球,所有在研项目均为新化合物结构的原创1类新药,填补国内空白,并旨在进军国际高端医药市场。公司拥有一百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已成功开发近10项原创新药,其中6项已分别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I-II期临床开发阶段。
公司研发产品管线主要专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的抑制剂,通过抑制BCL-2/Bcl-XL,IAP和MDM2-p53等,重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有密切相关性的表观遗传学靶点的抑制剂等。
3、政策鼓励兼并重组药商巨头抢滩山东千亿流通市场
医药网7月19日讯 近日,山东食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促进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探索药品流通新模式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为大型流通药企在山东市场收购小企业扫清了政策障碍。此前,山东省千亿药品流通市场中,约有620家企业分羹。
国药控股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稿是为了执行两票制,淘汰一批中小企业,未来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供应链分会秘书长朱建云指出,除山东省,河南等省也出台了鼓励大型流通药企发展的政策,允许集团性企业省内开地市分公司,共享物流配送,开展多仓业务等。“但最终药厂选择配送企业,一看网络及物流服务能力,二看终端渠道能力。”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中小医药流通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转型或等待被收购。多个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实施两票制,终止了此前与一些中小批发商的合作。“以往我们不得不与一些中小批发商合作,因为他们很多是与医院管理层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中间必须再过一票,现在基本都是与大型医药流通商合作了。”深圳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
山东千亿市场谋变
征求意见稿发出后引起了不小震动:山东医药流通过千亿的市场将被搅动,国药系、华润系、上药系、九州通系即将抢滩,山东市场或掀起并购大潮。
意见稿第一条就指出,将促进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发展,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这被解读为,山东医药流通市场将面临兼并重组**。
意见稿还指出,支持开展药品第三方物流业务、鼓励药品经营企业跨区域配送,探索药品流通新模式,这也是为大型流通企业在山东市场攻城略地扫清政策障碍。
如其中提到,在收购、兼并中小药批过程中,涉及跨市迁址、企业重组时,其储存、配送相关设施设备不低于企业原开办条件即可;在兼并重组时,如经营地址、质量管理体系未发生变化,可按许可变更办理。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期间,可继续经营,不用停业。
山东是医药大省, 商务部6月份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其销售额全国排名第7, 2016年共销售1005亿元,其中医疗器械销售总额在全国排名第2位。
国药集团、上药集团等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都在山东有所布局。不过,目前在山东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当地企业山东瑞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康医药”),其2016年销售额156.3亿元,其他几家山东本地医药流通企业也占据一定份额,如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康诺盛世医药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2016年销售额额分别是22亿元、17.34亿元、13.88亿元。
对于征求意见稿,瑞康医药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将利好国药、上药等大企业,同样也利好瑞康医药这样的本地龙头企业。“国药之前就通过收购本地企业进入了山东,瑞康医药的龙头优势仍在,山东市场份额超过国药。”
瑞康医药也是通过不断地并购发展壮大,并逐渐由区域龙头企业向全国企业发展。从2015年开始,瑞康医药加快对优质的中小药品、器械流通企业的收购,在全国30多个省份启动了以控股收购医疗器械公司为主,收购药品经营公司为辅的省外扩张政策。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供应链分会秘书长朱建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鼓励收购、兼并政策指引下,山东省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很多中小企业都将面临被兼并或转型的局面,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或将占据这些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要么成为几大流通巨头的分销配送企业,要么走专业化差异化路线,如专注于某一疾病领域或某一块细分市场。“这620家药品批发企业大部分将消失,要么被并购,要么倒闭。”
“大吃小”不可避免
山东省上述意见征求稿并非个案,6月26日,河南省食药监局也发布了类似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兼并的政策。在干荣富看来,这代表未来趋势,大量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或倒闭或被收购。
各省政策来自今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13号文)》,其指出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鼓励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专业化经营,推动部分企业向分销配送模式转型。
商务部医药流通行业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975家,主营业务收入前 100位的市场份额为70.9%,其中,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7.4%,同比上升0.5%;15家区域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8.4%,同比上升1.1%。
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必然会掀起一次整顿规范潮,以淘汰不合规企业。此前,CFDA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国庆曾指出,我国1.3万家批发企业退出1万家,剩下3000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对此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要么转型要么退出。一位云南小型药品批发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正与多个大型医药流通商洽谈,选择一个最高的收购价格后,退出医药行业;福建一位小型药品批发企业负责人则抱怨政策不公平,现在无奈地转型,但仍没有明确方向。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海诸多中小药品批发企业在政策征求意见、企业座谈会等不同场合,都表示出生存担忧。上海药品批发企业有126家左右,上药、国控拥有绝对占有率优势。
在朱建云看来,“血雨腥风”的情形确有可能出现,但发生在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中,大型企业之间则是抢夺市场份额。“国药等四大全国性的流通企业有全国网络的协同,但在不同区域可能优势不如地方龙头企业,如在重庆本地企业重庆医药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云南省则是云南省医药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湖南、湖北、河南等国药子公司就是当地龙头企业。”
更有甚者,如此前深圳市药品采购改革试点中限定药品配送企业由全药网指定,这种独家中标的方式打破了药品流通原来的利益格局,引起配送企业、生产企业以及公立医院多方的强烈反弹,最后被发改委判定为垄断。
两票制630期限
干荣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意见稿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两票制,淘汰一批中小企业,未来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如7月13日,广东省卫计委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征求对《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交易“两票制”实施方案(实行)》(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生产企业对挂牌交易品种指定的配送企业须覆盖全省所有参加药品交易的医疗机构,并符合《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相关暂行办法》的要求,而一般中小企业无法达到全省覆盖。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在合规、资源、渠道商等多方面有优势,但还是有众多中小批发商存在,是因为他们拥有某些“特殊”渠道优势,比如跟当地医院关系好,只能从它这进入医院,而两票制就是要规范这些不合规过票行为。
多个医药企业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为两票制实施,终止了此前与一些中小批发商的合作。“以往我们不得不与一些中小型批发商合作,因为他们很多是与医院管理层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中间必须再过一票,现在基本都是与大型医药流通商合作了。”深圳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现在减少了不必要的过票。
上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牟琼认为,两票制政策有明确的出台背景和政策目标,即整顿整治整合医药流通秩序,因此不能将两票制孤立看待,而是要与营改增、反商业贿赂、金税三期等等监管举措联系在一起。
从目前看,下半年将是两票制落地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办13号文(国17条)、以及2017国家医改重点任务时间表要求,6月30日是医改试点省两票制文件出台的最后期限,11个医改省份中,除宁夏外几乎都在最后期限前出台方案。
“但每个省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或多或少也会向本省企业倾斜。”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如浙江在两票制试行稿中在生产企业认定上指出,药品生产企业或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型企业设立的全资或控股商业公司(全国仅限1家商业公司)在销售本企业(集团)药品时、流通集团型企业在销售全资(控股)子公司生产的药品时都可视作生产企业。
牟琼分析,浙江几大商业龙头几乎都有自己的制药工业,该规定也是针对省内工商一体化企业免去了生产到流通的关键一票,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工商企业集中度,另一方面政策也是不遗余力鼓励本省制药产业发展。
4、我国上半年PCT国际专利申请突破2万件
7月20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2017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工作统计数据,并介绍了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相关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突破2万件,达到2.16万件,同比增长16%,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山东、浙江6省市的PCT专利申请量占国内总量的近9成。其中,广东以1.19万件居首。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共56.5万件,同比增长6.1%。共授权发明专利20.9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0万件,其中,职务发明为14.9万件,占93.1%。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22.7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件,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85.9件)、上海(38.4件)、江苏(20.5件)、浙江(18.1件)、广东(17.5件)、天津(16.5件)、陕西(8.1件)、福建(7.1件)、辽宁(7.0件)、安徽(7.0件)。 此外,2017年上半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含我国)专利申请公开量为2174件,同比增长17.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专利2038件,同比增长23.2%。会上还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专利复审请求和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等方面的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胡文辉介绍,201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稳步增长。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件,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6件,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的指标稳步前进。二是国家重点区域专利布局态势良好。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0万件,同比增长23.6%,占国内总量的18.7%。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1万件,同比增长22.0%,占国内总量的44.9%。专利创新有力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三是我国申请人向外专利申请增势稳定。我国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注重并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 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就《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办理手续、处理程序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统计数据公开内容的调整、提升专利审查质量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发布会。(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康 实习记者 邹碧颖) 5、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同进医保,黄斑变性市场竞争白热化 老年性黄斑变性刚性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眼科技术市场的接轨,我国眼科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长足迈进,使许多眼科疑难病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老年人黄斑变性是最典型的病例之一。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全球工业发达国家中,导致老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中国现阶段每年约有30万新发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以及手机LED屏幕蓝光对眼睛的直接影响,导致了眼晴黄斑区损伤程度的加速;AMD已成为第三大致盲性眼病,列为全球努力探索研究的领域之一。 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药物研发管线的快速延伸下,多个新药获得批准进入AMD治疗市场。2013年中国批准了国家一类创新药康柏西普(Conbercept)后,成为中国AMD药物领域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国外有“雷珠阿柏”,国内有“雷珠康柏” 2016年全球老性黄斑变性市场高达84.36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35%,鼎足药物是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而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AMD市场为4.2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4.17%,我国AMD市场支柱品种是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两个药物占据了86.82%的市场份额。
老性黄斑变性是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日益凸显的一种严重性眼部疾病。这一类疾病分为萎缩性或称干性AMD, 以及渗出性或称湿性AMD两种类型。湿性AMD病程发展迅速,是引起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电子世界的高能量蓝光穿透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最先使大脑兴奋而不感觉疲劳,长时间视力衰减可诱发眼睛疲劳、干眼征、生物钟紊乱,直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会加速对黄斑区造成伤害,从而加大AMD病程的年青化和扩大化。 据《美国眼科学会》统计,全球每年新增湿性黄斑变性患者人数超过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西方国家AMD患者预计达到2500万人,成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罪魁祸首。 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的AMD患病率为1.89%~15.5%,而城市中脑力劳动者发生率较高;7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为11.19%,研究表明女性患病的倾向是男性的2倍。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在中国每年新发病例中,约30万例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目前,国内2014年正式上市的一类创新药物康柏西普,已拉开AMD市场竞争的序幕,从而推动了眼科市场的迅猛增长。 从“望而却步”到平民药物 目前,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对于轻度AMD多采用支援性疗法,主要是使用抗氧化剂叶黄素和葡萄糖酸锌口服剂。补充叶黄素可明显增加血清及视网膜中的叶黄素含量,保护黄斑;增加微量元素锌控制AMD的发展。此外,抗氧化剂维生素C、E也是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保护视细胞,以及对视网膜组织营养的作用。 老年性黄斑变性抗体类药物治疗在未列入《国家医保》时曾是一个贵族市场,第一次平均治疗费用近万元,而且需每月治疗一次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多数患者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进入价格谈判平台后出现了新的转机,未来将让患者获益匪浅。 雷珠单抗降幅20% 雷珠单抗是基因泰克开发的产品。2006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在美国上市,瑞士诺华公司获得了美国以外市场的销售开发权。2013年雷珠单抗进入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市场,商品名为诺适得,以每支9800元的价格销售,同年在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创下1.33亿元收入,据报道2015年国内雷珠单抗总体市场已近6亿元。 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雷珠单抗市场为2.48亿元,同比上一年下滑了2.54%。主要原因之一是康柏西普上市后,导致了国内AMD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雷珠单抗市场增长率下降。
瑞士诺华公司为扭转局面,主动下调了雷珠单抗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每支由9800元降到7200元,降幅达26.54%;成为应对来自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康柏西普的强势竞争的销售防守策略的权宜之计,目前市场仍处于微妙状态。 近日,国家人社部新一轮药品价格谈判成功之后,诺华公司的雷珠单抗10mg/ml,0.2ml注射液价格从谈判前招标低价7125元/支降到5700元,降幅为20%,降幅虽然较小,但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后,希望借此成为改变目前下滑趋势的撒手锏。 康柏西普抗降幅17.40% 随着国内对AMD治疗药物开发力度的加大,2013年11月27日CFDA批准了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康柏西普生产上市,商品名朗沐。 康柏西普是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康柏西普的价格定位比进口药雷珠单抗低,在治疗等效性一致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带动了产品销售。 据HDM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康柏西普用药金额为1.21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79.09%。在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康柏西普占据了AMD抗体市场的32.73%,而国内总体市场已近平分秋色的态势。
国家人社部新一轮药品价格谈判成功之后,康柏西普10mg/ml,0.2ml注射液价格从谈判前招标最低价的6725元下调为5555元,降幅为17.40%,进入医保后为康柏西普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市场打开了绿灯。 AMD市场竞逐中前行 目前,对于不具备抗体注射条件的医院和无法接受高额治疗费的群体,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复方樟柳碱和维替泊芬注射剂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进入《医保目录》并在各省市全面执行后,上述这几个药物在AMD治疗市场将大幅缩水。另一方面,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价格相差不多,从而使诺华公司的雷珠单抗获得了新生的机遇,不言而喻,康柏西普将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充分治疗的情况下,国内AMD市场竞争将更为残酷。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