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6年10月17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6-10-17 20:3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6年10月17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新药信息】
1、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获FDA批准

Protein Sciences公司今日宣布,FDA已批准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可上市销售。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被批准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并将于2017年开始在预装的注射器中使用。四价Flublok 与三价具有相同的纯度优势,仅含有纯抗原蛋白,并不含有感染性流感病毒,抗生素,鸡蛋,硫柳汞,防腐剂,明胶或胶乳。
该疫苗可以对抗四种流感菌株。其中的三种与三价疫苗相同,另一种为流感的B菌株。重要的是,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是FDA批准的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高抗原含量的四价流感疫苗。它含有比所有其他四价疫苗多3倍的活性成分,它将成为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的理想选择。
在一项对9,000名5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接受Flublok四价流感疫苗的人比接受其他流感疫苗的人患流感的可能性低40%以上。这些试验结果同样适用于Flublok三价疫苗,因为在Flublok三价和四价疫苗之间共享的疫苗H3N2组分可增强疫苗的效果。
Protein Science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non Cox说:“美国近年来一直追踪四价流感疫苗的进展。我们很高兴将Flublok Quadri推向市场,这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其他高抗原含量四价疫苗可供选择的老年人,我们期待着明年推出疫苗。同时继续生产三价Flublok以供今年使用。”
关于Flublok
Flublok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预防季节性流感病毒,基于重组蛋白的重组疫苗,该疫苗最初于2013年1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FDA于2014年10月扩大了该疫苗的适用范围,批准包括18岁以上人群使用,并于2016年6月批准该疫苗9个月的保质期。
Flublok也在墨西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许可出售,日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批准该疫苗的销售。 Flublok是使用现代细胞培养技术制造的唯一一种免受蛋污染的流感疫苗,制造中不需要使用感染性流感病毒,抗生素或刺激性化学品。 Flublok是高纯度且不含任何防腐剂(例如硫柳汞,其含有汞),卵蛋白,明胶或胶乳。
此外,Flublok含有比传统流感疫苗(3×45mcg血凝素蛋白与3×15mcg血凝素蛋白)多三倍的抗原,并且在2014上市后的研究中显示出更好的效力。
原文检索
《FDA Approves Flublok Quad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
2、“神药”二甲双胍最新突破性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最广泛使用的一线药物。这一药物比其它降糖药更具临床优势,较少诱导低血糖症或体重增加的发生,同时具有逆转脂肪肝,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T2D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延长线虫和小鼠的寿命。同时,它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癌症发病率。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名为TAME(Targeting Aging with Metformin)的临床试验,用于调查二甲双胍能否延缓衰老相关的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在此之前,在《“神药”二甲双胍到底有多神?》中已对过去的二甲双胍研究作了一番详细的整理。近日,我国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揭开了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背后的机制:二甲双胍通过AXIN/ LKB1-v-ATPase-Ragulator通路不仅激活了AMPK,还抑制了mTORC1,为理解二甲双胍能够产生无数“益处”背后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见解。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或可用于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治疗。基于这些重大发现,生物谷小编对神药二甲双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一番整理,以飨读者。
2. 厦门大学破解“神药”二甲双胍“降糖”之谜!
10月11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Sheng-Cai Lin)教授课题组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Metformin Activates AMPK through the Lysosomal Pathway”的论文,揭开了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背后的机制,并且找到了该药抗癌作用相关的新线索。
据厦大生科院官网新闻称,林圣彩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在这项新研究中,他们意外发现,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竟然是一位自己多年来研究的“老朋友”——AMPK信号通路。
在这一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二甲双胍治疗的AXIN肝脏特异性敲除(metformin-treated AXIN-liver-specific knockout)小鼠(AXINLKO),探讨了AXIN是否是二甲双胍介导AMPK激活所需要的。
研究小组观察到,在AXINLKO小鼠的肝组织匀浆中,二甲双胍给药对p-T172-AMPK的诱导作用几乎消失了。他们还在原代肝细胞中检查了AXIN在AMPK激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删除AXIN废除了二甲双胍处理诱导的AMPK激活。
这一研究还在HEK293T细胞中调查了v-ATPase在二甲双胍诱导的AMPK激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当ATP6v0c(v0c subunit of v-ATPase)被敲除后,二甲双胍无法激活AMPK。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XIN的溶酶体途径是二甲双胍处理诱导AMPK激活所必需的。
总结来说,这一研究证明了,二甲双胍通过AXIN/ LKB1-v-ATPase-Ragulator通路不仅激活了AMPK,还抑制了mTORC1,为理解二甲双胍能够产生无数“益处”背后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见解。
2. 关于二甲双胍,又有5项新发现
在2016年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也发表了多项二甲双胍的最新临床研究,小编精心挑选了五项研究,供大家参考。
(1)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 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与二甲双胍联用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体重,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2)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并不能降低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但能维持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
(3)对于超重型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患者,二甲双胍能改善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清除率
(4)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5)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保护因素,但服用二甲双胍不足两年则不会有显着影响。
3. 老药新用 二甲双胍或可保护1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健康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廉价药物疗法或可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保护心脏健康;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标准一线疗法药物,其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通过增加血管中干细胞的数量来修复损伤的血细胞。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Jolanta Weaver表示,通过在检测管和患者机体中进行研究我们揭示了药物二甲双胍心脏保护效应背后的机制,这很有可能帮助我们开发治疗糖尿病患者心脏疾病的新型药物。这项研究中我们对40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如果摄入二甲双胍,在过去三年里这些个体机体血管中是否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较低的状况。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23名1型糖尿病成年人进行研究,这些个体利用二甲双胍治疗长达8周时间,没有一人出现明显的心脏病发病迹象,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6岁;研究开始研究者给参与者的药物剂量为500mg/每天,如果患者耐受较好的话再将剂量增加至2000mg/天,同时研究者以23名健康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非1型糖尿病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研究。
研究者发现了一系列标志物能够指示摄入二甲双胍后患者血管的修复水平,从另一方面来讲,摄入二甲双胍的患者机体中和血管损伤相关的细胞水平也会相应地降低,二甲双胍是一种古老药物,其在美国被批准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该药物会引发一些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比如恶心和腹泻等。下一步研究者Weaver计划追踪患者的健康状况,但首先他们希望进行一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来更好地验证二甲双胍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保护效应。
最后研究者表示,本文中我们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潜在的心脏保护作用,因此该药物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并且减少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
4. PNAS:二甲双胍联合纳米药物是治疗胰腺癌的好选择
最近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追踪癌细胞非常依赖的一些代谢途径,为开发特异性靶向这些途径的抗癌药物组合提供了科学证据,这种药物组合中包括约翰斯霍普金斯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纳米颗粒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从一种叫做BPTES的试验性药物开始,在此之前BPTES已经在多种癌症动物模型中得到检测,都不能帮助减小肿瘤尺寸。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使用传统给药方法的时候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不够高而导致的。
经过观察发现一段时间之后接受了纳米颗粒药物治疗的小鼠肿瘤缩小一半,而没有使用纳米运输系统的药物没有改变肿瘤大小。随后研究人员在缩小之后的肿瘤中继续寻找促进肿瘤生长的主要代谢途径,他们给小鼠模型注射了带标记的谷氨酰胺和葡萄糖,随后追踪这些物质在小鼠体内的分解,发现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这是葡萄糖代谢途径的一种终产物。
了解到这一信息之后,研究人员将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与胶囊化的BPTES联合使用,用以治疗移植了人类胰腺肿瘤的小鼠,结果表明药物组合使肿瘤缩小了至少50%,效果好于单种药物治疗。
5. 神药二甲双胍将开始延缓衰老临床试验
最近美国医生Nir Barzilai准备开始一个延缓衰老的临床试验,使用的药物是古老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试验计划招募3000老年人,一组使用二甲双胍,一组使用对照。然后观察衰老过程。由于衰老本身并不是疾病,所以这里的二甲双胍严格地讲不能算药物。因为FDA只监管食品、药品、保健化妆品所以严格地讲这也不在FDA监管范围。但Barzilai已经和FDA沟通并获得FDA允许。这将是第一例延缓衰老的临床试验。
如果从头开发延缓衰老药物安全性就是一个巨大障碍。但二甲双胍的安全性是经过长时间、大人群使用验证过的,所以从安全角度讲是最合适的。但疗效可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二甲双胍的最可靠作用是降血糖,但降糖药除了SGLT2抑制剂Jardiance尚没有其它药物在大型临床试验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更别说延缓衰老了。但这个实验毕竟是第一个延缓衰老的临床试验,即使不成功希望也能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衰老是多数疾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延缓衰老是控制医疗花费最有效的工具。
6. Diabetes:华人学者发现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的新机制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华人学者Mengwei Zang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白色脂肪组织发生纤维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其中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够抑制ob/ob小鼠以及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出现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实验证据表明,在进行了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后,脂肪细胞周围胶原沉积减少,一些参与纤维化形成的基因表达也出现了下降。
为了深入了解二甲双胍抑制脂肪组织纤维化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信号通路分析,他们认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抑制TGF-beta1/Smad3信号途径导致纤维化程度减弱,全身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他们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发现如果抑制AMPK的激活,二甲双胍对TGF-beta1诱导的纤维化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也会消失。除此之外,AMPK激动剂以及组成型激活的AMPK都能够抑制TGF-beta1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研究人员还对肥胖病人的腹膜脂肪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也与AMPK失活,TGF-beta1/Smad3信号途径的诱导,异常细胞外基质产生,成肌纤维细胞激活以及脂肪细胞凋亡等现象相关。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激活AMPK抑制TGF-beta1/Smad3信号途径改善脂肪组织纤维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这为肥胖及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信息。
7. ASCO2016: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可有效预防并治疗乳腺癌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常用作2型糖尿病一线疗法的药物二甲双胍或可改善某些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同时其还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潜在疗法。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检测了二甲双胍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研究者对在1997年至2013年间诊断为乳腺癌或者进行手术疗法的1215名患者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并且检测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97名患者在诊断前利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另外97名患者在诊断后利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相比不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而言,在乳腺癌诊断前摄入二甲双胍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倍,而当患者诊断为乳腺癌后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则死亡的可能性大约是不服用二甲双胍患者50%。医学博士Yun Rose Li说道,利用二甲双胍作为癌症预防措施目前仍然存在争议,而且很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和使用时间存在明显关联,这或许就可以解释很多研究所得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了。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某些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8. 神药二甲双胍要逆天?!研究人员追踪二甲双胍对老龄化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过去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都已经先后被人类攻克。如今,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则是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和一些癌症类型。最近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就计划推出一项长达6年的临床研究,考察最近被炒得火热的神药“二甲双胍”在控制老年疾病方面的效果。
这项由NIH推动的临床研究旨在探究二甲双胍是否能够防止诸如阿尔兹海默症等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由于二甲双胍已经有数十年的应用史,因此此次的临床研究并不针对于某个特定疾病市场,但是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这一药物将有望在这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而此次新闻的主角“二甲双胍”最近几年也被扣上了神药的头衔。该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还可以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代谢,逆转前期糖尿病。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肿瘤风险。一些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预防并治疗常见的致盲疾病葡萄膜炎,降低帕金森病患病率等等潜在的作用。
9. AIM:降糖药物降低心血管病致死风险各不同 二甲双胍效果更好
在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综述文章中,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204项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总共包含了超过140万参与者。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最常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二甲双胍能够降低病人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磺脲类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能够将这种风险降低大约30%到40%。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多种降糖药物的相对效果和风险。目前糖尿病影响了全美大约10%的人口,逐渐成为一个公众健康威胁,大多数人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在该文章分析的204项研究中,大多数为短期研究,只有22项观察研究持续时间超过两年。这些研究中的参与者多数存在超重以及血糖水平失调的情况,许多研究排除了年龄偏大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病人。
作者表示,他们进行的这项最新分析不仅研究了心血管疾病,还对其他的一些药物作用,比如血糖控制及其他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低血糖症以及胃肠道问题进行了分析。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最终会使用多种降糖药物,因此研究人员评估了药物单独使用以及联合使用的作用效果。部分研究的参与者通过注射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在该文章中研究人员只在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该研究揭示DPP-4抑制剂的降糖效果明显弱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
在副作用方面,一类叫做SGLT-2抑制剂的新型药物会导致大约10%的使用者出现酵母感染,但该类药物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能够帮助病人减轻体重。另一方面,磺脲类药物会引起体重增加,并且在口服降糖药中该类药物引起低血糖症的频率最高。
研究人员也指出,这种荟萃分析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的操作流程和测量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因此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将使用类似方法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除此之外他们还排除了服用其他非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药物旗鼓相当,作者还表示,他们的这些最新发现也与目前二甲双胍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的情况相一致。而医生和病人必须做出的选择是究竟选择哪种药物与二甲双胍一起联用。该文章建议,由于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效果和副作用,因此二线药物的选择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0. 糖尿病新药进展!武田2型糖尿病复方药Inisync(阿格列汀/二甲双胍)获日本批准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已批准糖尿病复方新药Inisync复方片,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Inisync复方片由固定剂量的Nesina(阿格列汀,alogliptin,25mg)和二甲双胍(500mg)组成,每日口服一次。此次批准,使Inisync成为日本市场唯一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DPP-4和二甲双胍复方药。
Inisync的获批,是基于与Nesina相关的现有临床数据以及在日本开展的Inisync的III期临床研究。所有这些临床试验均调查了Nesina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III期临床的数据显示,与Nesina单药治疗和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Nesina+二甲双胍同时用药(每日一次)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现了显著更大幅度的降低,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研究中,Nesina和二甲双胍同时用药的安全性与2种药物单独用药的安全性一致。
目前,这2种药物均已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而将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具有机制互补和协同增效作用,将为广大2型糖尿病群体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行业信息】
1、药企就医保目录调整提出的16条意见

 9月30日,人社部发布关于《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就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提出整体要求:1、2016年底前完成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2、2017年修改完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规范的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①临床价值高的新药、②地方乙类调整增加较多的药品、③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急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将是调入重点,更加侧重调入药品的临床价值及临床依据。

  10月12日,人社部医保司就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召开与生产流通企业的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与建议。

  根据消息,该会议纪要如下:

  一 人社部医保司相关负责人简要介绍2016版目录调整方案:

  1、此次目录调整主要是解决历史欠债问题(7年未做调整),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基金承受能力,重点考虑2009年以后上市的新药。

  2、目录调整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调整期限,1年或2年或专项调整,绝对不会出现7年才调整的情况。目录调整将与新药审批联动,减轻新药准入压力,满足临床需求。

  3、目录品种选择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情况:

  第一,补缺(补临床缺口),保证可及性。在上午与临床系统的讨论中,相关人员也提出要对儿童、老年及罕见病用药进行补缺。

  第二,选优,体现用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

  第三,支持创新,要对医药行业进步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第四,促进竞争。目录准入包含多个同类竞品,促进其良性竞争,并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来规范医保用药。

  4、目录调整规则: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借鉴以往次目录调整经验,坚持三公和专家评审。同时要完善国家药品谈判机制,对于已完成谈判的三个品种优先考虑纳入目录,但也要获得专家的同意。人社部将于2017年建立药品谈判机制。

  二 企业代表发言。主要建议意见归类汇总如下:

  1、进一步明确“新药”的定义,对于2007年以后的品种都应给予考虑。

  2、药品评价指标应更加明确:省级乙类增补较多是指增补几个省份。另,鉴于目前城乡医保统筹正在进行中,对于纳入新农合目录的品种也应给予考虑(医保司相关负责人回答:地方目录的增补情况只作为专家审评的参考数据之一,并不是必要条件,品种能否纳入国家目录,要靠多个指标来评价)。

  3、对于纳入国内外相关临床使用指南的品种、国产自主创新品种给予重点考虑。

  4、参照2015版药典,修订凡例中的剂型规定,将咀嚼片、口崩片等纳入口服常释剂型中。在临床应用中,通过招标以及差比价规则,都可以管控该类剂型药品的价格,因此不会给医保基金造成较大压力。

  5、如目录中某一品种的注射剂已在,建议将口服剂型自动纳入,以便临床可以优先选用口服制剂,保证用药安全。

  6、目录中涵盖的中西药要做到数量相近,而非增幅相同,否则将与国家振兴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相悖。

  7、将520种基药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甲类。

  8、处方药与OTC品种的调入、调出标准要一致,特别是对一些OTC品种的新剂型要给予考虑,以满足临床需求。

  8、增加民族药的比例,同时成立民族药评审小组,对于民族药的认定进一步明确。

  9、儿童用药单独列出。

  10、复合药在国家目录中予以纳入,不再放给各省来操作,以便于后期异地就医的开展。

  11、审评专业组划分时更加精细化,对于目录中药品的分类也要进行更新。建议将部分研发公司人员、零售药店药师纳入目录评审专家中。

  12、鉴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有限,对于某些新药可能不了解,建议减少该层次医疗机构的遴选专家数量,从不少于30%降为20%,或者在遴选选项中,增加“不了解”,如勾选了该选项,则该投票不做统计。

  13、对于各省增补的数量不建议进行封顶,由各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增补。

  14、公布目录备选药品清单,给企业沟通与申诉的机会。

  15、谈判药品的判断标准要明确,说明哪些药可以走谈判程序。

  16、“支持鼓励医药创新”在方案中描述太简单,建议方案能明确那些类别的创新属于被支持类,如明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等,使方案更有操作性。

  三 医保司相关负责人总结:

  目录调整不可能做到让方方面面都满意,对于有些企业的建议带有个体利益色彩,其个人表示理解,但也希望企业也能理解行政管理的规则,站在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平、公正、公开”也不是什么都要公示,否则工作将无法进行。目录调整要在过程中去完善,不能追求完美。


2、正大天晴:本土创新探路
在正大天晴向美国强生公司转让肝炎新药的消息传出之前,业界对正大天晴的认识停留在“首仿之王”上。正大天晴被首仿的光环围绕多年,过去几年该公司的申报也主要集中在首仿药上。

在正大天晴向美国强生公司转让肝炎新药的消息传出之前,业界对正大天晴的认识停留在“首仿之王”上。正大天晴被首仿的光环围绕多年,过去几年该公司的申报也主要集中在首仿药上。

2016年初,强生宣布旗下的杨森制药与正大天晴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正大天晴将一款创新肝炎用药在中国以外的开发权许可给杨森制药,正大天晴最高可收取总额达2.53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这项合作让业界突然意识到,原来正大天晴已经低调绸缪创新药多年。正大天晴总裁王善春向E药经理人表示:“2010~2015年之间,我们一直在埋头苦干,做创新药的研发。”

此次,正大天晴与强生合作的创新药,针对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几年前,正大天晴的研究人员发现已有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数量,却无法治愈。在全球领域内,药企们针对此问题的研究投入和进展都不理想。

一番探索,2013年正大天晴找到了新的机制,即通过激发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打破病毒引起的免疫耐受障碍,并与现有抗病毒药物联合起来可对乙型病毒起到清除效能。这便是该款新型小分子抗病毒药的诞生。2015年初强生在一个国际交流会议中注意到正大天晴的研究,并主动向其伸出了橄榄枝。

最初正大天晴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但在强生的诚意和积极推动下,最终这项合作得到了王善春等领导团队的支持,双方于2015年11月达成了一致,“此次转让,希望能借助美国强生公司的全球开发能力和经验,将这款潜力新药向全球推广。”


1研发激励的天晴模式

“过去5年,我们之所以耐得住寂寞,不仅出于我们对创新药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创新对于正大天晴已经是传统,尤其在创新方面也是尝过甜头的。”正大天晴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杨玲说。

她说的甜头便是正大天晴旗下1类新药天晴甘美的上市以及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十几年前,国内创新理念匮乏,1类新药更是屈指可数。正大天晴在深入认识到中国肝炎治疗的极大需求后,开始向国际新药研发创新学习,并在第一、二代甘草酸制剂的基础上做了更新换代工作。

一番努力,天晴甘美于2006年上市,并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2015年,天晴甘美注射液的销售收入为22.56亿元。天晴甘美的成功无疑是正大天晴创新药的起点,也为如今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大天晴也悄悄在创新药上开始行动。

2010年开始,正大天晴开始加大投入,以仿制药的研发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创新药全链条的研发体系。“正大天晴的创新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与仿制药体系的补充和合作。原有仿制药研发力量能够支持、补充新体系的构建,使得新体系能够获得有机的生长。”杨玲强调。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仿制药研发能力,为创新药研发的后端打下了坚实基础。挑战在于前端的早期发现存在短板。如何弥补?正大天晴开始建立自己的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早期发现团队,来提升内部研发能力。

过去正大天晴也尝试通过外部引进来扩展产品线,如今更注重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在杨玲看来,引进产品也存在较大风险,新项目的成熟度、市场贴合程度等问题在没有深入认知的情况下,不一定能获得好的结果。

正大天晴过去的仿创结合战略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和发挥空间,使得他们对于创新的心态并不那么急躁,“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与市场紧密结合,从市场终端去规划的创新。我们将精力更多花在从头创新上,正是基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而不仅仅是要求新东西。”杨玲说。

如今从化合物早期合成、筛选、到药理、临床以及注册的全过程,正大天晴都有自己的力量,其中早期发现团队已有30余人。而且随着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研发人员的经验不断积累,会持续性地支持健全企业的研发体系。

这一点也得益于正大天晴对其研发人员独特的激励机制。对于制药企业,如何充分调动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是一件极其考验制度设计的事情。正大天晴的方式是,研发成果在若干年之内要将利益以奖金的形式反哺给研发团队。

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业界并不稀奇,提出这种激励方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是具体到执行往往有很多难处:一是目前在研发创新上有真正收益的企业并不多;二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个别人的成就,项目不同阶段也有不同人参与,因此企业在激励的衡量方式上并不容易。

而正大天晴的优势在于过去研发的确为企业带来了收益,在此基础上正大天晴采取了对整个研发体系的激励方式。“其实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项目很多,成果也多,所有团队在很多项目上都有贡献,这是个良性循环过程。”这样的方式在业内被称为“天晴模式”。


2进入收获期

与强生合作开发的项目并非正大天晴唯一的创新药项目。能够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工信部评选的“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除了众多的首仿药,正大天晴的创新药产品也即将全面开花。

用杨玲的话: “如今正大天晴的创新水准正在不断提高,到了收获期。2015年,我们一下子就申报了3~5个1类新药。到2016年已经获得5个1.1类新药的临床批件,这些项目已经陆续进入临床。预计2016~2017年上半年还将有5个1.1类项目申报。此外,也有很多新的机制已经进入早期的研发管线,由内部或与合作方一起推进研发。”

十三五期间,正大天晴更是正式将“仿创结合”改为“创仿结合”,创新药研发投入比重不断增加。

过去正大天晴对于创新药和仿制药的资源投入分配是3:7,到了2015年已经是5:5。据悉,公司计划至2020年将比例提高至7:3。“研发团队也从最早的几十人到如今的800人,未来几年定会超过1000人。”

目前,正大天晴投资30亿元建设位于南京的520亩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未来化学药创新将在这里生根,如今由一个海归千人计划团队带领着年轻人在做这件事情。”同时还掷金18亿元在连云港建设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

产品线上,在巩固肝病领域地位的基础上,正大天晴已经开始向肿瘤、呼吸和消化等疾病领域进军。其中,肿瘤治疗新靶点和生物制剂是其创新药的重点研发方向。从近两年正大天晴获得的临床批件来看,大部分是抗肿瘤药物。

其中,盐酸安罗替尼是正大天晴正在研制的1.1类抗肿瘤创新药,历时8年,该项目在国内已进入Ⅲ期临床,在美国正在开展治疗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临床1b/2a阶段研究。年初,美国FDA授予安罗替尼治疗卵巢癌“孤儿药”资格。


在生物药领域,正大天晴目前已拥有21个在研项目。在2016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专项中,正大天晴旗下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两项目共同入选。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11-25 10:56 PM , Processed in 0.091740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