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6年7月13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CFDA今天有一个大文件一起看下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
为全面反映2015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编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
2015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为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切实履行报告和监测责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明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检查的相关程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深入开展。
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入,基层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全国已有28万余个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用户,并通过该网络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全国县级报告比例达到96.6%,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1044份,较2014年均有所增长,表明我国发现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及数据共享,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序开展。通过日监测、周汇总、季度分析等方法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深入挖掘药品风险信号,对醒脑静注射液、酒石酸唑吡坦口服制剂、地塞米松注射剂等45个(类)品种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了风险管理和沟通措施。编发《药物警戒快讯》12期,共计62条信息,涉及76个品种。继续推进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处置工作,加强预警平台建设,提高预警工作效能,对重点关注的150多条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及时进行处置,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一)报告总体情况
1. 2015年度及月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9.8万份,较2014年增长5.3%。1999年至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近930万份。
图1 1999年-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趋势 2.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93,734份,与2014年相比增长15.3%;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8.2%,与2014年相比增加2.5%。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持续增加,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报告质量和可利用性持续提高。
图2 2004年-2015 年新的和严重以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 3.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情况
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5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为1044份,与2014年相比增长5.4%。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县级报告比例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县级报告比例是衡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均衡发展及覆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县级报告比例为96.6%,与2014年相比增加2.2%。
5.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
按报告来源统计,医疗机构的报告占82.2%、药品经营企业的报告占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占1.4%、个人及其他来源的报告占0.4%。2015年医疗机构依然是报告的主要来源;生产企业的报告数量仍然偏低,但在报告数量排名前30位的生产企业中,国内企业数量增幅明显。
图3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分布 6.报告人职业
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医生报告占53.0%,药师报告占27.6%,护士报告占14.6%,其他报告占4.8%。与2014年的报告人职业构成情况基本相同。
图4 报告人职业构成 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患者情况
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9.9%,与2014年相比略有下降。65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21.5%,较2014年增长1.6%。按报告涉及患者性别统计,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92:1,女性略多于男性,性别分布趋势和2014年基本一致。
图5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年龄分布 8.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情况
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2%、中药占17.3%、生物制品(不含疫苗)占1.5%。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占化学药的44.9%,较2014年降低1.3%,报告比例已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报告总数的10.3%,较2014年增长0.1%,且连续6年呈上升趋势。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连续6年均呈上升趋势,且占比与2014年相比略有升高。
图6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分布 按药品剂型统计,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61.3%、口服制剂占34.7%、其他制剂占4.0%。注射剂所占比例较2014年增加3.5%,口服制剂比例降低1.5%。
图7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剂型分布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7.9%、其他注射给药占3.2%、口服给药占35.8%、其他给药途径占3.1%,与2014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布无明显变化。
9.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情况
2015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7.3%)、胃肠系统损害(占26.2%)和全身性损害(占10.8%),前三位之和占64.3%。化学药、中成药累及系统前三位排序与总体一致,但生物制品累及系统前三位与总体有所不同,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免疫功能紊乱。
注射剂报告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与总体报告一致,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5%)、胃肠系统损害(占19.1%)、全身性损害(占13.5%),与2014年相比,全身性损害下降1.1%。口服制剂累及系统前三位为胃肠系统损害(占41.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16.7%)、神经系统损害(12.9%),与2014年基本持平。
10.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情况分析
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情况与2014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差异。在患者年龄分布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依然出现增高态势,提示应继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在剂型和给药途径分布中,化学药品注射制剂比例仍有小幅增加,提示应建立注射剂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并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化学药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应继续加强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小贴士: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上市前研究非常局限,需要通过广泛的临床应用方能发现其固有的风险。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潜在固有风险,评价其风险效益比,不断完善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二)基本药物监测情况
1.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
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7.5万例(占2015年总体报告的41.1%),较2014年增长1.9%。其中严重报告3.7万例,占6.4%,较2014年增加0.8%。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病例报告占83.1%,中成药病例报告占16.9%。
2.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情况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12版)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部分,共分25个类别,317个品种。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其中359个具体品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82,740例次,其中严重报告35,358例次,占7.3%。
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报告按类别统计,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占基本药物化学报告的73.1%。抗微生物的报告比例最高。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报告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品种均为抗微生物药,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青霉素。
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占27.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6.9%)、全身性损害(占9.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占9.1%)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占4.5%);前5位不良反应例次之和占77.9%。
3.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情况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12版)中成药部分涉及内科用药、外科用药、妇科用药、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骨伤科用药6大类共203个品种。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该部分共203个相关品种的报告98,176例次,其中严重报告5,480例次,占5.6%。
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大类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妇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外科用药、眼科用药。其中内科用药报告总数占到总体报告数量的84.9%,内科用药构成比较大可能与内科用药临床使用量大,且基本药物目录中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内科用药有关。内科用药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祛瘀剂、温理剂、开窍剂、清热剂、扶正剂,此五类药品报告占到内科用药报告数的88.9%。
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9.0%)、胃肠系统损害(占23.8%)和全身性损害(占14.4%)。不同剂型报告累及系统中,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1.1%)、全身性损害(占12.8%)、胃肠系统损害(占6.2%),口服制剂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占16.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占2.7%)。
2015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信号,组织对可待因单方制剂、血栓通、血塞通注射制剂、缩宫素注射剂等基本药物品种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三)抗感染药监测情况
1.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抗感染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1.3万例,其中严重报告2.84万例,占5.5%。抗感染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2015年总体报告的36.7%。与2014年相比,2015年抗感染药报告数量同期增长1.2%,严重报告同期增加16.6%。严重报告构成比与2014年(4.8%)相比增加0.7%。
2.报告涉及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2015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总报告与总体报告年龄分布相比,1-4岁年龄段上升4.8%,45-64岁年龄段下降6%,65岁以上年龄段下降4.2%,其余各年龄段患者的比例浮动范围在4个百分点以内;与2014年抗感染药物的年龄分布相比基本一致。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16.4%,高于整体数据儿童患者所占比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报告占17.3%。
2015年抗感染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3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5%)、胃肠系统损害(25.5%)、全身性损害(7.4%)。抗感染药口服制剂累及系统的前3位是胃肠系统损害(44.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6.9%);注射制剂累及系统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3.0%)、胃肠系统损害(20.7%)、全身性损害(8.5%)。
3.报告涉及药品情况
2015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9大类,321个品种,其中抗生素报告占65.8%,其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31.9%)、大环内酯类(10.1%)、青霉素类(9.6%)、β-内酰胺酶抑制药(5.8%)和林可霉素类(3.7%);合成抗菌药报告占24.7%,其中主要是喹诺酮类(18.4%)和硝基咪唑类(5.5%)。药品构成比与2014年抗感染药物报告的构成情况无明显差异。
2015年抗感染药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抗生素报告占65.4%,合成抗菌药报告占14.5%,与2014年抗感染药报告的构成情况无明显差异。严重报告中排名前5位的是头孢菌素类(32.4%)、喹诺酮类(11.5%)、青霉素类(11.3%)、抗结核病药(10.4%)、β-内酰胺酶抑制药(7.6%),与2014年相比,喹诺酮类排名上升至第2名,青霉素类排名下降至第3名。
从药品剂型分析,2015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6.6%、口服制剂占16.8%、其他剂型占0.5%,与药品总体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76.6%)偏高,与2014年的剂型分布基本一致。
4.抗感染药安全性趋势分析
2015年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较2014年有所上升,严重报告数增长16.6%,增长水平高于2015年总体病例报告增长水平。与2014年相比,2015年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下降1.5%,严重报告比例增加0.2%,严重报告构成比增加0.7%。
小贴士: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生素是当今控制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4)局部刺激。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四)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情况
2015年中药注射剂安全状况与全国整体情况基本一致。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9,798例次(7.7%)。2015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比例为51.3%,与2014年相比降低2.1%。
2015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祛痰剂,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0%。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
2015年,中药注射剂严重报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瘙痒、皮疹、恶心、呕吐等表现,与往年监测情况基本一致。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合并用药情况
对2015 年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排名前20 位药品(占全年中药注射剂报告87.6%)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43.4%,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56.5%,以上数据提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品使用中药注射剂均可出现不良事件,合并用药可能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
三、用药安全提示
(一)关注老年患者用药问题
根据对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年龄分布情况分析,2015年65岁以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21.5%,严重报告比例达28.7%。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自2009年以来,该两项比例持续7年上升,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问题需引起特别关注。一般来说,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有些老年人还服用一些保健品等,所以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选择药品时要多咨询医生,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加强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监护。
小贴士:
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及用药十忌原则: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活性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老年用药十忌原则:一忌随意滥用;二忌品种过多;三忌时间太长;四忌不遵医嘱;五忌生搬硬套;六忌乱用偏方、秘方、验方;七忌滥用补药;八忌更换过频;九忌嗜药成瘾;十忌联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二)关注心血管系统用药安全
2015年化学药总体排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0.3%(排名第二),仅次于抗感染药,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按照化学药剂型排名,口服制剂前20名的品种中心血管系统用药为7个,与2014年相比心血管系统用药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呈增长的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尤其是口服制剂使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且35岁-55岁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最快,心血管用药安全应引起格外关注。
小贴士:
如何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
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要注意鉴别疾病类型和分期,恰当的选择最适合病情的药物,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确定最佳服药时间,在服用降压药时要谨防“首剂反应”,服药过程中忌频繁换药,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所服药物的说明书,掌握心血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合理用药。
(三)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安全
2015年化学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62.9%;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为51.3%;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0%以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显示,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紧急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设备、设施较为有限,医护人员救治经验和能力相对缺乏,影响抢救效果及预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输液风险值得关注。
小贴士:
如何合理使用注射剂?
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起效迅速,易于调节给药剂量和速度,可恒定维持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如能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临床获益大于风险;过度使用时,静脉输液的风险则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临床获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及经济损失。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输液好、输液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四) 关注合理用药问题
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国家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总计66个药品中,27个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情况;如: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9期)中提醒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单次超剂量、日剂量超量给药,未分次给药等,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国内医学文献中涉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静脉输液和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
小贴士:
合理用药十大提示?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四、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及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4期,通报了甲氧氯普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西药复方制剂、注射用头孢硫脒等严重不良反应,及时提示用药安全风险。
(二)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2期,报道了普瑞巴林的自杀风险、齐拉西酮的严重皮肤反应等国外药品安全信息62条。
(三)根据监测评价结果,组织对血塞通、脑络通胶囊、曲克芦丁注射剂等40个(类)药品的说明书进行修改。
五、有关说明
(一)本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各地区上报的数据。
(二)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收集的数据存在局限性,如漏报、填写不规范、缺乏详细信息、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三)本年度报告完成时,其中一些严重报告、死亡报告尚在调查和评价的过程中,所有统计结果均为数据收集情况的真实反映,有些问题并不代表最终的评价结果。
(四)每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数量受到该药品的使用量和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的排名仅是报告数据多少的直接反映,不代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
(五)本年度报告不包含疫苗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数据。
【好信息】
1、FDA批准首个干眼症新药Xiidra
Lifitegrast属于first in class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拮抗剂。LFA-1是存在于白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在干眼症中,ICAM-1在角膜和结膜组织中过量表达。LFA-1/ICAM-1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突触的形成,导致T细胞激活并迁移至目标组织。
干眼症(dry eye)又名角结膜干燥症(KCS),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干眼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发病率与年龄和性病有关,30~40岁成人发病率为5%,65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为10%~1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美国大约有2900万干眼症患者。
干眼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人工泪液,如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或不经治疗,干眼症可导致眼部疼痛、角膜溃疡或结痂、活动受限(比如不能使用电脑或过长时间阅读)、对干燥环境(比如机舱)的耐受性降低。
Xiidra的安全性和疗效在4项独立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获得证实,共涉及超过1000例19~97岁患者,其中女性占76%。患者随机接受每日2次lifitegrast滴眼液或安慰剂对照用滴眼液,持续12周,发现lifitegrast治疗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体征较安慰剂组有明显改善。
Xiidr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眼刺激性、眼部不适或视力模糊、味觉障碍。干眼症在儿童中不常见,其安全性和疗效未在17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中获得证实。
lifitegrast是Shire在2013年花费了1.6亿美元从美国SARcode Bioscience收购而来,被预测销售峰值可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FDA的优先审评资格。lifitegrast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Shire在去年10月收到了FDA的CRL,并补做了一项名为OPUS-3的III期临床研究来回答CRL中的各项问题。
欧盟去年3月也批准了首个治疗干眼病症状的药物,来自日本参天制药的Ikervis(ciclosporin,环孢素),用于经人工泪液治疗未得到改善的成人干眼病患者的严重角膜炎。
2、Shire儿童短肠综合征药物Restive获欧盟委员会批准
2016年7月12日讯-近日,英国罕见病制药巨头Shire产业管线收获一则重大利好消息,其儿童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药物Restive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多由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短路手术造成保留肠管过少,从而导致患者营养吸收障碍、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成人的短肠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肠扭转导致大范围小肠切除,而儿童的主要病因则是先天性的小肠闭锁、小肠异位扭转等。患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电解质丢失等,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增加肠吸收面积或减慢肠运输时间(延缓食糜排空),以增加小肠的吸收能力。
Restive (teduglutide)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类似物,最早于2012年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因手术切除大段小肠而导致短肠综合征的成人患者,此次获批,成功地扩大了该药物的适应症及适用人群。
欧盟委员会批准Restive (teduglutide)用于一岁及以上短肠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此次批准是基于一项为期12周的开放标签、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在42名受试者中验证该药物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以及有效性。
数据表明,采用0.05 mg/千克/天以及0.025 mg/千克/天两种剂量Restive (teduglutide)治疗的患儿,12周后依靠静脉滴注获取营养的补液体积减少,并且依靠肠道吸收获取营养的补液体积增加,表明该药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短肠综合征的症状。安全性方面,试验中无死亡病例报道,无严重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亦无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治疗。该药物的获批,为Shire的罕见病产业管线的扩大注入了新的动力。
原始出处:EU allows paediatric use of Shire’s Restive
3、美国FDA允许恢复癌症药物试验,Juno应声暴涨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Juno Therapeutics Inc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允许该公司继续进行癌症药物试验,受此消息影响,该公司股价盘后大涨28%。 三名参与试验的白血病患者因副作用致死之后,上周美国FDA紧急叫停了Juno基因工程癌症药物JCAR015的中期试验。 Juno称,患者是在化疗制剂氟达拉滨添加到试验中之后死亡的。根据新的试验方案,本次试验将继续招募受试者,将利用原有的药物机制,而不再添加氟达拉滨。 JCAR015是一款实验性药物,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从患者身上提取免疫系统T细胞,改变基因从而增强T细胞发现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之后再重新注射回同意患者身上。
【行业动态】
1、FDA审批更加重视患者感受
无论美国FDA是否批准Sarepta Therapeutics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新药Eteplirsen上市,值得肯定的是,由于人们对该药高度关注,使得FDA比过去更加谨慎地将病人权益组织的意见考虑到其决策中。
1992年,FDA首次颁布了《处方药申请者付费法案》(PDUFA),期限为5年更新和批准一次。2012年,PDUFA第五版出台,要求FDA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药物审评思路,从病人角度更系统地评价新药的价值。FDA的工作人员将直接听取患者的意见、要求,以及医护人员的声音,了解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新药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在此目标下,以病人为中心的研究已经成为FDA决策过程中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在有待美国国会立法来强化这个部分,使病人的感受数据成为制药公司在申请新药上市时向FDA提交的临床试验资料中的一部分。
加强与患者对话
不过,问题在于如何收集数据,并使这些主观性的数据标准化,因为有时候临床医生和病人在疗效评估上会有不同的看法。
事实上,让病人参与FDA的决策并不是一种新趋势,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艾滋病活动人士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促进了新型抗病毒药的开发,并推动了新药快速审评通道的建立。不同的是,当前对于病人意见的采纳变得愈加系统化——FDA通过举办的一系列听证会,更加理解病人的需求。
Eteplirsen为FDA与患者权益组织的关系翻开了新篇章。最近,顾问委员会举办的会议吸引了数十名演讲者,FDA药物审评部门的负责人JanEteplirsenet Woodcock也出席了会议。
此前,专家小组投票否决了Eteplirsen的上市申请。而此次的顾问委员会会议是FDA第一次举办正式的听证会来听取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患者的意见。患者权益组织的主要观点是,病人们对于Sarepta公司的数据是否不充足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能有机会试一试Eteplirsen的疗效。
自2012年美国参议院批准了《美国食品药品安全和创新法案》后,就一直要求FDA向病人询问其对新药开发问题的意见。到目前为止,FDA已经举办了18次听证会。
虽然很难评价这些听证会对于促进FDA在决策过程中将病人提供的数据考虑在内的作用有多大,但一些患者权益人士称赞这种听证会是一种更好地了解病人是如何评价药物的方式。
“对于FDA的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结肠癌联合会(the colon Cancer Alliance)执行顾问Eric Hargis说,“即便过去FDA的决策都是严格地依照数据作出的,但坦白来讲,这种决策方法没有考虑病人的真实生存状态。我们真的很感激FDA的领导层面能够意识到我们不是在治疗疾病,而是在医治病人。”
由病人报告数据
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了《21世纪治愈法案》,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议案要求FDA起草一个大纲,让研发公司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资料时,也将病人的感受数据呈交上来。但美国参议院还没通过这项立法。
目前,大部分研究是搜集患者报告的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情况,但存在一个核心问题是,临床试验评估人员与受试者有时在报告临床不良反应上会存在分歧。
谈及对由病人报告的临床数据具有主观性的担心时,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肿瘤学家Ethan Basch认为,事实上,临床医生在评估不良反应事件时也是带有主观性的。“在一些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临床医生根据《常见不良事件报告标准》报告系统性毒性时的评分者间可信度,发现评分者间可信度实际上都非常低。” Basch说道。
罗氏(Roche)肿瘤学和血液学疾病临床试验开发部门的主管Dietmar Berger也坚持认为由病人报告的临床试验数据可以是精确的。“我们想要了解药物对病人的疗效究竟如何,那么利用病人报告临床数据的新方式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利用病人报告的临床数据是否可以反映出某种药物的疗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说明药物的疗效。Berger举出Jakafi作为例子,该药获得上市批准部分归因于,在其一个关键的临床试验中,Jakafi对骨髓纤维化患者症状评分有明显改善,将患者的症状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属于一种罕见的情况。
FDA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Kluetz博士指出,在肿瘤学领域,很多临床试验招募的肿瘤患者一般都是身体状态很好,没有出现症状的,因此难以确定药物对症状和身体机能的改善作用。“可以采用的其它方案是,增加临床试验,招募有症状的病人,看看新药是否具有改善症状的功效。也许我们在将来能够看到这种方案被采纳。”
加州生命科学协会的Radcliffe指出,在肿瘤学之外,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某些具有预防退化或者改善身体机能的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可以获得服用更加便捷的药物。“要了解病人认为什么样的治疗是进步的,这点是关键。”她说。
因此,FDA与患者进行的听证会可能会为FDA的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制药企业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时要把疗效终点的设计围绕在病人的个人感受上。
FDA采用临床试验中严格的客观疗效终点作为药物申请上市的依据,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然而,在将来的许多药物上市申请中,将药物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主观感受纳入到新药评估体系中,无疑会改变专家对风险效益比的权衡。
编译/廖联明
来源/EP Vantage
2、盘点2016上半年 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和新生物制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12个新分子实体(NME)和新生物制品,其中新分子实体8个,新生物制品4个,包括2月份1个,3月份4个,4月份2个,5月份3个,6月份2个。值得一提的是,所批的新分子实体有7个走的是优先审评通道。
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药
Venetoclax:4月11日,FDA批准由艾伯维与罗氏公司合作开发的Venclexta(Venetoclax)上市,用于17p缺失染色体异常和曾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疗。该药是FDA批准的首个靶向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药物。该蛋白支持癌细胞的生长,并在许多CLL患者中过度表达。Venclexta为每日一次给药的口服片剂,共批准3种规格上市:10毫克、50毫克和100毫克。FDA曾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定、优先审评和加速审批以及孤儿药资格。
Atezolizumab:5月18日FDA批准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公司的Atezolizumab(Tecentriq)用于膀胱癌最常见的类型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同时获批的还有其伴随诊断试剂盒即Ventana PD-L1(SP142)。该药此前已获得FDA突破性药物、加速审批、优先审批等多重地位,比计划的审批时间提前4个月。该药是FDA批准的首个PD-L1抑制剂,通过靶向PD-1/PD-L1通道,阻断其作用,帮助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Atezolizumab以静脉输注方式给药,患者每月的治疗费用约12500美元,和PD-1抗体价格持平。
艾克司单抗:3月22日,FDA批准礼来的艾克司单抗(Ixekizumab,Taltz)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块型银屑病。该药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能够中和对抗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A(IL-17A)。IL-17A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抗体结合IL-17后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银屑病的发生。
神经系统用药
布立西坦:2月18日,FDA批准优时比制药公司的布立西坦(Brivaracetam,Briviact)上市,作为其他药物的附加治疗用于治疗16岁及以上癫痫患者的部分性发作。该药是一个小分子实体,FDA一次性批准了3个剂型:薄膜包衣片、口服溶液和注射剂。其药理学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表现较好。而由于癫痫具有病程长、治疗周期长的特点,预计该药将有巨大的市场。而此前(今年1月),该药已在欧盟获批并在英国和德国上市。
酒石酸匹莫范色林/酒石酸哌马色林:4月29日,FDA批准阿卡迪亚制药公司的酒石酸匹莫范色林/酒石酸哌马色林(Pimavanserin Tartrate,Nuplazid)上市。该药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病症状相关的幻觉和妄想,这是FDA首次批准用于治疗此种疾病的药物。该药用于帕金森病相关幻觉和妄想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其是一种5-HT2A受体的反向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关,此外可能与5-HT2C受体也有关联。由于没有多数精神分裂药物的多巴胺受体活性,因此其没有不自主运动副作用。该药也已于之前获得了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优先审评资格。
系统用抗感染药
Obiltoxaximab:3月18日,FDA批准Obiltoxaximab(Anthim)上市。该药被批准联合适当的抗菌药物,注射治疗吸入性炭疽,还获准用于替代疗法不具备或不恰当时吸入性炭疽热的防治。Obiltoxaximab是一种结合于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成分的单克隆抗体,由Elusys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通过FDA的动物法则获批。FDA的动物法则允许在人类中开展充分控制疗效研究不可行或不道德的情况下,采用来自充分的良好对照的动物研究数据来支持批准产品上市。
Sofosbuvir+Velpatasvir:6月28日,FDA批准吉利德(Gilead)公司的Sofosbuvir/Velpatasvir(Epclusa)复方上市,用于治疗全部6种基因型的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此次批准,使该药成为全球首个也是惟一全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方案。该复方共有两种规格:400毫克和100毫克。其中,复方之一Sofosbuvir已于2013年上市,而Velpatasvir是一种全新的药物,至今无单方上市。该药的获批使吉利德公司在丙肝治疗领域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血液系统用药
去纤苷钠:3月30日,FDA批准Jazz制药的去纤苷钠(Defibrotide sodium,Defitelio)上市,用于治疗经血液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小静脉闭塞(VOD)并伴有肾或肺异常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肝小静脉闭塞由于肝脏的一些血管堵塞,引起水肿和肝内的血流量减少,这种状况会导致最严重的肝损伤。该药是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重度肝小静脉闭塞这种罕见致命性肝病的药物。
呼吸系统用药
瑞利珠单抗:3月23日,FDA批准梯瓦制药的瑞利珠单抗(Reslizumab,Cinqair)上市,与其他抗哮喘药联合用于18岁及以上重症嗜酸性细胞型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该药是一种人源化的IL-5重组单克隆抗体(IgG4kappa),规格为100毫克/10毫升,仅需每4周注射1次,为哮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IL-5是一种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活化、存活,并能够为嗜酸性粒细胞从骨髓迁移至肺部及其他器官提供重要的信号。瑞利珠单抗能够与IL-5结合,有效阻断IL-5的作用,从而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消化系统用药
奥贝胆酸:5月27日,FDA加速批准InterceptPharmaceuticals开发的奥贝胆酸(ObeticholicAcid,Ocaliva)上市,可以单独使用治疗对现有标准疗法药物熊去氧胆酸不耐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或者与熊去氧胆酸联用治疗对熊去氧胆酸治疗没有充分应答的PBC患者。PBC是一种发生于肝脏内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肝脏中向外输送胆汁酸的胆管遭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攻击,而该药是法尼酯X受体(FXR)的激动剂,FXR则有对肝内胆汁合成负调节的作用,主要表达于肝脏和小肠。
其他
Fluciclovine F-18:5月27日,FDA批准Blue Earth公司的Fluciclovine F-18(Axumin)上市,用于复发性前列腺癌的筛查与探测。该药是一种可注射的放射性药剂,被批准用于对疑似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ET成像。Fluciclovine是一种合成氨基酸,可以由特定的氨基酸运载体进行主动转运,并且已被证明可以被前列腺癌细胞高效吸收。
Gallium Ga 68 Dotatate:6月1日,FDA批准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的试剂盒Gallium Ga 68 Dotatate(Netspot)上市。该药是一种无菌的镓68 dotatate静脉注射的单剂量试剂盒,是一种用于PET成像的放射性诊断试剂,旨在定位成人及儿童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肿瘤部位。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