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年9月27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9-27 21:2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市场信息】
IVD专利布局与维权— Sequenom无创产前检查美国专利被判无效
来源:吴丰江 2015-09-25 14:5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吴丰江/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有限公司 生物医学产业 高级顾问

今年6月一场美国联邦法院的判决动摇了整个体外检测(IVD)产业,法院判定利用母体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进行检测的专利无效!

Sequenom,Inc.拥有US 6,258,540 (US '540)专利,并用该专利于2012年3月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Ariosa Diagnostics,Inc.、Natera,Inc.与Verinata Health,Inc.等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Ariosa同样于2012年3月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对Sequenom提出专利无效诉讼,经过一连串的诉讼攻防,最后在美国联邦法院判定Sequenom专利权无效。

法院判定无效的理由是US '540专利保护一种人类体内的自然现象,属于不可被专利保护的范围。此判决已在美国引发广大争议,它的影响也开始向外扩散至全球生技医药市场,尤其对以检测「生物标记」为技术主体的IVD产业冲击更大。预估此判决可能造成以生物标志检测疾病的美国专利大量被无效,大幅影响全球IVD产业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市场发展。

1. Sequenom兴起专利诉讼始末

2012年Sequenom称Ariosa等公司侵犯他们公司的US' 540专利,要求Ariosa停止无创胎儿遗传检测业务,但美国地区法院认为US' 540专利的权利要求涉及专利适格性的问题而未同意Sequenom的要求。Sequenom上诉至联邦法院,联邦法院发回地区法院二度审理,最后地区法院认为US '540保护的范围仅只包含了自然现象(natural phenomenon),因此专利被判无效。Sequenom不服结果,再次上诉联邦法院。今年6月,联邦法院维持地区法院判决判定US' 540专利无效。

US' 540专利主要保护一种无创检测胎儿遗传疾病的方法,此方法抽取母体血清或血浆样本中游离的胎儿父系遗传DNA,并进一步放大。传统的产前检测,例如羊膜穿刺,对母亲与胎儿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其它检测方法取得的母体血液样品则是直接丢弃。因此,US' 540专利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发现存在母体血液中游离的胎儿DNA,并利用PCR等基因放大与侦测技术,检测胎儿的遗传疾病,而且不仅提高检测准确率更大幅降低了风险。但,就如任何一位生技领域的从业人员所能想象,母体血清中存在有游离的胎儿DNA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所有怀孕的妇女皆是如此。而问题就在于,专利能否保护单纯的自然现象,而US' 540专利又是否保护除了自然现象以外的其它创新?

早前美国最高法院知名的Myriad案 (注1) 以及Mayo案的判例 (注2),大大地影响了这次Sequenom案件的判决理由。联邦法院认为US' 540专利尽管在权利要求的内容上加入了DNA的放大的步骤 (即透过PCR方法广增DNA) 以及侦测特定遗传疾病,仍然没有改变它保护自然现象的本质,况且DNA放大的步骤与检测疾病的方法早就是生技领域习知的,US' 540专利并没有在这些方法上有任何突破,因此该专利被判无效。联邦法院更补充说明,即便US' 540专利对于产前检测有极大的贡献,仍然没有改变US' 540专利单纯的独占了自然现象一事,而且该专利内容是属于重大的发现而不是创新的发明。结局如你我所知,Sequenom的无创产前检测产品失去了关键专利保护。

2. 知识产权是IVD企业盈利的重要基础

配合个体化医疗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依据美国联合市场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机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IVD市场规模约为533.2亿美元,以2014-2020年的年复合成长率5.34 %推估,到2020年市场规模更是高达746.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正因有如此庞大的市场存在,全球不少生技公司纷纷投入研究开发相关产品技术。

以美国无创产前筛检(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为例,前四大规模企业分别是Sequenom、Illumina(2013年收购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各家公司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用尽了各种手段,其中专利即是兵家必争之地,各家公司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利用诉讼的手段欲迫使对手退出市场,就如同上述Sequenom对Ariosa等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而Ariosa则对Sequenom的专利提起无效诉讼,双方一路从地区法院缠讼至联邦法院,共花了三年的时间及钜额诉讼费,仅为单一件专利的争议,各方箭拔弩张,战况十分激烈。由此也见,专利布局与维权对于IVD产业而言,不只是表面象征性的商业手段,更是防御产品定价、销售数量、市场份额与盈利的护城河。

3. IVD市场前途无「量」或前途无「亮」?

近年来有关IVD的专利无效诉讼结果连续发布, Myriad案、Mayo案,以及Sequenom案都造成知名企业的关键专利被宣判无效。这些案件涉及的专利,都有共通的特点:1) 都是利用"生物标志"(或自然代谢物)检测疾病、2) 检测方法的目标都属于"自然现象",以及3) 检测的方法步骤皆无创新之处。现下,研究单位即便发现了新的生物标志也不能申请专利保护标志本身,必须连同创新的实验方法步骤或仪器试剂等一并写入权利要求中,才有可能取得美国专利权。此一系列判决,可能影响投入生物标志研究的意愿,而失去专利权保护的IVD市场则可能出现大量的生技公司抢食同样一块饼。IVD产业是否前途无「量」或无「亮」,值得关察。

美国法院判决的影响力势必横跨其他国家或区域,目前以生物标志为主体的IVD相关专利有关美国法院判决一面倒地认为其不具可专利性。但,专利有关规范与时变迁、与时俱进本是常态,每半年一小变,每三年一大变,亦为正常可能现象,美国法院未来是否会推翻目前见解与认定,亦值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文撰写期间(今年8月),Sequenom向联邦法院提起了联席判决申请,要求重新审查。

目前中国IVD产业科研与制造工艺已达到一定水平,开始跨足全球市场争取庞大商机。为最大化国内外市场利益,建议企业须持续关注与IVD产业有关知识产权重要诉讼案件之发展,依据法令实务调整知识产权布局与申请,另亦可善用被宣告无效专利于研发与市场,可抢市且不侵权,另外,企业应同步检讨既有专利布局组合是否受到法院判决的牵连,确保企业资源投入于可被专利保护标的,以免虚掷。(生物谷Bioon.com)



注1:即BRCA1/BRCA2基因专利被无效一案,BRCA1/BRCA2基因即是美国女明星安吉丽娜·朱莉进行双乳切除手术的主因。

注2:检测6-TG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代谢产物,并用来调整给药的方法专利。

评论:空气污染真的影响寿命么?
来源:生物谷 2015-09-25 13: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城市,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一组科学家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通过构建模型,他们试图确定多少“过早死亡”(premature deaths)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他们报告说,室外空气污染导致每年300万多人过早死亡,而且这些案例主要发生在亚洲。本站也对此研究进行了报道(空气污染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过早死亡指的是,在人类个体没有到达寿终正寝年龄(如75岁),就已经死亡。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机构NHS给出的过早死亡五大原因分别是,癌症,心脏疾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和肝病。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多与个体生活环境的空气污染存在关联。

这项研究的作者ProfJos Lelieveld是德国马克普朗克化学研究所主任,他的主攻方向是大气化学( atmospheric chemistry)。他在上一期的《Nature》期刊上发表的Letter文章里称,全球七种来源的空气污染贡献了大量的过早死亡。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作者们认为,在像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空气污染影响很大。而在俄罗斯则主要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导致的硝酸铵和硫酸铵会对民众健康产生主要影响。在亚洲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因为室内取暖和商业建筑内使用燃料带来的空气污染则贡献了这些地区超过50%的过早死亡数据。

这项研究发表后,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关注,很多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结果,也带来了一些启示。

例如,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环境科学教授Ian Colbeck认同本研究的重要性,他提到,“本文证实了早期的工作,即由于暴露于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导致了超过全球范围内300万人的过早死亡。这是第一次对于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估计,这突出了家庭能源在空气污染造成民众过早死亡中的重要性。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全球每年430人死亡,主要发在发展中国家,首要原因却是室内空气污染。这些室内空气污染主要由于烹饪时木材、粪便和煤炭燃烧带来的颗粒物和烟尘。”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大气科学Oliver Wild博士也认同这个研究的意义,他认为,“这项研究首次确定了,不同的污染物来源对于空气污染暴露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怎样不同的影响。有趣的是,它确定了,家用能源的使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室外空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的主要贡献者。即使在迅速工业化的国家(如中国)家用能源如木材、煤炭等带来的污染依然很大。这项研究明确了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不仅要关注室外的空气污染,室内的空气污染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些额外的死亡,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室内能源的使用一定需要考虑换成清洁能源,或者设法控制室内空气的质量。尽管英国空气污染水平低,其他研究表明,臭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导致了儿童哮喘或其他呼吸问题的急诊入院人数的激增。这说明,在这个国家,空气污染预警仍有重要意义。”

但是,如上一期关于这篇空气污染文章的Nature News中提到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们并没有解决空气中的PM2.5入肺造成健康影响的剂量效应。也就是说并没有提出这些可吸入颗粒带来健康影响的定量数据。同时也没有区分不同空气污染来源的颗粒的毒性差异,因此该研究还存在一些疑问。

空气污染在历史上也带了过很大的危害,如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如今发达工业国家已经远离了这些工业活动带了的空气污染,但是汽车等带来的空气污染则无法摆脱。对于亚洲国家问题则更加严重,室内燃料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很好的替代品,替换成清洁能源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对于这些家庭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如果有适当的宣传,鼓励人们寻找清洁能源(如电能等),任何朝着减轻空气污染的尝试,都是在挽救生命。(生物谷Bioon.com)

信息来源:

Nature:The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to premature mortality on a global scale

Nature:Atmospheric science: The death toll from air-pollution sources


仿制药要降低成本找到特色
来源:南方日报/向雨航 2015-09-25 13:27


“仿制药企业除了严格的质量把控来争取价格优势,还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组成。”9月23日,在2015年BT领袖峰会的“探讨新形势下中国药企的创新途径”论坛上,Pharmula Laboratories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汤丽娟博士对中国药企的创新提出建议。

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创新药研发。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发、审批等多重利好。

改良型新药要有临床价值

我国现代制药业起步较晚,标准偏低。多年来,国家采取将地方审批药品集中到国家统一审批、提高GMP认证水平、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措施,提高药品质量。

8月18日,出台的《意见》提高了药品审评标准,并重新定义了新药和仿制药的概念,将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深圳市南大药物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华力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泽人表示,仿制药审评标准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仿制药企业的创新,提高仿制药质量,做改良型新药。

“开发改良型新药必须要有临床价值。”王泽人说,具体表现就在提高药效、提高安全性、降低毒性、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或者提高病人使用的便利等方面,总而言之就是新的临床价值。

在新的政策形势下,仿制药厂要如何创新才能长期生存下来呢?“国内的仿制药公司最初进入美国的时候,美国市场行销公司都说要找大公司的药品去仿制,这能仿制得了吗?中国的公司争不过美国大公司的。”她建议,仿制药最好不要仿制大公司的。同时,仿制过程中,还一定要生产出跟原研药相等质量和生物等效的产品,而相等质量就是靠GMP严格管理来实现的。

此外,仿制药应该走的就是低价路线。“很多企业一开始是不计成本仿制的,但是长期下来,就不能控制住成本了。”汤丽娟说,所以仿制药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下来,就要控制成本,才能真的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这也是仿制药企业能生存下去最重要因素。

仿制药的核心在研发团队

仿制药的核心是研发团队,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技术特长和技术平台。汤丽娟博士特别强调,“仿制药企业要有自己的产品特色组成,做别人没有做的,而这一点很多药企做得很不够。仿制药厂大部分是蜂拥而上,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药企应该做市场分析才对。”

对此,研发团队首先要对市场销售非常熟悉,要了解市场的产品要求,包括对产品的颜色、形状、每年销多少,这些都是设计时候的重要要求。汤丽娟表示,研发团队是由制剂专家来领头的,但是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在分析的团队里。在基础制剂刚开始选择品种时,要对研发的难度、成本有一定的估算,这对整个制剂是否仿制是很关键的意见。

“如果仿制药是首制药,原药厂不管你做得怎么样,是不是侵犯专利,一定会起诉你的,目的是先把你拦住。”汤丽娟还建议,企业要有自己的专利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和保护应引起重视。

“救命药”须加快审批流程

随着《意见》的出台,药企创新也迎来机遇。但是,面对更加严格的药品质量监管,优质上市公司一般都拥有较强质量管理体系,或将整体受益于行业规范。深圳市天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科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具有创新能力和快速布局能力的龙头药企将迅速抢占市场高地。在BT领袖峰会的高端对话上,许多专家也将焦点集中在了加速新药研制上。

“政府鼓励创新,新药研制应该满足临床需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员彭健对目前我国药企的创新表示了担忧。同时,他也提出,国家的新药审批流程应该更加灵活,考虑到临床需求的紧急性。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生命在逝去,就是因为‘救命药’的研发周期过长。”著名免疫学家、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朱迅也表示,国家应该加速新药的审批流程,让患者尽早吃上“救命药”。(生物谷Bioon.com)

OTC,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来源:新康界/林玲 2015-09-23 10: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医改现实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产品感受到挂网的价格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征战OTC领域,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些什么?

OTC是药品营销常规渠道之一,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放入这一渠道,更非所有企业都有条件操作这一领域,真正操作好的企业和产品同样凤毛麟角。

与处方药产品不同,处方药产品局部操作好即可局部受益。而OTC操作对品牌投入和市场保护要求更高,对产品筛选同样大有讲究,规模化的优秀营销资源和网络更为稀缺。很多企业对OTC销售的认知还停留在90年代一打电视广告经销商就踊跃打款、终端就哗哗地卖货的阶段,或者把OTC当成流通产品,客户打款就发货,秉持原生态自然销售;或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网络,轰轰烈烈打广告,销量却始终不开张,对OTC操作普遍缺乏系统了解和规划实施。

OTC操作的门槛条件

1.产品已取得OTC标识,有一定临床基础,安全适用。

2.最好为畅销品牌的仿制产品,借助终端拦截和价格优势快速导入

3.有一定使用人群的常用品类和特色产品

4.产品包装设计和印刷质量上乘,内在质量过关

5.产品空间足以支撑经营运作,具有竞争优势

6.有一定的品牌推广投入

7.市场保护严密,价格管理统一,渠道划分清晰

8.有成熟的营销网络和资源

取得OTC标识的产品大多已有广泛临床基础,可以实施大众推广。但其中也有一些产品对市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新品,还需经过临床处方药销售阶段,才能导入OTC渠道。如果违反销售规律来操作,渠道顺序没有先后,只会适得其反,投入只能打水漂,两个渠道都会不生不死。渠道和价格不做保护,临床渠道也将被窜货和跑方所冲垮。不少地区均已采集零售药店价格作为下轮省标定价依据,毫无章法的混乱销售只能让产品速生速死。

大众推广投入成本更高,多数国内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品牌营销推广费用,只能依靠代理客户来解决销售和生存问题,由于企业不具备经验和营销资源,找的客户小、散、乱、差,OTC产品做着做着就成了流通产品,产品漫天飞舞,价格一片混乱,要么做不动,要么天天忙于解决窜货,最终都只有偃旗息鼓。

一些企业虽然不存在费用投入问题,但推广有效性和地面销售始终跟不上,销量同样不尴不尬。广告打了,但没有人知道或没有人信,或与消费者有距离感,产品与消费人群永远只是两条平行线,对销量促进的有效性就谈不上。就象加多宝和王老吉广告打得最汹涌时,却始终没有打动消费者的心,只能称之为无效广告。广告再好,地面销售没有到位,看不到产品,或者产品与广告不符,亦或产品可选择性不强,或者销售网络不成熟,不坚实,有任何一环未能到位,都不能产生真实销量。系统推广、系统营销才能拥有销量的王冠。

OTC产品同样需要运作空间,同样需要专业化规范而成熟地运作。低毛利产品已被药店越来越边缘化,或者更多只是作为走量吸引客流的产品,不促销就没有人买,更没有人卖。一些药店也玩起了价格杀手锏,四处询价。企业如果不做价格保护,不为各级客户预留空间,对药店甚至消费者直接报底价,这种淳朴的外行经营方式会将经销客户的合理利润和企业的产品销量通通敌杀死。

OTC营销的解围出路

对于以往院内销量成熟的产品,如果企业之前就已导入成熟产品OTC渠道销售战略,按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系统化多渠道推广,就会坚如磐石。在当前的挂网局势下,企业更应提前布局,在可能流标之前就应做好临床与OTC渠道衔接与铺垫工作,抓住医生和长期患者,确保院内销量向OTC转化。而不是落标之后再开始手忙脚乱从零开始。

品牌药始终是大家临摹的对象,药店里常常是一个品牌产品带着若干同族兄弟登台亮相,既是仿制品不容错过的终端拦截机会,也是品牌药如何加固终端的现实考验,或者象影视排片一样借助资源和财力进行渠道垄断等新方式,彻底打破过往的陈列方式。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很多产品只是中规中矩做了渠道销售,忽略了画龙点睛、提拉推升的大众推广。以六味地黄丸、生脉饮以及硒制剂为例,齐刷刷地摆在货架上,被动等待有限的医院患者二次购药。如果企业能够面对现代人群进行有效推广,其实这样的产品男女通吃,各个年龄层咸宜,惠而不贵,又能有效保障健康,销量完全有条件与维生素类相媲美。只看企业具不具备营销意识、营销资源和推广费用,并不一定很烧钱。

只会用价格拼杀做成功品牌的仿效者,自身不会做有效推广,不注重市场培育,更不注重整体实施,是中国式营销的通病。OTC和临床渠道一样,需要比拼实力、经验和资源,否则花了大代价的广告费用、进店费用、促销费用和人员费用,药品只是从企业仓库搬进了药店库房,在货架上到此一游,产品效期白白损失。促销人员费劲口舌,消费者却一头雾水,经销商上火,销售人员同样上火。企业一拨一拨地换客户,却始终见不到销量持续产生的曙光,除了压货,并没有产生真实而持久的销量。

电商风起云涌之时,很多企业也把解决OTC销售增长的目光转向了电商,但电商同样面临只赚吆喝不赢利的经营困惑,除了高毛利高销量的成熟产品,网上经营除掉各项开支能赢利的并不多见。也同样挤占传统渠道的销量,冲击传统渠道的销售价格。即使是杜蕾斯,双11一不小心成为医药类产品电商销售冠军,也只是800多万元的销售额,低价抛售中良莠混杂。而双11加上市场预热时间往往是一两个月的销量,并不是一天的销量;是全国的销售数字,并不是一个城市的销售数字,还不包括之前要做的各种营销准备的时间成本和投入成本。如果对企业营销进行全面盘整和提升,增长数字会远远比这更令人动心。

无论是传统渠道压货还是电商炒作,如何将以往一些企业注重达成的一次性营销、一次性消费,真正通过构建扎实的营销网络和渠道,形成产品品牌和购买习惯,真正拉动终端销售,形成持续而良性的销量增长,企业才不会陷入货物漫天飞,产品做不长和长不大的窘境。

大健康更需专业精准

企业产品是否适合做电商推广,如何借助电商推广平台有效带动产品整体销售,线上线下如何有序并行是需要仔细思量的双重问号。一些企业陆续开了电商直营旗舰店,如何确保渠道价格统一维护,不损害经销客户的利益和品牌信誉与形象,究竟是自营销量大,还是通过各级代理渠道深度分布后更大,企业也需细细思量,尤其是以渠道压货为主的一些企业。众多电商营销经营基本功尚在及格线以下,自身无法实现盈利,更无法为企业和客户带来效益。

各种家庭保健用品和护理用品同样需要细细思索日常企业营销中遗漏的机会、浪费的销量和投入,为何市场的大蛋糕摆在那里,却仍是小而散、艰难支撑的分布格局?

在多元化经营的大健康投资热鼓动下,一些企业纷纷转型进入房地产、饮品等先前并无熟悉的领域,光荣牺牲者多,成功者很鲜见。没有系统而专业化的操作和投入,大健康往往看起来很美,结果却令人深思。

生产企业常常兴叹没有好的营销渠道和资源,而坐拥成熟渠道资源的营销推广公司则苦恼于企业产品和质量不稳定、欠缺营销经验和常识,不了解营销规律和市场培育,更不注重商业信誉,两者无法有效交融,如何让产品资源与营销资源有效嫁接同样是OTC与大健康营销突围的关键。

营销,不能看着别人的销量东施效颦,粘贴复制。一切需要扎扎实实,真抓实干。即使是大品牌,很多同样走过弯路,同样存在低效和不足,同样有着各种缺漏和脱节。OTC和大健康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想将销量变成现实,同样需要专业化、实质化的打造和运作,才能让企业营销脱胎换骨,与动人销量真实地遇见,幸福地相拥相携。

大健康和疾病有效预防控制、进行健康教育和先期干预的理念国际推行了多年,真正在现实中国生根落地还需要假以时日。民众健康理念尚需培育,企业营销还很基础和薄弱。不断高企的各项推广成本和销售成本,企业更需要提高产品营销实施的准确性和成功转化率,提高产品销量和投入产出比。

有实力、有经验、有营销资源,才能玩转OTC和大健康产业。


盘点】单克隆抗体疗法亮点研究一览
来源:生物谷/ST 2015-09-22 14:3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一直被认为对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价值,原因在于其能与肿瘤结合而达到间接治疗作用,目前全球只有5家企业具有人-人单克隆抗体或人源化抗体的产业化技术,行业年平均销售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0%。不过,由于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成本和效率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替代传统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确切时间依然不太明朗。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疗法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里程碑!全国首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中试平台落户福建

记者从福建省三明市科技局获悉,近日,全国首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中试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在三明高新区金沙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用于研发创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成为肿瘤治疗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介绍,该项目由福州创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总投资7.3亿元,承担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中试和产业化,将打造一个细胞培养规模达2000L的单克隆抗体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和细胞培养规模达80000L的现代化大规模抗体生产基地,年可产单克隆抗体蛋白3吨。

【2】Nature综述: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癌症疗法汇总

在过去的20年,单克隆抗体逐渐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支柱。从最初应用价值有限的鼠源单抗到最近新的CAR-T技术,研究者们不停地摸索改进创新。最近一期的《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刊登了基于单抗的癌症疗法综述。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单抗在癌症治疗里的用途。

癌细胞靶向疗法: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着一些异于普通健康细胞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作为单克隆抗体的良好靶点。体外与动物体内的实验显示,针对这些靶点的抗体可以引起细胞的凋亡,并通过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complem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CMC)以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杀死靶细胞。但是在不同临床实验中,具体是哪一种机制更为重要还有待研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Cancer Cell: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或可有效克服白血病的耐药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其或可癌症对免疫疗法的耐受性,该药物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了较大潜力,而且研究者希望其可以在后期应用于治疗特定的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近些年来,由单克隆抗体制造的靶向药物在治疗许多癌症上带来了革命性的成效,其通过吸附在癌细胞表面上的特殊蛋白对癌细胞进行标记,进而由机体免疫系统将癌细胞杀灭,但不幸的是很多病人对疗法并无反应或者出现了耐药性。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抑制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隐藏”克服了患者对许多抗体癌症药物的耐受性。

【4】Nature: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牛皮癣

近日,来自奥地利的科学家们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名叫Tildrakizumab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银屑病,并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这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着世界上约2%~3%的人口,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之前研究发现银屑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针对其疾病特征开发了许多有效的靶向性治疗方法。最近一些研究将目光锁定在了IL12和IL23共有的IL-12/23p40亚基,特异性抑制IL-23或可改善银屑病病症。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只名为Tildrakizumab的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评估,在该评估研究中,他们将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分为三部分,进行了随机性,安慰剂对照,连续性,多剂量等特点的I期研究,来为特异性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改善银屑病疾病症状提供临床证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PNAS:anti-HER3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新发现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以色列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制备了几种anti-HER3单克隆抗体,通过对比这几种抗体在促进HER3降解,下调下游信号,抑制培养细胞生长以及募集免疫细胞等方面的能力,发现其中一支抗体能够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这对利用抗体治疗的方法治疗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EGF受体家族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阻断EGFR治疗癌症的治疗策略已经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临床证明。但同时,在应用这些疗法的病人身上经常会出现治疗抵抗,并且在一些病例上发现,这种抵抗可能与HER3的激活有关,因此研究人员提出阻断HER3的作用或许能够改善病人出现的治疗抵抗情况。

【6】单克隆抗体:开发生物类似物的秘钥

许多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生物仿制药(生物类似物)市场将会呈现急剧扩容之势。不过,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随着多款“重磅炸弹”级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生物制品专利到期,如英夫利昔单抗(类克,强生)、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罗氏)和阿达木单抗(修美乐,雅培)等。许多单抗生物类似物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批准上市。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2013年批准第一个单抗生物类似物——Celltrion公司和Hospira公司开发的英利昔单抗(Remsima/Inflectra)。而在新兴市场,随着监管部门批准生物类似物的途径越来越清晰,单抗生物类似物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麦肯锡公司估计,在现今开发的生物类似物中,40%是单抗。该公司2012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正在开发的单抗生物类似物为73款,其中59款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5款处于Ⅰ期或Ⅱ期临床研究阶段,9款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至少有20家公司在开发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物。麦肯锡公司瑞士分公司董事豪尔赫?桑托斯?席尔瓦也表示:“目前获得批准的生物类似物的类别和数量都相对较少。单抗占据生物制品较大比例,而到2020年,数款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单抗类原研药物的专利到期,这给单抗生物类似物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单克隆抗体结合他汀可使胆固醇浓度进一步降低

据5月14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接受适度或高强度他汀以治疗高胆固醇症的病人中,加入人类单克隆抗体evolocumab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进一步降低。

许多接受适度或高强度他汀治疗的病人无法达到所建议的LDL-C的治疗目标,对这些病人曾经建议考虑用非他汀疗法来进一步降低其LDL-C浓度。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evolocumab的使用与接受他汀疗法患者的LDL-C浓度降低有关。

爱荷华大学爱荷华城分校的Jennifer G. Robinson, M.D., M.P.H.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第三阶段的研究(LAPLACE-2),在该研究中,患者以2个步骤被分派至24个治疗组中的1组。起初,患者(n=2067)被随机分配至一个每日服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毫克],辛伐他汀[40毫克],或瑞舒伐他汀[5毫克]);或高强度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毫克],或瑞舒伐他汀[40毫克])。

【8】Nature:单克隆抗体在HIV治疗中的应用

本期两篇论文在灵长类模型中对新一代广谱强效抗HIV-1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二者都得出结论认为,它们的结果非常鼓励在人体中进行HIV-1的mAb疗法研究。

Dan Barouch等人发现,只注射具有广泛中合作用的强效抗HIV-1抗体PGT121以及采用各种不同的mAb“鸡尾酒”(将mAbs以不同方式混合使用),仅仅一个星期就能将感染了SHIV的恒河猴体内的这种病毒抑制到检测不出的水平。

Masashi Shingai等人报告说,将抗体3BNC117 和 10-1074一起使用,导致被SHIV慢性感染的恒河猴的血浆病毒血症受到强效抑制,效果持续几个星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美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可能有效治疗艾滋病

美国贝丝·以色列·迪肯尼斯医疗中心的科研人员最新发现,单克隆抗体或许能成为治疗艾滋病(HIV)非常有效的途径,该项研究结果能进一步促进单克隆抗体的发展。

据该医疗中心网站近日消息显示,科研人员发现相比起传统的抗逆转录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能直接作用于艾滋病毒以及受到病毒所感染的细胞,而抗逆转录药物一般性则针对的是复制性病毒,该类型药物也因为毒性和抗性的原因无法完全治愈艾滋病。

该中心制造出一款专为艾滋病定做的单克隆抗体,并注入患有类似艾滋病毒的恒河猴体内。他们发现受感染猴子体内的病毒出现了快速且大幅度的下降,猴子血液、淋巴和腹部中细胞病毒数量也出现下降,单克隆抗体还大幅度提升了猴子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病毒。

报道称,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能进一步推动单克隆抗体对艾滋病患者中的研究,单克隆抗体和抗逆转录药物的结合使用有可能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新希望。

【10】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入选2013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3年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计划的通知》,由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项目位列其中,并获批1000万元的省专项资金支持。

本项目由留美博士、"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冯东晓担任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计划两年内建成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的、覆盖全人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各个阶段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可对外提供全人抗体药物筛选评价、全人抗体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培养工艺放大、纯化和质控标准建立等技术服务,通过面向全球开展技术服务的方式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实现全人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各阶段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制约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瓶颈问题,促进生物制药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平台有望实现年新增服务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与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在抗体药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独一味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完成阶段研发目标

独一味(002219)6月13日晚间公告,2012年3月6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独一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与美国Apexigen公司就一种特定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人源化兔单克隆抗体“DYW101”(原项目代号“APX004”)签署了《许可和商业化协议》,现该项目已完成阶段性研发计划和目标。

“DYW101”项目由上海独一味、美国Apexigen公司、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及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协作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包括细胞株建立及成药性验证在内的第一阶段研发任务,研究结果支持该项目进入下一阶段的新药开发。公司将按国家新药研发相关要求制定开发计划,积极开展药学、药理及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工作。

【12】PNAS:发现人化单克隆抗体可直接杀死白血病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摩尔癌症中心(Moores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人化单克隆抗体(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能够靶向和直接杀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细胞.相关研究结果于2013年3月25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 with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specific for CD44".这一发现代表着一种潜在的新疗法来治疗至少一些CLL患者,其中在美国,CLL是一种最为常见性的血癌.

CLL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CD44.论文通信作者Thomas Kipps博士和同事们鉴定出一种被称作RG7356的人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靶向CD44,因而直接毒杀癌细胞,但是对正常的B细胞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再者,他们发现RG7356诱导表达蛋白ZAP-70的CLL细胞经历凋亡或者说程序性细胞死亡.大约一半的CLL患者携带表达ZAP-70的白血病细胞,而且这些患者的病情通常要比那些携带不表达这种特异性蛋白的CLL细胞的患者更为严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PLoS Pathog:单克隆抗体HCV1有望治疗丙型肝炎

得克萨斯州的生物医学研究所马萨诸塞州医学院(UMMS)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防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测试。

在德克萨斯州生物医学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靶向病毒的人单克隆抗体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保护黑猩猩免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黑猩猩是除人类以外唯一会被HCV感染的物种,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单克隆抗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默克研究实验室资助,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8月30日的PLoS Pathogens 杂志上。

研究人员曾表明,单克隆抗体HCV1能阻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实验室组织培养的肝细胞。 这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前研究结论,该研究证实了高剂量的中和抗体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14】J Virolo Methods:黄忠等研发出针对肠道病毒EV71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日前,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课题组关于成功制备针对肠道病毒EV71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最新研究成果。

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炎、肺水肿以及瘫痪等严重神经症状,甚至导致死亡。近几年,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国,仅2010年和2011年卫生部统计,就共有3,394,375例感染,其中死亡1414例。但是,目前缺乏简便快速地检测EV71病毒的方法,更没有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药物。因此,开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和抗病毒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意义重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Nat. Biotechnol.:一种崭新的单克隆抗体技术

今年5月份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文章A proteomics approach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serum介绍了崭新的抗体开发平台:NG-XMT? 技术,它利用蛋白质组学,通过抗原特异性,直接从免疫动物的循环血液中直接鉴定并克隆抗原特异性单抗隆抗体,这一方法优于利用亲和力筛选多克隆抗体的传统方法。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NG-XMT?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较传统杂交瘤技术更高效、更快速。而且,能够应用于开发治疗疾病相关的人单克隆抗体疫苗,并帮助深入理解免疫学基础问题。

【16】Mol Biote:周保罗等开发出人单克隆抗体新型制备技术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Biotechnology 在线刊登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igh Yield of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ed by Stably Transfected Drosophila Schneider 2 Cells in Perfusion Culture Using Wave Bioreactor,”这是首次关于用波浪生物反应器灌注培养稳转了人单克隆抗体基因的果蝇S2细胞来产生人单克隆抗体的报道。

治疗性人单克隆抗体已经增长为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因而建立一个稳定的培养条件以满足人单克隆抗体的大规模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波浪生物反应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用于哺乳动物及昆虫细胞的蛋白表达,但是用波浪生物反应器来灌注培养稳转了人单克隆抗体基因的果蝇稳转细胞表达人单克隆抗体蛋白尚属首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中国

单克隆抗体一直被认为对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价值,原因在于其能与肿瘤结合而达到间接治疗作用,目前全球只有5家企业具有人-人单克隆抗体或人 源化抗体的产业化技术,行业年平均销售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0%。不过,由于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成本和效率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替代传统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确切时间依然不太明朗。

【18】生物医药快速发展 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望成突破点

长期以来单克隆抗体技术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销售额已经高达几百亿美元。而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品种和市场销售额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家发改委日前对外透露了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肝炎艾滋病防治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品种的产业化专项等。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其发展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单克隆抗体技术已成为我国与国外差距较小的技术之一。预计未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有望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突破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JI:一单克隆抗体可防肺结核感染

英国一研究小组在最近一期出版的《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单克隆抗体,经实验模型验证,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对抗肺结核感染。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新的结核病治疗手段。

该研究小组由英国邓迪大学、伦敦国王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开发的这种单克隆抗体是一种A类免疫球蛋白(lgA),属于同质性抗体,可识别结核杆菌。它通过绑定结核杆菌细菌,触发人体免疫反应,从而防止该细菌生长蔓延。论文称,尽管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用于癌症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但这还是第一次研究表明,它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因结构不同可分为IgA、IgD、IgE、IgG和IgM五大类。研究人员认为,A类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更易对抗结核病菌。尽管实际临床应用之前还要进行许多研究,但这一发现使科学家距离开发出新的结核病治疗方法更近了一步。

【20】Nature:有效生成高亲和力人体单克隆抗体的新方法

抗体疗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部分原因是,生成完全属于人体的单克隆抗体非常困难。现在,通过识别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特定病原体产生反应的时间窗口,Wrammert等人研究出一种有效生成高亲和力人体单克隆抗体的新方法。在接受针对流感病毒的增强免疫接种的个体中,血液中流感特定的IgG+抗体分泌细胞的数量在接种之后一周达到峰值,占全部外周B-细胞的大约6%。通过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收获B-细胞,就有可能产生超过50个人体单克隆抗体,它们  与三个具有高亲和力的目标流感病毒毒株结合在一起。整个过程所需时间不到一个月,要比传统单克隆生成方法快得多。该方法可应用于任何已有疫苗的传染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1】单克隆抗体靶向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大约有1500万患者。典型症状是进行性认知功能丧失,尤其是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最终导致死亡。严重的老年痴呆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目前,日本埃莎制药和美国辉瑞(NYSE:  PFE)共同上市的Aricept最为畅销,但也只能略微缓解症状。现在已确定淀粉样蛋白β(Aβ)是老年性痴呆的元凶,Aβ沉积在大脑造成相应部位的症状。截止到目前,至少有2家大型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开始研发针对Aβ及前体的单克隆抗体。

2007年11月20日,美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Biogen  Idec(Nasdaq:  BIIB)和瑞士Neurimmune治疗公司联合宣布共同研发一种能够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全人序列单克隆抗体新药,靶标是淀粉样蛋白β。

【22】单克隆抗体药成为增长最快的药物

2007年10月12日,一家独立的市场分析公司Datamonitor公布了一份报告,称单克隆抗体药物将成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种类。2006年,单抗药物的联合销售额为200亿美元,2006-2012年间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将为14%。而同一时期,传统小分子药物销售额的增长要慢得多,特别是到2010-2012年间,小分子药物受到仿制药竞争增长率预计仅为0.6%。单抗药主要用于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现在有5大单抗药物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其中罗氏制药Roche和基因泰克(NYSE: DNA)联合开发上市的单抗药物有3个,分别为Avastin、Herceptin和Rituxan;另外还有雅培公司(NYSE: ABT)的Humira和强生公司(NYSE: JNJ)的Remicad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3】密理博为关节炎研究提供ArthroMAB单克隆抗体组合

2007年8月27日,密理博美国总部正式宣布发售ArthroMAB单克隆抗体组合试剂盒,用于关节炎小鼠造模。这些模型用来进行抗炎症的治疗方法的快速筛选和评价。ArthroMAB技术通过在软骨关节表面上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关节炎的发生。

ArthroMAB组合包含识别胶原质的四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该产品可以快速诱导不同鼠系的小鼠(如Balb/C–CIA resistant, DBA/1, B10.RIII)的四肢产生严重的关节炎。与传统的胶原质诱导造模的方法相比,ArthroMAB试剂盒(包括抗体组合和细菌脂多糖)可以在几天之内迅速诱导产生严重的关节炎,缩短了原先几周的造模周期,并且造模成功率接近100%,所以测试动物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与其他造方法相比,ArthroMAB组合可以使同批小鼠几乎同时患上关节炎,所以缩短了疗程,也简化了评估研究的过程。(生物谷Bioon.com)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11-11 12:00 PM , Processed in 0.112548 second(s), 18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