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Topic我们一起分享了,什么是PD和PV,应该怎么上报的问题,那么如果发生了PD/PV之后,相关的记录和上报这是肯定要做的动作,那么问题就来了:报上去之后,不严重那还行,严重的话,病人还要不要留呢?这有个专业的叫法,剔除,俗称:Elimination;或者对于新人经常疑惑:剔除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才剔除呢?
首先,要剔除病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毕竟一次临床试验开展花费的额度对于我们小市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申办方,即使是外企,都希望能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即使是退出的受试者的数据,也希望能尽可能收集他的安全性数据。一般决定受试者是否退出,需要(包括以下但不限于)申办方、研究者、伦理和统计部门参与讨论决定的。
受试者是否应退出试验,关于这一点,有必要进行说明。一般而言,不是所有违反方案都要求受试者退出试验,只有在进一步用药对受试者造成危害的情况下,或符合“退出条款” (Discontinuation criteria),应停止使用试验药物(通常受试者可能还会保留在试验中,完成以后的随访及相关程序) 。但是, 绝大多数的违反方案受试者通常会保留在试验中。
普及一下统计知识,意向分析(Intention to Treat,ITT)定义和原则主要指分配到任一组中的受试者都应当作为该组成员被随访、评估和分析。ITT原则意味着临床试验的原始分析应该包括所有经过随机安排的受试者。
比如,受试者只要有一个基值(Baseline)及服用一次药物,有一个随访值(Follow-up visit), 该受试者就应纳入分析,如果该受试者有偏离方案的情况,也应纳入分析(各个方案中对于ITT的定义可能会不同, 应多加注意)。所以如有违反方案,不要求受试者停止试验用药,也不要求退出试验。
“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s)和“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s)的概念:“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是比ITT原则更可能接近于理想状态,通过对所有随机受试者的数据做最少和公正的剔除, 比如如果该受试者有偏离方案的情况。不纳入分析。“全分析集”是在于保持原始随机化数据集的完整性,违反方案的受试者都不应纳入分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新药试验都会同时分析ITT及“符合方案集”。
因此,也有必要注意, 当我们谈到受试者是否应该退出试验时,应考虑到:
①受试者虽然停止使用药物,但继续完成停药后的随访,完成了试验(未退出试验)。
②受试者停止使用药物,而停药后的随访也一并取消(退出试验)。
木木君在诺华的时候,他们第①种是叫停止试验;第②种是叫退出试验。毕竟不同的申办方和CRO,或方案或SOP的规定都不尽相同,我们要参考其他同行的做法,但也要遵循大环境。
但是这两个不同概念,对于试验操作上有着直接的影响,应查看方案上是否有说明,如果有而没有依从,也是偏离方案或违反方案。如果没有,按照申办者的要求,可与CRO或药厂所指定的医学顾问讨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