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6年10月24日--10月25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iyao 发表于 2016-10-25 15: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6年10月24日--10月25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看到xiaoxiao老师最近很忙。我都临时帮忙下哈。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

【最新新药信息】
1、欧盟EMA批准Shire胰腺癌新药Onivyde上市
近日,Shire肿瘤管线在欧洲监管方面收获好消息,EMA批准Shire的Onivyde用于治疗胰腺癌,这是继今年七月份该药物获得FDA批准后,再次获得的上市许可。此次EMA批准Onivyde与5-FU和甲酰四氢叶酸联用,用于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
这次获批主要是基于一项名为NAPOLI-1的关键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数据显示Onivyde和5-FU/LV联用后,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达到6.1个月,而对照组5-FU/LV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4.2个月,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达到了该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此外,Onivyde/5-FU/LV治疗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也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疲倦、腹泻和呕吐,试验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个百分点。
Shire全球研发负责人Philip Vickers表示,Onivyde是目前唯一一个显著延长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药物,希望这一创新药物能够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胰腺癌是欧洲致死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去年的ESMO年会上,Shire表示该药物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继一线治疗——吉西他滨之后治疗胰腺癌最佳的二线用药。
Onivyde最初是由Onivyde研发的,今年年初被Shire收购。目前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正急剧扩张,在Celgene的Abraxane (nab-paclitaxel)的强劲推动下,有望在2017年之前,从2012年的5.29亿美元飙升到16亿美元。


2、Intercept原发性胆汁胆管炎新药Ocaliva获CHMP支持批准
近日,美国制药公司Intercept用于治疗罕见肝病——原发性胆汁胆管炎(PBC)的药物Ocaliva (obeticholic acid)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人用药产品委员会(CHMP)的支持,这也意味着或许几个月后该药物就能在欧洲获批上市。
Ocaliva将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对UDCA单药疗法无应答或者对耐受的原发性胆汁胆管炎患者,一旦获批,这将是欧洲唯一一个仅用于PBC治疗的药物。此次CHMP支持批准该药物主要是依据三个关键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用药12个月后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了47%,而安慰剂组仅有10%,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是PBC非常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尽管原发性胆汁胆管炎是一种罕见病,但是这是导致欧洲——特别是女性肝移植的最常见的疾病。目前针对PBC的用药需求很大,市场也急需有效的药物,来防止PBC导致的肝硬化以及肝移植的风险。目前Intercept还在进行一项名为COBALT的IV期的验证性试验,同时还有一项针对肝损伤患者的短期临床试验,将来Intercept将向EMA提交这两项临床试验的数据,以获得上市批准。五个月前,Ocaliva在美国针对同样的适应症获得了条件性批准,此次CHMP的积极意见意味着2017年该药物就有可能在欧洲上市,而欧洲的PBC患者数量要多于美国,表明欧洲市场也更大。
由于PBC是一项罕见病,因此扩大适应症对于Intercept而言非常有必要。目前Intercept正在进行Ocaliva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和脂肪肝的研究,以提升该药物的潜在市场总额。据估计,Ocaliva有望在2022年之前成为Intercept的一款重磅新药。目前Ocaliva针对NASH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2019年会得到结果。与此同时,Intercept还在进行Ocaliva针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儿童胆道闭锁(PBA)两项罕见病的II期临床试验。
原始出处:CHMP backs Intercept's rare liver disease drug

3、重磅肺癌新药Tagrisso诞生记:两年半从临床到获批的传奇
“我相信这款抗癌新药从首个人体试验到最终获批所经历的时间,是有史以来最短的。”

阿斯利康执行医学部主任Mireille Cantarini博士指的是Tagrisso(osimertinib),一款能靶向治疗EGFR T790M阳性肺癌的创新药。它在2013年3月开始了首个人体试验,并于2015年11月获批。和常规化疗相比,它能显着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也有显着改善。它的快速问世,为全世界诸多无药可治的肺癌患者带来了全新治疗方案。
迎难而上挑战肺癌困局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癌症,每年全球约有近200万新发病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体内会带有EGFR突变,这一比例在东亚可高达35%。作为一种生长因子,突变的EGFR能促使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导致癌症。因此, EGFR自然成了一个常见的抗癌靶点。
之前,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类叫做EGFR-TKI(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小分子药物,它能够将EGFR的开关拨到“关闭”状态,从而避免细胞不受控的增殖。然而,肿瘤细胞会在药物的压力下发生变异,并逐渐产生耐药性——许多病例表明,在接受EGFR-TKI治疗的一年或几年后,患者体内的EGFR会出现新的突变,治疗也就不再管用了。“实质上,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同的癌症,”Cantarini博士说:“我们分析了这些对EGFR-TKI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想找到导致耐药的突变。其中,T790M突变是最常见的。”
换句话说,在当时,肺癌患者的EGFR一旦出现T790M突变(下称EGFR T790M),能够采用的治疗手段就极为有限。面对这一肺癌难题,阿斯利康决定迎难而上。
作为最早开发TKI药物的公司之一,阿斯利康对酪氨酸激酶有着极为深入的认识。此外,它还拥有一个庞大的潜在TKI化合物库。“EGFR不是什么新靶点,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早已预料到癌细胞有可能发生T790M突变,”阿斯利康的资深科学家(Principal Scientist)兼计算化学家Richard Ward博士说道:“我们想要寻找能够更有效抑制EGFR T790M,但不怎么影响正常EGFR的化合物。”
化学是一门精准的艺术
阿斯利康的内部积累在osimertinib的研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常规的筛选要额外花去1年的时间。而在化合物库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很快就从超过100万种化合物中,挑选出了40种有潜在抑制EGFR T790M的分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两个化合物对突变的EGFR有着非常好的选择性。
“它们是萌发出osimertinib的种子”,Ward博士说。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化合物做进一步的设计了。先前TKI的活性往往是可逆的,它们通过与ATP的竞争来抑制EGFR的活性。但一旦出现T790M突变,EGFR结合ATP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加,让可逆性结合的药物失效。为了解决T790M顽固的耐药性问题,“我们从很早就决定这个药物要不可逆地抑制EGFR活性”,负责osimertinib项目的生物学家Darren Cross博士说。
这是阿斯利康设计的第一个不可逆抑制靶点的抗癌药物,难度可想而知。
幸好,在计算化学的帮助下,我们能寻找到理论上最合适的分子结构。Ward博士的团队利用计算机建模,通过分析EGFR蛋白的ATP结合区域,在最初“种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批潜在的药物分子。它们能对EGFR T790M产生强而有效的精准抑制,其强度是对细胞内的正常EGFR抑制效果的100倍。“这让我们非常兴奋”,Ward博士和Cross博士对这结果都很满意。

但挫折悄然而至。
自研发伊始,Cross博士的团队心里就绷着一根弦——能够结合ATP的蛋白质太多了,他们担心这些在研药物会产生脱靶的毒性,而早期试验也不幸证实了他们的猜想。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潜在的药物分子会抑制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而这会增加使用者的糖尿病风险。
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权衡之下,研发团队决定放弃这批领先的在研药物。“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Cross博士说。
天时、地利、人和
努力不一定会导致成功,但至少能带来机会,osimertinib的研发就是这样的例子。尽管研发人员早就利用计算机建模找到了一批潜在的分子,但他们没有就此停下新药发现的脚步。为了应对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阿斯利康的生物学、化学与安全团队又继续研发了一批新的小分子。当发现领先在研药物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后,这些新的小分子就派上了用场。
“这些努力是值得的,”Cross博士说:“Osimertinib就是从这批新的小分子中诞生的。事实上,它是这批新分子清单上的最后一个。”
前期在控制安全性上的严格标准,对osimertinib的临床试验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规避了糖尿病风险,osimertinib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这使它能在临床试验中采取较高的剂量,提高疗效。
幸运女神也眷顾了这群努力的人。在阿斯利康公布osimertinib初期临床结果的几周前,FDA出台了新政策,表示在那些有着高度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单臂试验带来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批准上市的参考。这恰巧与osimertinib充满远见的试验设计相吻合:该临床试验招募的是EGFR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对患者的遗传背景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这项试验能招募到足够的患者吗?阿斯利康临床开发部主任John Freeman博士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创新之举——在亚洲与西方国家同时进行试验。一方面,亚洲患者人口众多,出现T790M突变的概率不小,这极大地增加了能够招募的患者人数;另一方面,全球性的试验保证研究人员可以每天24小时采集临床数据。这些举措都起到了加速作用。


很快,osimertinib就得到了捷报。仅仅是在招募到的第二名患者身上,研究人员就看到了肿瘤的显着减小。不久,其他患者也出现了同样良好的反应。“许多医生和我抱怨,说他们想让患者参加这个临床试验,但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空余位子,”Freeman博士说:“我这辈子参与了许多药物的研发过程,osimertinib是我至今职业生涯的顶峰。这套系统会成为我们日后研发新药的标准。”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启动临床试验后的不到3年,osimertinib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今年7月,它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它的疗效。自此,一款重磅肺癌药物来到了患者面前,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希望。
后记
纵观osimertinib的研发经历,不难发现它的成功不无理由。从最初的靶点选择,到安全性的验证,再到临床招募的设计,它找到了正确的靶点,设计出了能抵达正确组织的药物,安全性上达到了正确的水平,选择了正确的患者,并且找到了正确的市场。这五个正确(right)已被归纳成“5R”原则,用于指导后续的药物开发。研发人员相信,它能带来高效与成功。


我们期待osimertinib的研发故事能够为诸位同仁带来启示,也希望这个5R原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药研发,让更多的好药新药加速上市,造福全球患者。


参考资料:


[1] Osimertinib (AZD9291) and the 5R framework


[2] 美国临床试验招募官网


[3] 阿斯利康官方网站




4、重磅!FDA批准礼来抗癌药Lartruvo联合阿霉素用于软组织肉瘤(STS)一线治疗
美国医药巨头礼来(Eli Lilly)抗癌管线近日在美国监管方面传来喜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抗癌新药Lartruvo(olaratumab注射液,10mg/mL)联合阿霉素(doxorubicin)用于组织学亚型为适合含蒽环类方案并且不适合采用放疗或手术根治的软组织肉瘤(STS)成人患者。


此次批准,使Lartruvo+阿霉素方案成为过去40年以来FDA批准用于软组织肉瘤(STS)的首个一线疗法,标志着晚期STS在临床治疗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临床试验中,与阿霉素单药治疗相比,Lartruvo联合阿霉素使STS总生存期提高11.8个月之多。


软组织肉瘤(STS)是对发生于全身软组织(脂肪、肌肉、神经、纤维组织、血管)的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非常复杂并具有多种亚型,使得难以诊断和治疗。近几十年来,能够延长晚期STS总生存期(OS)的一线治疗方面始终无进展。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在2015年,仅在美国确诊1.2万STS新病例,约5000例死亡病例。因此,该领域存在着远未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


Lartruvo是一种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er α,PDGFRα)拮抗剂,该药是FDA批准治疗STS的首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之前,FDA已授予该药快车道地位、孤儿药地位、突破性药物资格、优先审查资格。在欧盟方面,上月中旬olaratumab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支持批准的积极意见,这也意味着olaratumab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获批在欧洲上市。


Lartruvo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关键性II期JGDG研究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研究,在133例组织学亚型为适合含蒽环类方案并且不适合采用放疗或手术根治的软组织肉瘤(STS)成人患者中开展,将Lartruvo+阿霉素化疗联合疗法与阿霉素化疗单药疗法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与阿霉素单药治疗组相比,Lartruvo+阿霉素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提高11.8个月,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中位OS:26.5个月 vs 14.7个月,p<0.05)。此外,Lartruvo+阿霉素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显著提高4.4个月(中位PFS:8.2个月 vs 4.4个月)。在数据分析时,Lartruvo+阿霉素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ORR)为18.2%、死亡39例(59%),阿霉素单药治疗组ORR为7.5%、死亡52例(78%)。


olaratumab是一种人IgG1单克隆抗体,旨在扰乱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上的PDGFRα信号通路。该药通过直接靶向肿瘤细胞以及围绕在肿瘤周围支持肿瘤生长的细胞,发挥抗肿瘤活性。目前,olaratumab联合阿霉素化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一项III期临床已完成患者招募。礼来将根据该项III期研究的数据,将加速批准转变为完全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FDA批准日本药企卫材(Eisai)内部研发的新型抗癌药Halaven(甲磺酸艾瑞布林)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脂肪肉瘤。今年5月,Halaven再获欧盟批准治疗不可切除性脂肪肉瘤,这是软组织肉瘤的一种亚型。


原始出处:FDA Approves Lilly's LARTRUVO™ (olarat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Doxorubicin for Soft Tissue Sarcoma




5、英国NICE拒绝批准强生Imbruvica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尽管艾伯维和强生联合开发的重磅抗癌药物Imbruvica (ibrutinib) 在美国和欧洲监管方面一路绿灯(美国已经批准了6个适应症,欧洲已经批准5个适应症),但与许多明星药物一样,英国医疗成本控制机构NICE再一次让强生吃了闭门羹。此次NICE拒绝批准Imbruvica (ibrutinib) 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NICE在指南草案中表示,Imbruvica (ibrutinib) 的价格实在过于昂贵,性价比不高,因此无法将该药物纳入医保。


Imbruvica已经被欧洲批准用于治疗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aemia ),这是一种罕见的、进展缓慢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Imbruvica既可以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也可以替代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NICE发表声明称,尽管NICE能够理解这部分患者对药物的强烈需求,但是目前强生提供的报价和数据都表明该药物的性价比不高,远超NHS能够承受的范围。然而,这已经不是NICE第一次拒绝Imbruvica了。此前NICE拒绝将该药物纳入指南,适应症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原因是目前的临床数据“不能证明其疗效的确切性”,以及“价格过于昂贵”。讽刺的是,就在NICE发布这一指南不久,Imbruvica就被FDA和EMA批准作为CLL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该药物已经在全球48个国家获批。强生表示目前NICE的评价体系不能够满足癌症患者的需要,对英国的癌症患者而言不是个好消息。


6、默沙东KEYTRUDA获FDA批准成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
今日默沙东官网宣布,FDA批准其PD-1人源化单抗KEYTRUDA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适应人群为PD-L1表达阳性(TPS≥50)、无EGFR或ALK突变的NSCLC患者。此次获批,表明KEYTRUDA是目前唯一一个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的PD-1单抗。此外,FDA还根据KEYNOTE-010临床试验数据,对KEYTRUDA进行了二线治疗标签升级,用于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携带EGFR或ALK突变、PD-L1表达TPS≥1%的NSCLC患者。


此次KEYTRUDA获批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是基于一项名为KEYNOTE-024的开放标签III期临床数据,试验将KEYTRUDA单药疗法和顺铂常规化疗进行对比,在转移性鳞状(18%)和非鳞状(82%)NSCLC患者中进行验证。该临床试验纳入的305名患者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化疗,PD-L1高表达(TPS≥50%),无EGFR及ALK突变。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200mg/三周的KEYTRUDA治疗,对照组接受含铂类的常规化疗(培美曲赛+卡铂、培美曲赛+顺铂+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卡铂或紫杉醇+卡铂)。主要终点设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设为总体生存期(OS)和总体响应率(ORR)。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试验组的PFS和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和化疗相比, KEYTRUDA降低了50%的疾病进展风险(HR, 0.50 [95% CI, 0.37, 0.68]; p<0.001),死亡风险降低40%(HR, 0.60 [95% CI, 0.41, 0.89]; p=0.005)。


安全性方面,KEYTRUDA会导致免疫性肺炎,其中包括死亡病例。2799名患者中,有94名(3.4%)发生了肺炎,包括1(0.8%)、2(1.3%)、3 (0.9%)、4(0.3%)和5(0.1%)级,数据表明既往接受过放疗的患者更易患肺炎(6.9%VS2.9%)。此外,KEYTRUDA还有导致免疫性结肠炎的风险,2799名患者中,有48 (1.7%)名出现结肠炎,分级为2(0.4%)、3 (1.1%)和4 (<0.1%)。此次获批还强调了PD-L1表达在用药中的重要性,患者需要在FDA批准的检测机构中验证PD-L1的表达情况,才可以用药。
Imbruvica(ibrutinib)是一种首创的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BTK发挥抗癌作用。Imbruvica能够阻断介导恶性B细胞不可控地增殖和扩散的信号通路,帮助杀死并降低癌细胞数量,延缓癌症的恶化。在临床试验中,Imbruvica单药及组合疗法针对广泛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展现出了强大的疗效,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C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多发性骨髓瘤(MM)及边缘区淋巴瘤(MZL)等。


原始出处:NICE rejects Imbruvica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




7、抑郁症创新在研药物取得3期临床成功
近日,药明康德合作伙伴、爱尔兰生物制药公司Alkermes宣布3期临床试验FORWARD-5取得良好结果。该研究中,针对标准抗抑郁治疗反应不佳的严重抑郁障碍(MDD)患者,每日一次口服研究型药物ALKS 5461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该研究达到了预先指定的主要终点,表明与安慰剂相比,ALKS 5461显著减轻MDD患者的抑郁症状。ALKS 5461一般耐受性良好。Alkermes将在即将召开的医学会议上提供FORWARD-5的全面数据,并将结果提交给同行审评的学术杂志发表。基于这些结果,以及迄今收集的关于ALKS 5461治疗MD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质性数据,该公司计划与美国FDA精神病产品部门开会,讨论该已获得快速通道资格认定药物的申请策略。


抑郁症是一个非常普遍然而又被忽视的大众性疾病。全世界范围,高达3至4亿的人口饱受抑郁的困扰,多数患者对标准疗法不应答。根据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表现出较严重抑郁症状,例如处于抑郁情绪或对日常活动丧失乐趣持续至少两个星期以上,并且显示出社交、职业、教育或其他重要活动的障碍性。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700万人患有MDD,其中大多数人可能对初始抗抑郁药治疗无效。

ALKS 5461是一种专有的研究性每日一次的口服型药物,作为一类大脑中的平衡神经机能的调节剂以新型作用机制治疗MDD。ALKS 5461由samidorphan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组成,旨在重新平衡抑郁状态下失调的脑功能。在2013年10月,FDA授予ALKS 5461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在对标准抗抑郁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中辅助性治疗MDD。


FORWARD-5是一项3期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顺序平行比较设计(SPCD)的临床研究,评估了两种剂量水平的ALKS 5461(2mg/2mg和1mg/1mg)对MDD患者的辅助治疗,他们对稳定剂量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反应不佳。该研究随机化研究了407名受试者。



该研究在两个连续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5周的持续时间,第二阶段为6周。在第一阶段中,计算了从第3到第5周的相对基线抑郁得分的平均变化。在第二阶段,计算了第3至第6周的平均变化。然后平均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结果。使用6项Montgomery-Åsberg抑郁评定量表(MADRS-6)和MADRS-10评估抑郁评分。MADRS-6是MADRS-10抑郁症评估工具的子量表,着重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在研究中,通过MADRS-6评分测量,与安慰剂相比,ALKS 5461(2mg/2mg)满足显著降低抑郁分数(p=0.018),达到了预先指定的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ALKS 5461(2mg/2mg)也显示了MADRS-10评分的统计学显著降低(p=0.026)。



“MD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美国数百万计的患者对标准抗抑郁治疗反应不佳,所以创新治疗选择方案是有高度需求的。我们设计ALKS 5461是基于治疗MDD的新型作用机制,”Alkermes的首席医疗官Elliot Ehrich博士说道: “随着FORWARD-5研究的成功完成,以及迄今1500多名患者的数据,我们认为ALKS 5461在辅助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应用上建立了坚实的证据基础。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将迅速与FDA联系,确定ALKS 5461接下来监管提交的适当步骤,目标是将这种重要的新型药物提供给MDD患者。”




Alkermes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Pops先生说道:“ALKS 5461体现了我们致力于开发新型和安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解决大量未满足患者需求的决心。重性抑郁症影响着数百万病人及其家庭成员,代表了现今社会疾病痛苦和护理代价的最大负担之一。创新型药物开发在这个领域是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很高兴推进ALKS 5461在这个重要适应症方面的发展。”


【最新行业动态】
1、
FDA批准的近一年肿瘤药物一览:新药带动市场,罗氏增长显著

近日,罗氏(Roche)公开近一年来企业研发成果,数据表示,罗氏在短短一年内推出五个新药,进入新药上市空前增长期。据罗氏CEO Schwan公布的消息,罗氏这一年内共推出黑色素瘤用药Cotellic(cobimetinib)、肺癌用药Alecensa(alectinib)、白血病药物Venclexta(venetoclax)、膀胱癌和肺癌的PD-L1 抑制剂 Tecentriq(atezolizumab)、淋巴瘤治疗药物Gazyva(obinutuzumab)五种药物获得FDA审批通过上市,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 Ocrevus(ocrelizumab)也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结果。


成功的新药上市研发能够带来市场的强势增长,带动销售额的显著提高。以罗氏此次公布的数据为例,此番一年5个新药的研发,帮助其在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了4.5%的增长,126亿美元。医药地理通过对近一年来(2015.11-2016.10)FDA批准上市的肿瘤药物整理总结(表1),毫无疑问,在拿下基因泰克之后,罗氏的新药整体研发能力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FDA批准上市的5个新药中,有4个新药来自基因泰克的研发成果。
表1  近一年(2015.11-2016.10)
FDA批准的肿瘤药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研发能力升级的罗氏外,百时美施贵宝的研发创新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单单凭借Opdivo一个药物,施贵宝就占据了三个席位
,而Opdivo的优异表现,也给施贵宝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回收。从施贵宝2015年报数据显示,Opdivo第四季度销售增长至4.7亿,全年贡献了9.42亿美元。而更新的数据显示,受益于Opdivo和其他关键药物的销售增长,2016年二季度施贵宝公司营收增长高达17%。
而相比一年间5个新药上市横扫榜单的罗氏以及以Opdivo一挡十的施贵宝,作为老牌的制药巨头,诺华则不紧不慢地紧随其后。尽管2015年全年营收下跌5个百分点,2016年二季度营收下跌3个百分点,但诺华在近一年内仍加大研发力度,神经内分泌瘤治疗药物Afinitor(everolimus)、黑色素瘤治疗药物Mekinist+Tafinlar(trametinib+dabrafenib)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Arzerra(ofatumumab)的相继上市,预计将在下半年内给诺华的肿瘤药物销售市场带来转机。
2、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我委组织制定了《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就开展医学检验实验室设置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设置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用。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医学检验实验室统一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在质控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学检验实验室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鼓励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在保证生物安全和检验质量的前提下,由医学检验实验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四、鼓励医学检验实验室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对拟开办集团化、连锁化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申请主体,可以优先设置审批。
五、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建立危重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加强技术协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我委医政医管局。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  罗庆华、胡瑞荣、王毅
电话:010-68791885、68791887、68791886
传真:010-68792963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6年7月20日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一、诊疗科目
医学检验科;提供病理相关医疗服务的,应当参照病理诊 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科室设置
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有病案信息、试剂、质量和安全管理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以及辅助检查部门和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二)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四)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的,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五)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四、房屋和设施
(一)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三)有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四)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污物和污水处理设施 和设备,满足污物和污水的消毒和无害化的要求。
五、分区布局
(一)主要业务功能区。
设置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 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 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业务功能区域。
符合生物安全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生物安全设施齐备。
(二)辅助功能区。
集中供电、供水以及消毒供应室和其他等。
(三)管理区。
行政(人事、办公等)、采购、财务、质量保证、物流、 信息管理等部门。
六、设备
(一)基本设备。包括冰箱、离心机、加样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基本设备,应当与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和工作量相适应。所有检验设备,如生化类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发光分析仪、细菌培养和鉴定仪、核酸类分析仪、质谱色谱分析仪等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要求。
(二)病理诊断设备。离心机、加样器、消毒设备、生物安全柜、标本柜、切片柜、蜡块柜、大体摄影装置、数字切片系统、光学显微镜等常规设备配置数量要与业务量相适应。至少有一台5人以上共览显微镜。配置相应数量的分子病理诊断和技术设备,如PCR室及相应设备、核酸提取设备、 分子杂交仪、低温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专业病理设备包 括密闭式全自动脱水机、蜡块包埋机、HE全自动染色机、摊片机、石蜡切片机、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设备、冰冻切片机(可选)、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等,专业病理设备需有“国食药监械”级别的医疗器械注册号。
(三)信息化设备。具备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 算机等设备,标本管理、报告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
七、规章制度
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患者(标本)登记和医疗文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与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危化品使用管理制度,并制定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标准操作程序。
八、其他
(一)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所开展检验项目应接受省级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尚无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采取其他方案并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
(五)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试剂、耗品、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物品的检验实验室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保障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
(六)《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09〕119号)在本标准颁布时废止。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
(试行)
为加强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学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对人类血液、体液、组织标本开展临床检验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检验科。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临床检验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设置独立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以及影响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预防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污染物外泄及医院感染;
6.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诊断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病理检查病例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试剂、仪器耗材、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财务部门要对实验室业务费用和检验项目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控措施。
(五)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应当以ISO15189:2012为质量管理的标准,建立并实施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医学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检验仪器标准操作与维护规程,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二)可根据其他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提出的检验申请,接收其提供的标本或者直接采集受检者相关标本,并向申请者提供检验报告。受检者的经治医师负责对检验结果最终解释,但必要时,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提供与检验结果相关的技术解释。具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三)加强对分析中的管理,规范医学检验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按照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客观、公正,不受不当因素影响。
(四)开展分析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验活动的质量满足临床医疗的需求。应当对危急值、检验周转时间、检验结果准确性等质控指标进行监控。建立检测后标本、已发出报告标准的保留时限相关管理制度。制定报告召回的管理程序,建立检验需求超过自身服务能力的预案。
(五)参加省级及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对于尚无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应当采取其他方案并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促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六)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执业资格。
(七)对需要检定或校准的检验仪器设备,以及对医学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八)建立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具备与所服务的机构信息系统联网的能力。
(九)建立医学检验报告发放制度,保证医学检验报告准确、及时和信息完整。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十)医学检验报告应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保存期限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医学检验报告或诊断报告内容应当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规定,至少应当包括:
1.检查单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检验方法、仪器型号、互认项目提示。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独立或其联锁经营医学检验实验室名称和地址、咨询电话。
3.其他机构送检标本需注明送检机构名称、住院病历或者门诊病历号。
4.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计量单位、参考区间(如适用)、危急值(如适用)、异常结果提示。
5.检验者姓名、审核者姓名、标本采集时间、接收时间、报告时间。
6.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和备注信息,如必要时应报告与临床诊断相关重要信息。
(十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在与其他类别医疗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时,应当签订合同,明确双方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以及检验结果所致医疗纠纷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只能与具有产前筛查与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十三)对于连锁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在保证生物安全和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在其连锁经营的实验室之间进行标本的异地检测,并在检验报告中清晰标注实际检验实验室,便于出现差错时查找原因。
三、安全与感染防控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检验服务的质量、安全,以及员工、患者和来访者的健康和安全。建立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
(二)应当设专人负责标本在实验室内部,以及其他机构与实验室之间传递过程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生物安全培训以及相关设备耗材的管理等。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基因扩增、艾滋病检测、产前筛查与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与诊断等特殊检验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规定通过有关部门审核。
(四)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五)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划分为医学检验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和管理区。医学检验功能区包括接诊及标本接收区、标本采集区、标本准备区、标本检验区、试剂和耗品保存区、标本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辅助功能区包括医疗费用结算区、供电区、纯水集中供应区和消毒供应室等;管理区包括病案、信息、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等。
(六)标本采样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Ⅱ类环境标准。
(七)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加强对传染性疾病标本的采集、运输、储存、检验相关管理。
(八)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九)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四、人员培训与职业安全防护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轮岗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建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维持与持续培养等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记录。
(四)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五)加强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六)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七)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的危害因子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演练并形成记录。
五、监督与管理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辖区内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
(二)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对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2.查阅或者复制医学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
3.责令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4.对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出现以下情形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1.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
2.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3.未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未参加省级及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或者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连续两次以上不合格,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4.其他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情形。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注册受理11 发表于 2016-10-25 15:55: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哈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exiao 发表于 2016-10-25 20:18:2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静悄悄 发表于 2016-10-26 08:49: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听溪斋 发表于 2016-10-26 09:10:3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薛小胖 发表于 2016-10-26 11:00:13 | 只看该作者
信息量很大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2-20 10:48 PM , Processed in 0.116844 second(s), 22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