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岸药品研发领域的合作,两岸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专项工作小组,共同开展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经专项工作小组共同评估,认定台湾地区的台北荣民总医院、三军总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等四家医院,符合两岸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相关要求。自2016年4月25日起,药品注册申请人可以委托上述四家台湾地区的医院,按两岸有关监管要求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数据可用于在大陆申报药品注册。大陆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通过共同认定。
两岸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紧密合作,对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数据用于两岸同步申报药品注册,将减少重复临床试验,助力两岸新药研发,共同促进华人健康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大事件】诺华突破性药物bimagrumab临床后期研究未能达到首要终点
诺华公司最近表示,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新药bimagrumab(BYM338)在一项最新的临床IIb/III期研究中未能达到首要终点而宣告失败。这一结果对公司研发部门造成重创,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诺华公司研发部门近年来遭遇的最大失败。
对于BYM338,诺华公司一直寄予厚望。此前公司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药物认证。公司还希望将这种药物拓展到包括COPD在内的多种疾病治疗中去。BYM338是一种靶向肌生成抑制蛋白的抗体药物。该药物是诺华公司借助MorphoSys公司的抗体筛选平台获得的。MorphoSys公司曾乐观表示该药物上市后,其销售峰值将高达40亿美元之多。而此次失利无疑将给该药物的前景平添阴云。
目前诺华公司并未披露实验的具体数据,仅表示公司将在下一步计划之前全面分析现有的研究数据。
诺华公司这边正因临床研究失利而暗自苦恼。另一边,位于美国麻省坎布里奇的Scholar Rock公司则是长出一口气。BYM338此次临床研究的失利为自己的肌生成抑制蛋白抑制剂药物产品争取了时间。
不过,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对于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的研究都心存疑虑。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阻断该蛋白的表达会造成许多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抑制该蛋白表达会造成患者心脏肌肉增厚并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
事实上,诺华和MorphoSys公司并不是该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Shire公司和Acceleron就曾经在这一领域尝试,但最终宣告放弃。此外,从安进公司剥离出来的Atara公司也曾经计划开发同类药物却最终在临床II期研究止步。这些都表明,开发肌生成抑制蛋白抑制剂类药物的风险之大。
【可喜可获】百时美PD-1抑制剂Opdivo+Yervoy组合疗法黑色素瘤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2016年4月26日讯/BIOON/--百时美PD-1抑制剂Opdivo近日在临床试验方面取得新进展,为这一万众瞩目的明星药物增添了新一抹亮色。百时美公司发布了两组数据,其中一组显示,使用Opdivo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达到了五年生存期。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34%生存期达到5年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服药之前几乎都已经被判“死刑”,在此之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阻止黑色素瘤转移。一般而言,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到20%。
尽管Opdivo在2014年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但2014年之前这项临床试验就已经展开。百时美表示,Opdivo治疗黑色素瘤有一个明显的平台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在四年左右,一旦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可以达到五年的生存期。副作用与先前的报道相似。
这项试验数据是在上周日举办的美国癌症协会年会上公布的,数据表明Opdivo和Yervoy联用后,BRAF野生型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两年总体生存率能够达到69%,并且22%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
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黑色素瘤研究中心负责人、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F. Stephen Hodi表示,CheckMate-069和CheckMate-003这两项研究说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Opdivo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响应率,这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帮助,也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这一临床试验结果意味着接受Yervoy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将获得三年的生存期,而接受Opdivo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将会达到四年,并且可能不会复发。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控制甚至完全清除肿瘤。
这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将会帮助Yervoy+Opdivo联合用药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去年秋天,FDA批准Yervoy+Opdivo组合疗法用于治疗具有特定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该组合疗法一疗程的费用为14.1万美元,全年的治疗费用为25.6万美元。百时美希望这一有利数据能够帮助Opdivo在黑色素瘤市场上与劲敌默沙东的Keytruda一争高下。Opdivo和Keytruda是首度获批的PD-1抑制剂,双方竞争异常激烈,目前二者都在争取扩大适应症,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百时美的Opdivo拥有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在内的五项适应症。
每项适应症都为Opdivo的销售额带来不俗的成绩,百时美2015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4.75亿美元,超过预期,并且在2016年第一季度再次超常发挥。未来Opdivo或许将成为百时美整个销售额的顶梁柱。
【研发喜讯】东阳光:持之以恒研制新药见成效 2015年利润过10亿元
东莞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2015年利润过10亿元。
位于长安镇的东莞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阳光科技、东阳光药和南岭养生等。
东阳光公司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总纲的形式推行企业法制化管理,始终以“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作为组织建设的目标。公司2009年进行股改,设立长久股权、技术项目股权、经营股权,建立了一个法制化管理,研发体系完善,恒产者有恒心的现代企业。今年,该公司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十余年持之以恒研发新药
东阳光公司新药所原创部实验室主管余天喜介绍,早在2005年,公司就创办了研究总院,下设东阳光科和东阳光药2个研究院、6大所。经过十余年发展,现共有1600余名研发人员,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100余名博士,1000余名硕士,特别是拥有30名国际级的化学结构创造师,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海内精英主导、海归专家指导、海外顾问引导”的研发模式。
除了有庞大而高效的研发队伍,东阳光公司研究院拥有5万㎡规范实验室,20台液质联用仪器、2台核磁共振、400多台高效液相色谱和40多台气相色谱,以及XRD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在线晶型粒径分析仪等多种世界最先进、最配套的检测仪器。
目前,东阳光公司研发项目共有230多个,在研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共有50个,分为6大领域,抗感染领域、特别是肝病领域,抗肿瘤,神经系统,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炎症。其中重点项目有乙肝丙肝药项目、抗纤维化项目、冬虫夏草项目、抗肿瘤项目、美国首仿药和仿制药等。
“乙肝项目获得了国家2、3期临床的中批件,现正在准3期临床;丙肝项目正在做2期临床预试验,效果非常良好。”余天喜说,东阳光公司正在研发的抗肿瘤项目已有12个母核,特别在胰腺癌、肺癌、血癌方面有独到的造诣;胰腺癌项目非常难得的一次就获得了国家1、2、3期临床的批准,现正在人体临床试验。
东阳光10余年持之以恒研发新药,该公司人工种植的冬虫夏草2015年利润超4亿。
进军上市 产业转型升级见成效
记者了解到,东阳光公司原以传统加工业为主,10多年前立志转型到以制药工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上来;2015年转型升级的效果初见成效:以磷酸奥司他韦为核心的仿制药2015年利润过3亿元。以中标22家德国保险公司为主的海外仿制药2015年利润过5千万元;冬虫夏草2015年利润过4亿元;大环内脂等原料药2015年利润近2亿元;整个制药产业2015年的利润过10亿元;2016年东阳光药利润预计近20亿元;2015年国家批准东阳光药进入人体临床的药和化妆品60余个,2016预计超过100个。
目前,“东阳光科”、“香港东阳光药”已成功上市,东阳光公司正在筹建 “东阳光研”、“中国东阳光药”、“美国东阳光药”、“东阳光品”上市公司,正在筹建财务公司和筹建国内外人寿保险公司。
目前,“东阳光科”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光箔、化成箔、亲水箔及广东省最大的电化产品生产的上市公司;是国内集煤炭资源和开采、码头和长江水运、大火力发电三位一体的企业;是国内研发制冷剂、氟树脂、氟精细化工等科技人员较多、实验装备较精良的主要单位之一;是国内研发元器件、系统技术等科技人员较多实验装备较精良的主要单位之一。
“东阳光药”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大环内酯规模最大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是生产胰岛素类生物药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是最有实力的研发、海外注册、生产欧美等发达国家仿制药的企业;是自主研发、自主注册、同时通过美国FDA、欧盟、世界卫生组织、中国CFDA认证的国内第一家制药企业;是国内企业中海外专家较多、装备精良、和美国FDA接轨、实力最强的新药研发企业。
【技术探讨】“溶出”还是“BE”,何为临床疗效“金标准”
《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应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评价,允许企业采取体外溶出度试验的方法进行评价。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进行评价的品种,以后还应当采取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后续评价。”
一时间业界出现了“溶出派”和“BE派”两大阵营的对峙,“究竟谁才是临床疗效一致性的金标准”也引发了诸多探讨。在4月21-22日召开的第六届亚洲仿制药国际峰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就如何正确看待体外溶出与BE试验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溶出试验还是BE试验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BE试验作为仿制药物上市的批准证据。尽管体外溶出试验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花费少、重现性好等优点,并且具备潜在的BE试验预测力,但其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体内生物等效性。
多位与会专家均表示,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体内BE试验的成功率。体外溶出一致,体内生物等效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体外溶出不一致,也可能会出现体内生物等效的情况。在对药物体内吸收机理足够了解的条件下,企业也可以在体外溶出不一致的情况下进入BE试验,最理想的情况是在进入BE试验之前就确保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做到一致。
“四个溶出介质中,两个一致两个不一致,关键在于判断哪条溶出曲线更有预测力,具有什么样的生理含义。”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杨劲认为,如果企业竭尽全力后发现溶出曲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可以考虑进入BE试验。他强调,体外溶出只是人体生物等效的指标之一,每一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很难用单一的检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组合起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越洋医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闻晓光表示:“不要机械地理解为四条曲线,做得越多,进入BE试验的时候心里越有底,我鼓励企业尝试在各个介质条件下进行溶出试验,这是为我们自己好。”
此外,杨劲还提示,要特别关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等关键指标的变异值,估算试验的偶然变异和制剂间的差异,有助于确定正式试验的样本例数,以便企业判断BE试验的相关预算。
BE试验豁免有难度
“仿制药和原研药在原料辅料、处方工艺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合理,试验执行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造成BE试验失败。”对此,杨劲建议企业多讨论、多交流,试验前要对暴露水平影响敏感因素进行预估和控制,预先演练试验过程,从而更好地磨合研究队伍,“依据预BE试验结果,对比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体外释放特点和体内药时曲线特点,理解药物吸收机理,明确限速步骤,同时对体内AUC、峰浓度、变异等影响分开讨论,进一步优化处方工艺。”
然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资金上来看,BE试验都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CFDA于4月8日下发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规定,符合豁免生物等效性试验原则的品种,允许采取体外溶出度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具体品种名单由CFDA另行公布。
“这提示我们,有些药物是否可以通过体外足够多的试验尽量减少体内试验,达到豁免标准?”中山大学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斌教授建议, 采取BCS1类药物首选申请BE豁免的策略,BCS3类药物在做好体外一致的情况下,特别是15min溶出大于85%的品种,应争取做到BE试验十拿九稳。
不过,华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官王泽人博士提出了疑问,“基于BCS1类的生物豁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高溶解性和快速溶出相对较容易证明,关键是高渗透性,如果
申报资料的英文说明书或者FDA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上标明该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00%,是否还需要每家企业做渗透性验证试验?”
据一位熟悉国外仿制药研发的业内人士介绍,测定药物渗透性的试验难度很大,不容易找到具备相关仪器和技术的实验室,并且花费的成本与BE试验相差无几。“虽然FDA在2015年5月把生物等效豁免拓展至BCS3类药物,看上去口子更宽了,但借鉴其申请及批准BE试验豁免药物的实际经验,国内BE试验豁免落地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评估风险很关键
在北京金城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海盛看来,不同品种本身的特性也为BE试验的成功与否带来了不确定性,比如有些品种只要能够控制批次之间的差异,通过BE试验的概率就很高;有些品种即使能够保证体外溶出一致,BE试验仍然存在很高的失败风险,所以企业应当首先考虑参比制剂确定、BE试验成功率较高的品种。“希望国内企业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参与一致性评价,另一方面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抱团形成统一的声音,解决进口替代和医保支付可及性的问题。”
据了解,在四条溶出曲线一致的情况下,美国市场一次性通过BE试验的成功率在50%左右,如果前期进行的预BE试验能够取得成功,正式BE试验成功率可以提高到80%。
有专家指出,即使把原研药与原研药进行比较,也会存在一定概率等效药品不等效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企业依据风险高低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执行路径和关键步骤。“以往100%通过BE试验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企业要做好有可能会失败的心理准备。”
【话题外】中国首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共识出台
当今,肿瘤诊治已迈入个体化及精准医学的时代,从“一刀切”向“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择并精确地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发展,这对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节约医疗支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肿瘤的精准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管理多个环节,均以精准的肿瘤基因检测为基础。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探索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异常变得可能等。
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或将被纳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这预示着在中国,精准医学正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精准医学时代的早期阶段,规范满足临床诊疗要求的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的标准与应用,提高准入门槛,确保这部行业发展“导航仪”的精准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肺癌诊疗指南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同时出台首部《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CAGC)二代测序技术临床应用共识》(下称《共识》),帮助指导基因检测及NGS技术规范合理应用,给我国患者切实带来治疗和生存获益。
“临床肿瘤学实践中,基因检测已成为精准诊治的前提和核心之一。《共识》的出台,将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公认规范指导,提高肿瘤诊治的检测质量和结果准确性”,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表示:“随着高通量的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的发展, NGS在开展靶向精准诊治实践与试验研究中有着广阔前景,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在实际临床患者诊疗中,提升诊断水平,做出合理正确决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共识”由实验室癌症遗传学家、临床肿瘤学专家、生物信息学专家、病理学家和其他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起草,包含了NGS的技术应用现状、临床多个瘤种的NGS检测内容、样本处理、测序流程、数据管理、信息学分析、结果报告解释和咨询等多个方面内容的阐述。CSCO计划通过在基因检测方面进行三个步骤全面提升精准医学:形成和发布NGS临床应用共识是第一步的工作,然后是通过一系列标本检测验证共识是否可行、准确,并做相应的修正。第三步是和药物研发公司联合检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某个特别的基因,或完全有可能作为药物治疗的靶点,帮助药物研发公司对此靶点开展研究,这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用非常重大。
在此基础上,CSCO还计划针对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包括白血病在内的造血系统等六种恶性实体瘤开展以NGS 技术为主的驱动基因谱分析,提出适合我国临床肿瘤学实践的一系列肿瘤的 NGS检测技术、分析内容、诊治模式的共识、流程、标准和规范。
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CAGC)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张绪超教授指出:“准确是NGS体现临床价值的前提。我国之前一直未形成NGS的相关规范。事实上,临床上对NGS的实际需求非常大,仅仅肺癌一年就有超过65万的新发病例。通过‘共识’规范从样本的取得到报告的给出每个环节,高标准、严管理,确保结果准确,应用于患者全程病程管理当中。”
这与燃石医学始终致力于用国际前沿生物技术、基因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肿瘤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的愿景不谋而合。燃石医学创始人兼CEO汉雨生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共识’的出台,随着行业规范化的深入,一些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将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作为第一家将NGS肿瘤临床化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司,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基因组技术的临床应用。我们与在测序和芯片技术上全球领先的Illumina公司开展合作,促进更多高品质分子诊断解决方案应用于肿瘤临床领域,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已经与国内110家三甲医院进行合作。我们与全国顶尖的肺癌专家合作,已经产生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成果及数据,这些成果将为未来肿瘤的精准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推进NGS在肿瘤领域的标准化、普及化。”
据汉雨生透露,2016年燃石医学还将获得几个含金量高的资质证书,而这些证书会有利于燃石医学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完结===========
感谢大家能看今天的咨询,我是临时编辑,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可以联系飞飞美女。
大力感谢相关人员的付出。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