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快讯] 2015年7月15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xiao 发表于 2015-7-15 22: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日头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的通告(2015年第31号)
 为进一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负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中央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贯彻落实小微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小微企业范围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的所有企业。   
  二、关于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退费申请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税〔2014101号)要求,小微企业可向原受理部门申请小微企业收费优惠,并提交:   
  1.《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
      2.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3.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须经税务部门盖章确认)或上一年度有效统计表(统计部门出具)。   
  原受理部门审定后,小微企业于2015730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提交有关材料,申请退还于201511—527日期间缴入中央国库的已生产药品登记费、药品行政保护费、生产药典和标准品种审批费、中药品种保护费、新药审批费、新药开发评审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有关规定退还小微企业相关费用。申请企业需提交的材料包括:
   
  1.《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加盖原受理部门公章);
      2.退费申请;
      3.银行汇款单据;
      4.《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5.其他相关材料。   
  三、关于新注册收费政策中小微企业的收费优惠
      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重新发布中央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税〔20152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的公告》(2015年第53号),自2015528日(含28日,下同)起,小微企业可在申请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申请相应收费优惠。   
  另外,申请免收药品保护费的小微企业需向受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
      2.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3.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须经税务部门盖章确认)或上一年度有效统计表(统计部门出具)。   
  特此通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714   
  
【新药动态】
1FDA批准阿斯利康易瑞沙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癌
2艾伯维巨资收购的突破性抗癌药Imbruvica4个适应症获欧盟批准
【行业动态】
12015年全球在研新药情况分析
 随着全球医药界对疾病致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药物作用靶点研究的进一步阐明,越来越多新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被应用于临床,使得全球新药研发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因此,应关注哪些疾病治疗领域,开发哪些新药靶点,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提高产品盈收回报,已成为业内的焦点问题。通过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公司的Pharmaprojects/Pipeline数据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全球在研新药市场的新变化,及时发现新药研发的新趋势。
  整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
  Pharmaprojects/Pipeline数据库收录的在研药品信息,特指那些目前仍处于在研状态的项目。其中,包括临床前项目、处于临床研究及注册阶段的项目,以及增加新适应证的已上市药物。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为12300个,与2014年度的数据11307个相比,同比增幅达8.8%。  
 20012015年全球在研药物规模的变化情况
  从20012015年数据来看,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度新药数量增幅高达8.8%,超过了2014年度的7.9%。从在研药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2014年新增项目993个,而2013年新增项目数量仅为828个。当然,在研新药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也必然会引起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加。
  另外,单从药物数量来看,2015年度在研药物数量(12300个)约为13年前(2002年度)的两倍。据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2028年全球在研药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4600个呢?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目前全球在研新药仍以小分子药物为主,开发难度逐年增大,所以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出现增速下滑的情况。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形势尚为理想,短期内增速应该不会大幅下滑。
  临床阶段新药增幅明显
  通过对比2015年度和2014年度同期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药物规模后不难发现,2015年度几乎所有阶段的在研药物,均出现了数量上的稳定增长。据统计,处于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分别为16662151808个,增幅分别为8.1%7.0%8.6%。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数量为6061个,增幅达10.5%,比2014年度增加了577个,占2015年度新增在研药物项目比例的58%。处于注册阶段的药物数量已增长至107个,增幅最大,高达12.6%
 20142015年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
  通常认为,在这些数据中,最具价值的应该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药物情况数据,从中可窥探到未来几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些线索。从2015年度的数据来看,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呈现出全线增长态势:临床Ⅰ期为8.1%,临床Ⅱ期为7.0%,临床Ⅲ期为8.6%。整体来看,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总数量已增长至4625个,同比增长7.7%。有趣的是,该比例仅次于在研药物整体的增长速度。
  回顾往年的临床试验数据后发现,与20112013年令人失望的数据相比,近两年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情况有所改善。处于临床Ⅲ期的药物数量增幅显著高于临床Ⅱ期。这也从侧面表明,处于研发后期品种的高流失率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2015年度数据同样显示了一个明显有悖于常理的现象:Ⅱ期临床项目数量明显高于Ⅰ期临床项目数量。其实,这是由于数据的快照特性造成的,由于药物通过Ⅰ期临床研究所需的时间往往会比较短,所以在任意时间段,更多的项目会处于耗时较长的Ⅱ期临床阶段。
  大型制药企业地位稳固
  对于企业层面的分析,主要是根据目前报道的在研项目数量对业内企业进行排名,列出在研产品数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即Top 25
  排名居前25位的企业,主要是通过收购或兼并小型制药公司来发展壮大的。但是,2014年发生的并不都是大型的收购和兼并活动。其中一个例子是阿特维斯(Actavis),该企业在2014年收购了Forest Laboratories,这也使得该企业在2015年排名中首次跻身Top25行列。
  从2015年数据来看,排名居前5位的制药公司分别为葛兰素史克、诺华、罗氏、阿斯利康和强生。尽管GSK的业绩多少有些喜忧参半,但是其仍然占据了排名的首位,产品数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和罗氏公司,分别位居第23位,与2014年的排名相比,仅仅是排名位置发生了互换。从自研产品情况来看,诺华是拥有自研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而礼来则是自研产品占比最高的公司。
  当然,2014年医药并购领域最大的新闻当属阿斯利康成功击退辉瑞的强势收购。从数据来看,阿斯利康的产品线规模已经超过了辉瑞,2015年其在研药物数量同比增长了12.7%,已跃居排名的第4位;而辉瑞排名则下滑至第7位,在研药物数量降幅达2.9%。辉瑞近年来研发产品线的状态,似乎只能用怀才不遇来形容。当然,从财政实力来看,辉瑞还是更大一些,虽然看起来辉瑞似乎已经输掉了2014年的竞赛,但是谁又能肯定这场对决已经结束了呢?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如果几个后期研发产品失败,则可能会给其带来沉重的打击。  
2015年全球制药企业在研项目数量排名Top 25
  虽然艾伯维公司的排名已从2014年的第12位下滑至2015年的第16位,但其还是进一步细化了从雅培公司拆分出来后的战略布局。
  尽管对于排名Top25而言,没有太多新内容可讲,但是将这些制药巨头视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其在研药物数量占整个行业活性药物数量的比例已增长至10.7%,较2014年的10.5%出现了小幅增长,这表明大型制药公司的主导地位有所增强。
  如果大型制药公司所占份额继续增加的话,对于业内小型公司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目前制药研发领域的公司数量又有何种意义呢?从2015年的数据不难看出,大量新的制药研发公司正在出现,并在不断加入这场博弈之中。目前,全球具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数量已达3286家,与20141月数据(2984家)相比,同比增长了10.1%。其中,仅具有12种在研品种的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14年这些微型制药研发公司的数量为1646家,而目前该数字已增长至1844家。这也意味着,在3286家研发公司中,56%的企业为微小企业,而大量公司存在被大型制药公司吞并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2015年制药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与2014年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制药企业仍是全球新药研发的主要动力来源。从所占比例变化来看,仅英国占比增加1%,而美国占比减少了1%。我国的原研制药企业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但占比有所下滑。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有105家企业涉足原研药品开发,而2014年该数字仅为85家。从增长态势来看,我国有可能会取代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新药研发国。但是韩国制药企业的表现也不可小觑,2015年其原研企业数量达到了108家,而2014年该数字为95家。
2、丁锦希:提高新药审核收费或将加快审批速度
药品审批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速。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丁锦希在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药监局未来将提高药物审核收费,加快新药的审批速度,以满足近年来不断增长的药品注册审批需求压力。
  目前,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批准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步是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一款新药首先要申请临床试验,拿到批文后开始临床试验,研发成功后还需要注册审批才能上市。
  针对新药审批速度慢,有不少业内人士首先将之归结为资源不足,其中主要就是人手不足。丁锦希指出,国家相关部门自今年五月份以来,相继出台了新药审批的收费办法,从3.53万调整到现在的62万。
  此次价格的调整,对于新药审批制度可带来资金上的支持,认为,首先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可投入更多的人手,例如审批快的国家如美国FDA有四千多人,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有三千多人,而中国CFDA只有一百多人,每年要负责庞大的药品审批数量。
  除此之外,可预期对企业来说就是投资的信心,研发的信心,就会导致更多的产品新药的上市,审评的一些体现。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收费门槛也可以直接提纲新药申报的质量。
  目前,我国药物审评的收费制定已确立,但很多实质性的流程还有待完善。尤其是上市前的风险预测和上市后的药物监控一直是没能完成的衔接。
  按照现行的药物审评制度,认为真正的第一责任人应是生产企业,而并非审评人。从理念上说,药物质量是设计出来,他们不仅承担上市前的安全有效性,同时更要承担上市后的风险评估的控制。
  丁锦希建议,在完善药物审评制度的同时,也提高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标准,保证生产企业在生产同类产品时,患者可以获得相同质量的药品。
2、FDA对新药说“不”原因大解密
来源:新康界/金伊 2015-07-15 14:08
                              
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从开展最初的临床测试到新产品通过审批上市平均要花费8年的时间。各国药监部门对新药上市有严格的审批标准,新药上市前新药开发人员必须提供充足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新药上市申请失败,对防止无效或有害新药进入市场、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新药上市失败,并不是因为药物不安全或无效,而是由于厂商提供给FDA的新药信息不足以支持新药上市。由于新药上市申请失败或延迟上市将会增加研发成本,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递交新药上市申请时预先掌握新药信息不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提高新药上市申请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FDA的 Leonard V. Sacks等研究人员系统梳理了2000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之间向美国FDA药物评审中心提交的所有新分子实体上市申请。对失败的新药上市申请,研究人员详细研读了FDA的信函、文件等可以获得的资料,对新药上市申请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2000-2012年美国FDA新分子实体药物上市申请审批概况
2000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这12年中,共有332个新分子实体药物向美国FDA药物评审中心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剔除23个非治疗药物(如诊断试剂)和7个在FDA决策前药厂自动撤销申请的新药外,余下的302个新分子实体药物中,151个(50%)新药通过第一轮审批顺利上市。
图1 2000-2012年美国FDA新分子实体药物上市申请结果分析
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第一轮申请失败的151个新分子实体药物中,87个新药(57.6%)针对同一个适应症再次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55个新药(63.2%)在第二轮申请中获得批准,13个新药(14.9%)在第三轮申请中获得批准, 3个新药(3.4%)通过后来的多次申请终于获得批准。 在第一轮申请失败后,71个(47.0%)通过再次提交材料最终获得上市的新药平均多耗费435天(47 - 2374天)。
二、导致新药上市申请失败的主要原因
表1中详细分析了第一轮申请失败的151个新分子实体药物在安全性、有效性、说明书、化学生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89个新药存在有效性问题,其中48个新药仅存在有效性问题,41个新药同时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80个新药存在安全性问题,其中39个新药仅存在安全性问题,41个新药同时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19个新药存在化学生产控制问题;6个新药存在说明书问题。从未批准新药和延迟批准新药的安全性问题发生率接近,80个从未批准新药中43个药物(53.8%)存在安全性问题,71个延迟批准新药中37 个药物(52.1%)存在安全性问题。然而,从未批准新药有效性缺陷的发生率要显着高于延迟批准新药。80个从未批准新药中有61个药物(76.3%)存在有效性问题,71个延迟批准新药中28 个药物(39.4%)存在有效性问题。48个只存在有效性问题的新药中31.3%的新药通过后期审批上市,而39个只存在安全性问题的新药中61.5%的新药通过后期审批上市。
表1 新药上市申请第一轮失败的原因统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naren4545 发表于 2015-7-16 08:15: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appyer520 发表于 2015-7-16 10:03: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天之痕19881988 发表于 2015-7-16 14:01:32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长见识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9-27 10:16 PM , Processed in 0.136525 second(s), 20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