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那些“被迫改名”的中药2015-04-21 [url=]天之力医药[/url]
编辑:春雪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可视为一种封建迷信,在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些忌讳,人们在言行上常常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就连一些中药也是难逃“劫难”。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的。
山药=薯蓣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了2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尔后又冠以产地名而称为怀山药、怀山或者淮山,并一直沿用至今,原有名称已荡然无存了。
常山=恒山
中药常山,本明恒山,李时珍谓,“因本植物始产于恒山,故得此名”,在《神农本草经》 中,原称“恒山”,后因西汉汉文帝刘恒讳“恒”,故地名、药名都改成“常山”。改朝换代后,在医药典籍中,“常山”曾恢复“恒山”的原名;但到了宋代,因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而改为缺笔的“恒”,如“恒山汤”的“恒”字就缺去了最后一笔。
“玄”字避讳多 方药中的“玄”字避讳的例子不少,历时也较长。这是因为北宋皇帝之始祖为赵玄朗,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姓名为爱新觉罗·玄烨,故讳“玄”。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下令要避赵氏始祖之讳,故讳“玄”。因此,涉及的中药有玄胡索改为延胡索,玄参改为元参,玄明粉改为元明粉。常用方剂“真武汤”亦与讳“玄”有关,宋真宗为避祖讳(庙讳),改四方诸神之北方玄武神为真武神,故以四方诸神命名的方剂成为青龙汤(东)、白虎汤(西)、朱雀丸(南)与真武汤(北)了。
黄瓜=胡瓜 在《本草纲目》中,黄瓜也是一味中药。本来黄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都叫做胡瓜,系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种子种植而得,因为来自西域胡地,所以称它为胡瓜。到了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自封明帝而下令讳“胡”字,遂把胡瓜改称为黄瓜而一直沿用至今。自称明帝的石勒,他的名和字都无“胡”字,那么为什么讳“胡”呢?原来石勒是胡羯族人,并且信奉“胡天教”,因此讳“胡”。
摘自:中国中药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