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医药市场 本土药企 以药养医 跨国药企
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题为《中国医药市场制胜的新规则》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合规重要性凸显,未来,跨国药企将重点解决在哪里竞争、如何竞争的问题,走向深刻转型。与此同时,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稳健增长。其中,县级医院市场增长最快,本土药企增长空间扩大,首仿药物成为掘金热点。医保付费改革将击破高价原研药坚冰,使中国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优质药物,到2020年有望消除“以药补医”。
本土药企增长空间大
BCG医疗保健专项主要合伙人吴淳博士表示,在过去12年中,中国医药市场除了2005年、2006年增长缓慢以外,大部分时间都保持20%的年增长。BCG预估,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增幅还将保持在13%左右。其主要驱动力是政府投入加大、病人需求持续增长。从全球来看,目前中国处于人均GDP比较低的水平,医疗支出花费占比也较低,但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老百姓医疗意识增强,医疗支出在GDP的占比也会提高。BCG预测,到2020年,中国医疗支出将占GDP6.5%以上。
BCG报告认为,在量变的同时,一些行业规则也在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五大变化:药品价格逐渐降低;医院对药品的依赖日益下降,预计到2020年将完全消除“以药补医”;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多元化医保体系蓬勃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度提升;合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对本土大型药企的要求越来越高;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的较量日益激烈,5~7年内本土药企增长空间更大。
以药养医将消失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其市场走势备受关注。BCG报告指出,中国医药细分市场中,城市医院市场仍最具吸引力,县级医院市场增速最快。2011~2020年城市医院市场增长约占总增长的50%,与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相比,前者能为药企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益。县级医院市场重要性将日渐提升,原因是,政府一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新建基础设施,培训医师,提升县级医院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又出台各类医保报销政策,鼓励“大病不出县”。因此县级医院市场增速将超过城市医院市场增速,2011~2020年县级医院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6%,而城市医院市场同期增速预计仅为13%。
BCG报告认为,未来,中国药品细分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随着多个重磅药物的登场,专利药市场呈现强势增长,且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支持创新药,如医保体系让患者有机会用上创新高价药物,即使这些专利药没有医保覆盖,居民收入的提高也有助于专利药的市场销售;对于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原研药,虽然价格受到打压,但销量仍会增长,这主要受益于原研药与国产仿制药的价差越来越小;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差异化仿制药物将有较快发展,其驱动力之一是众多专利药到期,首仿药享有最初的溢价优势,但随着大批跟进者出现,这一优势会消失;非差异化仿制药面临挤压,不少非差异化仿制药会进入基药市场,有些则会集中到一小部分药企手中,这些药企将利用自身规模优势生产出优质低价的药品;随着基药扩容和在全国基层医疗市场使用量的攀升,基药市场将持续大幅增长。
BCG研究报告还指出,医院对药品的依赖度将越来越降低,到2020年有望取消“以药补医”。2012年北京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天坛医院试点剔除15%的药品加成,提高诊疗费用,药品不再作为医院的收入来源,而是作为成本存在。与此同时,医保改革在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试点。总体来说,将来基层医保由政府提供,在此之上,大病医保、医保谈判机制、统筹基金等对特殊人群、特殊病种进行报销,而蓬勃发展的商业医药保险将满足高端需求。
跨国药企面临战略转型
BCG报告指出,未来,本土企业有两大利好:一是在过去10年中,中国出现了不少大型药企,他们在生产、研发和营销领域都积累了规模、经验和资本;二是本土药企得到政府扶持。2000~2011年,本土药企和跨国药企在中国医药市场势均力敌,跨国药企面临战略转型。
BCG报告认为,尽管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运行得非常成功,但是原研药领域已危机四伏。过去,跨国药企利用老产品在中国实现了高溢价,而未来随着竞争加剧,中国对原研药价格控制得越来越严,因此跨国药企应探讨如何向中国引入适合中国患者的专利药,并尽可能保住原研药的销售利润。
未来跨国药企将面临五大转型:一是强化专利药业务;二是转型原研药业务;三是进入仿制药业务领域;四是充分利用生产和研发的优势;五是打造适应未来变化的组织和能力。(生物谷Bioon.com)
[size=1.1em](责任编辑:lishuheng)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