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仪器分析] [技术帖] 气相分析操作条件的确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朵朵7 发表于 2015-5-30 23:0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3 w. e4 o* D* L+ |% W, V% O. c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我们要快速有效的分离一个复杂的样品,并获得满意的结果,除了要选择一根最佳色谱柱以外,还要对分离操作条件进行仔细的选择。色谱柱的好坏关系到分离的效果,而分离条件的设置又影响着色谱柱的分离。色谱柱和分离操作条件之间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将主要介绍气相分析操作条件的确定。
8 q1 E! _, o7 y6 J! f1 }) S, O
2 Y8 H/ _% r5 x3 k; ]
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

# N0 G$ |- W( s

- ~4 w+ l% N+ Z) X/ Y: y
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色谱柱形式的选择;分离条件优化;程序升温。
3 m$ J* D9 Q' R9 O2 M
! Y  K- O/ G6 J! W
1. 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 u  ~4 l9 V( I8 J
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50~350。实际操作中,进样口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只要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即可,而不必进行很精确的优化。注意,当样品中某些组分会在高温下分解时,就应适当降低汽化温度。必要时可采用冷柱上进样或程序升温汽化(PTV)进样技术。
! n5 s4 e8 V, g% M+ z2 c# g

- i! M" U& r1 w5 Y
色谱柱温度的确定主要由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汽化温度决定。原则是既要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且分析时间越短越好。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经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
7 d! E6 {+ e& e* |4 G

2 p2 H$ \( E/ s* \' }% g& O' e1 n
毛细管柱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待测组分的良好分离,又能实现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一般来讲,色谱柱的初始温度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而最终温度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则要依样品的复杂程度而定。建议毛细管柱的尝试温度条件设置为:

7 `& z! K  m( x: L+ v# t
OV-1(SE-30)或SE-54柱:从50到280,升温速率10/min;
4 C; r" T9 e/ J( w
OV-17(OV-1701)柱:从60到260,升温速率8/min;
* }% B8 t- e: t, W
PEG-20M柱:从60到200,升温速率8/min
5 Y; s% J6 g% @! G0 \) q0 q. _2 Y) ?; j
  Y" C4 T2 J$ y. U& `
检测器的温度是指检测器加热块温度,检测器温度的设置原则是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大部分检测器的灵敏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检测器温度可参照色谱柱的最高温度设定,而不必精确优化。
6 E* v# M7 b# {- y/ M0 q; H) e  K2 y
9 b2 h# x' d& W1 N6 v" t8 p
载气流速的确定相对容易一些,开始可按照比最佳流速(氮气约为20cm/s,氦气约为25cm/s,氢气约为30cm/s)高10%来设定。然后再根据分离情况进行调节。原则是既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尽可能短的分析时间。用填充柱时,载气流速一般设为30ml/min。空气,300~400ml/min;氢气30~40ml/min;氮气(尾吹气)30~40ml/min。

2 w5 f, j7 r1 C" `7 ^, Q
- a; p# h+ H+ c7 D
2. 色谱柱形式的选择
' C9 u: a- ?5 J" j, W
当欲测组分之间的相互分离系数很小时,即使对各种操作条件加以探讨,为使它们完全分离仍必须采用理论塔板数(N)大的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按一般填充柱≤微填充柱≤填充毛细管柱≤空心毛细管柱的顺序增加。由于N不同,有时色谱图也不相同。

' V  ]  o1 @0 _
5 _& G/ o( C% x
3. 分离条件优化

1 w0 ^7 g" A' S3 v' z
事实上,当样品和仪器配置确定之后,一个色谱技术人员最经常的工作除了更换色谱柱外,就是改变色谱柱温和载气流速,以期达到最优化的分离。柱温对分离结果的影响要比载气的影响大。简单地说,分离条件的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
4 a' Y, n1 k7 z0 D( e
1 V) m& E$ S( `% ]$ u  c% A
+ Z8 H1 x/ E2 ]2 z2 ^* }9 j1 I
气相分析条件的确定
+ P( C8 n( x+ P- i
: c- F) C0 `- [0 c
1. 色谱柱的选择
5 N* ^( Q/ W% \1 _) }( j# k3 E
色谱柱是决定色谱分离的核心,因此首先要有一根高效的、对被分析对象有效的色谱柱。主要从色谱柱的材料、固定相、半径、膜厚等方面进行选择。气相用色谱柱首先需要确定要使用的是填充柱还是毛细管柱。
% ^/ e7 P, F7 Y; c" R
; v$ A& m( G% d6 ~- G* m* c3 W
如果是做法规分析,则必须按有关法规的要求选择色谱柱。如一些产品的质量检验,尽管用毛细管柱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但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用填充柱,那你就应该用填充柱,否则你的分析结果不被法规所认可。对于新的或更新的方法,如果没有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使用填充柱的话,推荐使用毛细管柱。

$ u" s6 [7 C# }  n' W
* e$ V8 ^  C- w) F$ T1 D
2. 载气流速的选择

4 M% ~: K+ V. n3 k1 f( {
气相色谱最常用的载气是:氢气、氮气、氩气、氦气。 由速率理论可知,载气流速慢有利于传质,有利于组分的分离,但分析时间会加长;如果载气流速快有利于加快分析速度,减少分子扩散,但分离度降低。有时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加大流量,但此时分离效果并不好。可见载气流速的快慢都会降低柱效。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发现对于一般色谱仪而言,载气流量为20-100ml/min。目前我们分析液化气用的是热导检测器,载气用的是氢气,其流量控制是30 ml/min。分析戊烷发泡剂用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用的是氮气、燃烧气氢气和氧气,这三种气体的体积比是氮气:氢气:氧气为1110,分析效果都是较好的。
% {. r4 l" z$ t6 m9 T

6 f6 t# V$ Z7 H. P
3. 进样技术的选择
9 p+ g( S4 _+ D# R! i+ O! O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一般采用注射器或六通阀门进样。在考虑进样技术的时候,以注射器进样为主来研究。
) h4 m0 T9 s# {6 T/ o

$ Y4 b4 K1 c. F7 Z7 X; U
1) 进样量
* D  ~/ E0 m) O5 u8 Z% m* ^# S
如果在进样过程中进样量大会导致:分离度小;保留值变化难于定性;峰高和峰面积与进样量不成线性关系,不能定量。
: B8 }$ t- H) t4 J4 B
进样量与气化温度、柱容量和仪器的线性响应范围等因素有关。进样量应控制在瞬间气化,达到规定分离要求和线性响应的允许范围内。填充柱冲洗法的瞬间进样量:液体样品或固体样品溶液一般为0.01~10μl,气体样品一般为0.11~10ml,在定量分析中,应注意进样量读数准确。

+ m% Y, k6 B2 K: U
( t/ D6 i1 d# A7 a
2) 注射器里空气的排除

- b$ C! d/ n! _, @/ v: g0 k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液体样品,只要重复地把液体抽入注射器又迅速把其排回样品瓶,就可以将空气排除。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用计划注射量的约2倍的样品置换注射器3~5次,每次取到样品后,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留在注射器里的空气都应当跑到针管顶部,推进注射器塞子,空气就会全部被排掉。

2 h, c2 E5 ?2 u1 w. E

% z$ A0 q9 z, z+ \/ ~& F
3) 保证进样量的准确
! d; K1 r! z: `9 n, X* @: Q. H
用经置换过的注射器取约计划进样量2倍左右的样品,垂直拿起注射器,针尖朝上,让针穿过一层纱布,这样可用纱布吸收从针尖排出的液体。推进注射器塞子,直到读出所需要的数值。用纱布擦干针尖。至此准确的液体体积已经测得,需要再抽若于空气到注射器里。如果不慎推动柱塞,空气可以保护液体使之不被排走。
' `7 ^  h4 r+ H- l  p

  E! F# C5 C- x
4) 进样手法
" T/ L6 V8 w6 H; ]' x8 w9 A9 a8 J
双手拿注射器。用一只手(通常是左手)扶针插入垫片,注射大体积样品(即气体样品)或柱前压力极高时,要防止从气相色谱仪注样器来的压力把注射器活塞弹出(即用右手的大拇指按压住活塞顶部)。
" j  s$ c1 ^. e$ W4 `  V$ M
让针尖穿过垫片尽可能深的进入进样口,压下注射器活塞停留1秒钟,然后尽可能快而稳地抽出针尖(抽出的同时继续压住注射器活塞)。
- c8 Q, ^8 ~( L0 \# F+ T
3 B) l+ v8 L7 N0 {: x3 j* Y- x
5) 进样时间
6 x* j0 ]' ^& |
进样时间长短对柱效率影响很大。若进样时间过长,遇使色谱区域加宽而降低柱效率。因此,对于冲洗法色谱而言,进样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必须小于1秒钟。

4 ~; N$ ^' Y) c  h+ b7 W% u
$ b! S. k' b. S1 H2 N
4. 柱温的选择

, E) L* `! Y5 J# Z! o! J$ e
柱温的选择十分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提高柱温,有利于降低组分在气液相中的传质阻力,有利于提高柱效,' Z; W1 |& ]' X! s2 H9 n

% _# J. d; c7 u- [  K
同时纵向分子扩散项系数增大,提高分析速度,但柱选择性变差,分离度降低。
% R- G! v2 J7 m$ K

9 \* O  g5 ?9 f
柱温适宜有利于组分的分离,但温度过低,被测组分可能在柱中冷凝,或者传阻力增加,使色谱峰扩张,甚至于拖尾,温度高有利于传质,但柱温高,分配系数变小,不利于分离。对于沸程不太宽的简单样品,可采用恒温模式。在分析气体时,如选用的是气液分配色谱,可在50或常温下分析,如选用的是气固色谱,柱温要相应提高。

/ x. M8 z% M  E: G

6 Z, J; A6 ?$ @- d3 W' u
对于沸程相对较宽的复杂样品,如在一恒定的温度下分离,随着保留时间的增加,峰宽迅速增加,导致保留较弱的组分重叠,而保留较强的组分又因为分析时间长,张起峰展宽,峰高下降。! S) W1 D/ M" L/ q" Q) T" q% [  M
% X% G* m  M5 _; E" ^7 l
4 `  P6 N1 f, T8 y& x$ c
由于在气相色谱中,改变温度对组分的分离改变最为明显。可通过程序升温来解决,即保留的组分在较低的温度下洗脱,而强保留的组分在较高的温度下洗脱,这样可使复杂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时间内实现最佳分离% H6 j1 `  K. I2 W' d) F
. l7 y* f' a# B: i) |. P& \. H
/ v. V, Z. ^- Y/ @8 L
在程序升温中,初温、升温速率、终温最为关键。初温的选择以洗脱组分的分离度而定,毛细管的初温比填充柱要低,一般略低于最低沸点组分的温度。对于汽油馏分,可选择初温在35-40;对柴油馏分,可选择初温100-120。升温速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分离度和分析速度。终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色谱柱类型、样品的热稳定性及样品中组分的最高沸点。如采用恒温时炉温至少应比柱最高使用温度低70-80;如采用程序升温,炉温可比柱最高温度低20-30即可。

/ o+ K6 |; y& [. s. A0 M& e  c& t8 x
7 G, C! d: u  Q7 Q+ P
5. 气化室温度的选择
" h$ J% Q& m8 }% c$ w- u$ c
气化室温度取决于样品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沸程范围、进样口类型等。合适的气化室温度即能保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又不引起样品分解。温度过低,气化速度比较慢,使峰形不规则,出现平头峰或伸舌峰;温度过高使出峰数目变化,产生前延峰,甚至样品分解。为选择合适的气化室温度,在多次的进样中我们发现,气化室温度比柱温高50-100或比样品组分中最高沸点高50-70较为合适。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柱效。
8 A& R- s" g& x- p8 k; \
/ e1 O( H' c6 S5 q9 Q- t* [! v
6. 检测器温度的选择

$ M9 ^, m+ B0 y( B
检测器温度的设定,与样品的沸程、检测器类型有关(比如我们做气用的是执导检测器,使用温度是100,做油用氢焰检测器,使用温度是240)。一般来讲,检测器的温度高于最高组分沸点50~100.

) D& T6 p- p* D' d8 w* O
& ?! h# y: z8 ?
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色谱柱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是实际工作的主要内容,色谱分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色谱柱的性能,它是色谱仪的心脏。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以及分离操作条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实验室的分析效率。

" \0 H+ s$ h1 J0 i1 A2 u5 ~

: X/ S6 J( X1 Y( C+ q
来源:实验与分析

1 q: K4 i; w# G. `3 y( F/ ?
免责声明:编辑对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各位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G9 G3 T+ y" A8 G# M1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黑龙 发表于 2015-5-30 23:1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11-29 01:35 PM , Processed in 0.096101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