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timg (1).jpg (1.84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7-8-6 02:15 PM 上传
7月31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头部依然是三足鼎立: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国建筑,其中前两者的营收之和超过了全部500家上市公司收入的十分之一。
今年中国500家上榜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3.54万亿元,较去年大涨9%;净利润达2.8万亿元,增长约2.2%;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去年均有明显回升。今年企业上榜的年营收门槛为113.2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
在医疗领域,有19家医药企业上榜,占比为3.8%,其总营业收入约为8415.85亿元,净利润达297.11亿元。
其中,国药控股以2583.88亿元的收入夺得榜首,总排名22,与上年排名一致,同时也是医药行业中利润最高的企业,达46.47亿元;其次是华润医药集团,营收为1341.08亿元,总排名53,该企业是今年新上榜的两家药企之一(另外一家是步长制药,营收123.21亿元,利润为17.69亿元);上海医药集团位居第三,营收为1207.65亿元,总排名56名。
以下为上榜医药企业及其营收排名:
2017年上半年,FDA共批准新药28个,比2016年一整年获批新药还多出6个!
分析近十年FDA批准新药数量发现,2007~2015年,FDA每年批准新药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2016年批准数目有所回落。究其原因发现:一是有5种NME计划2016年批准,被提前到2015年;二是2016年申请的数目较少,而发布的完整回应函(Complete Resp**e,CR)较多;三是有相当部分申请还在审理之中,不能被归为获批一类。
所谓CR函,类似于国内的补充通知,是FDA以书面的形式向申请者发送的函件,其中完整描述了FDA发现的提交申请资料中所有缺陷和不足之处,指导申请人补充资料以便能够获得批准。
2017年是GDUFA法案实施的关键年, FDA将药物审评与之相结合,在创新/突破性药物加速审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加速了创新药及罕见病治疗药物的审批和上市进程。同时,和以往相比,FDA在限制获批药物的使用上有更强的掌控力,因此创新药物和生物制药的审评审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政策方面因素外,药品审批加速更有赖于制药企业在研发前期与官方密切沟通,例如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Opdivo在4天内获批,得益于其临床研究期间主动与FDA审评专家建立密切的沟通,促使审评专家能及时获知企业研发动态和详情,这对于推动Opdivo在后期快速获批有很大帮助。
18个新分子实体
7个孤儿药,11张优先审评券
2017年上半年(截至7月1日),FDA共批准了18个新分子实体(11个优先审批和7 个标准审批),其中有7个孤儿药,占全部审批数量的38.9%,主要集中在肿瘤、DMD等治疗领域。从2007年设立优先审评制度以来,至2016年底,FDA共发放12张优先审评券,其中有3张是2016发布;2017年上半年,已收到11张优先审评券,接近过去9年收到的总和!FDA逐步放开审评,孤儿药等有重大治疗优势的药品将迎来新的春天。
从治疗领域来看,2017年上半年FDA批准的NME主要包括5个神经系统用药、4个抗肿瘤药、3个肌肉骨骼用药,抗感染、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用药各2个。
神经系统药物市场是全球占比极大的一类用药领域。我国的神经系统用药市场在医药终端临床使用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2015年我国神经系统药物市场规模为1047.84亿元,根据Lancet和Lancet Psychiatry的三篇论文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占全球的17%左右,但是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2017年上半年FDA批准的18个新分子实体中,神经系统用药占比28%。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用药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利润争夺点,从企业层面考虑,如何占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面临的一个问题。
10个生物制品
9个创新药,1个生物类似药
2017年上半年,FDA共批准了10个生物制剂,其中创新药9个,仅SAMSUNG BIOEPSIS公司研发的RENFLEXIS为生物类似药。
IMS Health统计表明,2014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已达到 2140亿美元,市场占有份额也从2001年的10.5%增长至2014年的21.3%,以高于全球制药市场增长的良好态势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技术方面的突破也会加速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新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制药巨头都瞄准了生物制药这一新兴领域,争相开发生物医药市场。
从治疗领域来看,2017年上半年FDA批准的BLA主要包括4个抗肿瘤药、2个抗炎药、2个神经系统用药和1个消化系统用药。
(点击图片可放大)
肿瘤治疗无疑是创新药最具前景的领域。根据分析机构数据,2015年全球抗癌药物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6.5%左右,2020年有望增至1500亿美元。从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靶向肿瘤药物Rituxan(利妥昔单抗)起,FDA开启了肿瘤治疗药物的审批新时代,近几年FDA更是将创新药品的审批重点放在抗肿瘤药物领域。
6个潜在“重磅炸弹”
3个品种预测销售额20亿美元以上
根据EvaluatePharma对2022年药品销售的预测数据,2017年上半年FDA批准的多个药品将有希望成为重磅新药,其中治疗皮炎的Dupixent、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Ocrevus和治疗膀胱癌的Durvalumab等生物制剂有望突破20亿销售额大关。
Dupixent是赛诺菲与美国Regeneron生物医药公司研发的用于成年患者治疗中度至重度湿疹的注射剂,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中重度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生物制剂。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几率明显增加。在美国,中度至重度不受控的特应性皮炎成年人中,约30多万人次需要创新治疗方案来改善病情。Dupixent可同时阻断细胞因子IL-13和IL-4的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是造成特应性皮炎(湿疹)、哮喘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预测,Dupixent有望成为一款改变皮炎相关疾病治疗规则的药物。
Ocrevus是基因泰克(2009年被罗氏收购)研发的用于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的注射剂,是FDA批准的首款PPMS药物,是一种B细胞CD20抗原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医疗市场调研公司Evaluate Pharma预测,Ocrevus到2020年的年销售额将达到27亿美元。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感觉改变、视觉障碍、肌肉无力、精神忧郁等,现有治疗方案只能阻止该疾病的复发,但无法逆转其病理状况。主要分为复发缓解性MS(RRMS)、继发进展型MS (SPMS)、原发进展型MS (PPMS)、复发进展型MS (PRMS)四类,多数患者为RRMS。
Imfinzi(Durvalumab)为阿斯利康开发的PD-L1抗体,2017年5月3日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适用于以含铂类药物化疗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或术前术后以含铂类药物化疗的 12 个月内疾病进展的患者。Durvalumab的上市,意味着目前市场上一共有5种PD-1/PD-L1抗体药物,除了Durvalumab,还包括:默沙东的Keytruda、BMS的Opdivo、罗氏的Tecentriq和辉瑞默克的Bavencio。Durvalumab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5%的患者)是疲劳、肌肉骨骼疼痛、便秘、食欲减退、恶心、外周性水肿和尿路感染。
Zejula(Niraparib)是美国Tesaro研发的用于接收铂类药物治疗后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但又疾病复发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维持治疗的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Zejula是FDA批准的第三个PARP抑制剂(其它两个为2014年AstraZeneca的Lynparza,以及2016年Clovis的Rubraca),也是第一个用于维持疗法的PARP抑制剂。在全球,有近170万病例。1%~5%的乳腺癌病例是由于BRCA1或BRCA2基因的遗传突变造成的。一则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文章揭示了高达20%的妇女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的可能性,PARP抑制剂是一种以前仅被认为对具有遗传性BRCA1或BRCA2突变的妇女有效的药物。
Kisqali(Ribociclib)是诺华研发的用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 /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制剂,是FDA批准的第二款CDK4/6抑制剂(2015年2月辉瑞的Ibrance)。乳腺癌是美国妇女第二常见的癌症。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2017年约有25万多妇女将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而且高达三分之一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将随后发展成转移性疾病阶段。Kisqali的Ⅲ期临床研究MONALEESA-2的数据显示,与来曲唑(一种芳香酶抑制剂)单药治疗相比,Kisqali联合来曲唑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44%。
Ingrezza(valbenazine或NBI-98854)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抑制剂,也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D)药物,与VMAT1、DA受体、5-HT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可降低发生相关副作用的理论风险,还可与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联用。曾获得美国FDA颁发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和优先审批权。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躯干、四肢、面部等出现不自主的重复异常运动。这往往是由于其他药物所导致,如在精神分裂症、双相人格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会抑制大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而这会导致一些人体内的多巴胺信号通路出现紊乱。如果这些紊乱发生在脑部控制运动的区域,就会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值得一提的是,INGREZZA和梯瓦的Austedo(氘代丁苯那嗪)结构非常类似,但Ingrezza并没有Austedo的抑郁和**念头的黑框警告。INGREZZA的抢先上市对Austedo显然是个不利的消息。
小结<<<
2017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随着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美国医药工业将迎来重要变革。美国“公共健康守门人”FDA掌门人也完成更迭,2017年5月11日,颇具争议的FDA新任掌门人Scott Gottlieb走马上任,医疗和药品监管政策将会有重要变革,最近FDA以非法滥用为由对阿片类止痛药opana ER主动撤市以及推出的仿制药优先审评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在FDA法规监管可能出现震荡的形势下,各个制药企业该如何把握,将又是一个世纪看点。
4、DPP-4药物加速上量
今年上半年,国内有多个进口新药相继问世, 其中,DPP-4抑制剂进口复方降糖药又添两个新产品,分别是:勃林格殷格翰的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2017/3/22)与阿斯利康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2017/5/18)。进口复方DPP-4抑制剂获批,将推动国内市场洗牌。
目前,国内已有9个DPP-4抑制剂产品上市。其中,单方有5个:分别是西格列汀片(捷诺维)、沙格列汀片(安立泽)、维格列汀片(佳维乐)、利格列汀片(欧唐宁)、阿格列汀片(尼欣那);复方有4个:分别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捷诺达)、维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宜合瑞)、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欧双宁)、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安立格)。上述9个产品都是跨国企业的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尚未有产品进入该市场。
DPP-4抑制剂已入阵全球畅销药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15亿。中国糖尿患者位居世界首位,患者人数约1.1亿。我国糖尿病消费群体量大,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型降糖药的出现,糖尿病药物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目前仅次于肿瘤用药居全球药品销售排行第二位。
据2016年全球销售Top 50药物统计,排名前50位产品销售额总计高达2100亿美元,前50位进入门槛为销售额21亿美元以上的产品。其中,有7个糖尿病产品进入前50位,分别是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利拉鲁肽、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这7个产品总销售额达到233.9亿美元。其中DPP-4抑制剂有两个产品进入前50位,分别为西格列汀销售额39.08亿美元,排名第20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销售额22.01亿美元,排名第48位,DPP-4抑制剂产品在全球畅销药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全球糖尿病主流药物主要有:胰岛素、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传统口服降糖药。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主要由默沙东、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等医药巨头垄断,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主打产品主要有:默沙东的西格列汀、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礼来的赖脯胰岛素。
西格列汀及复方制剂称雄全球
据全球药物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DPP-4抑制剂主要产品有:默沙东的西格列汀和复方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诺华的维达列汀、百时美施贵宝的沙格列汀及复方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礼来的利格列汀。其中,销售最为出众的产品是西格列汀与复方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011年这两个产品销售已突破50亿美元,2012-2016年连续五年突破60亿美元,在整个DPP-4抑制剂降糖市场中称雄。
西格列汀是新一代DPP-4抑制剂口服药物,由默沙东开发,200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西格列汀开启了新一代口服降糖药物的里程碑,该药及其复方制剂已经在全球近百个国家获批上市,默沙东的这两个产品已成为DPP-4抑制剂领域最畅销的产品。
从2008-2016年全球西格列汀及其复方制剂销售趋势来看,DPP-4抑制剂在2008-2012年保持高速增长,2013-2016年市场较为平稳。2008-2013年复合增长率为35.1%,2010年较同期增长率为34.7%、2011年较同期增长率为53.8%、2012年较同期增长率为14.9%,2013年较同期增长率仅为2.4%。2013年市场开始放缓,2016年较同期略有下降。
2016年,西格列汀销售额为39.1 亿美元,复方西格列汀二甲双胍销售额为22.0 亿美元,这两个产品占据全球 DPP-4 抑制剂类药物超过65.8%的市场份额,其近几年来快速增长,在不同程度带动了全球糖尿病整体市场增长。
国内前三产品揽八成市场
DPP-4抑制剂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较新型药物,目前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类产品凭借其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可口服等优势,在国内外临床指南中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治疗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降糖药物市场的主力之一。
据国内样本医院数据统计,2016年样本医院DPP-4抑制剂销售额为1.7亿元。其中西格列汀销售额6161万元、沙格列汀销售额4598万元、维格列汀销售额2798万元、利格列汀销售额1149万元、阿格列汀销售额438万元;西格列汀/二甲双胍销售额1355万元、二甲双胍/维格列汀销售额35万元。排名前三位产品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较同期增长率分别为20.9%、19.8%和16.6%。值得注意的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较同期增长率为214.6%。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在DPP-4抑制剂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其它产品较同期也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6年,涉及DPP-4抑制剂的生产企业有7家,全部为外资企业,其中,默沙东的西格列汀“捷诺维”占据37.3%份额,百时美施贵宝的沙格列汀“安立泽”占28.0%份额,诺华的维格列汀“佳维乐”占16.9%份额,销售前三的产品豪揽82.0%的市场份额,其它4个产品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利格列汀、阿格列汀、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占据18.0%的市场份额。近3年来,进口产品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3个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均有不俗的业绩表现,目前国内 DPP-4 抑制剂市场尚处于导入期,增长迅速。
医保准入助力市场上量
今年3月21日,人社部公布了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备受瞩目的DPP-4抑制剂有5个产品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分别是西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医保类别为乙类,限二线用药。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糖尿病药物市场空间巨大。医保目录中新增的5个DPP-4抑制剂糖尿病口服药物,都是独家品种,市场一直由外资企业占据,未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借鉴历年进入医保后产品将不断增量的经历,DPP-4抑制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不久也会推动药物市场的加速上量,未来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惠及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国内新型糖尿病药物的不断增加,将加速糖尿病治疗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FDA针对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这两款DPP-4抑制剂发布了新的安全警告信息。FDA警告,含有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的口服降糖药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尤其是那些具有心脏病和肾脏疾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国内企业在糖尿病药物研发方面不断掀起抢仿热潮。随着临床应用的推进,DPP-4抑制剂已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热门品类。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近百家企业提出DPP-4抑制剂的注册申请,DPP-4抑制剂这类新型口服降糖药正在市场上悄然崛起,尽管DPP-4抑制剂市场优势十分明显,但要想成为糖尿病市场主流产品仍有待市场的锤炼。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5-4-2 03:37 PM , Processed in 0.108564 second(s), 23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