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两天一同事让我帮他查一下某品种的BCS,于是小编一言不合就将289个都查了,还未动手查询的同学有福利了。
前两天一同事让我帮他查一下某品种的BCS,于是小编一言不合就将289个都查了,还未动手查询的同学有福利了。
一、为什么要查,怎么查? CFDA在2016年8月16日发布的120号文《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提到原料药 不同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
289个品种涉及到的原料药有约220个,小编结合国家局列举的四种查询途径将这220个原料药的BCS分类汇总在文章后面。
对上述原料药的BCS分类汇总后发现,四个数据库中BCS分类一致的不到50%,且还有约20%的原料药在这四种数据库中均无分类记录,因此,约有一半的原料药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查阅文献,最好是自己能将自己的原料药进行实测一下再分类(结合溶解度与渗透性分类)。
如舒必利,tsrlinc与BDDCS对中的分类分别为IV和III,此处有异议的是舒必利属于高溶解还是低溶解,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可能如某位老师所说自身API存在差异,一方面部分数据可能是通过软件的预测值,还有一方面是不同机构对高溶解的定义有微小的差异:BDDCS和FDA的定义为“a high solubility compound at the highest marketed dose strength would be soluble in 250 mL of water over the pH range of 1-7.5 at 37°C.”;WHO定义为“solubility ratio of 250 ml or lower at 37 °C over a pH range of 1.2–6.8, it can be classifi ed as ‘highly soluble’”;而我国的定义为“当单次给药的最高剂量对应的API在体积为250ml(或更少)、pH值在1.0 - 6.8范围内的水溶性介质中完全溶解,则可认为该药物为高溶解性。”;且各国pH缓冲盐的配制方法也有差异(大家对这点应该颇有感悟吧...);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定义中的最高市售剂量,同一制剂在不同国家上市的规格不一样导致测定溶解度时选用样品量有差异。
再如异烟肼(Isoniazid),四个数据库中有归为I类有归为III类的,差别在于是高渗透还是低渗透:FDA对高渗透的定义“A drug substance is considered HIGHLY PERMEABLE when the extent of absorption in humans is determined to be > 90% of an administered dose, based on mass-balance or in comparison to an intravenous reference dose.”;WHO的定义为“When an API is absorbed to an extent of 85% or mor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highly permeable.”,所以部分FDA认为是III类的被WHO归为I类;而我国的定义为“当一个口服药物采用质量平衡测定的结果或是相对于静脉注射的参照剂量,显示在体内的吸收程度≥ 85%以上(并且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稳定性良好),则可说明该药物具有高渗透性”;另外还有关键一点的是,在测定渗透性时选用的方法的不同,如采用人、动物或细胞测定的结果都会有差异。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根据我国的指南对自身的原料药进行相关测定。当然了,一个药物的BCS分类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在体内的情况,还需要基于风险具体评估。原料药除了溶解性、渗透性和制剂的溶出度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外,还有关于它的晶形、粒度,制剂的所使用的辅料类别和用量、制剂的生产工艺,以及特定人群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等等也都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