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浓度分别为厚朴酚40μg/m L、和厚朴酚24μg/m L的溶液,即得;(2)供试品溶液制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取厚朴药渣,粉碎、过三号筛,取约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 L,摇匀,密塞,浸渍24小时,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 L,置25 m 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1.2 色谱条件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色谱柱:C18柱(规格4.6×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94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25℃,进样量4μL,理论板数按厚朴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800。
(1)线性关系考察:取厚朴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为150μg/m L的溶液,作为厚朴酚对照品母液;分别精密吸取厚朴酚对照品母液1 m L、3 m L、5 m L、10 m L、15 m L、20 m L、25 m L,置于25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为100μg/m L的溶液,作为和厚朴酚对照品母液;分别精密吸取和厚朴酚对照品母液1 m L、3 m L、5 m L、10 m L、15 m L、20 m L、25 m L,置于25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吸取上述续滤液5%L,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按2.1.2项下色谱条件分别测定厚朴酚峰面积、和厚朴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的浓度为横坐标,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求得厚朴酚回归方程为y=5300.3x+169.42,R=0.9999,和厚朴酚回归方程为y=5306.4x-101.65,R=0.9999,线性关系良好。(2)精密度试验:精密称取厚朴药渣,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2项下的色谱条件,连续测定6次,分别计算厚朴酚、和厚朴酚色谱峰面积,结果显示RSD分别为0.45%、0.12%,表明系统精密度良好。(3)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次厚朴药渣6份,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分别计算厚朴酚、和厚朴酚色谱峰面积,结果显示峰面积RSD分别为2.15%、1.12%,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4)稳定性试验:取重复性试验项下的一供试品溶液,按2.1.2项下色谱条件分别在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进行测定,计算厚朴酚、和厚朴酚色谱峰面积,结果显示RSD分别为0.65%、0.2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5)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6份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次样品,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同时加入对照品溶液,平行制成6份供试品溶液。按2.1.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回收率及RSD。结果显示厚朴酚为102.1%、和厚朴酚为97.7%。
以提出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总量为指标,考察超声法和回流法的提取效果。取厚朴药渣粉末(过一号筛)共6份,每份约10 g,分别加入80%乙醇200 m L进行超声和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后,50℃真空干燥12小时,称重,计算出膏率。取少量粉末,按照2.1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进行含量测定(具体见表2)。结果可知,以提取总量为评价指标,回流显著优于超声,故选择回流法作为提取方法。
表2 厚朴提取方法比较结果
图片
2.2.2 提取溶剂及次数优选
以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提取溶剂与提取次数。取厚朴药渣4份,每份约10 g,以60%、8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1次、2次,每次加200 m L溶剂,回流30分钟,合并提取液至500 m L容量瓶中,加相应溶剂定容到刻度,取10 m L于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用甲醇溶解,定容到50 m L,过滤,得供试品溶液,按2.1.2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具体见表3)。结果可知,用60%乙醇提取优于80%乙醇,提取2次优于1次,故确定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次数为2次。
采用静态法,以树脂的比吸附量和解析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AB-8及D101两种树脂进行优选。(1)厚朴样品液的制备:取100 g厚朴药渣,按照2.2项下最佳提取工艺提取、过滤,减压回收至无醇味,作为厚朴样品液。(2)大孔树脂的活化:采用乙醇湿法装柱,在提取器中加入高于树脂层10~20 cm的乙醇浸泡12小时,过滤,树脂用乙醇反复洗至流出液加3倍量水不显浑浊为止,再用大量蒸馏水洗至流出液无醇味备用。
吸附:称取活化后的树脂各20 g (湿重),置250 m 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 m L厚朴样品液,密塞,室温振摇18小时,充分吸附后,抽滤,分别测定吸附前后的药液中两种目标物质的总量之和,计算比吸附量。比吸附量=(C0-Ce)×V/W(注:比吸附量mg/g;W:干树脂重;V:溶液体积;C0:原样品液浓度;Ce:吸附后溶液浓度)。
解析:吸附后的树脂加入60%乙醇120 m L,恒温振摇24小时,充分解析后,抽滤,测定滤液中两种酚的总量,计算解析率(%)。解析率(%)=解析量/吸附量×100%。
表6为两种树脂对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吸附及解析情况考察结果。由表可知,AB-8与D101两种大孔树脂对两种成分的比吸附量基本相同,但AB-8的解析率略优于D101,故选择AB-8型大孔树脂。
2.3.2 吸附条件考察
(1)时间考察:称取AB-8型大孔树脂40 m L,加入制备好的厚朴样品液,密塞,室温振摇。在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分别用吸管吸取2 m L,测定其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确定吸附时间。由表7结果可知,吸附2小时,吸附已近乎完全,故确定吸附时间为2小时。
(2)上样量考察:取130 m L树脂湿法装入3 cm×38 cm的玻璃柱,以4 BV/h的速度上厚朴样品液,每100 m L为1份流出液,测定其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量,绘制泄漏曲线。结果见表8、图1。
由泄漏曲线可知,该吸附条件下和厚朴酚最大上样量为600 m L,厚朴酚在上样500 m L出现明显泄漏,故最大上样量应在500 m L左右。为避免过载,确定最大上样量为400 m L,折合树脂与生药的比为1∶0.26(m L/g)。通过上述实验,确定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厚朴的最佳条件为:上样量为树脂与生药比1∶0.26(m L/g),吸附时间2小时。
表6 大孔树脂纯化厚朴树脂型号考察结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