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一、阿司匹林的分析 (一)鉴别 1.三氯化铁反应 本类药物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可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铁配位化合物。 应适宜的pH值为4~6,在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本反应极为灵敏,只需取稀溶液进行试验;如取样量大,产生颜色过深时,可加水稀释后观察。 2.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红外吸收光谱法 波数(cm-1) 振动类型 归属 3300~2300 υOH 羟基 1760,1695 υC=O 羰基 1610,1580 υC=C 苯环 1310,1190 υC-O 酯基 (二)特殊杂质检查 1.溶液的澄清度:利用溶解行为的差异,检查原料药中碳酸钠试液不溶物。阿司匹林可溶于碳酸钠试液,而杂质不溶。不溶物杂质:未反应完全的酚类,或水杨酸精制时温度过高,产生脱羧副反应的苯酚,及合成中由副反应生成的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 2.水杨酸:由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或贮藏过程中水解产生。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而且分子中酚羟基在空气中被逐渐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 检查原理:利用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不能与高铁盐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高铁盐反应生成紫堇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液生成的色泽比较,不得更深。其限量为0.1%。 3.易炭化物:检查被硫酸炭化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三)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 学练网网校搜集整理 直接滴定法 阿司匹林结构中的游离羧基,可采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用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方法: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讨论:(1)用中性乙醇为溶剂,防止阿司匹林酯结构在滴定时水解,致使测定结果偏高,故不用水为溶剂。 (2)强碱滴定弱酸,化学计量点偏碱性,故选用碱性区变色的酚酞。 (3)滴定时应在不断振摇下稍快地进行,以防止局部碱度过大而促使其水解。 二、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一)检查 由于阿司匹林在制剂过程中又易水解为水杨酸,因此药典规定阿司匹林片剂和肠溶片均按上述类似方法控制杂质水杨酸的限量,限量分别为:0.3%和1.5% (二)溶出度和释放度的测定 1.溶出度:吸收系数法 2.释放度:对照品比较法 (三)含量测定 两步滴定法用于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片剂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与供试品共存的酸,再将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的两步滴定法。 中和 精密称取片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加入中性乙醇溶解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此时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也同时成为钠盐。 水解与测定 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 ml,置水浴上加热使酯结构水解,迅速放冷至室温,再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剩余的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含量计算 标示量百分含量= 式中:V0为空白试验消耗硫酸量(ml);V为剩余滴定时消耗硫酸量(ml); C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 W为供试品片粉量(g); 为平均片重(g)。 |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