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2016年8月11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管理    时间: 2016-8-11 09:39 PM
标题: 2016年8月11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2016年8月9日医药全资讯 每天三分钟,知晓医药事

临时小编很久没有给大家播报全天医药资讯了,是不是有点想小编了呢?
本次主要内容:
最近医药界可是多事之秋,今天就出来了一个《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对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是今后的正式内容相差不会太大,国家局抓完临床核查、抓终端(药店进行检查),再到将来的生产工艺一致性核查工作。看来国家局是想来个大动作啊!不过小编在药群论坛以前就看过「生产工艺自查」是狼来了吗?的帖子,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有。CFDA公布实行关联审评审批的药包材和药用辅料范围,明确申报程序,这个可是大好的消息,放出一些明确的东西出来,不要让我们在医药研发过程迷茫,越来越透明化。再有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大家都在抢“首仿”,小编今天带大家了解首仿的一些情况,到底哪些品种符合“首仿”条件呢?可以看一下本次的具体内容。


【最官方】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对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attach]9793[/attach]

附件:关于开展药品生产工艺核对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优先审评】2016年报告:罕见病研究快速发展,在研孤儿药566个
下载地址:[attach]9794[/attach]
㈠罕见病并不罕见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10%的美国人口,3千万美国人患有7000种已经被发现的罕见疾病,80%是由于遗传的原因。受影响的人中有一半是儿童。在美国,当患者低于20万人时,该疾病则被定义为罕见。尽管如此,很多罕见病患者人群很少,有些甚至仅有几百人。
   罕见病的简单获取到诊断是非常复杂、漫长、甚至让人沮丧的过程。许多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鉴别和诊断罕见病。疾病早期的诊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㈡罕见病知识缺乏、临床招募难
   罕见病的开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复杂的科学健康挑战之一。罕见疾病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很难设计和实施开发策略。此外,由于罕见病患者人数很少,很难招募进行临床研究。
   很多罕见病的知识体系还是空白,在科学和医学知识上的差距给孤儿药的研究、诊断和药物开发带来了挑战。这种疾病潜在的生物学可能非常复杂而且知之甚少,对知识的弥补也非常的困难、耗时。持续的研究和改进对罕见疾病的认识会加快罕见病治疗的进程。
㈢孤儿药的研发充满希望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现在是存在进步和希望的时代。医药研究人员利用新的技术和日益增长的科学认识,在过去的10多年里开发了许多突破性疗法。
在过去的10年里,超过230种孤儿药获得FDA批准。2015年获批的新药中,将近一半(47%)是孤儿药。包括治疗癌症、囊性纤维化、难治性高胆固醇和酶缺乏症。许多新的药物为以前无可用药物或者可用药物很少的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如今,生物制药公司在研的罕见病药物有566个。这些品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FDA正在审查中。其中药物包括:
151个罕见肿瘤和82种罕见血液癌症,占全部在研罕见病药物的40%。
148个遗传性疾病,包括囊性纤维化和脊髓性萎缩。
38个神经疾病,包括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癫痫样发作。
31个传染性疾病,包括罕见的细菌感染和肝炎
25个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系统性硬化症和幼年性关节炎。

【首仿】“首仿”优先审评哪些品种符合条件
首仿品种也纳入了优先审评评定的范围。7月21日,CDE连续发布三个公告:一是关于征求《“首仿”品种实行优先审评评定的基本原则》的意见与公示拟优先审评“首仿”品种的通知;二是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儿童用药注册申请的公示;三是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
为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的矛盾,CFDA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在2016年2月确定。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药品和属于目标攻克的疾病类型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的注册申请都属于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然而“首仿”没有优先审评审批的激励。
  2016年7月21日,CDE将“首仿”品种也纳入了优先审评评定的范围。
  那么,什么药品才能纳入优先审评的“首仿”品种呢?条件有三
  一是同品种仅有一家进口上市。
  其中,同品种指相同活性成分、相同给药途径的产品,并将特殊制剂与普通制剂区分开,如将微球注射剂与普通注射剂视为两个不同品种。这意味着国内“首仿”无需介意目前已上市的进口厂家是原研生产厂家还是进口仿制药厂家的,“首仿”药仅仅是针对国内生产厂家。
  二是待审评同品种中,按药品审评中心承办日期先后顺序属于第一家的,若“首仿”注册申请审评没有通过,则按药品审评中心承办日期先后按序增补后一家申报的注册申请。
  CDE在3月发布的关于征求《实施优先审评如何确定申请人的原则》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对同一品种多家申请人提出申请的,CDE按照接收审评任务的时间顺序确定申请人,对首家申请的实施优先审评;同一天接收的均确定为首家的,同时予以优先审评。CDE接收审评任务的时间的确定,要求产品注册的纸质申报资料和已完成缴费且电子申请表已转CDE,并且研制现场核查报告、生产现场检查报告、样品检验报告均已提交。
  三是已经超出法定审评期限。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所谓“药品注册时限”,是药品注册的受理、审查、审批等工作的最长时间,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止审批或者申请人补充资料等所用时间不计算在内。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后30日内完成对研制情况及原始资料的核查、对申报资料的审查、抽取样品、通知药品检验所进行注册检验。药品注册检验30日,同时进行样品检验和标准复核60日。技术审评工作时间方面,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和仿制药的申请160日。CFDA应当在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时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CFDA应当自作出药品注册审批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送达有关行政许可证件。
  综上所述,完成仿制药的审评审批的时间约为250日,现在“已经超出法定审评期限”给优先审评审批,这更多像是政策补偿机制。
  旧注册分类6类药也算首仿药
      7月21日,CDE所公布的首批当前待审评的“首仿”品种名单共22个受理号,其中承办日期最早到2011年6月,最晚到2015年10月底(亦即9个月前)的申报。
  旧注册分类中共2个3.1类新药,1个5类新药,19个6类仿制药。在以往招标中,首仿药在个别省份有质量层次单列的优待或“双信封”中技术评分的加分激励。然而“首仿药”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个别招标办规定只有旧注册分类为3.1类药的申报才算首仿药,6类的不算。从本次名单看来,6类仿制药且同时仅有一家进口上市的药品也可以算首仿药。
  公司方面,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有3个受理号入围名单。
  剂型方面,“首仿”名单鼓励更多的是非口服药:注射剂的受理号数最多,共7个;其次是滴眼液,共6个;乳膏、软膏和凝胶膏也有4个。
除了实行优先审评的“首仿”注册申请名单,截至2016年7月21日,CDE所公示相关优先审评药品目录中,属于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目标攻克疾病类型主要有儿童用药、罕见病、病毒性肝炎和恶性肿瘤等;属于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药品中,属于专利到期前3年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和专利到期前1年的药品生产申请亦曾公示过。目前共有80个受理号曾被纳入公示名单,最终确定为优先审评审批的受理号共19个。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也针对儿童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药品出了鼓励申报注册的药品目录清单,涉及32个产品。该清单更偏向于鼓励神经系统用药和心血管系统用药,特别是抗焦虑与抗癫痫用药,如苯海索、苯妥英钠、地西泮、氟哌啶醇、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咪达唑仑、水合氯醛和左乙拉西坦,以及治疗高血压的地高辛、呋塞米、卡托普利、尼莫地平、肾上腺素、华法林和二氮嗪。
此外,列入《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第117号)的自查核查项目,申请人主动撤回并改为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标准完善后重新申报的仿制药注册申请也是属于优先审评审批的目录。

  蜀数数据发现,优先审评审批的儿童用药注册申请目录(第一批)的氯法拉滨注射液(受理号CXHS1200249)、优先审评程序抗肿瘤药物注册申请的来那度胺胶囊(受理号CXHS1400266、CXHS1400267和CXHS1400268)、4月28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吉非替尼片(受理号CYHS1490010)、6月21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麦格司他胶囊(受理号JXHS1500026)、7月21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注射用阿扎胞苷(受理号JXHS1400125),以及当前待审评的“首仿”品种名单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受理号CXHS1400157)和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片(受理号CXHS1200320),都属于2015年7月22日公布的1622个自查核查名单的产品。

  此外,7月21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瑞戈非尼片(受理号JXHS1500103)、磷酸芦可替尼片(受理号JXHS1500114)和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受理号JXHS1500126),以及“首仿”品种名单的盐酸决奈达隆片(受理号CXHS1500143),则在第二批自查核查名单中。

  对于以上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的药品(特别是口服固体制剂)的药品而言,身份有点尴尬。因为按照最新的注册法规,此类药品必须过一致性评价才能获批,而这些产品未必按照现有的法规流程进行研究,譬如没有原研一次性进口样本备案,那么即使加快,能否通过也是成问题。

  鉴于此,优先审评审批药品目录中,属于国产厂家注册且是口服固体制剂的产品,按照目前的注册法规获批首仿药是非常有难度的。对于伏拉瑞韦胶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吉非替尼片、盐酸决奈达隆片和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片这些产品,国内企业需要评估其市场规模、竞争态势(申报厂家中有无同品种同时在欧洲和美国获批)和通过一致性仿制的难度后方考虑立项仿制。

【最官方】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
[attach]9795[/attach]

【预测】新药上市后再评价渐成趋势
“新药上市后,都需要做风险管理,开展大人群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恒瑞医药主持新药研发的副总经理张连山博士表示。自阿帕替尼2014年上市至今,该公司有专门的医学事务和药物警戒部门人员负责药物安全性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收集。
  随着国内药企创新研发能力加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新适应症等可持续性研究也要与国际接轨。近期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提到,申请人应当对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持续研究,应当建立临床试验安全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收集所有涉及试验药物的安全性信息,进行报告。
  “国家总局首次提到这一说法,这是符合国际潮流的,新药上市都要做Ⅳ期临床研究,主要是了解安全性。”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秘书长张丹提到,美国和欧洲都有专门的系统要求上市企业以及所有社会医护人员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主要也是出于加强安全性的考虑。
安全意识提高
  政府层面越来越重视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去年6月,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企业制定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制度,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动态,必要时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和临床试验。
  国内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也开始在新药上市后搭建数据库。“我们的新药上市后安全数据主要靠数据库在管理。随着我们和国外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张连山博士提到。
  无独有偶,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在上市后的两年内也做了一场大规模的上市后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收集工作,所有用药患者都进行了登记。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印祥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他们还做了杭州和青岛几家重点医院的检测,完成后的临床数据也都汇报给政府,这也是国内第一家药企在新药上市后开展大规模的安全性监测工作。
  贝达药业有一个网上系统,医生可以在网络上填报患者用药信息,医学事务部进行收集和分析后,给医生提供反馈意见。
  早年,业内对药品上市后研究没有严格要求,随着国际化步伐加快,相关要求逐步趋严。安全性数据收集涉及一系列挑战,比如患者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临床医生工作负荷较大,只能收集到大部分安全数据,操作流程有待完善,有些不良反应可能没有被发现等。
 随着政府在产品上市后的监管思维有所提高,一旦其他政策能够相应配套,则能减少数据收集阻力,毕竟医院反馈对药企而言至关重要。
  同时,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也有助于药品推广。张连山强调:“现在中国卖药和过去不一样,特别是创新药,需要更多的学术推广。做更多的市场推广,从学术上去推广一个药品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专业背景,人才很重要,专业要求越来越多。”
扩展新适应症
  此前,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大魁曾提到,药品研究不能止步于上市,国际上很多在市场上销售额过1亿美元的药品,都是通过不断的临床验证、临床证据积累等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发现新适应症。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自2014年10月在广泛人群开展大样本的IV期临床研究。同时,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国策,中国药学专家、肿瘤临床专家先后发起30余项探索性研究,包括对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的治疗。历经一年努力,在多个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发现新的适应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而原本用于晚期肺癌治疗的二线用药产品埃克替尼,通过400例与传统化疗药物的对照研究,于2011年拿到了用于治疗晚期肺癌一线适应症的批文。王印祥告诉记者,该研究结果目前正处于发论文阶段。此外,贝达药业还在对埃克替尼进行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度开发,扩展到食管癌、晚期肺癌脑转移研究,包括改变剂型,制成膏剂用于治疗银屑病。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国内外对新适应症的审批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别不是流程,而是能否对不同情况的适应症扩展研究采取不一样的政策,而非“一刀切”。
  新的适应症审批都要做注册临床,视具体情况而定。王印祥解释,如埃克替尼是否适用于晚期肺癌一线用药的探索性研究,由于此前国际上已经有类似研究结果供参考,可以直接申请注册临床。针对不同器官癌症治疗的深度开发,首先要做探索性的小规模研究,找到支持该研究的证据,再进行大型的注册临床试验。

【震惊】CAR-T试验致死事件背后隐忧
未来,人体机能将能够重新设计并对肿瘤发起攻击。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内容,不过,对于一些血癌患者来说,嵌合抗原受体细胞(CAR-T)疗法这种革命性治疗方式的出现已使得上述设想成为现实。
  而就在首个CAR-T疗法有望在数月后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之际,该领域因出现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死亡事件而受到严重冲击。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生物技术企业朱诺治疗公司(Juno Therapeutics)一直致力于CAR-T疗法的研发。近日,该公司被披露有3位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死于治疗方法副作用所引起的脑部水肿。美国FDA短暂地禁止了这个代号为“火箭”的研究,几日后又允许朱诺公司重新启动该项目。
  事实上,患者死于临床试验的案例并不多见,但受试者身体往往非常虚弱。在朱诺的案例中,患者年龄多在25岁以下,其死因更多是因身体过于虚弱无法耐受新疗法,并非疾病本身所致。
  朱诺公司所遭遇的受试者死亡事件加重了业界对审批时限较传统药物更短的CAR-T疗法安全性的质疑。美国有关法律规章支持FDA加速审批用于急危重症患者且无其他治疗选择的药物。在此情况下,制药企业仅需经历较短一段时间的药物试验后,就能一边开始销售药品,一边继续进行药物研究。
  “对于CAR-T疗法,我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这类药物的研发上市进程非常快,而药企还停留在研究学习新疗法的阶段。”Loncar肿瘤免疫上市交易基金创办人、拥有朱诺公司股份的Brad Loncar坦言。
  3天禁令引发质疑
  在CAR-T疗法中,医生首先在患者体内提取出T细胞,经过实验室重新改造,使其有能力攻击肿瘤,再将细胞重新注入体内。这一个性化订制的疗法目前价格非常昂贵。
  即使是一些很难治疗的血液肿瘤,如朱诺的“火箭”临床研究计划所针对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治疗成果也十分引人注目。该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几个月内死亡,他们起初都能在化学疗法中有所恢复,但疾病很快复发,CAR-T疗法推出前唯一的治愈途径是骨髓移植,这是一项风险性高、步骤复杂且通常有致命性风险的疗法,治愈率目前仅为40%左右。
  在CAR-T疗法临床试验中,基本每个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缓解,大约3/4的患者在接受1年治疗以后可以完全摆脱癌症。业界初步认为该疗法能够有效治愈癌症,且不会复发。据投资银行Raymond James公司生物技术行业分析师Reni Benjamin介绍,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有43000位患有某种类型血癌的患者被诊断适用CAR-T疗法。
  朱诺公司认为,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出现在末期临床试验阶段。今年春季,该公司调整了用药组合,将氟达拉滨(fludarabine)添加进来,这一举措旨在改善CAR-T药物的长期缓解率,却引发了脑部水肿副作用。在试验被叫停后,朱诺公司向FDA表示其想要采用原先的化疗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启动临床试验。FDA官员仅用3天讨论时间就达成共识,允许朱诺继续临床研究。
  FDA目前并没有对导致患者死亡的试验项目提出“临床限制”的惯例,但不少业界人士对仅为时3天的短暂叫停表示怀疑,认为这导致CAR-T研发进展得太快。
  而同样致力于研发CAR-T疗法的德国默克公司(MerckKGaA)制药部门主管Belén Garijo却认同FDA的做法,其表示这是监管机构高效应对的表现。
  临床试验有局限
  临床受试者死亡事件一出,朱诺股价当日下跌30%,损失约10亿美元。而其对手,同样研发CAR-T疗法的诺华公司(Novartis)和Kite生物制药公司(Kite Pharma)股价也受到影响,因投资者大多认为FDA将扩大对CAR-T的研发管控。在FDA解除禁令以后,朱诺挽回了部分损失。
  尽管FDA解除了对朱诺相关临床项目的暂停,投资者和分析师仍对该疗法保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一种“设想”而已,担忧受试者的死亡源于其他一些尚不明朗的原因。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基因泰克(Genentech)身上,他们很可能会花两年时间来调查,而不是短短几天。” Edison公司医疗行业分析师Maxim Jacobs认为。
  受试者死亡事件反映出CAR-T疗法试验的局限性问题,传统药物临床试验须超过1000个患者参与,这意味后者拥有足够时间和机会允许药物副作用问题出现并得到解决。
  朱诺公司在2013年创办初期就着手Car-T疗法的研发,至今仅对130位患者进行过临床试验,其希望能在2018年上市该药物。
  “所有CAR-T疗法目前都处于早期临床阶段,没有人清楚‘规则’是怎样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肿瘤学家Stephan Grupp博士表示。Grupp认为,化疗是否导致了朱诺“火箭”项目受试者死亡尚未有定论,但他认同FDA迅速解除禁令的做法。
  朱诺英国分部主管Hans Bishop强调公司在事件发生后作出了合理的决定。“我们经历了挫折,但CAR-T疗法的前景及治疗潜能仍是非常真实的。”
  还存在应用难题
  不过,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坚持认为CAR-T疗法研发进程发展太快,死亡事件正好反映出这一问题。
  而对FDA急速恢复临床试验做法的最好解释,可能就是为绝境中的患者提供一丝机会。朱诺公司试验项目的受试者均为症状最严重的患者,常规疗法对其不产生作用,若不继续治疗,很多人可能会在几周之内失去生命。
  若FDA采取更长时间的禁令,不仅剥夺了更多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机会,还将延迟最终的审批结果发布,阻止了更普遍的患者尽早地使用CAR-T疗法。
  事实上,即使这一疗法顺利通过全部研究,其上市后的定价问题仍是一大障碍。与传统药物不同,CAR-T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疗法订制。朱诺及其竞争对手目前尚未透露该疗法的费用,但一些分析师预计每个患者的花费将超过50万美元。
  即使目前资金匮乏的医疗体系能够消化这笔费用,人们还面临一个不小的运输挑战。在从美国中西部城市把患者细胞运输到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实验室进行细胞改造的过程中,细胞保存是个很大的难题,更不用说在其他地域更广阔的国家。
  “如果这个疗法通过审批,其该如何真正投入治疗?它的费用实在是高得吓人。” Jacobs表示。
  对此Bishop并不认同,他相信任何营销或者运输问题都将在该疗法获得批准后迎刃而解。“这类疾病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可怕的,这种艰难的状态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攻破该难题的紧迫性从来没变过,我们必须去解决问题。”Bishop坚定地表示。

本次的播报就在这里,若有什么不足,可联系群主飞飞,欢迎给我们提建议。


作者: Rainy    时间: 2016-8-12 10:18 AM
学习学习
作者: 薛小胖    时间: 2016-8-15 04:01 PM
信息量好大 同时很有价值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yaoqu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