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标题: 【原创】如何进行稳定性数据统计分析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henryyelei    时间: 2016-7-28 05:06 PM
标题: 【原创】如何进行稳定性数据统计分析的讨论
如何进行稳定性数据统计分析的讨论
针对ICH关于稳定性试验的指导原则,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数据统计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此希望与各位同行有一个交流,其中有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能够指出,此帖原本发于丁香园,可惜无人讨论,希望在本论坛能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修正,以便能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
首先要提一下ICH已经撤销的Q1F《气候带III和IV注册申请的稳定性数据包》,由于一些国家认为应该比Q1F所提到的预测有更大的安全范围,因此将长期试验的条件进行了修订,将30℃/75%RH作为高温高湿地区的长期试验条件,由于这一分歧,ICH撤销了Q1F指导原则。我们通常以25℃/60%RH作为长期试验条件,40℃/75%RH作为加速试验条件,30℃/65%RH作为中间试验条件,但中间试验通常作为加速试验的补充,一般的做法是放样的时候会放三个条件,当加速试验出现显著变化时,考虑中间试验结果的变化情况作为复验期或有效期的的依据,如果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在复验期或有效期范围内未有显著变化,中间条件的数据基本不会用到。中国幅员辽阔,所处的气候带为I、II和IV(参考http://pan.baidu.com/s/1c3dNMA中的数据),仅仅依据25℃/65%RH的长期试验和40℃/75%RH的数据是否足够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符合货架期标准,所以我认为中间条件30℃/65%RH数据应该进行分析,必要时代替长期试验条件,当然,这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原料药
1.1、        强制降解实验
目的:鉴定可能的降解产物;确定降解途径;确定分子内在稳定性;确认分析方法
方法:类似于我们的影响因素试验和破坏试验的结合(高温、高湿、氧化、光照、不同pH溶液等)
批次:中试规模一批
对杂质的研究要有个度:当已经证明某些降解产物并不会在加速或长期储存条件下形成,不用对其进一步研究。
1.2、        稳定性试验
长期试验(25℃/60%RH):时间:0、3、6、9、12、18、24、36月
中间试验(30℃/65%RH):时间:0、6、9、12月
加速试验(40℃/75%RH):时间:0、3、6月(我们一般做0、1、2、3、6月,这样已经包括了当加速3月出现显著变化时增加检测频率这一情况)
加速试验和中间试验用来评估偏离标示储存条件的情况(如运输等)。
需冷藏的样品(冰箱储存):长期试验(5℃);加速试验(25℃/60%RH)
需冷冻的样品:长期试验(-20℃);无加速条件,一般可以放冰箱为加速
2、  制剂
制剂和原料基本是一致的,但ICH特别提高了光照实验,根据决策树,先进行样品直接暴露试验,发现显著变化,再进行带内包装的试验,还发现显著变化,最后进行带上市包装的试验,还是不能消除变化,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处方或改内包装或改上市包装的研究。
光照要求总照度不得少于1.2×106LUX.hr,换算一下,如果是10天的研究,光照度不得少于5000LUX。
制剂中要特别注意当包材是半渗透材料时,长期、加速和中间条件的湿度分别是40%、不超过25%和35%,并要计算相应的失水率,当然也可以根据ICH上的表格,通过一般条件下的失水率来换算低湿度条件下的失水率,看是否有大于5%的变化。
对于稳定性试验如何外推,ICH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我想和各位讨论一下的是稳定性数据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过程(以含量为例)
1、如果含量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那么时间和含量应该为一元线性回归,根据Excel表格XY散点图,很快能得到一条回归曲线y=a+bx。(y为含量,x为时间)
这里要解决第一个问题,b是否为0,因为b只是一个估计值,可能是由于误差引起b≠0,因此先进行F检验,确认时间和含量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SS总=SS回+SS残;V总=V回+V残,V总=n-1,V回=1,V残=n-2(n为样本容量)
F=(SS回/ V回)/(SS残/ V残),查F界值表,得P值,以0.25水平进行推断。
2、置信区间的计算
根据Q1E以95%的置信区间来进行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总体均数的估计

, Y$ x) S7 b% R9 c7 w
! L" @. B* U5 F' k& T) H,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 }* S( E, g7 n: M- H
! H: o2 A1 J3 }
还有一种对y0的估计
# E, y1 q' {, Z8 Z- g. u& D  B) \

# c0 r5 K. ~8 h* d3 K; \, ]&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6 G# z9 f9 y7 v

6 m' x$ S  b$ t; p; G0 B+ p
很明显,对y0的估计的范围要比总体均数估计的范围要宽,作图时与限度相交的时间点就相对要小,有效期的外推要短。我个人认为用总体均数估计更为合理一些,这一点不是很确定,希望大家讨论,还有一种置信区间的估计是μ±3σ,但个人认为不太合适。
$ F9 D% F- b. n
3、  上述情况是指在三批样品斜率和截距都无显著性差异,可以合并成一条回归曲线时的外推情况,如果有显著性差异,选取外推有效期最短的,那如何确定斜率和截距无显著性差异呢?
我个人认为是三条曲线两两比较是否有差异,仍然用的是F检验
斜率检验:F=MS回归系数间/MS组内
自由度V1=1,V2=n1+n2-4
截距检验:F= MS截距间/MS误差
自由度V1=1,V2=n1+n2-3
若两两无差异,则按上述合并曲线进行计算外推。
这是我对ICH中提到的稳定性试验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特别是统计分析这块,请指出问题所在,各位在工作中是如何统计分析稳定性数据的,也可发帖讨论
# a6 }" ?) Q3 b

- a+ R9 J- _3 ~4 s
作者: xiaoqiang    时间: 2016-7-28 08:42 PM
资料不错,学习了
作者: unhappy    时间: 2016-7-28 09:24 PM
这个应该分析做的多,我是做原料的,过来学习的
作者: couny001    时间: 2016-7-28 09:38 PM
学习学习     
作者: wurenzijing    时间: 2016-7-29 01:45 PM
好东西,大家多多参与哈
1 c6 W" V) R( s* a3 y8 ^  z# l0 [, q
作者: 刘朝建    时间: 2016-7-29 02:25 PM
好帖,学习啦
作者: jbowney    时间: 2016-7-30 09:38 PM
数据结合统计学分析,很科学。
作者: hwsyh    时间: 2016-8-19 03:03 PM
学习学习拉
1 o5 T+ B" `9 j# L8 Y$ b
作者: juntext    时间: 2016-8-22 05:19 PM
lihai! luguodajiangyou!
作者: xuexingren    时间: 2016-10-9 08:44 AM
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279660321    时间: 2020-1-14 09:07 AM
多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yaoqu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