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是像小编一样天天围着注册数据库转的人来说,审评通道算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为了更加贴近国际市场,2011年,药品审评中心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实施《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任务管理规范》,对审评任务实施六个通道管理:
1. 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包括注册分类1、注册分类2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
2. 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DA):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DA)为完成临床试验后的生产上市申请
3. 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注册分类3和4的临床试验申请
4. 仿制及改剂型申请(ANDA):注册分类5和6生物等效试验申请和生产上市申请;
5. 补充申请:补充申请系已上市产品的变更申请(其中,以补充申请形式提交的创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已纳入IND统计)。
6. 进口再注册申请
弄明白这个名词解释后,以下小编将会按照各审评通道为大家进行CDE审评情况的相关分析。
一、 化药
图一 2012~2014化药各类别审评完毕数量
在化药审评方面,IND、NDA整体保持平稳;验证性临床与补充申请数量在2013年降低后,2014年出现反弹增加;ANDA近两年持平,较2012年审评完毕数量均有下滑。
图二 2012~2014化药各类别审评完毕数量与接收注册申请数量之比
从上图能很好的反映药审中心的审评情况,除补充申请算收支平衡,尤其是ANDA、验证性临床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截止到2015年4月11日,ANDA审评序号已达到了8734,排队号8508。结合图一、图二,ANDA通道每年审批完毕的数量并不算低,追其根源,还是由于积压过多。根据CDE年度审评报告,2014年,药审中心共完成5261个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比2013年的审评完成量增加了12.9%,但接收任务量较2013年增加了16.5%,待审任务积压量进一步增加。
图三 2012~2014化药各类别审评批准率
历年来化药在审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批准率保持平稳变化,2014年IND有所下降,而验证性临床与补充申请均有较大提升。
二、 中药
图四 2012~2014中药各类别审评完毕数量
中药板块,审评主要集中在补充申请, 2014年ANDA通道实现了大跃进,审评完毕数量增加到2013年的近3倍,而NDA方面减少至20个。
图五 2012~2014中药各类别审评批准率
中药整体审评批准率远远差于化药, 2014年ANDA通道审批数量增加,但批准数量为0,说明药品申报的质量是存在问题的。从图五也能从侧面反映整个中药申报的质量都是参差不齐的,整体批准率偏低,并且审评的70%以上均为补充申请。中药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确实令人费解,正如我在《谁能成功逃离CDE的死神之手?——药品上市篇》中提到,中药研发方面的困境是难以回避的,但是我们必须要选择突破瓶颈。
三、生物制品
图六 2012~2014中药各类别审评完毕数量
2014年,预防用IND、治疗用IND以及补充申请审评完毕数量都有所增加。
图七 2012~2014生物制品各类别审评完毕数量与接收注册申请数量之比
生物制药领域审评情况比较无序,比如预防用NDA最高可达433.3%,最低跌至17.6%,相差近25倍,比股票震荡还厉害。
想想有时候觉得CDE挺冤的,药品审评的现实问题是,审评人员太少,申报的量太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药品申报数量平均在9000件以上,而目前积压的未审评的药品数量约为3万多件,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编人员仅有120名。并不是不想改,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从去年开始药品审评中心已经开始扩大招聘,准备采取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增加审评力量,目标是用3年时间解决积压,3年以后可以实现动态审评。
注:本文以上文章刊载内容知识产权归药群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欢迎光临 药群论坛 (http://yaoqu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